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2001年4月初开始出现肛门便前、便后坠胀感,伴轻微腹痛,大便色泽及形状正常。11月份以来感肛门坠胀感加重。胸膝位直肠指检,在距肛门5cm直肠后壁(11-2点处)可触及5cm×4cm大小的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圆,无压痛,活动度差。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结肠黏膜皱襞清楚,黏膜面光滑。骶骨X线检查,正位片示:骶椎下段前方有一呈球型生长的肿块,密度略低,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侧位片示:骶前间隙有一软组织块影,边界尚清,周围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受压现象。CT检查:直肠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CT值界于30Hu-40Hu之间,边界尚清,…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6 5岁。 1992年 11月因排尿困难外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而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1994年 4月患者又感尿频及排尿困难。同年 8月体检发现前列腺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原病理切片后诊断为“前列腺平滑肌肉瘤”。因梗阻症状加重 ,并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形 ,转本院。入院检查 :下腹部触及一 2 0× 15cm巨大、质硬、固定肿块 ,上界平脐 ,无压痛 ;肛指检查 :距肛门口约 4cm处触及一肠外肿块 ,质硬 ,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感 ,肿块明显向肠腔突出 ,直肠粘膜光滑。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3.
三苯氧胺治疗结肠癌复发、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华某,男性,32岁,诊断降结肠癌伴不全梗阻而于1985年5月21入院(住院号174963)。剖腹见降结肠近脾曲处4.5×4×3.5cm肿块,已浸出浆膜层,并见肿块部位浆膜面上有一灰白色黄豆大结节,质硬与肿块相连。肿块以上肠管扩张,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旁有多个蚕豆、黄豆大、质中淋巴结可及。施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病理切片报告:结肠粘液腺癌Ⅱ级,侵及浆膜层,转移至系膜上一个淋巴结。术后拟行COF方案化疗,后因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改FD_1口服,一周后也因消化道反应较重而停药。出院后十个月,门诊复查,发现脐左下可及3×3cm质硬,结节状肿块,活动。肛门指诊触到直肠膀胱陷凹内4×3.5cm菜花状肿块。于1986年3月第二次剖腹,术中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先证者,男,38岁,腹痛、腹泻半年,便软不成形,每次均有少量粘液脓血覆盖在粪便上,不与其混合。体检: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大肠镜检:全结肠均有息肉生长,盲肠、升结肠及直肠息肉数个散在分布,肝曲以下结肠密集分布,息肉大多为米粒至黄、绿豆大小;在小息肉之间偶见数个超过1.0cm×1.0cm息肉,小息肉呈无蒂半球形,表面光滑,颜色多同正常粘膜,部分发红,大息肉多有广基或亚蒂,颜色发红,多有糜烂。经多处取材,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距肛门20cm处一3.0cm×4.0cm大息肉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晚期十二指肠癌引起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常见,但仅发生左腋下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病灶隐匿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左腋下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肿块半年,于1997年3月12日来院门诊.起病后,无其他各系统症状.查体:左腋下可触及一约3cm×4.5cm质坚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边界尚清,基底粘连,欠活动,无压痛.颈部、锁骨上、右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无肿大淋巴结,胸腹壁、左上肢亦未触及肿块,左腋下肿块切除作病理检查,诊断为“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或浸润性低分化鳞癌.经肺部及纵隔CT等检查,仍未发现阳性征象.病理切片诊断为“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再行电子胃镜检查才发现十二指肠隆部前壁见一大小约1.5cm×2.0cm粘膜隆起样新生物,表面粘膜糜烂、乳头窥视不清,胃窦前壁大小弯侧各见一约0.5cm×0.4cm的圆盘状粘膜隆起,有脐凹,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六重复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伟敏,女,年71岁,住院号:900091,上海市轮渡退休职工。患者于1966年10月开始出现大便次数逐渐增多,日十余次,经肛指检查,发现距肛门约8cm处,可们及一为半环状表面高低不平且质硬之肿块,乙结镜下活检为腺癌,11月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作根治术(保留肛门),病理诊断:直肠腺癌I级,侵及浅肌层,淋巴结末见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脓血便1年,于1995年4月10日来院就诊。查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肛诊示臣肛缘3cm以上呈环形狭窄,结节感,触之易出血。取活检,病理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4月19日行Miles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术后15天发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继之15天内出现胸前,腹壁,背部及腹股沟皮下肿块。肿块0.8cm×0.7cm×0.7cm~2cm×2cm×2cm。CT,B超检查:肺,肝,肾等实质器官无异常。皮下各肿块分别取活检并在肿块部位无水乙醇注射。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5块,0.5cm×0.5cm×0.5cm~1cm×1cm×0.5cm,质脆。镜下…  相似文献   

