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2].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VCI包括3个内容[3~6]: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AD伴血管病变(即混合性痴呆,mixed AD/VD).与血管性痴呆相比,其内涵有了扩展,认知障碍不强调记忆力损害,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定性为认知障碍;同时,"血管性"不特指脑出血或梗死,还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正>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临床上已十分重视,但对早期尚未达到痴呆程度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临床上十分容易疏忽。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学表现的显著异质性,目前,尚无客观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探讨早期VCI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脑缺血后缺血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VaD目前已经成为致我国人民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日益增高。VaD患者生活水平下降,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其发病机制不明确。VaD是老年期痴呆中有希望预防和治疗的痴呆,因此各方面研究日益受重视,探索其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医经典关于该病的认识尚比较粗浅。目前西医文献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的损伤、神经网络的破坏、脑血流量下降三个方面,认识仍不够深入。随着近年来神经科学与中医脑病的发展,提出了‘‘泛脑’’与‘‘泛髓’’理论,本文以“泛脑”与“泛髓”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认为该病的发病不单与神经元的损伤有关,而且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脑屏障之间形成的复杂神经功能联系的整体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而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早期干预可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及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发展,有助于维持患者基本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住院日,以便节约医疗资源。本研究就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非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除认知功能异常外 ,是否存在非认知功能的异常。方法 根据DSM -Ⅳ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及CDR的临床痴呆分级标准 ,对神经内科老年记忆障碍专科病房的 2 1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及 2 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 ,包括情感反应、行为异常、人格变化及知觉异常。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在情感障碍 (16例 ,76 % )、人格异常 (10例 ,48% )及知觉异常 (6例 ,2 9% )方面 ,明显多于血管性痴呆组 (分别为 10例 ,40 % ;1例 ,4% ;1例 ,4% )。结论 痴呆患者不仅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还有非认知功能的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重于血管性痴呆 ,可能与两种痴呆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滴,连续2 w为1个疗程,期间停用静脉补液2 w后再进入第2个疗程;同期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A)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4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oc A评分有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日常生活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指血管或与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范围囊括了痴呆及非痴呆等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是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基因遗传因素,病理生理改变是皮质下白质缺血及梗死,尼莫地平、美金刚、丙戊茶碱治疗VCI可能有一定疗效,防治其危险因素是预防VCI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防治痴呆的关键.近年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因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它包括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和血管性痴呆(VaD).及时对VCI进行筛查并干预,能有效防止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关于VCI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神经心理学量表在其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认知功能检查量表种类较多,功能不尽相同.本文按其主要功能特点,从筛查量表、评定量表、特殊量表和随访量表4个方面,详细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检查量表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VCI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性抑郁(VD)是危害严重的晚发性血管障碍性抑郁症。Gonzalez等〔1〕横断面数据分析表明VD的流行率约为3.4%。而抑郁与心脑血管疾病互为因果致病,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由于VD患者对目前抗抑郁剂敏感性低(疗效不足50%),耐受性差,易出现毒副作用,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国内外医学关注热点。1致病因素1.1血管病及其风险因素VD的发病和治疗结局与心脑血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实用老年医学》2014,(10):872-87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干预1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Bathel指数量表(BI)对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HD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有效地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程度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和方法 :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 ,于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在河北省内随机抽取的 6个社区 (市区 4个 ,农村 2个 )中 ,对能够自愿配合、并有一定阅读能力、且视听功能良好的 6 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进行老年人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常模逐个问卷调查。调查员系由经过系统培训的精神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 ,每次至少 2人。共有 2 39名老年人配合做完了全部测验 ,其中有 6 0例 (2 5 .10 % )老年人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测验得分达不到规定分值 ,被认为有程度不等的认知功能损害。并根据DSM Ⅳ分别确诊为阿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40例VCIND患者和38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或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的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观察,进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测定,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VCIND组TT4、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T3、FT3及TSH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素(T4)水平可能是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VCIND组患者的T4水平显著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41例并发糖尿病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病程长短将其分成临床1组(47例,病程10年)、临床2组(47例,5年≤病程≤10年)、临床3组(47例,病程5年),经神经心理测量表对全部病例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予以对比研究。结果 1认知能力。临床1组与临床2组的认知能力均显著低于临床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1组的认知能力低于临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日常生活能力。三组ADL(日常生活能力)总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倒背及顺背能力。三组倒背及顺背能力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并发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推移,其认知能力呈递减趋势,当加强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在血管性认知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就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氧化应激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45例VCIND患者及46例具有相同危险因素而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抑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等多项执行功能,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两组受试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相比,VCIND研究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且MoCA总分下降(P<0.01),在WCST中持续错误次数增多(P<0.01),分类数减少(P<0.05)。瘦素水平与MoCA成绩呈正相关(P<0.01),与WCST错误反应数(P<0.05),持续错误反应次数(P<0.01)呈负相关,与分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IN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降低,而且在工作记忆、持续性注意和反应抑制、认知灵活性、思维组织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等执行功能方面存在障碍;VCIND患者执行功能障碍与血清Leptin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FNS组与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总分较前明显增高(P<0.01),但二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NS组定向力、计算能力、短程记忆力、空间能力4个亚项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短程记忆力评分的改善优于FNS组(P<0.05),而定向力的改善与FNS组无明显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均能够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对VD认知功能各领域的改善较为全面,奥拉西坦则在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尤其是短程记忆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而尼莫地平在研究期间未显示出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P300检测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血管性痴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对照组(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25名、轻度VCI组老年人14名及血管性痴呆组(VD)老年人14名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对照组(332.18±4.96),轻度VCI组(346.64±12.27)、血管性痴呆组(421.71±15.46),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轻度VCI组相比P300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P300波幅:对照组(13.42±1.48)、轻度VCI组(11.02±1.09)、血管性痴呆组(10.35±1.60),血管性痴呆组和轻度VCI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300作为一个反映感觉、知觉、记忆、理解、学习、判断等综合智能活动指标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有重要的诊断和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概述与概念 世界各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者老年痴呆患病率约为8%.根据现行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所有病例的1/2~2/3,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约占总痴呆病例的30%,VaD旧称"脑动脉硬化性痴呆"或"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诊断VaD的现行标准要求患者有记忆力下降和其他认知功能损害,其严重程度足以符合痴呆的标准,同时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或颅脑影像学证据,并且脑血管疾病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