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在初发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171例初次发热伴惊厥的患几进行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动态脑电图有异常的一个月后复查,结果 171例患儿中,头颅MRI异常28例,首次动态脑电图异常35例,对有异常的脑电图的患儿,一月后复查发现仍有20例异常,通过对171例患儿病史分析结合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除外热性惊厥12例,确定单纯热性惊厥128例,复杂热性惊厥31例.结论 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对热性惊厥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处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苏斌 《实用医技杂志》1997,4(12):902-902
<正>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病,多数病儿良性经过,没有后遗症,据报道2—4%的小儿有热性惊厥。在欧美的小儿5岁以下有2—5%至少有一次热性惊厥发生。在亚洲、日本发病率更高。我国发病率为3—6%,现将我院近几年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因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 ,其中不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 ,大脑发育不全及有明显脑外伤史者 110例 .男 69例 ,女 4 1例 ,年龄 6mo至 7岁 .均在热性惊厥发作停止两周内进行脑电图检查 .采用日本光电4 4 18 k型 18导脑电图机 ,按国际 10 2 0系统电极安置法 ,常规描记 ,做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 .对 3岁以下不能合作的小儿采用药物催眠后检查 ,随访 3~ 5次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1] 、脑电图诊断[2 ,3] .首次发病年龄在6mo~ 6岁 ,一年发作两次以上或持续性发作 3 0min以上 .体温在 3 8℃以上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4小时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带记录24小时脑电图监测(AEEG)对24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4例中有5例(20.8%)在监测中出现异常放电,均在睡眠中NREMI,Ⅱ期出现,其中有2例出现临床发作,19例EEG检查有3例(15.8%)出现异常,CT检查均正常的6例中AEEG有3例出现异常放电,结论:AEEG检查对热性惊厥的诊断虽然较EEG优越,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性,AEEG明显优于CT。本还讨论了AEEG异常与首次发病年龄,复发次数及病程之间的关系,AEEG改变对热性发惊厥的预后和指导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神经影像学(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根据临床特征将FS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根据随访结果,分为FS继发癫痫组与FS未继发癫痫组;②426例FS儿童于发作后2周内行首次EEG,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92例行CT,310例行MRI,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总结EEG、CT或MRI与FS类型、临床特征以及是否继发癫痫的关系。结果:①FS儿童首次EEG异常71例,随访后异常138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0);其中SFS组和CFS组分别由22例、49例增至26例、112例,复查前、后比较,SFS组无明显差异(P=0.102),CFS组有明显差异(P=0.008);②根据随访结果,EEG异常率在SFS组(26/426)与CFS组(112/426)间、FS继发癫痫组(97/127)与FS未继发癫痫组(41/299)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01);③CT、MRI异常率在SFS组(CT,8/92;MRI,9/310)与CFS组(CT,5/92;MRI,28/310)间、FS继发癫痫组(CT,3/16;MRI,16/110)与FS未继发癫痫组(CT,10/76;MRI,21/200)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574,P=0.755,P=0.559,P=0.293);④CT/MRI与EEG检查异常率之间无相关性(P=0.836,P=0.557)。结论:①对CFS儿童定期随访EEG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SFS儿童其价值有限;②CT/MRI对发育正常的FS儿童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不需要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的脑电图(EEG)变化,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对43例FS患儿行EEG检查分析.结果:重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3例;轻度异常9例;界限性EEG 5例.总异常率为41.9%.结论:根据EEG检查结果可评定FS患儿脑功能损伤及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7.
热性惊厥脑电图改变宁夏自治区医院韩正风,张秀英,刘峰岚热性惊厥(简称FC),是小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占小儿抽搐疾病的多数,多见于6个月~5岁年龄组。本文所选病例均为发热抽搐患儿,不包括已明确为脑炎、脑膜炎或其它明显疾病所致之惊厥1,4。...  相似文献   

8.
黄红英  翟秀兴 《吉林医学》2006,27(9):1142-1143
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热性惊厥多在原发疾病的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发生。但惊厥严重程度并不与发热程度完全一致。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在临床上表现不同。脑电图(EEG)异常程度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收集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77例临床诊断为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7例患儿中男性105例,女性72例,年龄4个月 ̄10岁,平均3.36岁,病程1d至4年,临床表现体温升高时出现突发性意识丧失,两眼凝视或眼睑、面肌、口周抽动,多数是全身发作,表现为强直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热性惊厥(FS)诊疗中头颅CT/MRI 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影像学方法。方法 调查2012 ~ 2014 年该院FS 住院患者的头颅CT 或MRI 应用情况,分析2 种影像学方法的检查率和图像异常率。结果 头颅影像学检查率为55.0%(238/433),头颅CT 和MRI(含磁共振波谱学)平扫检查率分别为92.4%(220/238)和8.8%(21/238),两者均有为1.3%(3/238)。影像学异常率为20.2%(48/238),CT 和MRI 图像异常率分别为17.7%(39/220)和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性热性惊厥(SFS)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FS)影像学检查率分别为51.7%(165/319)和64.0%(73/114),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SFS 和CFS 影像学异常率分别为22.4%(37/165)和15.1%(1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FS 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应根据FS 类型及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避免过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脑电图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和防治后遗症中的意义。方法对116例热性惊厥小儿初发年龄、初发体温、初发惊厥时间与热性惊厥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脑电图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初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3岁者,初发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初发体温与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与复发率及脑电图异常率呈负相关;初发惊厥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有效防治小儿热性惊厥,适时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热性惊厥的发展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脑利钠肽(BNP)与钠离子(Na+)水平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FC组),另选取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但无惊厥患儿50例作为发热对照组(URI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BNP及Na+水平情况。结果 FC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URI组及对照组,Na+水平明显低于UR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I组与对照组两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与Na+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Na+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与BNP分泌对醛固酮系统形成抑制,从而引起血钠降低有关,会进一步促使惊厥发作,因此患儿血清BNP、Na+水平对其病情、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进行IMPA2基因多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综合征分类中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诊断标准,参照IMPA2基因型东亚热性惊厥人群分布特点,收集鄂西北地区36例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与5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别选取IMPA2基因热性惊厥两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和2号外显子位点558C>T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在IMPA2基因SNP基因型和单倍体分布上,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鄂IMPA2基因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可能是鄂西北地区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的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13.
