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72岁 因右眼视力下降2年,于2008年2月19日入院.右眼曾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及倒睫矫正术".入院时查视力:右眼:HM/30cm,左眼:0.6,双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双眼角膜老年环,前房浅.周深<1/4CT,双瞳圆,右d=5.0mm,光反射迟钝,左d=3mm,光反射尚可,双晶状体微混,眼底:双眼C/D=0.9,视网膜平伏.  相似文献   

2.
1病例患者女4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4年于2013年5月28日就诊于我科。无视物变形,无明显眼球胀痛、畏光或流泪等不适。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眼部外伤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直系亲属无类似眼病史。  相似文献   

3.
李维娜  孙兴怀 《眼科研究》2003,21(2):177-177
患者 ,男 ,5 6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两年于 2 0 0 2年 3月15日入院。 9年前因青光眼 (类型不详 )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 2年前起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向角膜延伸。入院时检查 :视力右眼 0 8、左眼 0 1,无法矫正。双眼滤过泡延伸至角膜表面 ,右眼位于瞳孔上缘 ,左眼遮盖瞳孔区 ,荧光素钠染色结膜无渗漏。前房深浅正常 ,Tyndall(-) ,瞳孔直径 2 5mm ,对光反射存在 ,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 :右眼C/D 0 7,左眼窥不进。因滤过泡覆盖角膜表面 ,眼压无法测得 ,指测眼压Tn。初步诊断 :(1)双眼青光眼滤过泡下垂 ;(2 )双眼小梁切…  相似文献   

4.
早期滤过泡失败和滤过泡渗漏是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并发症。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前者将导致瘢痕形成、滤过功能不足、眼压逐渐升高;后者则发生浅前房、持续性低眼压、继发滤过泡和眼内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滤过泡针刺分离和滤过泡加固修复术是分别处理这两种滤过泡的简单、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璐 《眼科学报》1994,10(2):113-116
本文作者报道了从1991年8月至1993年4月间在手术显微镜下为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42例(56眼)。术后对结膜滤过泡进行了详细观察,其中理想滤过泡形成率为80.3%,手术成功率为87.5%。本文讨论了小梁切除术的降压机理,滤过泡的形态与眼压的关系及滤过泡的形态与年龄的关系。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结膜下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文中结合临床实践,对滤过泡形成不良的处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 对36例(36眼)小梁切除术后3~8d内功能不良滤过泡行眼球按摩和钝针头针拨分离治疗,所有患者术中曾用过0.3ms/mL的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随访6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32眼为功能滤过泡,4眼为非功能滤过泡.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0mm Hg(1mm Hg=0.133kPa),治疗后即刻为11.60±5.40mm 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16.10±4.18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采用眼球按摩和钝针头针拨分离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可挽救濒临失败的滤过泡,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护及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培 《眼科》2006,15(2):93-96
迄今为止,外引流术仍然是抗青光眼手术的主要术式。小梁切除术是其中的经典术式。它的主要作用包括解除瞳孔阻滞和外引流两个功能。因此它即可以使功能性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还可以将房水引流至眼外,房水经巩膜瓣、球结膜上皮细胞、球结膜下淋巴管或毛细血管等多途径吸收。甚至有研究表明,手术可以刺激新的房水静脉形成,或经葡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患者男,17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4d于2008年11月28日来院。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混合充血++,12点位见滤过泡,滤过泡扁平,泛白,未见渗漏。角膜全层水肿。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瞳孔及玻璃体腔见大量黄白色脓栓。瞳孔散大直径约7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干扰素抑制滤过性手术瘢痕形成的作用进行研究。对家兔进行小梁切除术,并于手术当时,术后第3天、7天、在滤过泡内注射干扰素10万U,分别做滤过泡,滤过功能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干扰素能改善滤过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可以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8月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形成滤过泡者共42例(45眼)。术后3月复诊观察,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畏光及流泪症状,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完整性检查。结果局限隆起及过大悬垂的滤过泡可导致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钟毅敏  刘杏  张平  林健贤  王涛  黄晶晶  毛真 《眼科》2009,18(1):38-41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探讨薄壁滤过泡患者低眼压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薄壁滤过泡相关并发症患者30例。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因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相关并发症须行滤过泡加固术的青光眼患者30例。记录患者的眼压及眼部薄壁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分析患者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C(MMC)的使用情况。对其中7例患者的滤过泡壁边缘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主要指标眼压、并发症情况、MMC使用情况,滤过泡病理结果。结果患者行滤过泡加固术时距小梁切除术时间为5个月-9年(平均49.0±33-3个月)。患眼眼压2.7~11.0mmHg,平均(4.40±4.49)mmHg。低眼压21例(70%),滤过泡渗漏18例(60%),浅前房2例(6.7%),低眼压性黄斑水肿7例(23.3%),巨大薄壁滤过泡5例(16.7%),滤过泡赘生至角膜上皮下4例(13.3%),滤过泡炎5例(16.7%),眼内炎2例(6.7%)。所有患者均有小粱切除术中MMC使用史。使用较高浓度MMC(≥0.286mg/ml)的患者占53.33%。病理结果显示,滤过泡结膜上皮变性,厚薄不均,局部萎缩变薄甚至上皮缺如。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变性、增生或结膜下疏松、囊腔样的纤维组织;结膜上皮内生,上皮下形成囊样腔隙。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可引起一系列眼部严重并发症,MMC造成的局部结膜上皮变薄或缺如是其低眼压的主要原因;滤过泡结膜下组织结构的破坏及上皮内生在其低眼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羊膜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羊膜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影响。 方法对12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l眼于巩膜和巩膜瓣间放置6mm×4mm的羊 膜植片,另一眼作为对照。术后1周、2周、3周检查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光镜下观察滤过泡下巩膜 表面瘢痕形成情况。 结果实验组术后1、2、3周滤过泡轻微隆起弥散,有较好的滤过功能,对照组术后2、3周滤过泡 区瘢痕形成,滤过功能差。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组滤过泡未形成瘢痕,成纤维细胞少,但有炎性 细胞浸润;对照组滤过泡区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成纤维细胞丰富。 结论羊膜能改善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眼科学报2000;1673-76。  相似文献   

