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乙烯醇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与5-氟尿嘧啶(5-Fu)PVA微球。微球平均直径为71.5μm。用扫描电镜考察了微球的表面结构。5-FuPVA微球体外释放93%的药物为300小时,含药量为17.34%。将PVA微球进行狗肝动脉栓塞实验,同时对11名肝癌患者用PVA微球实施肝动脉栓塞,结果提示PVA微球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化疗1周期、化疗全程后行MRI检查,包括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比较化疗前后肿瘤轴位最大径、早期强化率、ADC值变化,并根据病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比较2组化疗全程结束后肿瘤退缩率,对化疗全程后相关参数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化疗全程结束后轴位最大径、第1min、2min、3min早期强化率较化疗前均明显下降,ADCmean、ADCmin则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肿瘤退缩率(0.690±0.193),显著大于未完全缓解组的(0.409±0.338)(P0.05)。肿瘤退缩率与轴位最大径、早期强化率显著相关(P0.05),而与ADC值无相关性(P0.05)。肿瘤退缩率54.45%以上时,诊断完全缓解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4.5%、75.0%。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反应有较大的价值,通过MRI增强扫描及DWI序列观察肿瘤退缩率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利荣  冯建国 《中国现代医生》2015,(6):84-86,90,161
目的探讨DWI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后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测,测量化疗前后ADC值。结果化疗前DWI表现为高信号,ADC以蓝、绿、黄色为主。化疗后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以红、黄绿色为主。化疗后ADC值显著升高,化疗后1周显著高于治疗前,化疗后2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ADC变化率与长径变化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0.775,P<0.01。化疗后PR组患者ADC值显著升高,而SD组变化不明显,三组间化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测量化疗前后ADC值可以用于化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水平栓塞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240例子宫肌瘤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300-500μm的PVA微球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500-700μm PVA与300-500μm的PVA微球栓塞多水平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治疗后肌瘤平均体积显然低于对照组(t=10.238,P0.05)。结论临床中对子宫肌瘤栓塞治疗采用500-700μm PVA与300-500μm的PVA微球栓塞多水平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强肿瘤坏死缩小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乳腺癌不同方法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利光  戚跃勇  陈垦  席道友 《重庆医学》2004,33(7):1023-1025
目的总结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2例,单纯动脉内灌注化疗(TAI)组8例,灌注化疗加碘化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TAE-GSP)组15例,灌注化疗加阿霉素葡聚糖微球栓塞治疗(TAE-MS)组9例.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的评定标准,部分缓解(PR)6例,好转(MR)10例,无改变(NC)9例,进展(PD)7例.单纯局部灌注化疗疗效较差,局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效果较好,TAE-MS组效果略优于TAE-GSP组,后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组(χ2检验,P<0.05).结论肿瘤供血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是中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阿霉素葡聚糖微球栓塞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脏肿瘤肝动脉栓塞联合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化疗有效率、生存率以及血生化指标AFP。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0.00%,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3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AF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肿瘤肝动脉栓塞联合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一范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67-126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序贯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序贯治疗,参考组患者仅采用肝动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变化、肿瘤体积变化、不良反应及2年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转阴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2年内存活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序贯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显著,能够抑制肝功能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值(ADC)评估骨肉瘤(OS)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为OS的49例患者,OS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进行DWI扫描,DW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肿瘤实质区化疗前ADC值(*ADCpre)、肿瘤实质区化疗后ADC值(*ADCpost)、肿瘤实质区ADC值变化率(*ADC变化率)、肿瘤周围区化疗前ADC值(#ADCpre)、肿瘤周围区化疗后ADC值(#ADCpost)和肿瘤周围区ADC变化率(#ADC变化率);根据新辅助化疗反应分为反应组和反应不良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区域ADC值和ADC变化率组间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反应组和反应不良组的*ADCpre、*ADCpost、*ADC变化率、#ADCpost和#ADC变化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评估OS新辅助化疗反应最优单参数和联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跟踪随访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统计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CR+PR)率为78.0%(39/50),显著优于对照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1年、2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化疗疗效的动态监测,探讨DWI-MRI在宫颈癌化疗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病理确诊宫颈癌中晚期(FIGO分期ⅡB-ⅢB期)患者分别于化疗前(a)、第1次化疗后(b)、第2次化疗后(c)、第3次化疗后(d)行DWI和常规磁共振检查,在ADC图上观察感兴趣区体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a~d各时间点病灶的ADC值逐步上升,其中在第1次化疗后ADC值上升最明显的,在第2次化疗后病灶体积缩小最明显的。