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女,68岁.于2009年11月3日以右眼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瘘,化脓性眼内炎、左眼绝对期青光眼收入院(图1).主诉右眼青光眼术后10年,胀痛、视物不见1天.查体:视力右眼光感阳性.右眼混合充血,上方球结膜滤过泡见溃面,荧光素染色见溪流现象,角膜后KP++,房水闪辉+++,前房浅,前房下角见3mm白色积脓,瞳孔区见絮状渗出,晶状体混浊,眼后段窥不清.B超示:玻璃体混浊.于入院当日急诊行右眼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滤过泡炎     
李建军 《眼科》2015,24(1):3-3
男性41岁。右眼小梁切除术后2年,眼红痛1天。视力0.04,眼压11 mm Hg。混合充血,上方结膜局限性薄壁滤过泡,荧光素染色轻度渗漏,滤过泡内房水混浊(左图)。角膜上皮轻度混浊,房水重度混浊(右图)、闪辉,下方前房1mm积脓。瞳孔不圆,部分后粘连,晶状体前表面成形渗出,眼底看不清。  相似文献   

3.
Cheng J  Sun W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14-12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全部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眼部情况、青光眼类型,滤过手术后早期有无低眼压、浅前房及滤过泡渗漏情况,既往眼病史及手术史,眼内炎发生后眼部B超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等情况。结果 共收集19例(20只眼)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15~71岁,平均(46.9±16.1)岁。除在外院手术的5例(5只眼)外,14例(15只眼)患者术中均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5 g/L,巩膜瓣下放置浸有药液的湿棉片2 rmin)。术后早期8只眼出现浅前房、低眼压。8只眼行2次以上青光眼滤过手术。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发病时间介于末次手术后15 d至10年之间,平均(29.5 ±32.2)个月,主要表现为滤过泡感染、前房炎性渗出和积脓、玻璃体显著混浊。11只眼经溪流试验检查,7只眼(63.6%)阳性,表明有滤过泡渗漏;其中下方滤过泡渗漏致眼内炎者5只眼。19例患者进行22次病原学检查,其中阳性者8例(36.4%),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16只眼(80.0%)治疗后视力提高,11只眼(55.0%)视力恢复至患病前。13只眼(68.4%)眼压保持正常,5只眼(26.3%)用1种或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1只眼(5.3%)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结论 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滤过泡渗漏是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可能原因。大多数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和(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上方巩膜瓣隧道切口对26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 mo~1 a,2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滤过泡分类:Ⅰ,Ⅱ型功能滤过泡占88%,Ⅲ型滤过泡占15%.术后前房反应,大多数前房炎性反应轻微,前房有不同程度加深,但有6眼有纤维渗出及出血,经治疗吸收.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5.
李维娜  孙兴怀 《眼科研究》2003,21(2):177-177
患者 ,男 ,5 6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两年于 2 0 0 2年 3月15日入院。 9年前因青光眼 (类型不详 )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 2年前起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向角膜延伸。入院时检查 :视力右眼 0 8、左眼 0 1,无法矫正。双眼滤过泡延伸至角膜表面 ,右眼位于瞳孔上缘 ,左眼遮盖瞳孔区 ,荧光素钠染色结膜无渗漏。前房深浅正常 ,Tyndall(-) ,瞳孔直径 2 5mm ,对光反射存在 ,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 :右眼C/D 0 7,左眼窥不进。因滤过泡覆盖角膜表面 ,眼压无法测得 ,指测眼压Tn。初步诊断 :(1)双眼青光眼滤过泡下垂 ;(2 )双眼小梁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难治性青光眼68例(95眼)均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wk,1mo及1a,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近期和远期眼压降低良好、视力明显改善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术后1wk,I度浅前房3眼,2例前房积血;1mo后随访,浅前房消失,积血吸收。随访1a,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前房形成良好。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肺癌前房及脉络膜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40岁 汉族 右眼视力下降 2周 ,于 1999年5月 8日入院。右眼视力 4.8,左眼 5 .1。右眼睫状充血 ( ) ,角膜透明 ,KP ( )房闪 ( ) ,可见絮状渗出。右眼前房颞侧虹膜表面在房角处有一肿块 (约 3× 5 mm) ,粉红色 ,边界清晰 ,与虹膜未见明显粘连。晶体混浊 ,前囊膜可见色素沉着。右眼扩瞳检查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前、后节未见异常。胸部 X线摄片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 :右眼前房肿物(原因待查 )。入院后经静滴庆大 2 4万单位和地塞米松 15 mg,10天。前房肿物较入院时增大 ,前房下方可见脓性液面。 1999年 5月 19日在局…  相似文献   