13.
滤过泡炎     
李建军 《眼科》2015,24(1):3-3
男性41岁。右眼小梁切除术后2年,眼红痛1天。视力0.04,眼压11 mm Hg。混合充血,上方结膜局限性薄壁滤过泡,荧光素染色轻度渗漏,滤过泡内房水混浊(左图)。角膜上皮轻度混浊,房水重度混浊(右图)、闪辉,下方前房1mm积脓。瞳孔不圆,部分后粘连,晶状体前表面成形渗出,眼底看不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获取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对面积及分析功能性滤过泡大小与眼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裂隙灯照相系统对小梁切除术后的功能性滤过泡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EPC02000软件)对滤过泡的相对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将功能性滤过泡相对面积与眼压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入选的青光眼患者36例(43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5±2.9)年(0.5~11.0年),平均眼压为(13.0±3.6)mmHg(5.0~19.7mmHg).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滤过泡相对面积平均值为0.44±0.27(0.10~1.44).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测量者内的类内相关系数(me)为0.984(P<0.01);测量者间的ICC值为0.971(P(0.01).滤过泡相对面积与眼压值的相关系数为r=0.713(P<0.01),两者的回归方程为:Y=17.043-9.249X.结论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EPC02000软件)可较准确地测量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对面积;功能性滤过泡越大,眼压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组织FasmRNA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新西兰白兔48只单独笼养,随机选取40只兔右眼行小梁切除术,使上方结膜形成滤过泡,按术后时间又分为1d、7d、14d、20d、28d共5个亚组,每组8只兔。另外8只兔的右眼未进行手术为正常对照组。在行小梁切除术后1d、7d、14d、20d、28d,切下滤过手术区组织,同时于28d时切除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结膜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标本的FasmRNA表达情况。结果 兔眼小梁切除术后1d、7d、14d三个亚组Fas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0.35、1.41±0.28、1.38±0.25,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量1.42±0.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dFasmRNA相对表达量为0.90±0.1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进一步下降至0.78±0.09(P<0.05)。结论 在兔眼结膜滤过泡组织愈合过程中,术后20d及28d凋亡主要基因Fas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可能为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化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形成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下分别放置1.0g·L-1苦参碱棉片、0.4g·L-1苦参碱棉片、0.2 mg · L-1丝裂霉素棉片、生理盐水棉片.于术前,术后1、3、7、14、28 d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并发症等,于术后1、3、7、14、28 d各组随机处死2只兔,摘出眼球分别做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及新生胶原纤维情况,选取术后7d的角膜行透射电镜,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结果 术后7、14、28 dA、B、C组与D组两两对比眼压值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7、14、28 d两组眼压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7、14、28 dA、B、C三组成纤维细胞计数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B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苦参碱能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滤过泡瘢痕形成,对眼部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眼科》2001,10(1):50-52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87例(98只眼),其中行色素上皮残留氩激光切除术4只眼;经内路氩激光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7只眼,经内路YAG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1只眼,氩激光断线术59只眼,氩激光断线术联合经内路激光内口阻塞开放术7只眼。结果治疗前眼压4.56±0.76kPa,随诊16.2±7.3个月后眼压2.33±0.60kPa,治疗前后眼压有显著差异,P<0.001。眼压正常89只眼(成功率90.8%)。主要并发症暂时性高眼压反应17只眼,低眼压、浅前房4只眼,虹膜炎15只眼,结膜穿孔1只眼。结论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CTGF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兔为动物模型,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TGF在滤过泡瘢痕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8只,随机选取1眼行小梁切除术,另1眼不手术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10,14,21d分批处死,另取2只兔不手术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前处死。摘除眼球,剪取滤过泡区域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ABC法),光镜下观察并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CTGF在对照组织标本中几乎无阳性表达,手术后表达上调,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手术后第5d达高峰。结论:在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CTGF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阻断CTGF的基因表达或抑制其活性,可能为防止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失败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常见滤过泡并发症及低眼压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我们对随访了1~3年的75例(64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滤过泡并发症中,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9.3%,巨大薄壁滤过泡发生率为8%,包裹囊样滤讨泡发生率为12%,无滤过泡形成发生率为6.7%;低眼压并发症中,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为8%,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为0.7%.说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术中或术后常规使用MMC或5-Fu,滤过泡及低眼压并发症已成为常见并发症,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已成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滤过泡并发症,大部分滤过泡仍可恢复功能,眼压也可回升至正常.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及滤过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常见滤过泡产发症及低眼压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我们对随访了1-3年的75眼(64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8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滤过泡并发症中,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9.3%,巨大薄壁滤过泡发生率为8%,包裹囊样滤过泡发生率为12%,无滤过泡形成发生率为6.7%;低眼压并发症中,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为8%,低眼压性黄斑病发生率为2.7%。说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术中或术后使用MMC或5-Fu,滤过泡及眼压已成为常见并发症,而发压性黄斑病变已成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滤过泡并发症,大部分滤过泡仍可恢复功能,眼压也可回升至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