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白玫  刘彬  费晓璐  严汉民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10):141-143,119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冠脉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成像技术与传统数字冠脉造影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异同也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成像技术在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异同及其两种技术所致辐射剂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排螺旋CT(MDCT)血管造影检查(CT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随访中,病人所受辐射剂量增加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辐射剂量的概念、MDCT的剂量表征、辐射剂量与扫描参数的关系,并结合最新临床实践结果提出了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对MD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辐射剂量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浅谈螺旋CT辐射剂量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玫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7):33-35,48
随着多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对患者的辐射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今螺旋CT辐射剂量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多排螺旋CT与轴向CT在剂量测量方法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源CT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应用双源CT检查的10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普通单管螺旋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 Flash模式进行扫描,普通单管螺旋组采用双源CT常规模式进行扫描。比较两组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各级分支评分、边缘评分),并对两组的主干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扫描长度、CT容积计量指数(CTDⅠvol)、剂量-长度乘积值(DLP)、有效剂量(ED)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各级分支评分、边缘评分和主干CT值、SNR及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不同扫描模式的扫描长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单管螺旋组扫描时间为(1.98±0.58)s,长于观察组(0.98±0.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7,P<0.05)。普通单管螺旋组TDⅠvol、DLP及ED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2,t=5.566,t=5.02;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VolumeRAD成像技术与CT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选择合适的X射线检查方式,更好地为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体模获取VolumeRAD成像技术、CT的图像并记录各自的辐射剂量。结果 VolumeRAD成像技术的低对比分辨力在对比度1%时为4 mm,对比度0.5%时为7 mm,对比度0.3%时为0 mm;高对比分辨力为9 lp/cm;辐射剂量1.26 mGy。CT的低对比分辨力在对比度1%时为2 mm,对比度0.5%时为4 mm,对比度0.3%时为6 mm;高对比分辨力7 lp/cm;辐射剂量28 mGy。结论 VolumeRAD成像技术的图像克服了DR的组织结构重叠,与CT相比,其高对比分辨力高,低对比分辨力低,但其辐射剂量远低于CT,且具有经济、简便、诊断价值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比较2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es index,CTDIvol)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3.76±64.61)HU、(428.63±59.45)HU、(429.15±60.23)HU、(3.84±0.33)分,对照组分别为(418.49±62.27)HU、(410.91±57.16)HU、(412.83±...  相似文献   

7.
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Dyna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欧洲放射年会(ECR)上,一种创新的平板C臂的CT成像技术——DynaCT首次亮相。作为突破性的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参数螺距的改变对下肢CTV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优化扫描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螺距分别为0.562:1,1.375:1。病人按使用不同的螺距分为A、B两组,病人都是随机分组,每组40人。机器自带软件客观评价图像噪声及信噪比,由两个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图像噪声和信噪比的主观评价。选用不同的螺距进行扫描同时记录设备自带的剂量记录数据CDTIvol。结果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中,轴扫图像噪声为4.39±0.29,螺距为0.562、1.375时,A、B两组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24±0.25和5.27±0.25。螺距为0.562的A组MPR图像未见明显变形,B的图像比A组无较明显的变形。螺距为0.562时,扫描的辐射剂量远大于B组;螺距为1.375时,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小,图像信噪比客观上小于A组。结论下肢静脉CT检查中,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螺距优化扫描方案,1.375的扫描参数可作为常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获得满意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CT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DI100表征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螺距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CT剂量效率。结果 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94%,其中,中心位置的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87%,边缘4个位置的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94%,加权CT剂量效率范围为82%~90%。准直宽度与螺距越大,CT剂量效率越低;CT剂量效率受管电压影响不明显。结论CTDI100与CTDI∞之间存在一定差异,CTDI100、CTDIw表征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度随准直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双源CT对胸部、腹部扫描时进行剂量测量,探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协调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结果: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可平均降低15%的辐射剂量。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设备既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仿真人体体模在全身照射中剂量评估及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仿真人体体模和热释光测量设备,在X射线全身照射治疗条件下,测量了人体各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吸收剂量,获得了人体内剂量分布信息,对全身放射治疗中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实际受照剂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
评价了使用Care Dose 4D技术进行胸部平扫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平扫,两名具有10年CT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使用医学影像工作站分别对不同扫描协议下获得的图像进行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ard Dose 4D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适用于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与重建参数螺距、层厚、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诸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MSCT图像的质量。方法固定扫描条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密度材料的质量控制体模进行扫描。在质量控制体模的左、中、右各选取1个431.43mm2的感兴趣区(ROI),改变其中某个扫描条件(如层厚、电压、曝光量、螺距),对质量控制模各扫描10次,计算CT值(X±SD),并比较各条件下两种质量控制体模的CT值。结果在固定扫描条件下,随曝光量、层厚的增加,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变化不明显,而SD明显减小;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和SD明显减小;随着螺距的增大,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无明显变化,而SD增加较为明显。结论CT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密切相关,并且各扫捕参数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滤过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滤过算法技术和使用规律。方法分析不同的滤过算法对扫描水模的空间分辨力、噪声、CT值的影响,再用不同滤过算法对人体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的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滤过算法对低对比分辨力和噪声的影响较大,肺算法的低对比分辨力最高,边缘算法的噪声最大,软组织算法最小;对空间分辨力骨加算法和边缘算法最高,噪声也最大;对软组织使用低对比和低噪声的算法,会使组织边缘更加圆滑,增加软组织对比,对骨组织和肺组织使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会增加组织边缘的锐利程度,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滤过算法对组织的平均CT值影响较小,但对最大和最小值有影响。结论恰当选择滤过算法是保证CT图像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多排螺旋CT心脏扫描模式,设计了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对能够进行规律性搏动的心脏体模进行扫描,对图像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对不同剂量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医学影像数字化引发了放射学的再次革命,显著提高了健康查体和疾病诊治的质量。与此同时,基于趋利避害的宗旨,必须充分关注不断追求医学影像质量与所致患者(包括不一定有病的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最佳优化匹配。本文仅以现在广泛普及应用的多排(层)螺旋CT为例,论述在不断提高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应重视恰当控制X射线CT所致受检者与患者的医疗照射剂量,从而大力加强受检者与患者个体的放射防护和安全,并尽量合理减少对公众群体所带来的医疗照射集体剂量负担。这也是促进放射诊疗更好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