8.
例1男性,44岁。因右眼被水泥块崩伤后眼红、视力下降8 h于2019年1月21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查体:右眼视力指数/10 cm,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45.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7.6 mmHg。右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内可见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鼻下方角膜可见4 mm×5 mm大小的溃疡灶,边界不清,病变区中央角膜明显变薄,溃疡表面大量坏死物质附着,前房深度适中,积脓约3mm(图1A)。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1 病例 患者男,17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4d于2008年11月28日来院。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混合充血++,12点位见滤过泡,滤过泡扁平,泛白,未见渗漏。角膜全层水肿。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瞳孔及玻璃体腔见大量黄白色脓栓。瞳孔散大直径约7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右眼玻切术后红痛、视力下降6h入院。发病前32小时患者因右眼黄斑前膜在我院行右眼闭和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术中顺利,术后常规处理。术后第1d检查:右眼视力0.12,眼睑无红肿,角膜清亮,前房中深,房闪( ),KP(-),晶状体皮质散在灰白混浊,眼底黄斑区清晰,光反射消失。6h前突然出现右眼红痛,较剧烈,不能忍受,伴有眼眶疼痛、头痛,视力明显下降(仅为手动)。体格检查:右眼视力手动/20cm,眼睑红肿,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巩膜压痛( ),角膜水肿,前房中深,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未见积脓,瞳孔区灰色膜,其他眼内结构窥不清。眼压…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6例(6只眼),急性眼内炎4例(4只眼),迟发性眼内炎8例(8只眼)。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介于术后1个月余至15年之间,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急性眼内炎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滤过泡感染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0%,以葡萄球菌为主;急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5%,病原菌为真菌和绿脓杆菌;迟发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37.5%,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滤过泡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视力均在0.1以上;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多数患者视力低于0.05,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单纯滤过泡感染的视力愈后好;眼内炎患者的视力愈后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大部分患者视力愈后差。  相似文献   

12.
例1 王×男40岁病案号96608 左眼被碰伤,视力下降4天,诊断左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右眼视力4.9,左眼光感。左眼上下睑瘀血肿胀,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占3/4,隐约见瞳孔上缘。指测眼压T 2。经半坐位、双眼包扎、止血、降眼压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内服中药,前房仍反复出血。于第22天开始口服麝香0.05g,每日1次,共服4次,左眼前房出血全部吸收,视力0.6。例2 齐××男30岁病案号99985 异物进入右眼,视物不清2天。诊断右眼球穿通伤,右眼内炎。右眼视力手动/眼前,左眼5.2。右眼睑瘀血肿胀,球结膜水肿、出血,颞侧结膜撕裂约0.3mm。角膜水肿,前房深,前房积脓占1/4。在右眼角膜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75例(120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术后观察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及眼压,随访4~20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01眼;Ⅰ型滤过泡23眼,Ⅱ型滤过泡93眼,Ⅲ型滤过泡4眼;Ⅰ度浅前房25眼,Ⅱ度浅前房9眼;眼压0~10 mm Hg6眼、11~20 mm Hg110眼、21~30 mm Hg 4眼.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8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患者许某×男42岁工人病案号49502右眼反复充血、疼痛,视力下降10余年,由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发作于1989年3月15日入院。于1974年8月以右眼球钝挫伤,晶状体半脱位在某院住院治疗2个月,出院视力指数/10cm。1981年10月右眼疼痛,充血,某医院以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20余天。出院时视力眼前手动,瞳孔膜闭。1987年12月14习以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咬切及虹膜切除术,出现时视力光感。1988年5月9日以右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发作、前房积脓,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入院治疗。出院时视力光感。1989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男性,49岁,因右眼胀痛流泪2h,于2006年3月25日来院就诊。患者于8年前因“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进行过“右眼小梁切除术”。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8;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上方滤过泡渗漏,Schile试验(+),角膜轻度水肿,前房轴深约1.10mm,周边前房小于1/4角膜厚度,下方可见4咖积血,虹膜基质萎缩,广泛后粘连,瞳孔直径约3.5mm,  相似文献   

17.
刘某女61岁病历号298169,1967年开始诊断为双眼原发性闭角青光眼。1979年在当地医院行右眼虹膜嵌顿术,术后曾因反复虹膜炎在当地医院诊治。1987年9月1日,右眼突然视物不清,经当地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记载。右眼视力:数指/15cm,左眼视力:0.2,2.5D→0.4。右眼混合充血,滤过泡扁平,无渗漏。角膜中央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前房消失。虹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滤过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平均(28.50±8.50)mmHg,术后1周眼压平均为(13.50±5.50)mmHg.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前房出血吸收,无浅前房或晶状体浑浊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存在.结论 在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眼压控制可靠,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及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86例200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随访12mo。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滤过泡渗漏、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0岁,汉族,右眼视力下降2周,于1999年5月8日入院。视力右眼06,左眼12。右眼睫状充血( ),角膜透明,KP( ),房闪( ),可见絮状渗出。右眼前房颞侧虹膜表面自前房角长出一肿块约3×5mm,粉红色,边界清晰,与虹膜未见明显粘连。晶状体浑浊( ),前囊可见色素沉着(见图)。右眼散瞳检查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前、后段未见异常。胸部X线摄片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眼前房肿块(原因待查)。入院后静滴庆大24万u、地塞米松15mg10天,肿块较入院时增大,前房下方可见脓性液面。1999年5月19日在局麻下行右眼前房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