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临床分析心脏病内科急诊治疗患者临床病因及抢救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510例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到某院心脏病内科就诊的心脏病患者,分析患者病因,并整理抢救方式。结果:心率失常是心脏病内科急诊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经过抢救,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抢救过程中无1例死亡,在手术治疗中,2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致死。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心脏病内科急诊患者中,多是心律失常,在心脏病抢救中需要采取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0年6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0例,误诊51例,误诊率达85%。为提高对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率,笔者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误诊5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年龄41~62岁,平均51.3岁;女性30例,年龄26~65岁,平均37.5岁。统计5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因心律失常误诊为心脏病18例,其中冠心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分别对151例老年缺血性 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1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显示138例伴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91.4%,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显示56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3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高,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率失常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心功能、电解质、血气、病程和合并症关系。结果患者经各种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72例有明显好转或好转,4例效果一般,仅4例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死亡,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主要预防措施是基础疾病防治。因肺心病有较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发心律失常后死亡率较高,故治疗时需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在心脏病患者中颇为多见。了解其发生特点和明确病因,对预防和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对我院235例心律失常的表现特点及病因加以分析和探讨。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1984年1月~199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内科住院经心电图证实的心律失常患者235例,统计以住院后首次心电图为准,病因以最后诊断为据。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约占甲亢患者的5%~10%,占心脏病的l·7%左右,表现为甲亢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临床上某些患者往往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心血管方面表现较突出而不能及时诊断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因而延误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4至2005年笔者单位(包括内分泌科,心内科及普外科)治疗的甲亢患者共293例,其中男107例,女186例,男女比例为1:1·74,平均年龄(44·3±9·8)岁。1·2方法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甲亢诊断明确。(2)有下列心脏病征之一项或多项:①严重心律失常: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房扑、频发房早、频发室早、Ⅱ-Ill度房宣传导阻滞;②心力衰竭;③心脏扩大;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3)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4)甲亢症状控制后,心脏病变可相应改善一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统计甲亢性心脏病共34例,组成观察组(甲亢性心脏病组),余259例作为对照组(非甲亢性心脏病组)。分别统计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肺心病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确诊的3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228例,占73.1%,表明心律失常在肺心病中十分常见,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最多,分别占38.6%和27.2%。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中老年患者占67.1%,年龄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及其病因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进泉  张晓鸣 《江苏医药》2004,30(8):624-624
随着新生儿心血管监护系统的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现逐渐增多。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其自身特点,其治疗及转归与年长儿不尽相同,现将我院近1998年~2002年发现的新生儿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未列入统计)9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分析进行探讨。方法对72例小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2例小儿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分析,38例单纯窦性心律失常,占52.8%,20例异位心律失常,占27.8%,14例传导失常,占19.4%。30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占41.7%;12例因感染性心肌炎引起,占16.7%;28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占38.9%;其他2例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神经系统感染引起,占2.78%。结论小儿心律失常与成人相比治疗的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邹全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33-34,37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其中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20例,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失常状况。结果 老年心脏病患者醒时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睡时;无论是睡时还是醒时,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醒时心律失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1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合并心律失常的118例设为心律失常组,未合并心律失常的32例设为非心律失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心律失常组年龄60岁以上构成比,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成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398例,对其中21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治疗术后心律失常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莫艳萍  沈芸 《云南医药》1998,19(5):346-346
慢性房颤是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多见于各型心脏病患者。本文拟探讨老年慢性房颤患者因心衰而用洋地黄治疗,发生洋地黄中毒时,患者血清钾失衡的情况。临床资料1988年至1997年本院住院老年慢性房颤(5~36年)患者13例,其中风心病7例,冠心病2例,高心病...  相似文献   

14.
任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20-22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1例,进行抗感染、吸氧、解痉、祛痰、利尿等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情况,心电图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91例患者中显效55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21%。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电解质和年龄等有关。结论对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该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恰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儿50例,对患儿的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心律失常患儿中包括11例窦性心律失常,39例异位心律失常,病因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29例病毒性心肌炎及9例重症感染患者。结论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在治疗时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得安加异搏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例温宏伟,张力新,富伟(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医院沈阳110031)患者女性,44岁,因“甲亢性心脏病,多发房性期前收缩”收入当地医院。既往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0年,慢性肝炎6年,甲亢性心脏病2年,平素经常自服抗甲状腺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各型心律失常与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从而评价临床意义及使用价值.方法 对369例老年人进行24 h动态检测,对其结果 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369例病例中各类心律失常<500次/24 h占53.6%,各类心律失常>500次/24 h,占42.8%.结论 老年人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动态心电图是检出心律失常的重要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步长稳心颗粒,采用动态心电图、24h心电监护结果及临床症状评定治疗2周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91.2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酒石酸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就诊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22例,把他们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和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观察两组的QT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室壁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Td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托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及改善心室功能,临床效果优异,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91-19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86.73%(85/98),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59.18%(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方面,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