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骨挫伤患者83例,在低场磁共振常规进行SE序列T,WI、TSE序列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8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及CT未发现病灶,而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地图状、斑片状或不规则),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结论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STIR序列的应用对提高骨髓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有很大帮助,目前MR是诊断骨挫伤的唯一检查方法,可以减少对骨损伤的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2.
钱枫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848-849
目的探讨眼挫伤患者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分析48例眼挫伤患者行眼眶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眼眶CT检查中发现有眼眶骨折12例,占25%。其中内侧壁骨折8例,上壁骨折3例,下壁骨折1例。结论眼眶CT检查在眼眶骨折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眼挫伤患者是一项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挫伤MR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选择22例膝关节骨挫伤的病例进行影像分析并观察MR信号的改变。结果膝关节外伤后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评估、诊断骨挫伤的部位、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符合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MR能早期诊断骨挫伤,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挫伤MR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选择22例膝关节骨挫伤的病例进行影像分析并观察MR信号的改变.结果 膝关节外伤后通过MRI检查可以明确评估、诊断骨挫伤的部位、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符合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 MR能早期诊断骨挫伤,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T1T2加权序列(T1WI和T2WI)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和对病灶的敏感性上的差异,评估WB_DWI对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8例经临床资料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身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STIR序列和功能成像WB_DWI序列。在两组序列上分别统计每例患者病灶累及的区域个数。依照Durie?Salmon PLUS 分级系统,使用两组序列分别对每例样本进行分期。以临床分期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方法分期的一致符合率。结果:4例在T1T2加权图像上及弥散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异常,余44例在两组序列上发现大小数目不等的异常信号,两者检出率均为91.7%。在发现病灶的44例中,T1T2加权图像共发现肿瘤累及的区域1 063个,弥散图像共发现肿瘤累及区域1 442个,在对病灶的敏感性上,DWI序列要优于T1WI、T2WI序列(P < 0.001,Wilcoxon’s 非参数秩和检验)。以临床分期为金标准,T1T2加权序列和弥散序列对患者分期的一致符合率分别为54.5%和68.1%,弥散序列对患者分期准确率高于常规T1WI、T2WI序列(P < 0.05,McNemar’s χ2检验)。结论:磁共振全身DWI序列可以提高磁共振对多发性骨髓瘤肿瘤负荷的检出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STIR序列在椎体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93处椎体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及低场(0.3T)MRI资料,比较各常用MRI序列的信号强度。结果 47例93处椎体骨挫伤病灶,X线平片未见骨折征象,CT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低场MRT1WI病灶显示率为80.65%,表现为小片条带状,线状低信号;T2WI病灶显示率为61.29%,表现为不规则等高信号;STIR表现为高信号,显示率为100.00%。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能有效诊断椎体骨挫伤的方法;在低场MRI中,STIR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特点,探讨MR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常规检查显示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呈阴性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评价MR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呈阴性者,伤后采用MR检查,有31例为轴向旋转性损伤,57例为夹击损伤,22例为仪表盘式损伤,8例为过伸型损伤。结论:MR诊断可精确显示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类型,且具有常规检测仪器难以比拟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颈椎损伤在脊柱外伤中较多见 ,除 X线平片为常用的检查手段外 ,CT亦广泛应用。本文收集我院 1996~ 2 0 0 0年经CT检查的 30例颈椎损伤病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18~ 6 9岁。临床表现高位截瘫 5例 ,不全瘫 4例 ,肢体麻木 8例 ,颈部不适、活动受限 7例 ,X线片颈椎生理前凸消失 4例 ,外伤后距CT检查时间 3周以内 2 5例 ,3周以上 5例。 使用 SOMATOM ARC CT机 ,根据 X线平片和临床定位 ,患者安静状态下仰卧位 ,扫描范围至少包括损伤水平的上下各 1个椎体 ,扫描层面尽可… 相似文献
10.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肋软骨损伤在胸部外伤尤其是前胸壁钝性损伤患者常见[1]。肋软骨由于在X线片中不显影(除非肋软骨已有钙化),多层螺旋CT虽然可以通过三维重组,比较清楚显示肋软骨的走行,但对无错位改变的肋软骨损伤,依然是显示的盲点,故肋软骨挫伤常常漏诊。2009年9月—2012年1月,笔者对18例胸部外伤后经普通X线多体位摄影及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后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组17例、良性淋巴结组13例行CT灌注成像扫描,盲法分析两组病例的时间密度曲线(TDG)和灌注参数的特点及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组间的TDC形态不同,恶性淋巴结组的血容量(BV)和血流量(BF)值高于良性病变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的BF、BV、MTT、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CT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鉴别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CT结合X光片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9月的颈肩不适、恶心呕吐、头昏的患者129例,分成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43例。甲组使用X光检查;乙组使用CT检查;丙组使用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检查,比较三组的检查情况。结果:甲组对椎体骨赘、钩椎关节异常、椎间孔异常、项韧带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65%、2.33%、9.3%、2.33%。乙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98%、6.98%、4.65%、4.65%。丙组分别为20.93%、18.6%、23.26%、16.28%。结论:CT结合X光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纯使用CT或X光,尤适用于颈椎病变情况较复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中,单个病灶14例,多个病灶6例;幕上病灶17例,幕下病灶3例;共28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MRI平扫表现为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少数为等信号;8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囊性变,瘤周水肿相对较重,占位效应较重,中线结构移位较明显。MRI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明显均质强化。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可以给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彩超声像图与CT影像表现及其相应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3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47例。术前均行彩超、CT检查,观察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彩超与CT影像表现,分析彩超、CT对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彩超图像主要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可有微小钙化,出现乳头回缩、结构扭曲及局限致密,皮肤增厚或回缩。CT可见部分增大的淋巴结融合成团,转移淋巴结正常肾形结构丧失,呈类圆形或边缘浅分叶状。彩超与CT诊断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CT诊断乳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颈髓磁共振T2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髓MRIT2高信号的改变能否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CSM患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虬)18例,病程2个月~11年,平均25.7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其手术前后疗效与MRI进行对比,观察脊髓内r12高信号的不同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1年,平均6月。术前病程长、MRIT2加权像长节段高信号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较差(P〈0.05);多数病程短、单节段高信号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颈髓MRIT2高信号对CSM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IR(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反转恢复)成像技术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STIR扫描,分析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在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信号的显示方面,STIR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在定性诊断中有明显优势.结论 STIR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信号的显示均具明显优势,使MRI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得到大大提高,因此,STIR成像技术在脊柱转移瘤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相似文献
19.
林学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12(3):50-51
目的 :探讨颈椎管指数的测量方法及其 X线诊断意义。方法 :用颈椎管指数法着重测量 1 0 0例有颈椎管狭窄的颈椎病患者以及 5 0例正常颈椎的X线侧位片。结果 :颈椎管狭窄的颈椎管指数平均 0 71± 0 1 0 ,颈 3~ 6间椎管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女颈椎管指数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颈椎管指数法对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2015年间的宫颈标本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0例宫颈良性病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中p16表达率为0%,LSIL中p16表达率为45%且多为点灶状表达并主要局限于中间及表层,HSIL中p16表达率100%且多为带状强阳性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良性病变、LSIL及HSIL之间鉴别诊断的一个有用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