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燕平 《现代医院》2012,(11):41-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对BMI≤24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转化为糖尿病(DM)的影响。方法筛选BMI≤24社区居民152名,随机双盲分成4组:A组是中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B组是西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C组是中药+西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D组是单纯社区行为干预(38例),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每三个月进行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和OGTT后2h血浆血糖(2hPG)检测,随访12个月。结果经药物或单纯行为干预后,A组、B组干预前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行为干预的D组差异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社区行为干预能有效干预BMI≤24人群IGT转化为DM。  相似文献   

2.
阚国慧 《健康天地》2009,3(12):112-11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糖尿病防治新模式。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筛选出符合糖尿病前期标准的人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人群50例。对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干预后DM前期人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另外,对干预前后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DM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均有所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M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可明显提高DM前期人群的知识知晓率、经常锻炼率、血糖控制率及血脂控制率,可有效减缓IGT和IGF向DM的转变,降低各种DM高危因素指标,有望减少DM的发病率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DM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学教师糖尿病 (DM )患病情况。 [方法 ] 2 0 0 2年对金乡县 5 68名在职中学教师进行健康查体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 [结果 ]DM患病率为 8 2 7% ,其中 2型占 97 87% ;新诊DM患者 2 2例 ,均为 2型。糖耐量低减 (IGT)患病率为 18 84%。DM、IGT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IGT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有阳性家族史者DM患病率为 48 0 0 % ,IGT患病率为 5 6 0 0 %。 [结论 ]被调查的中学生教师DM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4.
马红宝 《现代医院》2007,7(5):154-155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耐量减退(IGT)人群的转归和不良行为的转化,探讨糖尿病防治新模式。方法对顺德某社区居民进行血糖检测,筛选出100例IGT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干预,比较两组人群在干预前、后的行为的转化及疾病的转归。结果3年社区干预后,干预组在干预前、后不良行为的转化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转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GT人群采取长期综合社区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高危因素指标,并改善其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 (Disease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其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糖尿病发病率 80年是 0 6 7% ,86年是 1 2 6 % ,94年是 2 2 8% ,2 0 0 0年全国每分钟发病30 0 0人 ,据预测 2 0 5 0年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中国和印度。加强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人群对糖耐量减低 (IGT)和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有助于降低IGT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1] 。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 ,各发达国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方…  相似文献   

7.
金乡县部分中学教师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糖尿病(DM)患病情况。[方法]2002年对金乡县568名在职中学教师进行健康查体,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DM患病率为8.27%,其中2型占97.87%;新诊DM患者22例,均为2型。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18.84%。DM、IGT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IGT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有阳性家族史者DM患病率为48.00%,IGT患病率为5G.00%。[结论]被调查的中学生教师DM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8.
社区持续性复合式粗杂粮干预对慢性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粗杂粮干预对控制社区慢性病的效果,为防治慢性病提供新措施。[方法]把筛查出的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人群,分为复合式粗杂粮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粗杂粮干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组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自身比较也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社区持续性复合式粗杂粮干预是降低慢性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嘉定农村地区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上海市嘉定农村地区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DM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372名上海市嘉定农村地区15岁以上居民的随机抽样人群进行DM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及空腹血脂等有关生化指标检测,调查人群中DM、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情况,以及比较它们与正常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以96例DM患者为病例组,2039例糖耐量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一照研究,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M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DM、IGT和IFG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2.12%,4.01%和3.29%。DM、IGT、IFG与正常组4组间生化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HOL-C)外,各项指标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DM家族史及中心性肥胖为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上海的农村社区人群中,控制体重和代谢综合征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市居民糖尿病(DM)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行为状况及患病情况,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2个社区年龄20周岁~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 132份问卷,1 084份有效,有效率为95.76%;糖尿病知识普及率较低,6项DM相关知识全部正确回答率仅为12.73%;经χ2检验,各年龄段人群对各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并发症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l);男女性对各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仅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非DM组与DM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知晓DM知识及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银川市居民对糖尿病各项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利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应通过有效途径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虹宏  张玲  易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70-2672
