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早期和中晚期(Ⅰ~ⅡA和ⅡB~Ⅳ)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首先利用SEER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出2004—2016年接受化疗的SCNEC患者269例,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别比较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在4种治疗方案下的总生存(OS)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于Ⅰ~ⅡA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9.9%、71.7%、24.5%和0,与化疗+术后放疗组相比,化疗+手术组的预后更好(HR 0.403,95% CI:0.112~1.112,P=0.047)。对于ⅡB~Ⅳ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5.2%、24.3%、17.7%和0,其中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HR 1.726,95% CI:0.944~3.157;HR 1.605,95% CI:0.968~2.661;HR 5.632,95% CI:3.143~10.093,P<0.05)的预后差于化疗+术后放疗组。另外,与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的情况相比,年龄>60岁(HR 7.868,95% CI:3.032~20.415;HR 1.465,95% CI:1.006~2.435,P<0.05)、肿瘤直径≥4 cm(HR 2.576,95% CI:1.056~6.287;HR 1.965,95% CI:1.026~3.766,P<0.05)的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的预后均较差。结论 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未能改善早期(Ⅰ~ⅡA)SCNEC患者的OS,但可显著改善中晚期(ⅡB~Ⅳ)患者的OS,年龄、肿瘤大小和治疗方案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少量饮水对胆道外科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外科术后患者常因肠麻痹引起腹胀,而胃肠减压可减轻肠道负担,恢复肠蠕动,因此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禁食水。但是持续胃肠减压和禁食水对胆道外科术后患者更多的是痛苦,为此,我们尝试在常规护理条件下,早期拔除胆道术后患者胃管,鼓励其少量饮水[1],用这样温和的饮食刺激法促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例壶腹癌患者,在经皮肝穿刺技术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经导引导丝送入后装放疗导管,依据病变部位对导管头端及通过导管置入的假源进行定位,每次内照射前CT或透视下复位,给与足量内照射.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人术和假源定位,并于术后5~7 d内完成足量内照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肝穿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安全可行,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胆道支架通畅率,适用于姑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原发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创面大片中厚网状皮片植皮及术后放疗的办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因不可切除胆道癌致阻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61例胆道癌行经皮介入降黄患者的资料。总体划分为训练组(n = 188)及验证组(n = 7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有阻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绘制AUC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通过K-M曲线评估分类预测因子的危险分层能力。 结果在261例患者中,训练组中位OS为244 d(IQR:213,275)。验证组中位OS为236 d(IQR:186,28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钠、糖类抗原199水平和肿瘤亚型为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和1年的OS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诺模图。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0.817、0.825和0.796)和验证组(0.921、0.880和0.904)对3、6个月和1年的OS预测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 结论本模型能够较好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1年的生存机会,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完成诱导化疗(IC)联合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下咽鳞癌(HPSCC)患者的复发模式和生存结果。方法:检索200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IC联合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HPSCC患者,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复发模式,并行生存分析。结果:11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均为鳞癌。中位年龄5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规范.方法 20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肝胆管引流术、经皮胆道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术,经皮穿刺肝胆汁引流术13例、经皮胆道球囊扩张术5例及支架植入术7例.结果 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并发症,适当的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提高受者的生存率.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过程,通过及时的观察与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与有效的减黄,使患者治疗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结论 认真有效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早期诊治,从而提高移植肝和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Warburg效应通路的分子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phosphorylated Pyruvate dehydrogenase,p-PDH)和丙酮酸激酶M2型(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上述分子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PDK1、p-PDH和PKM2的表达水平,其中63例接受术后放疗,分别单独和联合分析三分子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利用GEO数据集300例数据进行mRNA水平验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DK1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指标同时高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χ2=10.890、7.407,P<0.05)。PDK1high/p-PDHhigh/PKM2high、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疗是影响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FIGO分期和术后放疗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是DFS的危险因素(P<0.05)。病理分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是术后放疗D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P<0.05)是影响术后放疗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DK1high/p-PDHhigh/PKM2high亚型宫颈癌患者预后和术后放疗无复发生存差,此亚型患者可能为Ⅰ~ⅡB期宫颈癌预后不良和术后放疗易复发的高危人群,为宫颈癌的分层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 数据库的资料,于西方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 患者人群中探讨不同治疗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0—2016年SEER数据库登记、病理确诊的448例早期E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其中分别有108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100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240例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总体人群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59.0个月,5年OS率为49.0%。不同治疗模式对OS有显著影响,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患者的5年OS率分别是62.1%、41.5%和28.5% (χ2=41.727,P<0.001)。与单纯化疗相比,接受放疗±化疗患者的5年OS率显著提高 (55.9% vs. 28.5%,χ2=10.823,P<0.001)。与单纯放疗相比,化疗的加入进一步提高早期ENKTCL患者5年OS率,降低了死亡风险 (HR 0.578,95% CI:0.413~0.808,P=0.001)。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组的基线预后因素后,对比单纯放疗,放化疗综合治疗仍证实可带来生存获益 (5年OS率,61.3% vs. 40.5%,HR 0.572,95% CI:0.369~0.885,P=0.012)。