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环横行小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5年12月间我科经外环横行小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80例鞘膜积液患儿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8(1~9)岁。右侧病变45例,左侧病变35例,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66例,精索鞘膜积液10例,睾丸鞘膜积液3例,复发鞘膜积液1例。结果本组80例患儿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5(10~25)min,平均出血量1.5(0.5~2)ml。术后平均1.5(1~3)d出院。无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损伤、医源性睾丸回缩、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经外环横行小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确切,且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精索近侧入路疝囊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274例斜疝、鞘膜积液采用精索近侧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本组274例一次性治愈,131例鞘膜积液手术时间6~10 min,平均8 min,143例斜疝手术时间7~13 min,平均10 min.15例术后阴囊水肿;随访3个月~6.5年,平均3.5年,无并发症.结论精索近侧入路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原则。结果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手术时间平均为 15min ,双侧手术增加 5min ,无术后并发症 ,住院天数 2~4d ,近期随访无术后复发 ,切口疤痕小且隐蔽。结论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腹阴囊型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阴囊型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术中所见及术后效果。 结果6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5例术前诊断精索鞘膜积液。查体腹股沟至阴囊体积大、张力高囊性包块,透光阳性。超声探查睾丸后上方包块并延伸至腹腔,积液量多,有时可见分隔。囊性包块均自内环口处脱出。2例先将腹腔包块还纳至鞘突管,再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最后经阴囊抽出积液。4例先穿刺针刺破腹腔内囊性包块,将囊液排尽,囊膜还纳至鞘突管后,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随访10个月至24个月,临床及超声检查,均无再次出现症状。 结论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疗腹阴囊型鞘膜积液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共120例。结果手术一般在8~20 min内完成,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2~4 d。术后随访7个月~4年,120例无复发、无腹股沟疝发生。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单孔腹腔镜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术中均发现未闭合鞘状突。手术瘢痕小且隐蔽,复发率低。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鞘膜积液在小儿中常见,但由于手术处理不当,常造成复发。作者于1996年3月~2000年3月,行鞘膜导管高位结扎冶疗小儿鞘膜积液30例,手术简单,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6个月~10岁,右侧18例,左侧1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8例,精索鞘膜积液8例,精索睾丸鞘膜积液5例,睾丸鞘膜积液9例。住院手术12例,门诊手术18例。均采用静脉全麻与腹股沟斜切口,切口长约2~2.5cm;22例行鞘膜高位结扎,鞘膜积液切开放液术,8例术中未能找到鞘膜导管而行鞘膜翻转术或鞘膜切除术。随访3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及分析三种术式治疗儿童不同位置隐睾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9例(213侧)隐睾患儿资料,年龄5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岁)。根据术前及术中对患儿隐睾部位、发育等情况的评估,分别采用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经阴囊隐睾固定及经腹股沟切口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三种术式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 结果90侧隐睾采取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61侧隐睾采取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经阴囊手术,62侧隐睾采用开放经腹股沟切口手术。105例单侧隐睾病例中,术中探查见患侧鞘状突未闭者有85例(80.95%);对侧鞘状突未闭者有40例(38.10%)。54例双侧隐睾病例中,合并双侧鞘状突未闭者31例(57.41%),合并单侧(一侧及以上)鞘状突未闭者44例(81.48%),其中31例为双侧鞘状突均未闭,13例为只有一侧未闭。均行腹腔镜套管针法高位结扎闭合鞘状突。2侧睾丸术中见发育不良予以切除,其余所有睾丸均无张力固定于患侧阴囊。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至6年,发现1例复发,其余病例未见手术侧睾丸萎缩及回缩。三种术式对治疗小儿隐睾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对腹腔高位隐睾手术治疗具有优势,可同时处理未闭鞘状突。腹股沟部低位隐睾可行腹腔镜鞘状突结扎加经阴囊切口手术。经腹股沟切口手术在诊断睾丸缺如及睾丸发育不良等情况中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突未完全闭合或者未闭合,手术方式以高位结扎鞘膜突为主。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4月采用外环口微切口鞘膜突高位结扎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年龄2~6岁,平均3.6岁。交通性鞘膜积液42例,睾丸鞘膜积液8例,精索鞘膜积液10例,睾丸精索鞘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儿鞘状突未闭经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12岁以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共92例,其中开放手术组45例,单孔腹腔镜组4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切口感染、阴囊水肿、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腹腔镜组术中无中转开放,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9例,单侧手术时间[(21.6±5.6)min vs.(64.5±20.1)min]、平均出血量[(2.1±0.6)vs.(20.0±5.3)mL]、切口长度[(7.2±2.6)mmvs.(36.0±3.9)mm]、住院时间[(5.4±0.5)d]等各指标均少于开放组,而治疗费用[(5 250.22±478.31)元vs.(4 657.19±657.32)元]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处理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以及更为突出的美容效果等特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可触及型隐睾采用单阴囊切口且离断不结扎鞘状突行睾丸下降固定的手术方法的应用,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方法: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从2015年1~12月间因隐睾入院手术的病例:可触及型隐睾109例(125侧)(A+B组);未触及型隐睾15例(C组)。前者采用单阴囊切口+近内环口高位离断鞘状突(未结扎)睾丸下降固定(A组,53例,61侧)或标准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B组,56例,64侧),后者腹腔镜探查(C组)。