[目的]了解重庆社区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卫生需求,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用重庆市卫生局印制的<居民基线调查表>,对社区15岁以上居民3 081人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人群中,初中以下文化占56.14%;月收入低于300元的占88.03%;各种慢性疾病患者530人,患病率为17.2%,其中,60岁以上者患病率为46.95%;患病率居前4位的是高血压(6.43%)、慢性支气管炎(2.50%)、冠心病(1.82%)、糖尿病(1.62%);卫生服务需求中需要健康咨询的占82.15%. [结论]60岁以上人群是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人群,应对其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引导正确用药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以达到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总体健康水平的目的,从而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冷水滩区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肖家园社区居民中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各200名,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分别为65.4%、51.3%;行为改变率为50.3%、40.8%,坚持规律服药率达33.5%,血压控制率25.5%。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与干预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和控制率,为控制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等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阂行区社区人群中菌痢、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状况,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内容,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阔行区颛桥镇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居民实施半年的相关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所有干预的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相关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干预后居民相关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正确的行为意向认知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对经常吃熟食、隔夜菜的行为意向仍保持较高比率,分别为41.98%(本地居民)和51.26%(外来人群);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分别为26.72%(本地居民)和42.02%(外来人群). [结论]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真正改变人们行为,实现由知识的获得、态度的转变到行为实践的飞跃,仍需要进行长期广泛而持续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鄞州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2004与2006年采用问卷和体检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居民810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等指标等都有明显提高;吃盐量明显下降;吸烟和被动吸烟率也明显降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居民对开展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结论]健康教育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有效和可行的形式,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开展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和生活习惯状况,提倡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傈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对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档案及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该社区人群文化层次低,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生活方式不科学。结论: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促进、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该社区已成为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杭州市卫生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居民慢病综合干预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社区综合干预前后有关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的改变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在慢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7月在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分别随机整群抽取1个社区,以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n=4,293)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基线调查的情况下,对4个社区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临床义诊、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于2007年7月份进行终点调查,整个现场干预和随访期限为3年.[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病人的患病知晓率(36%,51.7%),治疗率(33.7%,44.6%),血糖控制率(11.3%,21.6%)显著明显增加.慢病知、信、行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定期测量血压率显著提高(13.0%,18.5%,X2=44.25,P<0.01);饮酒比例下降显著(24.3%,17.9%,X2=47.93,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居民肥胖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与糖尿病、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市区2个社区,郊县2个乡镇的15岁及以上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共计4 68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和空腹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结果杭州市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BMI≥24)发生率达34.39%,其中腹型肥胖占53.95%;糖尿病(DM)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分别为4.59%和7.07%;超重和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02和2.82,95%CI分别为1.50~2.72和1.87~4.28;腹型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达8.02%和10.29%,明显高于正常体型组,OR值为2.83,95%CI为2.15~3.73.结论肥胖是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对肥胖人群进行行为干预,控制膳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9.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大肠癌早发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对卢湾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大肠癌早发现的价值进行评估。 [方法 ]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大肠癌高危人群 ,早期症状和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工作的重要性 ,促使有肛肠症状的病人及时就医。 [结果 ] 建网后组大肠癌病人初发肛肠症状至确诊的持续时间缩短 ,居民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P <0 .0 1)。另外 ,卢湾区早期大肠癌病人中近 1/ 4系受健康教育启示就医而被及时发现。实施大肠癌因症就诊早诊断技术后 ,卢湾区组 (n =2 2 7)大肠癌早期率达 2 6 .9%。而对照组南市区组 (n =136 )仅为 7.3% ,两组的期别构成有显著差别 (P <0 .0 1)。 [结论 ]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大肠癌早发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三水沙头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以沙头社区常住户口总人口作为研究总体,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 959人进行医学体检及问卷调查. [结果]沙头社区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4.82%,女性患病率(15.78%)高于男性(13.15%)(X2=7.45,P≤0.01);无论男女,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快速上升;文化程度(OR=0.87)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BMI超标(OR=2.85)和年龄(OR=2.55)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沙头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省内高水平状态,是沙头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让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