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89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国琇 《现代医院》2010,10(11):34-35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将89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时间、入院时pH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77.5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62.92%。重度窒息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2=7.50,11.81,p<0.05)。5 min Apgar评分≤6分、入院晚(生后>1 h)及入院时pH≤7.2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5 minApgar评分>6分、出生<1 h及入院时pH>7.2组(p<0.05)。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结论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入院时pH值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5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功能器官损害程度及发生率比较,损害程度以肺损害最严重,脑损害发生率最高。胎龄≤36周、重度窒息、出生体质量2.5 kg、5 min Apgar评分≤5分以及给氧或刺激呼吸等传统的复苏方式与多器官功能损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窒息、胎龄≤36周、5 min Apgar评分≤5分是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低体重婴儿及早产儿,推广新的复苏方法,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及时处理好各类并发症,对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①128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7.3%,脑损害发生率69.5%,心脏损害发生率46.3%,肺损害发生率42.6%,肾损害发生率34.8%,肝损害发生率31.3%,胃肠损害发生率16.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53.9%。②轻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33.3%,病死率5.3%,重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0.4%,病死率18.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新法复苏相关,与宫内窘迫关系不大。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法复苏及复苏后监护,保护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缺氧常引起神经、呼吸、心血管、胃肠道和肾脏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窒息新生儿的预后主要决定于脑及全身器官损伤程度。本研究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血浆前列环索(Prostacyclin,PGI_2)和血栓素A_2(Thromboxane A_2,TxA_2)测定,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窒息组:本院新生儿病房和NICU病房1995年新入院窒息后新生儿80例,入院时龄16.25±7.42小时,其中轻度窒息41例,重度窒息39例。男47例,女33例。胎龄36~42周,平均38.8周;出生体重2350~3980克,平均3120克。  相似文献   

5.
19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4月出生的3 654例活产儿中发生窒息的19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其中轻度窒息153例,占79.7%;重度窒息39例,占20.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孕周、产时体重、分娩方式密切相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产钳助产儿、臀位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监护,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45-534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1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所有窒息新生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轻、重度窒息组间急性期MPV及PDW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PLT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t=2.506,P<0.05);单器官损害组和多器官损害组比较,PLT、MPV及PD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PLT、MPV及PD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急性期PLT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但新生儿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应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孕周按<34,34-35^ 6,36-39^ 6,≥40周,将新生儿出生体重按<1000,1000-1999,2000-2499,≥2500g分成4组,回顾分析206例单胎重度妊高征新生儿Apgar平分,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重度妊高征孕36-39^ 6周,新生儿体重≥2500g组的Apgar评分最高,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最低。4组不同孕周和新生2儿体重的新生儿Apgar评分,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重度妊高征应选择在孕36-39^ 6周,估计胎儿体重≥2500g时终止妊娠,可降低重度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对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尿蛋白严重程度对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 150例患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蛋白尿组入院时34孕周患者比例高于轻度组、入院及终止妊娠时孕周较轻度组小、期待治疗时间较轻度组长、24 h尿蛋白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2周活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轻、重度蛋白尿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孕周,重度蛋白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轻度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凡是能引起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循环以及气体交换障碍,导致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都可引起新生儿窒息。重度窒息还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有的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的甚至造成新生儿的死亡。窒息的程度越重,多脏器损伤的发生率越高。强化产儿科合作,及时、合理、有效的复苏,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复苏后的监护与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伤,减少后遗症和新生儿窒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检查,并对不同窒息程度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损伤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根据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86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47例、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低于重度窒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患儿酸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发生率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患儿的多器官损伤发生率高于非重度酸中毒患儿、非酸中毒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患儿的1min Apgar评分、p H值、血液碱剩余(BE)水平均高于多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5min Apgar评分与多器官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应用1min Apgar评分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536、78.1%、65.4%;pH值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711、90.6%、96.2%;而BE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628、78.1%、88.5%。结论采用脐动脉血pH值、BE联合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区域内胎龄≤33周早产儿不同转运模式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入胎龄≤33周早产儿805例,按照不同的转运模式分为胎儿宫内转运组209例、新生儿转运组211例和本院分娩组385例。比较3组母亲高危因素、早产儿早晚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转运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羊膜炎、产前抗生素使用率、产前24小时激素使用率和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最高;宫内转运组和本院分娩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前抗生素使用率和临床羊膜炎发生率较高;新生儿转运组入院体温低,危重新生儿评分高和窒息发生率高,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低;宫内转运组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重症肺炎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极低体重儿多,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高。结论早产儿宫内转运至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产科中心,减少窒息、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体温的发生率,不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韩旭颖 《现代保健》2013,(22):106-108
目的:分析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161例足月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31例、轻度窒息组60例以及无窒息组70例,对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无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13%、36.67%、61.43%,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窒息越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王敏 《药物与人》2014,(6):49-49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孕妇不做处理,浩疗组孕妇应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结果:两组产妇的流产率及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FT4、FT3、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应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室息发生率及早产率,改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陈艳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09-1711
目的:应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标准(JCI标准)开展"持续改进,保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应用JCI标准,对11 150例孕产妇做好产前监测、产时监护、产儿麻醉科合作,迅速反应,快速进入新生儿抢救程序,应用临床资料和临床科研方法总结分析产时11 150例孕产妇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在监测的11 150例孕产妇中,新生儿窒息123例,新生儿窒息率为1.10%。结论:产科应用JCI标准,建立相应的制度、流程,不断改进完善产时监护和产儿科配合制度,就能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妇幼信息系统对体弱儿工作模式、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全面评估体弱儿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现场查看、应用体验、调查表、深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选取使用情况好、中、差单位各3个进行现场查看、应用体验以及发放调查表。结果:体弱儿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简化,质控质量提高,实时绩效考核,工作效率提高。结论:妇幼信息平台可提高体弱儿管理效率,改变体弱儿的工作管理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施行不同麻醉方式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急诊收入行剖宫产术的40例妊娠合并重度PAH患者,根据患者术前的不同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椎管内麻醉组23例(其中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患者为联合组13例,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为硬膜外组10例)、全身麻醉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产史、孕周、孕期合并症、心脏病史、心功能等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和术后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产史、孕周、孕期合并症(心律失常、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心脏病史、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2值为0.006 ~ 0.774,均P>0.05).全身麻醉组的ICU入住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t值分别为-3.474、-3.752、-3.636,均P<0.05).联合麻醉组患者死于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7.69%),硬膜外组患者无死亡病例.联合麻醉组患者有12例妊娠满28周,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3.08%),新生儿死亡1例(7.69%),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膜外组患者中有9例妊娠满28周,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0.00%),新生儿死亡1例(10.00%),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麻醉组患者15例妊娠满28周,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3.53%),新生儿死亡1例(5.88%),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组患者的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58、0.018、0.112,均P>0.05).结论 妊娠合并重度PAH患者施行椎管内麻醉的ICU入住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施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患者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  相似文献   

19.
张进颖  张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5):551-55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以降低颓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从分娩方式、出生胎龄与体重、羊水污染程度、疾病因素4个方面予以归纳总结。结果不恰当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和助产占53.3%)、早产(21.11%)、低体重(〈2.5kg占32.2%)与巨大儿(〉4kg占8.89%)、母婴疾病与脐带、胎盘因素(共占72.2%),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另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手术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加强产前检查,防治母婴疾病,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