8.
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肺、肾等实质性脏器,发生在直肠者罕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便中带血二十余天,于2005年4月6日入院,查体:直肠指诊:距肛缘4cm处可触及一肿块,约4cm×5cm,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活动度差,质地较硬。术中见:直肠肿块位于齿状线上1.5cm,约4cm×5cm,表面菜花状。病理检查:直肠癌根治术标本一只,直肠长13.5cm,直径6.0cm,距一断端1.0cm处见菜花样肿块,大小:4cm×4cm×3.5cm,肿块中央破溃,切面呈白色间灰红褐色,局部见出血坏死,质脆。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便血,肛门肿块脱出8个月入院。直肠检查:距肛缘5~6 cm 直肠右后侧壁有一带蒂淡红色肿块,约4×3×1.5cm,表面呈菜花状结节,局部可见糜烂,触之出血,瘤蒂直径约1.5 cm。经肿块咬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直肠粘液腺癌。作 Miles 术后大体标本送病检,最终诊断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黑)。讨论肛管直肠恶黑的误诊原因,(1)其发病率低,文献报告仅占该处恶性肿瘤的0.1%,易造成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9岁,以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半年来,于1996年4月入院。入院前6个月有便秘、腹泻交营出现,为粘液血便,一天2-4次,无规律性,伴间断性腹痛。查体无异常发现。肛门指诊:膀胱截石位9点齿状线附近有一5X5X4cm大小肿块,表面有切烂、出血,基底部尚可活动。B超:肝右叶可见2.8X2.scm,2.5X2.ocm两个偏强回声包块。CT检查:肝右叶有两个低密度影,分别为3XZcm,22XI.6cm,边界清,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临床诊断:肛管直肠癌并肝转移。于1996年《月行直肠病灶局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镜下见组织旁有少量鳞状上皮和往状上皮…  相似文献   

11.
病例1,女,25岁,因肛旁肿物3个月,以肛脓肿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后肿物侵及整个肛周引起排便困难而转来我院。指诊直肠肛管环形狭窄固定。于1998年11月23日全麻下行活检加乙状结肠造瘘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肛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一个月先行放疗,后予卡铂、VP—16方案化疗。后经CT检查肿块由原来的8cm×6cm缩小到4cm×3cm,肛诊肿块缩小固定变松动。于1998年4月5日行Miles'术。切除标本见直肠肛管部呈环形狭窄,质硬,表面不平。病理诊断:(1)放疗后直肠肛管未见残存癌细胞,直肠肛周软组织淋巴结无癌侵润。(2)复习原病理切片仍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Peritonealis Dissemination简称LPD)甚为少见,世界文献仅15例全为女性患者。本文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43岁。尿急、尿频、排尿不畅2年余,半年来加剧伴左下腹胀痛,怀疑前列腺肿瘤而入院。指肛及直肠镜检查,前列腺肿块向肠腔突出,结节状。直肠壁外有一肿块,呈多个结节状,直肠粘膜光滑。B超提示前列腺肿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平滑  相似文献   

13.
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2岁。主因下颌牙龈处发现一肿物9个月,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在下牙处有一菜花样肿块,约4cm×3cm大小,表面灰红色,并有灰色假膜覆盖。肿物界清,固定,无触压痛。双侧颌下及颏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X线示下颌骨有破坏;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常规、肾功生化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后行双侧舌骨上清扫,下颌骨矩形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标本为灰褐色下颌骨1块,5cm×4.5cm×2.3cm,颌骨破坏,下颌骨表面见一肿块,大小为4.5cm×3.5cm×2cm。肿块呈结节状,表面被覆正常牙龈粘膜,切面灰白色,可见条索样分隔…  相似文献   