a~d各时间点病灶ADC值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WI检查在宫颈癌病灶中具有较高反应性,ADC值能有效地运用于宫颈癌化疗疗效的评估和监测,并可对预后进行影像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MRI影像学变化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57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行MR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化疗前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ADC图像以蓝绿色区域为主;化疗后,11例病灶无残留,DWI低信号,对应ADC图蓝色区域减少;36例肿瘤缩小,DWI高信号,ADC图以绿色或浅绿色为主;9例DWI和ADC图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有效组化疗后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亚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预测宫颈癌肿瘤化疗效果,但影像学无显著变化者会伴随出现负面情绪,需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中药动脉栓塞微球的肝肿瘤动脉栓塞、细胞凋亡、坏死,肝功能变化,免疫及增敏作用。方法在透视下经连接管缓慢注入白兔肝肿瘤供血动脉,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考察肿瘤细胞凋亡率、坏死率,肝功能变化及氯喹增敏作用;以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中药栓塞微球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与空白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凋亡指数低、中剂量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不含氯喹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低、中、高剂量组相比动物的ALT和AST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中药栓塞剂高、中剂量组廓清指数K值明显升高,吞噬指数α值也有一定增高(P0.05)。结论实验提示中药栓塞微球具有形成肝肿瘤动脉栓塞,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坏死,保肝,增敏效应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在TACE介入术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肝癌TACE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纳入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DWI扫描检查及MRI增强扫描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将治疗结果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定量变化。结果 210例患者,共检出260个肝癌病灶,肿瘤平均直径约为7.56cm,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具有典型性;术后肝癌患者病灶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肝癌患者术后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值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无效组相比较,有效组肝癌病灶的ADC值明显大,但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值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其MRI增强扫描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介入术后病灶存活及坏死情况,对评估早期临床疗效及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6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患者的放疗疗效,根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所有纳入患者均经MRI检测,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记录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特征。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放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4例宫颈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21.88%),部分缓解34例(53.13%),疾病稳定13例(20.31%),疾病进展3例(4.69%)。宫颈癌患者在MRI上表现为T_1WI信号呈等低信号,T_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放疗后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放疗前(P0.05),AD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缓解组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且FIGO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长,放疗后的ADC值越低(P0.05);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ADC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检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应用1.5TPHILIPS磁共振机,在屏气状态下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观察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并与DSA造影结果、碘油沉积情况相对照,判断肿瘤的残存及复发情况。结果:①随着b值增加,肝脏DWI质量逐渐下降,当b值取600s/mm2时,肝细胞癌与肝实质之间存在最佳对比度,图象质量较好。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普遍有所增大,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ADC值增加的病例在第二次TACE前DSA造影显示碘油沉积良好,而ADC值降低的病例在第二次TACE前的DSA造影片及碘油沉积片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复发,ADC值下降明显的其复发也最为明显。结论:ADC值在评价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莫春明 《吉林医学》2013,34(6):1035
目的:探讨分析聚乙烯醇(PVA)颗粒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在进行TACE术时使用化疗药物和碘油栓化治疗,治疗组患者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PVA颗粒进行栓化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大小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随访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等。结果:进行TACE术时,使用PVA颗粒辅助碘油进行栓化可以有效缩小肿瘤病灶的直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P<0.05)。结论:PVA颗粒辅助碘油进行栓化治疗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外照射20GY后进行常规的盆腔MRI扫描和DWI扫描,并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和ADC值。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根据RECIST标准将患者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ADC值和ADC值提高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肿瘤的最大径及退缩率。结果有效组25例,无效组7例,两组治疗前、外照射20GY后的ADC值和最大径、退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的ADC值提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有效组在治疗早期ADC值的提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证实DWI序列能早期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epaSphere微球联合Avasting肝动脉栓塞治疗兔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建立4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B组:肝动脉灌注Avasting;C组:肝动脉HepaSphere栓塞;D组:肝动脉HepaSphere+Avasting栓塞.两周后复查CT确定种植成功并计算瘤体大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所得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x2检验.结果 肿瘤生长抑制D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 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D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HepaSphere微球联合Aasting行兔肝动脉栓塞能抑制移植型肝癌的生长及肝内转移,并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和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血供消失、坏死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