结论 基于SEER数据库的分析结果证实,对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放化疗综合治疗是早期ENKTCL患者最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HRT)同步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CHT)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非随机入组4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SCC患者,给予食管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高危淋巴引流区常规分割照射40 Gy/20次后,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采用LCAHRT推量照射19.6 Gy/14次,1.4 Gy/次,2次/d,总剂量59.6 Gy/34次。放疗期间同步2周期CHT。依照RECIST 3.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3、5年总生存率(OS)和局部控制率(LCR)。RTOG和CTCAE 3.0标准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结果 依据AJCC分期,入组患者Ⅱa期有11例、Ⅱb期有3例、Ⅲ期有32例,所有患者完成治疗计划,总有效率91.3%。中位OS为38.5月,1、3、5年OS和LCR分别为78.6%、49.4%、39.9%和84.3%、68.2%、61.4%。≥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9%,≥3级血液学毒性包括粒细胞减少(26.1%),血小板减少(13.0%)和血红蛋白减低(10.9%),2例(4.3%)患者出现食管-气管瘘。结论 LCAHRT同步CHT对局部进展期ESCC治疗效果满意,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中标记夹所形成几何体体积、位置、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例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 依据定位CT和放疗0、10、20、30、40、50 Gy时的锥形束CT(CBCT), 读取瘤床标记夹坐标信息, 获取每次摆位误差。利用凸包计算程序构建几何体, 分别计算出几何体基于定位CT的体积(Vct)、6次CBCT的体积(V0~5);比较6次CBCT与定位CT的几何体质心位移(D0~5)和包含度(DI0~5)。照射剂量分别对V0~5、D0~5、DI0~5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D0~5分别与同次三维方向摆位误差的相关性, V0~5变化率均值(AV)、D0~5均值(AD)、DI0~5均值(ADI)分别与体质量指数(BMI)、全乳体积(VB)、乳轴高(H)、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T)的相关性, 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几何体所处象限(Q)和几何体于胸壁贴离状态(S)分别对AV、AD、ADI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D5与D0、D1、D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4.5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不含食管胃结合部癌)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从美国SEER癌症数据库中纳入2010—2016年确诊的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非食管胃结合部胃癌患者590例,其中,接受胃癌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患者291例(手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位置误差的分析,确定临床靶区(CTV)外扩计划靶区(PTV)边界值的大小。方法 选取26例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通过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采集初次治疗前和以后每周的CT影像,与治疗计划采用的CT影像进行比对,记录各方向位置误差值并计算PTV外扩边界值MPTV结果 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放疗时各方向均存在位置误差,患者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21±3.23)、(0.55±3.51)和(0.08±2.76)mm,头脚方向的系统误差最大,左右方向次之、前后方向最小。各方向位置误差无明显差异。靶区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依次需外扩5.44、7.26和5.68 mm。 结论 建议在进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时外扩PTV间距依次为左右方向5.5 mm、头脚方向7.5 mm、前后方向6 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治疗后盆腔复发的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伴或不伴化疗。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和病理因素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放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并绘制相应生存曲线,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对比使用Log-rank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95%的患者完成剂量≥ 67 Gy(放疗剂量中位数)的放射治疗,完全缓解(CR)91例(61.9%)。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LC)、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63.6%、56.0%、73.9%和55.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0~IB期与ⅡA~ⅡB期)、盆腔侧壁是否受累、复发肿瘤体积为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FIGO分期、盆腔侧壁是否受侵是影响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盆壁受侵患者出现≥ 2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高于盆壁未受侵者,分别为26.9%和16.7%。结论 本研究表明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经放疗后不良反应可耐受,且盆壁受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盆壁未受侵者;术前分期、盆壁是否受侵是影响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放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心理状况影响的观察与评价。方法将7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放疗前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7例)和非干预组(35例),干预组在放疗过程中给予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每周血常规变化及社会行为、个人情绪及习惯问题。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更能认可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心理干预使得患者血象水平维持正常水平,社会行为、个人情绪、习惯问题评分改善,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心理干预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消极患者抵触情绪、更好适应社会、配合治疗与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患者SCL-90评分及其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术后需接受辅助化疗,调查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同时调查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分析SCL-90评分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SC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放疗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1975—2017)中纳入符合标准的膀胱癌患者75 120例。第二原发肿瘤定义为膀胱癌治疗后5年以上发生的直肠癌,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通过Fine-Gray竞争风险回归进行估计。用泊松回归评估放疗患者与未放疗患者中直肠癌的相对风险。结果 在75 120例患者中,70 045例(92.4%)为白人,中位年龄65.8岁(54~74岁)。2 236例(3%)接受了术后放疗,72 884例(97%)仅接受了手术治疗。在放疗和非放疗患者中,30年随访期间直肠癌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93%和0.43%(P=0.004)。在竞争风险回归分析中,接受放疗与发生直肠癌明显相关(HR=1.86;95%CI 1.26~2.74,P=0.009)。直肠癌放疗相对风险(RR)随着直肠癌诊断时间越早增加越显著(1975—1985 v.s.1985—1994:RR=2.59;95%CI 1.20~4.86,P<0.001),放疗时年龄越小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概率越大(≤50岁vs.>50岁:RR=7.89;95%CI 2.97~21.30,P<0.001);使用泊松分布计算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相对风险均更高(RR=2.20;95%CI 1.45~3.18,P<0.001),诊断日期调整后,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风险仍更高(RR=1.77;95%CI 1.17~2.57,P=0.009)。结论 膀胱癌放疗后发生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应积极随诊检查尽早发现膀胱癌放疗后相关的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杨玲等[1]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老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而45岁以下各年龄组乳腺癌死亡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美国,妇女最普遍的癌症就是乳腺癌,除了肺癌,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2]。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