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忠忠 《当代医学》2021,27(27):135-136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应用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检查.根据监测心率结果分为高心率组(n=15)与低心率组(n=45),总结诊断心血管疾病情况,比较两组不同血管节段管腔CT值与信噪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60例经CTA检查,正常2例,其他合并多种疾病58例;血管正常3例,异常57例,异常血管以主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主动脉夹层.低心率组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CT值均高于高心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低心率组(P<0.05).结论 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扫描急诊胸痛患者,其扫描时间短、剂量低、范围广,可获取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优良的图像质量,可为临床诊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256排螺旋CTA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对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角度成像。评价扫描图像质量,并对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A在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准确度。结果100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优71例,良29例;主动脉及肺动脉、冠状动脉平均CT值>200 Hu,均符合诊断标准;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准确度为96.6%(142/147)。结论 256排螺旋CTA可将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信息清晰显示出来,为急性胸痛临床诊疗提供较客观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急性胸痛患者给予双源CT检查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3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给予双源CT检查(检查部位:胸部血管、心脏)。以血管造影结果为参照标准,观察双源CT对急性胸痛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双源CT能迅速显示胸部血管及结构,其中68例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冠状动脉夹层3例)、27例为肺动脉栓塞、19例为胸主动脉夹层、5例为动脉瘤、4例为壁间血肿;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双源CT检查对肺动脉、冠状动脉、心脏结构成像清晰,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机体无创伤,对急性胸痛的病因、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双低CT血管造影在胸痛三联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痛三联症患者100例,因胸痛、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入院,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有50例患者接受双低CT血管造影检查,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CT值、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诊断正确性。结果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肺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均高于9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CT血管造影具有图像质量清晰、辐射小、扫描时间短、噪声小等特点,可作为诊断胸痛三联症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成像对心律不齐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疑似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冠状动脉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冠状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 128 层螺旋 CT 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128 层螺旋 CT 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128 层螺旋 CT 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对采用 128 层螺旋 CT 对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检测的图像特征以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 2 种检测方式对急性不典型性胸痛患者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本组 50 例患者共检测冠状动脉狭窄 50%以上者 25 例。所有患者在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同时均可以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以及主动脉,共 437 段冠状动脉被纳入评估,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良率为 92.9%(406/437),2 种检测方式对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3,P=0.232)。结论 128 层螺旋 CT 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中应用效果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椎病导致胸痛时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颈椎病导致胸痛患者27例,经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经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或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观察分析患者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结果:27例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ST-T改变占66.7%.结论:颈椎病致胸痛出现心电图变化以ST-T改变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T血管成像(CTA)胸部三联检查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诊治的52例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本院接受CTA胸部三联检查,另选取同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需行单纯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扫描图像质量、扫描部位辐射剂量和扫描参数。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栓塞12例,胸主动脉夹层5例,其他疾病11例,另8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扫描长度(S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扫描时间以及总检查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A胸部三联检查应用于急性胸痛中可快速鉴别诊断患者疾病,具有图像质量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 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61例胸痛三联检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辐射的有效剂量。结果120kV组与100kV组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辐射剂量的对比中,120kV组的辐射剂量大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两种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无影响,并且应用100kV 管电压扫描可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血管三联合成像(TRO-CTA)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胸部回顾性心电门控TRO-CTA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对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评价图像质量,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75例患者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50HU,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为优的节段占87.5%(840/960),图像质量为良的节段占9%(86/960),图像质量为差的节段占3.5%(34/960),165个节段未能评价。20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以上,共30个节段,28个节段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符,2个节段由于明显钙化而过度评价;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9例,非血管性病变4例,未见异常15例。结论采用心电门控TRO-CTA扫描方法一次增强扫描可同时获得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重组图像,可准确评价胸部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疾病,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拟行胸痛三联扫描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选择管电压,若BMI≥24kg/m2,管电压为120Kv;若BMI24kg/m2,管电压为100Kv。将其为A组、B组,A组为BMI24kg/m2(5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B组为BMI≥24kg/m2(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分析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组患者图像质量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受限剂量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图像质量可靠,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影像数据,对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肺部等各个组织结构进行重建并结合临床诊断,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评分。结果 80例患者中,63例患者为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37例患有冠状动脉病变, 14例为主动脉夹层,10例为肺动脉栓塞,2例为心包炎;9例为非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4例为气胸,3例为胸膜炎,1例为食管疾病,1例为肺部感染;8例(10%)患者未见异常。结论 应用GE64排螺旋CT可以及时、准确的提示急性胸痛患者病因,对于该类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有急性胸痛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的空间解剖病变情况。结果:36例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左右支、主动脉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肺动脉栓塞5例,其他病变9例,正常4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可明确诊断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对于胸痛三联征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造影(CTA)评价15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2例有前壁心梗病史者,CTA均能显示罪犯血管有狭窄,5例CTA发现冠脉狭窄的患者,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2例冠脉支架植入的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显示支架段血管通畅。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7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三联检查,同时选择性接受心电图,心脏超声,生化标志物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67例主动脉及肺动脉CT图像全部满足评价要求。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②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8例,主动脉夹层1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9例,冠状动脉瘘出血破入心包1例,肺感染伴胸腔积液7例,肺癌5例,心房粘液瘤2例,食道穿孔4例,未见异常20例。47例CT阳性结果中,除1例ACS假阳性外均与出院最终诊断一致;20例阴性结果中,15例与最终诊断一致。结论: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对器质性急性胸痛病因诊断有极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 结果 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χ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 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