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致细胞死亡时是否存在凋亡,以及凋亡百分率。方法 柯萨奇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和HeLa细胞以后,应用TUNEL原位标记、DNALadder、Hoechst3325B染色和Annexin—V/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 Hoechst33258染色发现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核出现强亮度的蓝色荧光,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典型变化;Armexin—V/PI染色可见HeLa细胞膜显强绿色荧光。细胞核显强红色荧光;感染组细胞DNA出现阶梯状条带影。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被PI染色的细胞DNA.发现病毒感染组出现凋亡峰,凋亡率为49.5%。结论 柯萨奇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时细胞不仅存在凋亡,而且是细胞主要死亡形式。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至今无特效疗法,仍坚持早期、综合等一般治疗原则。笔者自1994年开始加用中药黄芪单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2年2月卫生部制订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条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4~54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以内12例,1~3月6例,4~6月2例。全部病例除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外,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频发室性早搏8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甲甙对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芪甲甙抗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0.1 mL,在腹腔注射病毒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天;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1 mL内含1×105TCID50 CVB3 的Eagle's培养基,在腹腔注射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天;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腹腔注射病毒30 min后,用黄芪甲甙[具体剂量分别为0.07、0.2、0.6 mg/(kg·d)]0.1 mL灌胃,共7天.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增高;抑制凋亡因子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而促进凋亡因子Bax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强,Bcl-2/Bax mRNA比值降低.与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甙高剂量干预组能降低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Bcl-2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增强,Bax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下降.结论 黄芪甲甙在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中抗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了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抑制了促凋亡Bax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免疫调节、强心、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提示黄芪作用显著,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 B3(CVB3)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 (V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 ,观察细胞凋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CVB3制备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 ,分别于腹腔接种 CVB3后第 5、7、10、14、2 1、2 8d,取心肌组织切片 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 (坏死 )情况 ;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心肌中的细胞凋亡。结果 :心肌坏死方面 :光镜观察见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无异常改变 ,实验组病鼠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后期可见纤维化 ;心肌细胞凋亡方面 :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中未检出凋亡细胞 ,而病鼠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率较高 5 8.33% (7/12例 ) ,且细胞凋亡多存在于炎症病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病灶处炎性浸润细胞 ;各期病鼠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流式细胞仪检测平均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2 6 .74± 15 .2 2 % ,感染后第 7~ 14 d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余时间 (P<0 .0 0 1)。结论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凋亡共存 ,其中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小鼠感染后 7d即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 ,10~ 14d病变最严重 ,2 1d以后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逐渐减轻 ,代之心肌纤维化 ,对照组无病变。实验组 7、10、14、2 1、2 8d均可见到凋亡细胞 ,且感染后 7~ 14d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 2 1~ 2 8d(P <0 .0 5 ) ,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呈发病升高趋势。多种病毒均可引起心肌炎,多数情况下为轻中型临床表现,但也可致急性猝死,部分呈慢性持续感染,遗留顽固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并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损伤有关。本文主要对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进行阐述。1细胞的凋亡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在许多组织中,细胞凋亡起到调节细胞数量与结构的作用。通过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一些恶性化的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细胞等,同时通过干预细胞凋亡,使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细胞得到保护。一旦调控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遭破坏,可引起一系列疾病,通过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可以阐明发病机制,探索疾病新的治疗方法[1]。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机体细胞的凋亡过程,逃避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清除作用,使感染扩散或加重;另一方面,又可诱导机体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功能丧失,继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临床病症出现[1]。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现象,Kyko等[2]随机选取死于急性心肌炎的33个尸体解剖,检测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收集符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病例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病程、临床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上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黄芪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 bcl- 2 / bax基因的影响。