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与非认知功能及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及非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1/2004-05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单用尼莫地平为对照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为治疗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甲磺酸二氢麦角碱2.5mg,2次/d),分别在入组前、治疗后45d和90d进行效果评定。①采用简易智能量表(总分30分)和长谷川痴呆量表(总分30分)评定认知功能。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改善效果越好)、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5分为正常,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好)评定非认知功能。③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定智能改善效果(显效:治疗前后评分提高≥6分;有效:评分提高≥4分;无效:评分提高<4分)。④同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38例(95%)与对照组37例(93%)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及治疗后45d:两组间各量表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90d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4,2±5.5,18.2±4.9);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23.8±6.2,18.9±4.2)(P<0.05)犦。③治疗90d后两组非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8±14.7,61.7±12.9)(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3.1,8.6±2.9)(P<0.05)。④治疗90d后两组智能改善效果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9.5%)(P<0.05)。⑤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的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相比,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44-4145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我院10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81.13%(43/53),且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21%(7/53)与对照组9.43%(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精神状态,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定认知能力。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实验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3.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3,P <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显著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6.
7.
补肾逐瘀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胞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逐瘀汤。观察中医征候、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7.405,P&;lt;0.01)。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77,P&;lt;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MMSE,ADL积分,t=7.115-15.225,P&;lt;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MMSE和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t=2.874,P&;lt;0.01:ADLt=2.248,P&;lt;0.05)。结论:补肾逐瘀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患者石杉碱甲的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VD病人69例随机分为两组。石杉碱甲组(Ⅰ组)与对照组(Ⅱ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Ⅰ组较Ⅱ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智力残疾评分(AAMD)及ADL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石杉碱甲能改善VD病人的认知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13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知训练,训练前后采用MMSE和FIM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P<0.001),通过同组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认知训练后,其MMSE和FIM的评分明显高于训练后1个月的评分(P<0.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对照组3个月的评分高于1个月的评分,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确诊为V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观察组同时口服石杉碱甲6个月。结果 治疗组V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明显,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4.2&;#177;2.1)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为(1.8&;#177;0.3)分,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为(40.1&;#177;7.4)分,优于对照组(18.6&;#177;2.3),(2.0&;#177;0.3),(49.2&;#177;6.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石杉碱甲对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1例,3组患者在降糖、调脂、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艾地苯醌、尼莫地平和两药联合治疗,疗程3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 3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MMSE、MoCA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ADL 评分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艾地苯醌组和尼莫地平组 MMSE、MoCA、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MMSE、MoCA 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 均<0.05),ADL 评分则明显低于其他2组(P <0.05)。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组分别有2、1例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后出现面部红热、血压下降,调整降压药后好转。结论艾地苯醌和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相近,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 114例VD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帕罗西汀,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艾司西酞普兰。比较2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疗效,测定血清BDNF和S100B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7%,对照组为80.7%。治疗后,2组MMSE及HDS-R评分、BDNF含量显著升高,ADL、SDS及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S100B含量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4周时的SDS及HAMD评分、S100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伴发抑郁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Va 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有效率、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8周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分布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3.512、χ~2=4.501,P0.05),在治疗第8周时,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05)。结论相对单独应用盐酸多奈哌齐,应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a D,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轻、中度VD患者57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多奈哌齐组、尼莫地平组.联合治疗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 mg,每晚1次顿服,尼莫地平30 mg,每日3次;盐酸多奈哌齐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 mg,每晚1次顿服;尼莫地平组服用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3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同期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监测其药物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尼莫地平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MMSE评分:多奈哌齐组(17.4±3.1)分vs(23.1±1.5)分,尼莫地平组(18.1±2.0)分vs (22.3±1.5)分,联合治疗组(17.1±2.3)分vs (24.2±3.2)分(P<0.05);ADL评分:多奈哌齐组(47.3±6.0)分Vs(43.1±5.8)分,尼莫地平组(47.8±7.3)分vs (44.1±6.1)分,联合治疗组(48.1±6.9)分vs (41.05±6.2)分(P<0.05),联合治疗组的评分改善优于盐酸多奈哌齐组、尼莫地平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6.0)高于AD组(14.3±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χ2=9.583,13.568,112.759,P<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及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治疗组(A组)78例及尼莫地平治疗组(B组)8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的变化,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葛根素及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血管性头痛均有显著效果(P<0.05),颅内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有显著恢复(P<0.05)。尼莫地平组对颅内血管峰值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恢复更明显(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葛根素及尼莫地平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脑循环和调节血流量,对血管性头痛具有显著疗效。二者短期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R Di Perri G Coppola L A Ambrosio A Grasso F M Puca M Rizzo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1991,19(4):330-341
An open clinical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he tolerability of 1 g/day alpha-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 (alpha-GPC) with 1 g/day cytosine diphosphocholine (CDP) both given intramuscularly for 90 days in 120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vascular dementia.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carried out at the start as well as halfway through (45 days)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90 days), was expressed by psychometric tests (modified Parkside behaviour rating scale, Sandoz clinical assessment geriatric scale, word fluency test, Hamilton's rating scale of depression, narration subtest of Wechsler memory scale). Both treatments produced a definite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and showed a very good tolerabil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most tests alpha-GPC possessed a statistical higher efficacy and an overall more satisfactory activity assessed by both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compared with CD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