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指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常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一、处理原则 1.流动水冲洗 化学性皮肤灼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清洗创面。有些化学物如浓硫酸、石灰、四氯化钛、三氯化铝等,遇水产生一定的热量及成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学性皮肤灼伤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方法分析826例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发病行业、致病化学物、诱发因素、诊断分级、几种化学物的特殊皮损形态及急救处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化学性皮肤灼伤以仪表和化工行业发病为最高,致病化学物共133种,其中无机酸占病例总数的66.2%,氢氟酸及含氢氟酸的混合物占病例总数的51.8%。氢氟酸、酚、一氯乙酸等化学物皮肤灼伤具特殊临床表现。67.8%因个人防护不当和违章  相似文献   

3.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可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黏膜吸收中毒。本文收集了近4年我院收治的28例化学灼伤病例,对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特点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化学性皮肤灼伤病人,在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化学灼伤的应急救援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041)金永才刘卓宝任财鸿化学灼伤是常温或高温化学物直接对皮肤刺激、腐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粘膜的损害,常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还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故化学灼伤一般不同...  相似文献   

5.
硫酸二甲酯灼伤皮肤,眼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二甲酯(Dimethyl Sulphate,以下简称DMS)蒸气可致呼吸道粘膜的急性损伤,皮肤污染时亦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皮肤灼伤。本文收集我所20年来因DMS灼伤皮肤、眼9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重点分析其发病原因、部位、临床表现以及对治疗原则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乙酸皮肤灼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对10例氯乙酸皮肤灼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接触氯乙酸后皮肤均出现1%~2%浅Ⅱ度灼伤,表现为红肿、刺痛、脱屑、水疱,并呈进行性发展;其中4例同时伴有尿常规及血清酶异常;经局部和全身治疗,住院1周基本痊愈出院.结论 氯乙酸皮肤灼伤呈进行性损害,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且中毒程度与灼伤面积及深度有关;创面的早期正确处理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4例氢氟酸灼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4例皮肤氢氟酸灼伤的治疗经过,指出氢氟酸灼伤的治疗关键是迅速彻底冲洗,中和治疗,清创,及时补钙,预防感染,适时植皮,对提高疗效,促进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硒致皮肤灼伤一例报告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朝阳区东大桥北,100020)李兰青*崔国幸硒(Se)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对接触人员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现将近年我院收治一例二氧化硒致皮肤灼伤报道如下。一、病例介绍患者徐××,男...  相似文献   

9.
对2008—2017年江阴市职业性化学性灼伤新发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新发职业性化学性灼伤142例,其中眼灼伤75例、皮肤灼伤67例。病例主要集中于中小型私有经济企业,主要分布于化工和制造行业。接害因素为酸和碱类化学物,接害工龄<1年的病例居多(占31.7%)。建议化工、制造等重点行业应重视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及防护培训,严格执行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以2017—2020年济南市100例眼部灼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职业分布、致伤原因、发病季节、灼伤程度、治疗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眼灼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以>30~4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I级灼伤患者最多,眼部灼伤好发于秋季。致伤化学物发生率排序依次为强酸>碱性化学物>磷>焦油>苯及其制品>苯酚;角膜白斑、角膜血管增生、角膜薄翳为主要并发症;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以视力0.40~0.79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筛查分析与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结果 2010年2月-2011年3月医院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手术治疗病例的创口感染发生率11.9%,磁共振射频能量、头钉固定处脂肪厚度、伴有糖尿病为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伽玛刀磁共振定位能通过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影响参数、选择合适的头钉固定处、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措施,降低皮肤灼伤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头面部化学灼伤100例临床分析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041)金永才头面部是化学物喷溅时最易侵犯的部位,约占化学灼伤部位的40%[1],常累及的器官有眼、耳、鼻、口,有时伴有化学物吸入性损伤。深度灼伤常遗上述器官的畸形,影响容貌和功能。为了...  相似文献   

13.
现将一起氢氟酸引起的化学性皮肤灼伤事故的调查报道如下。1事故调查1.1中毒经过2007年12月某火车站装卸工在装卸一个15吨集装箱的化工原料时,发生一起氢氟酸化学性皮肤灼伤事故。事故造成直接从事装卸作业的12名装卸工中9人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其中5人症状较轻,4人较重。1.2临床表现及处理第1名至第5名装卸工症状较轻,仅有轻微手指刺痛、红肿不明显,经用烧伤擦药后,症状逐渐好转;第6名至第8名症状较重,表现为手指刺痛、红肿、创面表皮破裂、呈黑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江阴市近年来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及皮肤灼伤的新发病例,为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005-2012年已诊断的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及皮肤灼伤病例档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新发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皮肤灼伤病例均为急性损伤,其中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伴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7例;特重度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1例,占0.91%;行业以化工居多,占37.86%;接害工龄以0~1a居多,占29.13%.结论 相应的安全教育和防护培训,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可有效地预防职业性化学性灼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二甲酯中毒以呼吸道和眼部损伤常见,经皮肤吸收较为少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硫酸二甲酯致背部皮肤灼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诊治硫酸二甲酯中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7年 5月~ 1998年 9月我们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治疗化学性灼伤患者 5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5例化学性灼伤患者中男性 4例 ,平均年龄为 3 8岁 ,女性 1例 ,年龄为 3 9岁 ,灼伤全由意外事故造成。平均住院日为 2 4d。1 临床特征1 1 致灼伤化学物种类亚硝酸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二甲酯、氢氟酸。单一化学物致伤 4例、伴化学物吸入 1例。1 2 职业分布化学操作工、食堂饮事员、清洁工、热处理工。1 3 灼伤部位头面多见 (4例 )、手次之 (6只手 )、上肢 (1例 )、眼 (4只 ) ,灼伤面积为 1%~ 5 % ,均为浅Ⅱ度~深Ⅱ度创面。2 …  相似文献   

17.
420例氢氟酸灼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420例氢氟酸灼伤,其中96.9%属职业性,3.1%属生活性,以(淡青灰色)坚实水肿、淡青灰色脓样大疱或果酱色血性大包是氢氟酸灼伤的特征性损害。临床观察提示不伴氢氟酸或氟化氢气道吸入史的。仅由液态氢氟酸直接接触所致面积〈1%(个别可达10-16%)的皮肤灼伤,一般不引起系统中毒,但血钙含  相似文献   

18.
早期创面处理是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和预后。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化学性皮肤灼伤后现场救治应遵循的程序、洗消液的选择、早期创面的洗消方法、创面的早期外科处理等方面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急救提供借鉴,提高现场救治和院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张楠  张政波  谢芳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4):111-112,118
目的:分析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电极片灼伤患者皮肤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引起灼伤皮肤的物理特性、电气安全、化学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实验。结果:监护仪的电气安全合格,电极片对患者的致敏性呈阴性,电极片和监护仪均合格,患者皮肤灼伤多为电极片不正确使用造成。结论:提出防止电极片灼伤患者皮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对3例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常伴眼部和皮肤的化学灼伤。宜尽早氧疗及雾化吸入,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喉头水肿、肺水肿和窒息为临床救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