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临床缺乏特异的表现,亦无特效的疗法。迄今在各地区、医院及医务人员之间,对本病的诊治,仍有很大的分歧。现在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20年来临床体会,提出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看法。一、诊断(一)诊断要求1.自觉症状(1)典型症状:疲乏显著,食欲锐减,以及消瘦、恶心、腹胀、腹痛等。出现在急性期,或者迁延性或慢性的活动期。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肝炎为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其病毒种类不同病程长短不一,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为6~4周有些病例可持续2~3月或更长,更有迁延而成慢性者。所以本病对人民的健康影响颇为巨大。为了防止其扩大蔓延除了从预防医学方面着手而外,治疗问题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西医方面,目前尚未能研究出特效药物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愿从祖国医学里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规律.笔者通过临床治疗一个阶段,已初步摸索到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实  相似文献   

3.
1922年Кисель氏为纪念伟大的苏联内科学家Боткин氏对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疾患而称为他性黄疸的疾病的新的卓越见解——是一种传染病——而建议称此种疾病为Боткин氏病。1942年后,从肝活体组织检查所见,发现有一些病人临床病理组织所见几乎完全相同,而只是无黄疸的发生,因而命名为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从传染的一般过程和概念来说,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各种不同后果,而在发病者中之症状轻重悬殊亦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报告在肝炎流行中,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比黄疸型要增多数十倍甚至百倍,尤其在儿童中表现更为显著,如 CappS 氏等所作乳幼儿流行性肝炎调查,无黄疸型占96%,目前很多学者认为:无黄疸型肝炎可能是在很多因素影响下而表现的较轻类型,近年来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虽然在医界中已引起普遍重视,但诊断标准仍然是临床上存在的问题之一。参考现有文献材料和我们的临床体会,对小儿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愿提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染性肝炎的流行逐渐广泛,发病率似有增多的趋势,本病患者丧失劳动日平均数在90天以上,有的在恢复工作后,其劳动能力亦长时期不能与正常人相同,工作一个时期后又需要休息,对生产建设的影响很大。目前我们对传染性肝炎的予后,还没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在国内外的文献上亦意见纷纷,因而对患者的处理,临床医师在掌握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肝炎迄今尚无明显有效的药物疗法。1963年 Coronel 氏报告磷酸氯喹有良好效果,为了核查其疗效,我院使用此药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0例。临床观察60例住院患者已确诊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无选择地分为三组,每组20例。甲、中药组:用茵陈蒿汤加减,待食欲改善及黄疸消退后,改用胎元散,不加用任何西药。  相似文献   

7.
引起流涎症之原因頗多,但由传染性肝炎并发者則不多見。查閱手头有限之国內外文献,仅見沈阳王氏于1959年报告一例,該报告确信該例之流涎症与肝炎有关。我院最近亦偶見一例,因其罕見特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8.
本病由于病毒尚未分离成功,缺乏免疫学的诊断方法,因此对本病各型各期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均存在问题,尤其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不易,因之综合性的诊断显得十分必要。1959年全国传染病学学术会议制定了本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实践证明如能正确加以运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宜昌县医院1973年2—9月用口服食醋法治疗76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均获痊愈。现将资料完整之51例报道于下。全部病例(包括儿童及成人)均有典型症状(食欲不振、肝区痛、小便如浓茶样),阳性体征(巩膜黄染、肝大)和肝功能损害。病程多在一周内。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院采用消遙散加减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85例,茲初步分析于次,供研究参考。 (1) 有接触史等流行病学材料及有全身违和、消化障碍、肝区疼痛等病状者,(2) 体检时发現肝及脾肿大者,(3) 肝机能脑磷脂絮試驗阳性或麝香草酚浊度試驗增高者。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我院1959年7月至1960年10月间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36人共37次肝穿刺活体組織的材料,提出病理上的变化及分型等问题。一、无黄疸型傳染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在病理形态上没有特异性病变。根据文献及我們的观察,主要病变如下:(图見25頁) (一) 肝主质病变 1.气球細胞——肝細胞体积肿大,約比正常肝細胞大一倍以上,呈多边鈍角的形态,胞浆内顆粒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江南Ⅰ型 B”超声探伤仪,探查了100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其结果与正常肝脏的超声波型截然相异,分析如下。一、方法和资料来源,本文采取郭万学等氏的超声探查方法。病例均为住院确诊的。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男87人,女13人。年龄在16—66岁之间,在黄疸期间探查者67人,黄疸消退期者33人。二、探查结果(一)波型在黄疸期之67例中除1例为较密微波外,其余全为密集波型。以高中低波型最多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肝炎病程绵延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报导不多,苏联学者观察,并发的胆道感染是传染性肝炎病程迁延或转成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国内对传染性肝炎并发胆道炎问题虽有重视,但有关资料尚少。我院自1961年6月至1963年10月对慢性或迁延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曾作胆汁引流检查者26例,58次。获阳性发现者18例,34次。经治疗很快得到治愈,11例随访半年至2年,病状未再发。从这些病例治疗中,我们体会到治疗胆道炎对传染性肝炎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3年 Castheman 和 Smithwick 二氏在高血压病人施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时第一次摄取肾活体组织进行了病理学研究。1951年Iversen 和 Brun 二氏发表了肾脏活体组织抽吸法后,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才逐渐广泛。目前,以 Kark 等氐的改良肾穿刺法比较理想。国外应用已很普遍,至1963年文献报导已达4000余例,其中包括儿童250例。国内1958年沈阳医学院内科首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导管式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心肌活检)是1962年榊原、今野等研究改进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晚近认为这一技术是提供活体心脏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新方法。现已成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依据。自1982年4月至6月,我们应用本法共检查了16例病人(32例次),现将有关资料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误诊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6例分析漳平市医院王绎统,李南田临床上常将巩膜、皮肤黄染伴消化道症状,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升高诊断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我科1985~1993年曾误诊36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4例;年龄20~60...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关于传染性肝炎之病理变化及临床征候,目前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之符合率亦甚高。但对于传染性肝炎之分型,病变程度及转归等病理形态学方面之研究还很不够,特别是对传染性肝炎之分型问题,目前意见分歧,认识亦不一致。因之,名词繁多,概念很不明确,不易表达肝炎时肝内病变之性质及程度,致对肝炎之预后缺乏推断之依据。传染性肝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故有其组织形态学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从这方面进行研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其临床表现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容易混淆而造成误诊,且其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较高,故应引起重视。我院自1974年1月至1979年3月共收治本病56例,占同期住院肝炎患者的1.75%,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礼忠  唐艳 《贵州医药》1997,21(2):116-116
1992~1994年我院对46例胸腔积液患者拍胸水的同时进行了针刺胸膜活体组织检查,以探讨胸腔积液发病原因,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3.5岁。1.2胸膜穿刺方法:采用上海医疗器械厂仿制COPT活检针进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如有胸水流出,将活检针退出胸膜下,然后进入钩针,切取组织时向后钩住胸膜,套管针向前推进,取出标本固定于10%甲醛溶液内送交病理检查。1.3结果:46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经胸膜穿刺取得胸膜组织者34例,组织取得率73.6%,未取得…  相似文献   

20.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穿活检术,是临床上获取各种肝脏疾病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一种良好手段,能够比较有效、直观的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上的正确诊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那些反复肝功能异常、重症肝炎、肝炎分型不明者都可进行肝穿术以明确诊断、辅助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操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肝穿活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