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分析一家系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 探讨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和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就诊的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患儿基因变异;对BCS1L蛋白进行同源建模, 分析模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该家系两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表现, 包括早产、发育迟缓、呼吸衰竭、乳酸酸中毒、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肾小管病变、凝血功能异常、贫血、低血糖、肌张力低下和早期死亡。全外显子测序发现BCS1L基因c.486488delGGA(p.E163del)新型缺失变异和c.992C>T(p.T331I)新型错义变异, 蛋白同源建模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杂合变异对蛋白功能影响较大。综上, BCS1L基因新的变异位点c.992C>T(p.T331I)为"可能致病"变异, 复合杂合变异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疾病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PPP2R1A基因变异的临床特征,探讨基因表型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021年7月确诊的PPP2R1A基因变异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岁男性患儿,临床特征为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小头畸形、长脸、四肢肌张力低下和胼胝体缺如。全外显子测序发现PPP2R1A基因R258H新生错义变异。目前无中文文献报道,全球检索到4篇英文文献37例病例。所有变异均为新生错义变异(共17个单核苷酸变异),其中以p.R182W和p.M180T为热点变异。具有至少两个临床表型,共同临床特征为中重度智力障碍(91.2%),发育迟缓(78.9%),肌张力低下(86.8%),轻症为p.F141I、p.T178N/S和p.M180T/V/K/R变异伴巨头畸形,没有痫性发作;重症为p.P179L、p.R182W、p.R183W/Q、p.S219L、p.V220M和p.R258S/H变异伴小头畸形、长脸、痫性发作和胼胝体发育不全。结论 PPP2R1A基因变异以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合并肌张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巨头或小头畸形伴胼胝体发育不全、面部畸形等。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明确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Co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CD)在石家庄地区新生儿中的患病率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石家庄地区2014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185 683例新生儿进行MCCD筛查,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1(3-methylcrotonyl-CoA carboxylase 1,MCCC1)基因和MCCC2基因变异分析,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确诊2例患儿,患病率为1.08/10万;其中1例为MCCD2型,基因分析检测到MCCC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基因型为c.592C>T和c.1144_1147delAAAAinsTTTT,其中c.592C>T为致病性变异,c.1144_1147delAAAAinsTTTT为未报道基因变异,致病性评级为疑似致病;串联质谱筛查结果提示患儿血3-羟基异戊酰肉碱(3-hydroxyisovalerylcarnitine,C5OH)水平升高,初筛C5OH水平为12.26μmol/L(正常值0.07~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近年来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6年5例cblC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辅助化验检查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儿起病在婴儿期,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血C3(丙酰肉碱)、C3/C2(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0(丙酰肉碱与游离肉碱比值)、尿甲基丙二酸、乳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3例患儿血氨轻度增高,4例头颅MRI异常.基因突变特点:共发现6个基因突变,c.104T>G(p.L35W) 、c.482G>A(p.R161Q)、c.567_568insT(p.I190fs)、656_658del(p.219_220del)及217C>T(p.R73X)各1例;c.440-441del(p.G147fs)2例;c.609G>A(p.W203X)3例,609G>A是本研究中突变最多的类型.临床转归:给予VitB12、叶酸、左旋肉碱、甜菜碱及VitB6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cblC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有不同程度的喂养困难、精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营养不良;C3/C0、C3/C2、尿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C3/C2和C3/C0比C3增高更显著;MMACHC基因的突变是cblC病的原因;了解cblC病在婴儿期的各种临床表现和新生儿血串联质谱检测的重要性,可使此类疾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减少此类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新生儿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8月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278 180例在青岛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干血滤纸片中酰基肉碱水平,对筛查出的疑似MCADD患儿通过尿有机酸检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编码基因(ACADM)基因突变检测进行确诊。结果 共确诊4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患病率0.001 4%(1/69 545)。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串联质谱检测均有中链酰基肉碱(C6~C10)升高。4例患儿共检测到7种ACADM基因突变,其中1例患儿为纯合突变,为c.1 040G>T(p.G347V)/ c.1 040G>T(p.G347V),其它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157C>T(p.R53C)/ c.709-1G>A;c.1 085G>A(p.G362E)/ c.461T>G(p.L154W);c.587G>A(p.G196E)/ c.387+1delG。尿有机酸检测1例患儿4-羟基-苯乙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指标升高,肝功能异常。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随访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结论 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MCADD早诊断,对预防疾病发作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的SLC22A5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8月对278 180例新生儿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并且利用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对游离肉碱降低的患儿进行确诊。结果 共确诊5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发病率0.001 8%(1/55 636)。对确诊患儿给予左旋肉碱治疗,100~300 mg/(kg·d),分3次口服,随访治疗1个月后,血游离肉碱均升至正常。5例患儿均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1例患儿为纯合突变,为c.1400C>G(p.S467C)/ c.1400C>G(p.S467C),其它4例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1400C>G(p.S467C)/c.1433C>T(p.P478L);c.1400C>G(p.S467C)/c.760C>T(p.R254X);c.1400C>G(p.S467C)/c.428C>T(p.P143L);c.1400C>G(p.S467C)/c.393+1G>A(错误剪接)。结论 c.1 400C>G(p.S467C)为青岛地区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SLC22A5基因主要突变(60%)类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左旋肉碱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新生儿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PWS的3例患儿,从临床表现到检查资料,并完成全外显子基因分析和甲基化检测。结果3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即有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外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典型临床表现。3例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心脏彩超、血培养、甲状腺功能、血/尿遗传代谢筛查结果均阴性。3例患儿甲基化检测结果均显示15q11-13区域基因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605847-28544704区域疑似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810909-28544682区域杂合缺失,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未做全外显子基因分析。