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乳腺肿瘤超声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CDFI)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4.1%,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3%,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较良性的丰富,血流分级较良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能量多普勒显示,良恶性肿瘤病灶内的血管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应用二维声像图特点与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综合判断,可以明显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高频声像图及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 良性疾病血流检出率为33%,恶性为92%,两者有显著差异.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在边界回声及形状、包膜内部回声和后壁回声及声影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高频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特点.方法使用仪器TOSHIBA-P6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12MHz,在乳房各个象限作纵横切扫查,如发现异常区,观察测量其大小形态、部位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结果286例彩色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证实准确率为88.3%.结论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对鉴别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小叶增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炜  朱世亮  黄雅芳 《肿瘤》2002,22(4):332-335
目的 明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5例被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 ,观察二维声像图的同时检测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并将其分为 0~Ⅲ级。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7.3%、88.5 %。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有特征性的二维声像图。肿瘤的彩色血流检出率为 93.0 % ,其中 0级 2 0例、Ⅰ级 4 4例、Ⅱ级 16 8例、Ⅲ级 5 5例。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均值为 2 1.4 9± 6 .74cm/s、阻力指数 (RI)均值为 0 .76± 0 .0 4。结论 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结合能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16例女性患者术前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及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组织浸润、纵横比等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特点,将肿块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符合率92.1%,恶性符合率为95.2%.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乳腺良性肿块及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分析两者不同的声像改变.结果 乳腺良性肿块较恶性在形态、边缘、包膜、声晕、后方回声等声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恶性肿块的微小钙化点检出率50.0%(32/64)与Ⅰ级以上血流信号93.8%(60/64),后方衰减43.7%(28/64),高回声晕31.2%(20/64),较良性肿块的微小钙化点检出率10.8%(4/37)与Ⅰ级以上血流信号27.0%(10/37),后方衰减18.9%(7/37)为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小肿块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凤  陈荣根  袁杰  朱世亮 《肿瘤》2004,24(5):500-502
目的探讨乳腺小肿块高频超声图像的异同点,对照病理结果,提高超声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取112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均为纤维化,病理诊断间质纤维化1例,间质胶原化7例,囊肿21例,乳腺导管扩张17例,瘤样病变15例,单纯性小叶增生14例,囊性增生症12例(其中1例伴大汗腺化生),硬化性乳腺病9例,纤维腺瘤形成趋势9例,脂肪瘤6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本组诊断符合8例,符合率7.14%.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中须抓住细小的特征性表现,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及肿瘤内部、肿瘤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之间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恶性肿瘤的内部及肿块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0.5cm范围内的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边缘呈锯齿状,内部以低回声为主且分布不均匀,多数病灶内有微小钙化点,多数后方回声衰减,肿块纵横径比>1,肿块内部及肿块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之间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表现为丰富血流,RI≥0.7,并且这些参数与肿块大小有密切关系.结论 乳腺肿瘤内部及肿瘤与周围腺体组织0.5cm范围内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对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并且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 其结合二维声像图表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血、溢液,扪及肿块的临床症状,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探头直接在乳房表面作由乳头向四周的放射状扫查,发现扩张导管后在其内仔细查找病灶,观察其二维声像图和检测其彩色血流信号。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2.0%、38.0%,明显优于钼靶摄影与近红外扫描。声像图分为四种类型:无异常发现型(7例)、导管扩张伴肿瘤型(19例)、单纯导管扩张(12例)、单纯肿瘤型(12例),其中导管扩张伴肿瘤型的声像图最为典型。肿瘤的彩色血流检出率较低(5/5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殊的临床症状、正确的检查方法和典型的声像图是超声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X线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对45例46个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超声与X线摄片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与X线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6%(38/46)、78.3%(36/46),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相结合诊断符合率为95.7%(44/46),分别与单种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有较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单纯应用高频超声或X线诊断乳腺肿瘤,两者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相似,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对可疑病例,一种检查未发现病灶的,有必要进行另一种检查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检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4例(恶性31例、良性193例)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83.9%(26/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4.3%(182/193);钼靶X线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0.3%(28/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67.9%(131/1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钼靶X线(P<0.05),两者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对114例136枚乳腺肿瘤进行二维超声、CDFI检查并记录血流参数,比较良恶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块血流检出率、血流分级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PI、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维超声、CDFI血流分级、血流动力学参数(PSV、RI、PI)综合分析和评价,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比4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患者的钼靶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者在乳腺钼靶摄片上有乳腺癌征象的28例(70.0%),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7例(17.5%),无肿瘤征象5例(12.5%);在乳腺超声诊断中有乳腺癌表现的13例(32.5%),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10例(25.0%),无占位表现的17例(42.5%)。结论:在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诊断方面,乳腺钼靶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乳腺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综合诊断可减少此类早期乳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定量分析在识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8例经病理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图像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对比分析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灰度均值、扭曲度、熵、边缘不规则、纵横比等参数。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的PSV(21.18±8.32)cm/s、RI(0.85±0.08)、灰度均值(82.58±9.35)、扭曲度(0.84±0.45)、边缘不规则(1.24±0.11)和纵横比(0.82±0.24)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t=3.858、2.865、4.352、5.123、2.682和3.124,P<0.05);良恶性乳腺肿瘤在RI>0.7、血流Ⅱ级、Ⅲ级、PSV>15、纵横比>0.8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图像定量分析可以为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识别提供客观量化参数,RI>0.7、血流Ⅱ级、Ⅲ级、PSV>15、纵横比>0.8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良恶性子宫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特点并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28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0.3%。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各具不同特征,造影参数中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在子宫良、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可用于提高子宫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全部病例术前采用超声诊断仪经腹部检查 ,并经手术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2 1例子宫肿瘤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92 .56% ,误诊率 7.4 5% ;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93.0 6% ;恶性为 91.84 %。结论 :根据子宫肿瘤的大小、形态、病灶周边及内部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 ,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小肿块168例(其中良性肿块81例,乳腺癌87例),对超声结果可疑恶性的48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结果:肿块径线≤1cm的早期乳腺癌,恶性特征多不明显。肿块径线>1cm而≤2cm的早期乳腺癌,不规则形态、毛刺征、不均匀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0.8等恶性指标的敏感性明显增高,良恶性肿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膜多见于良性肿块。对于直径>1cm的早期乳腺癌CDFI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高频彩超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对乳腺小肿块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二维超声是最为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不均匀低回声、边界回声表现、微小钙化及穿入型血流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最为重要的超声征像。对于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病例,应积极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