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重视中药引起的肝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21.0%~51.4%.究其原因,除了没有遵照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基本要求乱用、误用中药外,中药本身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中药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中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一概述.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及复方制剂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所有类型的急慢性肝损伤如中毒性、营养性、免疫性、胆汁淤积性、酒精性、遗传性及代谢性肝损伤等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肝坏死、肝硬化、肉芽肿性肝炎、脂肪肝、肝血管损害、胆管炎及肝良恶性肿瘤等一系列后果。对各种肝损伤进行干预是保护肝脏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对于探讨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活络舒肝胶囊对急性肝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活络舒肝胶囊对急性肝损伤的肝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0只均分为 3组 :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 ;治疗组首先予以活络舒肝水溶液 6 m l/ d,分 3次灌胃 ,1周后造模 ,造模后继续给予此药灌胃 ;另设正常组比较。造模 1周后取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肝酶学和血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 ,而治疗组大鼠坏死范围明显缩小 ,程度明显减轻 ,此外 ,电镜检查结果两组亦有差异。模型组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值升高 ,总蛋白下降 ,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活络舒肝胶囊对急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抗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景华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6):373-375
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酚类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姜黄素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已陆续展开,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清除肝脏自由基、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几大方面。其中,有关姜黄素抑制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及核因子-κB诱导的炎症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广泛和深入。研究提示,姜黄素具有阻断、延缓肝损伤病理进程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肝损伤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药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患者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HILI的临床特征。结果 140例HILI患者中,女性(67.14%)居多,多发年龄段为40~69岁。服用剂型以中药汤剂(58.57%)为主,常见含有何首乌、延胡索、雷公藤。涉及40种中成药,致肝损伤的单一中成药主要有仙灵骨葆胶囊、消瘿合剂、活力苏口服液、精乌胶囊。临床常见症状有乏力、纳差、黄疸等,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78.57%)为主。不同分型之间ALT、AST、ALP具有显著差异。根据RUCAM评分,2.86%为非常可能相关,70.71%为很可能相关。结论中药导致的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抗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酚类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姜黄素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已陆续展开,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清除肝脏自由基、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几大方面。其中,有关姜黄素抑制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及核因子-κB诱导的炎症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广泛和深入。研究提示,姜黄素具有阻断、延缓肝损伤病理进程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肝损伤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类复杂疾病,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型,临床中最常见的是肝细胞损伤型[1]。DILI可分为固有型肝损害和特异质型肝损害,其中药物固有型肝损害主要为剂量依赖性,由于药物或其代谢物的直接毒性导致肝损伤,并且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在动物模型中是可重复的,具有可预测性,例如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和西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168例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联合应用中西药所致7例,中药所致者81例(占50.3%),西药所致者80例(占49.7%)。中药组女性62例(占76.5%),西药组43例(占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年龄构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161例患者中23例无明显临床表现,其中西药组有19例,明显高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分别有71例(87.7%)、0例和10例(12.3%),西药组分别为54例(67.5%)、2例(2.5%)和24例(30%),中药组肝细胞型所占比例高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混合型比例高于中药组(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西药组7天内发病者明显多于中药组(P〈0.01)。结论中药所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在性别、临床表现、分型和发病时间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临床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保健品及膳食补充剂成分不明确、药物安全知识普及不够等原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逐年递增,并成为了肝衰竭及肝移植的重要原因。DILI的发病机制复杂,各医疗机构对DILI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相关性的动物及细胞实验正在全球陆续开展,对其代谢途径、免疫机制、线粒体异常、基因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各种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相互关系的探索,对揭示DILI的真正致病原因具有重大意义。综合了国内外与DILI发病相关的文献,阐述了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92例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住院的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9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中药致肝损伤患者的基础疾病涉及心血管(20.7%)、消化(18.5%)、皮肤病(14.1%)等;所用中药及其制剂中大多含有川楝子、防已、苍术、小柴胡汤、消银片、壮骨关节丸、排毒养颜胶囊和肠清茶等;肝细胞型52例(56.5%),瘀胆型19例(20.7%),混合型21例(22.8%)。轻度肝损害34例(37.0%),中度肝损害53例(57.6%),萤席肝榻害5例(5.4%):90.2%治俞好转.病死率为9.8%。结论 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诱导HO-1高表达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染毒组(CCl4)、血晶素(hemin)组、hemin+CCl4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以及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CCl4成功诱导了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染毒24 h后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浓度、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活性下降,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给予hemin预处理能显著诱导大鼠肝脏HO-1的表达,并对肝脏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组织TNF-α水平和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CCl4组;此外,hemin预处理亦使染毒大鼠的病理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HO-1诱导表达对急性肝损伤大鼠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HO-1在防治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HO-1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Caspase-3活性和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肝脏毒性是欧美国家导致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Kaplowitz提出的以特异性“上游”事件和非特异性“下游”事件为基础的DILI(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开展DILI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目前已知,DILI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药物代谢、线粒体功能损伤、免疫反应、信号转导、遗传和环境等多个方面。DILI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以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因而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LI)具有个体差异大、不可预测的特点,在用药前进行IDILI的风险评估,可以指导个体精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应用细胞诱导分化和转基因技术建立的单细胞平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技术进行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微流体技术、生物打印技术等建立的多细胞共培养体系,以及体外培养的肝组织切片都有望用于IDILI的检测,但因技术复杂、成本高昂、标本不易获取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建立参数可调控的、能够模拟药物在肝脏内代谢的整个过程的多细胞或组织平台用于IDILI的预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凯西莱抗小鼠过氧化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凯西莱抗小鼠过氧化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以凯西莱 50mg/kg治疗 ,每日 1次。连续治疗 4天后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丙二醛 (MDA)水平及肝脏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 ,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CCl4 模型组血清ALT、MDA和肝脏MDA水平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肝脏GSH和SOD水平则显著降低 (P <0 .0 1) ,同时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凯西莱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MDA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 (P <0 .0 1) ,使肝脏GSH和SOD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且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MDA与肝组织MDA、血清ALT水平间均呈高度直线相关。结论 凯西莱具有良好的抗CCl4 所致的小鼠过氧化肝损伤作用 ;血清MDA含量能反映肝脏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20.
近3年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细胞损伤是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发生的启动因素,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最终导致HF的形成.中药具有多成分和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对病理复杂的疾病具有综合优势.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药在抗HF中具有良好的作用与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从中药抗HF的机制方面对其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