结论新生儿期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患儿,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本病,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对该病的诊断以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苏州市吴江区基于儿童专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构建区域新生儿聋病医防融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其对聋病出生缺陷的防控效果。方法 在儿科紧密型医联体的基础上,苏州市吴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于2022年开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民生项目,将新生儿基因筛查纳入区域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一体化运行平台。对在苏州市吴江区出生的新生儿免费提供4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SLC26A4及MT-RNR1)中20个热点变异的筛查,并结合听力筛查结果对高危儿及其家庭进行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诊治、康复及随访的闭环式管理。结果 2022年6月—2023年8月共有8 748例新生儿接受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覆盖率达98.6%。508例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未通过率为5.8%(508/8 748)。491例新生儿基因筛查未通过(490例携带报告,1例阳性报告),未通过率为5.61%(491/8 748)。490例携带报告中,单基因变异携带482例,双基因变异携带8例;1例阳性报告为SLC26A4基因纯合变异。苏州市吴江地区4个耳聋基因变异总体携带率分别为GJB2(1/3...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为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将 5 8例胃肠功能障碍患儿 ,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 (T) 30例和常规治疗组 (R) 2 8例。T组在 R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治疗 ,10 0 mg/(kg·次 ) ,3次 /d,入院时和入院后 72 h检测 TNF- α、IL- 1、IL- 6、C- RP、血乳酸。TNF- α、IL-1、IL- 6采用 EL ISA法测定 ,C- RP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测定 ,血乳酸采用乳酸检测仪 (美国 )测定。并选择 30例健康儿为正常对照组 (C)。结果 :大黄对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治疗的有效率达 83.3% ,能降低 MODS的发生率。患儿入院时 TNF- α、IL- 1、IL- 6、C- RP、血乳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入院经治疗 72 h后 ,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且 T组降低更明显 ,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其主要机制是大黄对细胞因子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 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选择2018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数据库中,儿童HS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2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结果,探讨其在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最终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住院3天内的初次脑脊液葡萄糖、乳酸脱氢酶、乳酸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脑脊液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三项生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脑脊液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脑、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华容县8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毅  张志华  王华洪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11-2413
目的对疑似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结合临床症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早确定治疗方案与预防策略,防止暴发流行。方法对疑似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肛拭纸、咽拭纸、疱疹液及脑脊液,提取RNA,运用3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流行月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经RT-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的有64例(80%),其中EV71引物阳性的39例(48.75%),COX-A16引物阳性的19例(23.75%),EV71与COXA16引物同时阳性的有6例(7.5%),患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病例主要分布在5月份(18.7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手足口病疑似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能为临床治疗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凯 《现代保健》2011,(29):85-8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7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患者的腩脊液乳酸(LA)、总蛋白、CRP、LDH、AST活性,并进行统计中分析。结果对照组脑脊液LA、总蛋白、CRP、LDH、AST和酶活性结果明显低于脑梗死组(P〈0.01),对照组脑脊液ADA低于脑梗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构成及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年龄分为A组(〈3岁)、B组(3岁~6岁)及C组(〉6岁)3组。(1)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常见病毒核酸,包括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2)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32例核酸检测阳性(60.38%),其中EV 23例(43.40%),HSV 8例(15.09%),HCMV 1例(1.89%),未检出VZV。(2)A、B两组中有惊厥者明显多于C组(P〈0.01),C组以头痛为早期症状者23例(85.19%),而A、B两组分别只有1例和4例(P〈0.01)。HSV脑炎惊厥发生明显多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结论证实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以EV和HSV为主,HSV脑炎临床症状较严重,提示临床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病原检测工作,而PCFR检测患儿脑脊液中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符合临床快速、特异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轻、重度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病毒性脑炎重症患儿、30例轻症患儿和30例排除颅内感染的偏头痛患儿,并对其脑脊液和血清中NSE、CK-BB、LDH同工酶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均数的分析及比较.结果 在血清分析中,三组患儿NSE、CK-BB、LDH同工酶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 值分别为168.62、73.82和27.08,均P<0.01);在脑脊液分析中,三组患儿NSE、CK-BB、LDH同工酶检测结果也有统计学差异(F 值分别为291.72、891.83和60.544,均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CK-BB、LDH变化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及评估病情轻重的临床指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黄磊瑛  金雅 《现代医院》2013,13(7):54-55
目的通过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估脑脊液早期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探索两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遴选取向。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14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确诊病例,分别就不同时段脑脊液检查结果与确诊时机的相关性和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入院≤24小时与〉24小时的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入院≤24小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不增加假阴性;②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基于使用的便捷性和费用因素,利巴韦林优于阿昔洛韦。结论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可提前早期诊断的时间,以利于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抗病毒治疗宜首选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7.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特点,并与其脑脊液、头颅CT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病毒性脑炎早期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头颅CT,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严重者EEG呈中重度异常,病情轻者EEG呈轻中度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差,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