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肿瘤34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附4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叙述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指出CT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同时,CT对于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作者提出了诊断的要点,旨在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腹膜肿块笥病变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占位病人的CT表现。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淋巴结核5例,神经类肿瘤5例,腹膜后感染性病变3例。脂肪肉瘤4例,畸肥瘤,化学感受器瘤,肠源性囊肿及淋巴肉瘤各1例。结果:肿块内环状强化是淋巴结核的典型表现,淋巴瘤为边界不清的多结节融合块影,腹膜后感染强化不明显,常伴有典型临床症状。畸胎瘤则含有多种密度组织。结论:CT扫描对腹膜后  相似文献   

6.
7.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附五例报告)明兵朱晓华唐光才漆军郭召友腹膜后脂肪肉瘤少见。笔者报道5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着重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以期对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水平。病例报告例1女,57岁。右中腹痛不...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结合病理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及其不同组织学亚型的CT表现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28例次(原发11例次,复发17例次)原发于腹膜后区脂肪肉瘤的CT资料,术前CT表现与复核病理切片对照,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4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2例,混合性成分20例。CT图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不均质,有分隔;MI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RCLS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难以鉴别;DDLS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7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分析不同部位原发腹膜后肿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1例证实的原发腹膜后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材料进行了分析。肿经线较大,相邻腹膜后血管移位,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与相邻腹腔内器官间脂肪间完整,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间界限不清为主要定位诊断表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腹膜后间隙是指腹膜壁层后部分与胳横筋膜之间的疏松脂肪间隙。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除来源于腹膜后间隙内胰腺、肾脏、肾上腺等脏器以外,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组织内的多种肿瘤,此类肿瘤病理类型繁多,笔者搜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结合文献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报告儿童后腹膜常见与不常见占位病变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4例(32例经病理证实,2例随访复查证实)儿童后腹膜肿块病例完整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后腹膜占位病变共有11种.以肾上腺瘤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畸胎瘤和肾胚胎瘤、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其次.肾上腺皮质癌较少见,罕见的有横纹肌肉瘤和血管外皮瘤。临床和CT特点各有其不同。结论:临床特点与CT表现相结合,极大部分儿童后腹膜肿块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相对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本文收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收集了1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性3例,恶性9例,均行CT平行与增强检查。结果:CT定位诊断正确11例。定性诊断正确8例。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描述26例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男18例,女8例.经手术、病理(24例)及临床骨穿(2例)证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分别为14、10、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3岁6个月、6岁,其中神经节瘤2例分别合并白血病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于术前作腹部CT平扫,其中14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术前作B超检查20例.结果(1)肿瘤约2.0cm×2.5cm×2.5cm~16cm×10cm×8cm大小,26例均位于腹膜后,位于一侧22例,位于中线上3例,2处多发1例.(2)肿物外形不规则20例,类圆形6例;边缘清楚14例,模糊12例.(3)25例肿瘤与肾脏对比呈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1例为均匀低密度;23例肿瘤有不同形态钙化;增强扫描者12例肿瘤有不均匀增强,2例增强不明显.(4)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9例,肝转移3例,肿瘤包埋血管1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肿瘤侵入椎管3例.结论CT平扫可以提示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诊断,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明确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异常.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6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腹膜后肿物的患者53例,其中CT资料齐全并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患者22例,现就我院的实际病历,谈谈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由于其早期表现与胆囊炎性病变类似,确诊时多为晚期,因此,明确胆囊癌的CT征象对提高诊断正确率很有帮助,笔者收集了我院2003—200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6例,分析其CT表现,并重点讨沧其鉴别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巾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象为腹膜后器官和血管受压前移或侧移,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晰或消失,肿瘤与腹腔内脏器间隔的完整.术前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67%(26/30);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833%(25/30);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脂肪肉瘤呈现为囊实性或软组织密度肿块,嗜铬细胞瘤以囊变和明显强化为主要表现,畸胎瘤、脂肪瘤各有特征性表现,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33.3%(10/30)。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对肿瘤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作用,对病理组织类型估计能提供线索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