方法 :Balb/ c小鼠 2 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 B3(CVB3)后随机分成 2组 :黄芪治疗组 (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1 0 g/ kg)及对照组 ,第 8天取心脏标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凋亡 TUNEL 法检测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析 bcl- 2和 bax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黄芪治疗组病变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2黄芪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3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 bcl- 2的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bax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bcl- 2m RNA/ bax m RNA比值则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黄芪可通过上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 bcl- 2的基因转录 ,抑制细胞凋亡 ,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BALB/c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5.64×10-3 mg/g,1次/d ×7 d,观测小鼠存活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体温、心肌病理变化和心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黄芪皂甙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血浆LDH和GOT明显降低,体温保持正常,心脏质量/体质量值显著降低,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匀浆病毒滴度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炎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83例心肌炎患者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心肌炎患者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治疗前、后以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健康志愿者不予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高.经连续2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肌炎患者ICTP和PⅢNP血清浓度均下降,其中ICT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疗效可靠,黄芪注射液改善患者预后可能与其抑制心脏胶原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CVB3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PFP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中CVB3RNA;半定量分析PFP抗原及CVB3RNA水平,并分析PFP抗原水平与CVB3复制及心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PFP抗原阳性信号指数与CVB3RNA杂交阳性信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5),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VMC发病中可能具有抗病毒及致心肌损害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蒜多糖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蒜多糖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I组、大蒜多糖Ⅱ组、大蒜多糖Ⅲ组和黄芪组。注射病毒1小时后给药,连续7天,于第8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小鼠存活率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心肌酶及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滴度。结果 大蒜多糖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存活率明显增高,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心肌酶含量和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明显降低。结论 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所引起的心肌炎症。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所引起的心肌炎约占临床病例的20%-50%。因此,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脏损伤主要有三种发病机制:(1)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2)免疫反应;(3)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哈巴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3,CVB3)组、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lsoen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LDH)、心肌肌钙蛋白I(myocardialtroponin I,cTnI)和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cTn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IVS);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VB3组相比,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K-MB、LDH、cTnI、cTnT水平明显降低(P<0.05);LVPWD、E/E′IVS明显降低(P<0.05),EF%明显升高(P<0.05);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哈巴苷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从细胞凋亡方面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病毒感染组(n=15)和灯盏花素组(n=15),在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其心脏进行检测。用HE染色法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Caspase-3情况,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心肌病理变化改变减轻(P<0.01);②治疗组Caspase-3的表达较感染组低(P<0.05);③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少于感染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脏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慢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期设正常对照;经组织病理学方法和超声心动图验证模型后,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各期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心肌细胞凋亡率依次分别为(8.2±1.4)%vs(1.3±0.5)%,(15.3±1.1)%vs(2.7±0.7)%,(13.9±2.1)%vs(3.1±0.6)%,(均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贯穿病毒性心脏病全程,可能对其病程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起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病因和流行因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疫区环境和人群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血和粪便等标本用细胞和乳小白鼠进行病原分离和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用原代猴肾细胞进行病毒鉴定。结果:本次流行发病91人,病死13人,罹患率为1485%;病死率为1461%。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流行特点。从患者体内分离到6株柯萨奇B4病毒,患者和高危人群血清中柯萨奇B4病毒抗体有升高。结论:本次心肌炎爆发流行是由柯萨奇B4病毒污染水源引起。  相似文献   

19.
儿童病毒感染相关性临界心肌炎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有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childhood viral myocarditis,VMC)的诊断问题,验证 1999 年昆明会议修订的新的儿童VMC诊断标准。方法 总结近3年来收治入院的 50 例具有明显病毒感染相关的以心脏损害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和治疗转归,按该儿童VMC诊断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提出儿童VMC诊断标准需要不断完善的主要依据。结果 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治疗疗效和临床转归,本组50例患儿均存在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炎表现特征,但完全符合该诊断标准仅有 14 例,符合率为 28%。结论 儿童 VMC诊断标准仍需不断修改与完善。在此之前,对存在明显病毒感染依据的可疑病例,采用“临界心肌炎”的诊断,既能够保证患儿得到及时与合适的治疗,也为今后的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通心络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定量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正常组TGF、PDGF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各剂量组的TGF、PDG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各剂量组均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PDGF-B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