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A)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REA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REA反应体系,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AP-PCR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AP-PCR反应条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闲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蒲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变化及氟化物对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分为3组:A为正常对照组;B为加氟孵育组;C为耐氟菌株组。透射电镜观察3组细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亲代菌株相比,加氟孵育后的菌株及耐氟菌株菌体出现不同程度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胞浆电子密度减低,细胞肿胀,内容物外溢,远缘链球菌链状结构消失等。结论: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与氟共同孵育及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自溶活动及解链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4.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DNA G+C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及相应耐氟菌株DNA碱基含量,即DNAG+C摩尔百分比(mol%)。结果 四株耐氟菌株DNAG+Cmol%为54.45,44.86,54.41,55.39;相应亲代菌株G+Cmol%为35.8,37.4,43.35和46.62。两者明显不同,差值大于5%。结论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耐氟菌株已发生基因型改变,且可能包括多个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人菌株与耐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  相似文献   

6.
氟化物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主形链球蓖耐氟菌株的产生。为了解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致龋毒力变化,国外学者对耐氟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产酸、及脱矿等致龋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耐氟菌株产生机制予以探讨。本文就目前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远缘链球菌6715及其耐氟菌株适应性耐酸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远缘链球菌6715(Streptococcus sobrinus 6715,以下简称S.6715)及其耐氟菌株的适应性耐酸能力。方法: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S.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以下简称S.6715-FR)。通过测定在各种酸性pH值培养基中预酸化2h后,能否使S.6715及其耐氟突变株抵抗致死性pH杀伤而存活及存活率,来测定其适应性耐酸能力的有无及大小。结果:S.6715属强适应性耐酸能力类菌株,最大生存率9.98%出现在pH5.5预酸化组,其耐氟突变株S.6715-FR亦具有强适应性耐酸能力,最大生存率10.55%出现在pn值5.0预酸化组。结论:在亚致死性pH值中生长能引发远缘链球菌6715及其耐氟菌株的某些生理变化,产生适应性耐酸能力,抵抗酸性环境的杀伤。  相似文献   

8.
口腔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化物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产生。为了解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致龋毒力变化,国外学者对耐氟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产酸、及脱矿等致龋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耐氟菌株产生机制予以探讨。本文就目前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其亲代菌株体内质子移位膜ATP酶的活性,以阐明耐氟菌株耐酸能力提高的原因。方法:将变链菌株Ingbritt及其耐氟突变株Ingbritt-FR通过甲苯处理,2个循环的液氮冷冻和37℃解冻,制成透性细胞。将透性细胞悬液加到含有10mmol/LMgSO4的50mmol/LTris-maleate测试缓冲液中(pH6.0),加温至37℃,再加入5mmol/LATP(pH6.0)起动反应。分别于10、20、60min取样,测定样品中水解ATP所释出的无机磷量。采用磷钼酸比色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分析(660nm),所得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10、20和60min时,耐氟菌株H+-ATP酶活性分别为308.48、136.67和82.80μmolPi/g细胞干重/min,显著高于亲代菌株的相应酶活性:104.77,、64.69和30.70(P<0.01)。随时间推移,两类菌株的H+-ATP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酶的作用时间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耐氟菌株ATP酶活性增高为其耐酸性增高的原因;H+-ATP酶活性及耐酸性的增高将会增加变链菌耐氟菌株的致龋潜能。  相似文献   

11.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脱矿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致釉质片脱矿能力的改变。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氟浓度条件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培养物上清液中钙离子浓度,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结果:耐氟菌株脱矿量在无氟化物存在时,小于亲代菌株;而当0.5mmol/L氟离子存在情况下,其脱矿是大于亲代菌株。差异具显著性。结论:耐氟菌株的产生将增加变形链球菌的致龋力。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hort-term applications (1–3 limes during 1 week) of chlorhexidine (1 or 40%) 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863 clinical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53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sobrinus from 58 subjects were studied. Chlorhexidine-resistant isolates were not found either before or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to chlorhexidine of all isolates of S. mutans were ≤1 μg/ml, and of S. sobrinus ≤2 μg/ ml. S. mutans and S. sobrinus were also susceptible to ampicillin, penicillin, cefuroxime, and tetracycline. In conclusion, different short-term chlorhexidine regimens do not induce resistance in S. mutans or S. sobrinus and, furthermore, these species have so far retained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common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主要成分鞣酸在体外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并摸索适宜剂型和浓度。方法: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五种浓度五倍子煎剂,五倍子浸剂,鞣酸标准品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的作用。结果:65.2mL/L以上浓度五倍子煎剂,浸剂,鞣酸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浸剂抑菌作用最强。抑菌作用随着各剂型浓度的增国而增强。结论:五倍子可以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其中浸剂效果最优,鞣酸组效果较差,可初步推测五倍子中含有其他协同鞣酸抑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蜂胶涂膜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黏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蜂胶涂膜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10、25、50g/L和100g/L蜂胶防龋涂膜对变形链球菌c型和d型的抑菌作用。以蜂胶涂膜涂布黏附板,置变形链球菌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抗黏附效果。结果各浓度蜂胶涂膜及基质都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和黏附,且抑菌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0g/L涂膜组的抑菌效果与1.6g/L洗必泰溶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5~100g/L蜂胶涂膜均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c型和d型的生长黏附。  相似文献   

15.
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影响,确定抑制细菌所需的浓度。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pH电极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及两者相对配伍使用时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玉洁纯、硫酸锌均能有效地抑制变链和远链的生产和产酸,硫酸锌不能增强玉洁纯的抑制效果。结论:初步认为玉洁纯可作为龋病预防用药,硫酸锌在配方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种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方法 :H3标记细菌羟磷灰石法观察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结果 :对于S .mutansIngbritt和S .sobrinus 6 715 ,1pmol%D 1μmol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随多肽浓度增加而增加。多肽浓度在 1μmol有较强抑制作用。 结论 :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具有体外抗粘附 ,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于羟磷灰石的作用 ,并且该多肽无直接抑菌作用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防龋制剂。  相似文献   

17.
甲壳胺复合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代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壳胺、荼多酚单一组分及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0.5%甲壳胺、0.25%茶多酚以及同等浓度的甲壳胺、茶多酚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进行抑菌实验、抗粘附实验、解吸附实验以及产酸抑制实验。结果0.5%甲壳胺可抑制变链菌对毛细管的粘附.并促进附着于粘附板上的变链菌脱落,产酸实验中,0.5%甲壳胺和0.25%荼多酚可减少终末pH下降和乳酸量生成,甲壳胺复合物对变链菌的抑制粘附和产酸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成分组。结论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均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甲壳胺及荼多酚作为天然抗菌斑附着剂,用于龋病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