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各科临床患者,参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制定采集检验检验标本,共收集到13264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集的13264个细菌检验标本中,12432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总合格率达92.87%,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5.02%,明显低于其他标本,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和是否及时送检是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严格要求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对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中标本采集对其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标本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各科室送往检测的各类细菌标本4800例,此为实验组,其均为根据医学微生物标准采取规范标本采集,并进行检验。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采用传统标本采集的各类细菌标本,随机选取4800例,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细菌标本的质量,统计比较不合格样品,并分析原因。结果实验组中所接收检验的细菌标本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合格率达到了95.06%,远多于对照组的90.15%;其中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及创伤和脓肿标本的合格率均已超过95%。结论严格控制并且遵守细菌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采用正确方法、科学采集细菌标本,能够从根源上保证细菌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细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徐青  曹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检验的1879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79份送检标本中,痰液54例不合格(7.37%),尿液22例不合格(6.38%),血液12例不合格(5.56%),粪便5例不合格(9.26%),胸腹腔积液3例不合格(4.29%),分泌物7例不合格(1.62%),穿刺液1例不合格(3.33%)。共计104例标本不合格(5.53%)。在104例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采集不规范61例(58.65%),容器不合格4例(3.85%),标本运送超时18例(17.31%),采集时机错误11例(10.58%),条码错误10例(9.62%)。结论通过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咳痰方法采集标本,观察组采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对比2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集标本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检出阳性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能够提高细菌学检验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采血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质量控制前后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之后,免疫学检验分析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42%降至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标本采集的准备、采集、运输以及接收过程,均是有效提升采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并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同时提出质量控制的措施,将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升,保证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1000份临床细菌检验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检验准确性进行统计。送检标本主要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创伤组织标本,药敏实验的方法为K-B法,对检验合格率进行统计。结果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4.93%、尿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0.64%、粪便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1.34%、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2.93%、痰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2.86%、创伤组织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6.88%,其中创伤组织细菌检验合格率96.88%最高,粪便检验合格率81.34%最低。结论严格依据规定对标本进行采集,对标本进行严格运输,保护好标本,严格进行标本处理,以此将细菌检验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检测质量。方法:择取我院送检的7 200例细菌标本设置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所选标本均来自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对其进行细菌标本质量检测。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6664例为合格标本,合格率为92.6%;且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种类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细菌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整个质检工作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较高,可以为细菌检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血常规样本不合格的因素,找出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血常规样本合格率。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2010例血液样本,将其中的50例不合格血常规样本收集后认真分析其不合格原因,通过分析归类找出质量控制对策。结果:溶血、血液凝固、乳糜血、样本类型错误、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重复等是导致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且分别占血常规不合格样本的比例为1.19、1.69、0.99、0.79、0.19、0.09。结论:按照样本采集操作规程采集标本、加强对标本采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工作严谨性并加强医院科室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起到降低血样不合格率的作用,对于提高所采集的血样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6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痰培养标本,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细菌学检验质量。结果:(1)两组标本合格情况比较:对照组30例中,标本合格的有10例,合格率为33.3%,可用率为53.3%;研究组的合格率为53.3%,可用率为70.0%,研究组的合格率和标本可用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情况对比: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3.3%,对照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采集痰标本,能够提高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检测质量。方法:择取我院送检的7200例细菌标本设置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所选标本均来自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对其进行细菌标本质量检测。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6664例为合格标本,合格率为92.6%;且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种类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细菌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整个质检工作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较高,可以为细菌检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落实健康教育对痰标本采集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科需要对痰标本采集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痰标本采取常规指导,干预组患者采取痰标本予以落实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落实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提高痰标本检验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结论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