韦永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80-2982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颅脑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FC患儿的CT检查结果,并与102例外伤患儿对比。结果:197例FC患儿,单纯型142例,复杂型55例;CT异常14例(单纯型3例,复杂型11例),占7.11%,外部性脑积水9例(单纯型2例,复杂型7例),占4.57%。102例外伤患儿,外部性脑积水7例,占6.86%。FC组与外伤组外部性脑积水的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χ2=0.698,P>0.05;单纯型与复杂型CT异常和外部性脑积水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χ2=16.600和9.198,P<0.01。结论:外部性脑积水并非FC患儿特有;FC患儿颅脑CT检查阳性率比较低,特别是单纯性FC,不应作为常规检查,复杂型FC,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时进行颅脑CT检查评估有无大脑损伤或发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元青 《中外医疗》2012,31(2):15-1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忘儿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和以后Fc的再发及移行为癫痫(EP)发作的关系。方法记tX58倒6个月-6岁忘儿FC后EEG。结果EEG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后首发Fc的EEG异常率较3岁以内的高,Fc再发者EEG异常卒较首次Fc发作者高IFc大多发生于体温≥38.5℃,但初发体温〈38.5℃,EE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局灶性发作和Fc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的EEG异常率较全身性发作及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高。有阳性家族史者EEG异常率明显升高。其中有6倒FC经过2-5年的随访,熏后诊断为砰。结论FC患者EEG的异常串与阳性家族吏及临床特征有明显关系,EEG对FC的早期分类诊断和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发热性惊厥 (FC)时 ,异常脑电图 (EEG)及脑地形图 (BEAM)与以后的癫痫发作、FC再发次数的关系。方法 记录 86例 1 5~ 6岁患儿FC后的EEG及BEAM。结果 首次EEG及BEAM的异常率为30 2 % ;发作一次者的异常率为 2 6 8% ,发作两次者的异常率为 30 6 % ,发作三次者的异常率为 44 4% ;3岁以内FC患儿的EEG及BEAM异常率不明显 ,3岁以后FC患儿EEG及BEAM的异常率渐增 ,其中 2例追踪观察近 4年 ,最后确诊为癫痫。结论 EEG及BEAM的异常与FC的发作年龄、再发次数有关 ,其异常程度与预后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单纯性高热惊厥(S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SFC患儿脑损伤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确诊为SFC的35例患儿为实验组,同期发热无惊厥既往也无惊厥史的患儿23例为对照组1,2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SE、PRL含量.结果 (1)实验组NSE水平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组血清PR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C发作时血清NSE明显升高,血清NSE水平有望作为SFC脑损伤的血清学检测指标;PRL无明显变化,表明SFC与癫痫发作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2012年急诊治疗的232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儿童血清钠浓度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惊厥反复发作及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的血清钠浓度明显低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时应注意纠正低钠血症,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轻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联合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2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对112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比CT检查、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患者腕关节损伤情况(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隐匿性骨折、移位骨折片、软骨损伤、骨挫伤)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CT+MRI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移位骨折、软骨损伤、骨挫伤片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单独检查(P<0.05);CT、MRI检查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情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软骨损伤、骨挫伤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在移位骨折片检出率上低于CT检查(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各有其优缺点,联合检查可提高检出诊率,并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晶  钱斌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500-1501
目的:观察低剂量CT扫描在小儿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选取高度怀疑存在颅脑病变的85例患儿全部予以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复查,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由常规剂量扫描的20.25mGy降低至6.75mGy,比较二者在其辐射剂量的差异以及对疾病的定量、定性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剂量的检查后均显示有32例存在颅骨骨折;常规剂量CT扫描共检出78例颅内病灶;低剂量CT扫描共检出77例颅内病灶,两种扫描剂量在病灶显示数量以及定性诊断方面分别比较,P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发病灶的边缘形态情况方面,两组扫描剂量的显示完全相同.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具有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临床判读可靠性,又可有利于患儿脑部的辐射保护,故在小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21例自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CT及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桥脑出血的临床、CT、MRI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近7a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桥脑出血21例,结合其临床、CT、MRI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高血压脑出血17例(81%);桥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桥脑出血的不同部位,CT、MRI可准确定位。结论: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病因,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检查手段。桥脑出血的预后与有无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