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Yang G  Lu J  Pan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34-38
目的 观察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 2型糖尿病 (DM)和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非DM健康对照者 (CON)。DM组分为两个亚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 (NDC)组 39例 (男 17例 ,女 2 2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组16例 (男 8例 ,女 8例 )。所有患者肾功能和尿白蛋白 /肌酐 (Alb/Cr)均正常。根据眼底荧光造影判断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高效液相 反相色谱分析和荧光检测的方法测定空腹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DR组、NDC组和CON组间的血浆总Hcy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F =2 4 0 5 ,P =0 0 31) ,DR组血浆总Hcy水平 [(14 7± 5 2 8) μmol/L]显著高于NDC组 [(11 3± 4 94) μmol/L]和CON组 [(9 6 5± 2 6 6 )μmol/L]。NDC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DR组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PDR)亚组总Hcy水平显著高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BDR)亚组 (t=2 4 0 5 ,P =0 0 31)。本研究中 ,总Hcy超过 14 97μmol/L即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中PDR亚组有 4例 ,BDR亚组为 1例。结论 伴视网膜病变的 2型DM患者血浆总Hcy水平高于正常人 ,其中PDR组的血浆总Hcy浓度高于BDR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放免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Hcy、ET、N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Hcy患者NO升高明显。提示高Hcy可通过ET、NO损伤血管内皮,高Hcy提示糖尿病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cyT)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20例(T2DM组)及同期体检健康的解放军总医院职工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Hcy、HcyT、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2DM组Hcy、Hcy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叶酸明显降低(P<0.01)。与无大血管病变组相比,大血管病变组Hcy、HcyT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cyT与年龄(r=0.233,P=0.028)、糖尿病病程(r=0.249,P=0.019)、尿蛋白/肌酐(r=0.285,P=0.007)、纤维蛋白原(r=0.289,P=0.034)、血肌酐(r=0.287,P=0.007)呈显著正相关,与Hcy(r=0.211,P=0.057)相关性接近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23,P=0.037)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T(r=0.648,P=0.031)、Hcy(r=0.791,P=0.037)、吸烟(r=8.208,P=0.048)、三酰甘油(r=3.020,P=0.045)、肌酐(r=0.173,P=0.047)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相关,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cyT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能是Hcy致血管病变机制之一。T2DM患者血浆HcyT受HDL-C、Hcy、纤维蛋白原、尿蛋白/肌酐、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仅控制血糖)和联合组5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检出率、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内径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明显增加(P<0.05),颈动脉内径、血脂及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明显降低,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加(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血清LDL-C、TG、TC、hs-CRP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IMT、Crouse积分均与LDL-C、TG、TC、hs-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 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无下肢动脉硬化并发症组(5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组(63例);6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Hcy浓度,发光免疫法测定叶酸、VitB12浓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各组不同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浆Hcy浓度较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cy参与了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病过程,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6例T2DM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测量身高、体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MT〉1mm(伴动脉粥样硬化)者年龄、HbA1c、TC、TG、LDL-C及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IMT≤1mm者,HDL-C水平则反之(P均〈0.05);年龄、HbA1c和舒张压(SBP)与T2DM发生AS密切相关。结论年龄、HbA1c和SBP为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分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ISH组)79例及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D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者)88例,另选择55例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测量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其与ABI、IMT相关性。结果吸烟、舒张压水平及血清L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SH组及D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ABI明显降低(P<0.05);与DH组比较,IS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ISH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双期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老年ISH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同时更应关注降低血浆Hcy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新确诊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新确诊T2DM但无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新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LLVD)Hcy和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和T2DM+LLVD组BMI、WHR、SBP、TC、TG、LDL-C、HbA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T2DM组相比,T2DM+LLVD组Hcy、LDL-C、HbA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新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Hcy升高是促使新确诊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As)的关系,探讨其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4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转换法进行Hcy水平测定,并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及脑CT检测。结果:脑梗塞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桨Hcy水平升高分别有39例(46.79%)和7例(17.5%),血浆Hcy含量分别为(19.53±6.02)和(11.24±2.31)μmol/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脑梗塞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方法对1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组(DM)和无糖尿病组(NDM),分析比较了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结果(1)两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甘油三酯(TG)水平DM组较NDM组高(P<0.05)。(2)两组病变血管数量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状况相似。(3)两组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DM组的冠脉狭窄范围较NDM组广泛(3.17vs2.44,P<0.05),DM组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片段数高于NDM组。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更倾向于弥漫性病变,高TG可加重DM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84例,IMT增厚组90例;又根据颈动脉有无狭窄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141例,颈动脉狭窄组33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超声检测及计算IMT及狭窄情况。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空腹血糖、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最大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呈负相关(P<0.05),与尿酸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与25(OH)D3、尿酸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水平血清25(OH)D3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萍  王丽萍 《心脏杂志》2011,23(5):626-62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是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有关。方法: T2DM患者218例,根据有无颈AS分为2组, 对患者年龄、病程、高血压病、UA、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基化血红蛋白和Fg等AS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Cr、UA /Cr、LDL-C,Fg与T2DM颈AS有相关性。UA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颈AS、Cr、TG、TC与UA相关;Fg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AS与Fg相关。结论: T2DM颈AS患者血清中UA、Fg明显升高,是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老年2型糖尿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脂联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T2DM和糖耐量减退(IGT)患者各80例分别作为T2DM组和IGT组,另选择7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脂联素,hs-CRP、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量双侧颈总动脉IMT。结果T2DM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DM组脂联素、hs-CRP和双侧颈总动脉IMT与IGT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脂联素与hs-CRP、双侧颈总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IGT组脂联素与hs-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随着脂联素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硬化以及粥样斑块与各种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空腹胰岛素水平、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内膜增厚程度的加重,这种增加越明显,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胰岛素、血脂各项指标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年龄,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的百分比,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明显增高(P<0.05,P<0.01)。吸烟人数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IMT增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与他们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有较高的尿白蛋白水平有关,IMT可作为早期观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8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糖尿病C组,均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再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不同水平的HbA1c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HbA1c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脑卒中均有关。结论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