分析单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在可触及型隐睾中的治疗成功率、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斜疝或鞘膜积液的发生(复发),以及单、双切口(A、B组)治疗可触及型隐睾中相关参数的比较。结果:可触及型隐睾患儿中位年龄1.4(0.6~11.0)岁。A组:中位年龄1.5(0.6~7.0)岁。隐睾侧别:左24例,2例伴有鞘膜积液;右20例,1例伴有鞘膜积液,2例术中增加腹股沟切口;双侧9例,1例右侧术中增加腹股沟切口。治疗成功率为95.1%(58/61)。B组:中位年龄1.4(0.8~11)岁。隐睾侧别:左27例;右22例,3例伴有腹股沟斜疝;双侧7例,1例术后右侧睾丸回缩。两组中鞘状突未闭合率80.8%(101/125)。未触及型隐睾C组15例全部腹腔镜探查:2例睾丸先天缺如;6例睾丸发育不良且切除;3例在内环口呈"窥视",改普通双切口术;4例腹腔镜手术固定。切口愈合良好,无睾丸萎缩,无斜疝或鞘膜积液发生(复发)。结论:单阴囊切口且不结扎鞘状突治疗可触及型隐睾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且不结扎鞘状突未增加发生斜疝或鞘膜积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脐单通道与两孔腹腔镜下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临床表现为单侧的鞘膜积液病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00例):采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引导prolene线完全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B组(200例):采用两孔腹腔镜法。结果 两组共40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内环口开放情况:A组:单侧37例,双侧163例,B组:单侧21例,双侧179例。A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4.62±3.20)vs(19.29±2.12)min,双侧(23.82±5.24)vs(29.93±5.22)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98±0.38)vs(3.26±0.54)d]方面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组发生切口疝2例,两组均无阴囊水肿、血肿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两组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完全腹膜外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方法:用腹腔镜高位缝扎联合生物蛋白胶填塞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2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明胶海绵和纤维蛋白封闭剂填塞内环口、阴囊积液抽出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20min。术后平均住院1.5d,皮肤切口无需拆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明胶海绵和纤维蛋白封闭剂填塞内环口,阴囊积液抽出术,具有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无需特殊手术器械,术后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缺血坏死、切口感染、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方法 以内环与阴茎根部连线为切口线,根据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选择切口的位置和长短,高位结扎,悬吊未闭合的鞘状突,远端鞘膜开窗式部分切除,排尽鞘膜积液后旷置。结果 本组415例,术后403例切口Ⅰ类愈合,1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术后有39例阴囊轻度水肿。随访0.5~2年,平均1.2年,随访率82%,未发现复发、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情况。结论 本组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容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均能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57例,单侧50例,双侧7例。均在单孔腹腔镜下行改良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单侧手术时间平均15(12~18)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25(22~28)min,术中发现隐匿性疝5例,均在直视下一并进行高位结扎术,找到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并避开。术中无明显出血及血肿,无阴囊积气及其他副损伤,术后平均住院2 d,切口以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及皮下1针。术后平均随访12(6~24)个月,无复发,无切口及阴囊感染,无睾丸扭转、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间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患儿共25例,平均年龄5岁,左侧8例,右侧17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2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单侧手术时间15~20min,术中无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损伤,随访无复发、睾丸萎缩、切口瘢痕等。结论: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未闭鞘状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应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8年1月我院为88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实施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8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76例)8~10min,双侧(12例)16~20min;术后未见阴囊水肿及睾丸疼痛及缺血坏死。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安全、简便、经济,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该病常于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患儿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从而形成鞘膜积液[1]。传统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为经腹股沟入路鞘状突高位结扎和鞘膜积液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阴囊根部隐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技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3例小儿鞘膜积液行经阴囊根部隐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治愈122例(99.1%)。结论采用阴囊根部隐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微创、恢复快、损伤小、美容、疼痛小、简便经济等优点,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切口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鞘膜积液是精索部位的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塞的残留部位或睾丸鞘膜腔内液体积留过多所引起,它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我院自2012年采用腹横纹以下小切口高位结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4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09例,单侧295例,双侧14例;女32例,单侧30例,双侧3例。年龄1岁4个月~14岁,平均2岁。二、方法小儿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无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