14.
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8岁 ,因反复便秘、肛门坠痛 1年入院。病人每 3~ 4天大便 1次 ,大便变细 ,便时肛门坠胀、疼痛剧烈 ,无发热 ,无脓血便 ,无消瘦。在外院两次齿状线附近直肠粘膜组织活检 ,诊断为 :溃疡型直肠炎。查体 :肛门明显狭窄 ,胸膝位 6~ 12点距肛缘 3cm处触及一约 5cm×4cm大小肿块 ,质硬、边界不清 ,表面呈环堤状溃疡 ,触痛明显。CT示直肠下端后方软组织块影 ,不规则 ,密度不均。诊断 :直肠肛管癌。手术台上活检冰冻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平滑肌肉瘤。遂行Miles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 ,随访至今健在。讨论 :直肠平滑肌…  相似文献   

15.
双原发性恶性肿瘤,又名双重癌,在临床上有不少报道,但早期消化道双原发癌病例较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男性,58岁,飞行员。1991年6月因反复便血四次,在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于乙状结肠处发现2.5cm×3cm菜花状肿块,结肠脾曲处发现0.5cm×1.0cm带蒂息肉。活检诊断为乳突状腺癌,腺癌性息肉。于同年6月20日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腺癌,结肠多发性息肉。术后多次复查纤维结肠镜均无肿瘤复发征象。1992年4月因上腹部闷胀不适做胃镜检查,发现胃角部轻微肥厚,病理活检为“胃角”粘膜印戒细胞癌。于同年4月18日…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间歇性隐痛1月余,数日来解柏油样便于1998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3年9月因胃慢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查体:剑突下有压痛,脐上触及一7cm×6cm肿块,可推动,质地较硬。上腹部CT:残胃胃腔内见1个7cm×6cm椭圆形软组织块影,有蒂,密度不均,胃腔变窄:纤维内窥镜检查:残胃胃腔内见1个巨大肿块,表面糜烂,易出血,边缘清楚。诊断:“残胃癌”。1周后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见残胃胃壁光滑柔软,吻合口正常,胃腔内巨大肿块附于残胃后壁大弯侧,有蒂,术中经快速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粘膜慢性炎症,未见肿瘤组织。将其肿块及其基底部行锲形切除。病理学检查:椭圆形肿块7cm×6cm大小,蒂部3.0cm×0.8cm,表面被覆粘膜,附有较多粘液,部分糜烂。切面见粘膜层有大小不等微小囊,内为粘液或脓样分泌物,间质水肿。镜下见粘膜表面被覆不规则再生的腺体,部分腺体囊状扩张;大部分上皮呈高柱状,胞质较透亮,单层排列,上皮间可见少量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17.
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80例结直肠癌病例,年令分布弥散,以40~60岁为多,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最多占72.5%。本组病例中作过乙状结肠镜检查,在可达到的结肠范围内病变有15.79%的漏诊,作过钡灌肠检查的有39.29%漏诊,但经纤维结肠镜检查,除一例远侧梗阻外,都能确诊。检查发现的早期癌9例,均为隆起病变。我们体会:隆起在1cm以上,表面呈桑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多发性癌多见于皮肤、女性生殖器和结肠等处,发生于胃者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不适一年,进行性吞咽困难三个月,于1989年2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X线检查诊断为贲门癌。“B”超检查:胃窦部占位性病变。于1989年6月6日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5×5×4cm肿块,质硬,与胰腺粘连,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4岁,以粘液脓血便两个月于1990年10月16日入院。伴里急后重,大便变细,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有剧烈疼痛,便后肿块自行回纳,疼痛缓解。体检:发育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膝胸位距肛门3cm处1~7点有5×4×4cm的肿块,表面不平,突入肠腔,无明显触痛,指套带有血迹。化验检查正常。肛镜取活组织检查提示恶性黑色素瘤。经常规肠道准备后,行恶性黑色素瘤腹会阴切除术。切除标本:黑色肿瘤  相似文献   

20.
例1,男性,35岁。粘液血便3年余,外院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缘7~100cm散在无数黄豆大息肉、大者直径约2~3cm。活检(距肛缘18.8cm)确诊为大肠多发性息肉复合性癌变而入院。于87年7月29日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经直肠拖出术。病理报告: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癌变、管状腺癌。随访二年多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