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夹层动脉瘤(IDA)介入个体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IDA病例资料,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颈内动脉系IDA和椎-基底动脉系IDA,再将椎动脉夹层动脉瘤(IVADA)以动脉瘤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及对侧椎动脉发育情况进行分型。根据分型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完全栓塞13例,绝大部分栓塞5例,部分栓塞3例。1例基底动脉IDA,术后2 d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颈内动脉IDA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放弃治疗出院。19例病人获得随访DSA,其中完全栓塞14例,绝大部分栓塞3例,部分栓塞2例。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IDA个体化介入治疗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不同类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11月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4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3例,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 14例中,12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表现为珠线征及偏心性动脉瘤样扩张。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中,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6例,近全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8例1年后随访,动脉瘤复发2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3例中,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不显影,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闭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2例,术后2周死亡。结论 DSA是诊断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靠依据,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单纯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以及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等方法 治疗18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基本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3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善),3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其中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死亡、1例中残;I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其余患者术后平稳.17例获得1个月至3年随访,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用于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有多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或引起脑梗死,以及动脉瘤形态(如局限性偏侧型)、是否位于优势侧、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未见支架部位血栓形成及急性闭塞。所有患者DSA随访6~12个月,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治愈9例、夹层动脉瘤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1例。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出血或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载瘤动脉内膜过度增生及狭窄并发症。结论 双支架重叠技术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等综合方法 治疗破裂出血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态选用不同方法 共治疗14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治疗6例,双支架治疗4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治疗4例.术后尽早将血性脑脊液排出,同时防治血管痉挛.结果 术中无栓塞及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除1例Hunt-Hess Ⅴ级患者死亡外,其余13例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影像随访1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者仅有1例部分再通;2例双支架治疗患者原扩张已消失,另2例扩张部分明显变小.3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无再通.结论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出血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根据夹层动脉瘤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破裂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进行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8例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3-12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中1例因再出血死亡;余12例中,致密栓塞10例,接近完全栓塞2例.9例患者(包括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有效造影随访3-11个月,致密栓塞的患者中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PICA保持通畅;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复发,给予再次致密栓塞,另1例达稳定状态;另3例电话随访,未发现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情况,22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采用弹簧圈闭塞近端椎动脉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5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两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防治脑血管痉挛。结果栓塞成功100%,无术中出血。1例有术后早期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1例高龄Ⅳ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无脑梗死。20例恢复良好,1例遗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影像随访14例,3例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消失。1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无再通,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结论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该尽早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方法安全有效,应优先考虑保留载瘤动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 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0~2分为预后良好, 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段)10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 Ⅱ级栓塞4例, 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术后死亡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 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 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 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 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采用支架技术治疗的9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 结果 9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中成功植入支架或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椎动脉均保留通畅,无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4~39个月临床随访,随访过程中无再出血表现.6例患者获3~18个月造影随访,其中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者随访发现动脉瘤再通或增大,再次行血管内孤立术及椎动脉近端闭塞术;2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者随访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另1例不全闭塞. 结论 血管内支架技术能保存患侧椎动脉畅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应严密随访,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2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0例、大脑后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椎动脉动脉4例;12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90%~94%栓塞6例,≥95%栓塞14例。本组术后死亡2例。1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例;12例患者复查CT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13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支架植入处血流发生明显改变,夹层扩张处缩小,4例无明显改变。术中无血栓事件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应用罂粟碱后迅速缓解。临床随访3~30个月,8例头晕病例中有7例症状消失或减轻;7例术前饮水呛咳病例症状消失4例,减轻2例,1例无变化。造影随访10例,其中1例单支架治疗的患者五个月后夹层动脉瘤复发,球囊闭塞椎动脉,8个月后死于脑干衰竭。结论对于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采用单支架治疗效果不佳,多支架技术可以缓解症状并可能修复夹层,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2005年40例出血性颅内段椎动脉夹层的治疗。其中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33例,夹层段动脉闭塞6例,夹层近端主干动脉闭塞1例。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6个月,平均16.3个月。发现夹层动脉通畅,无夹层再出血,无新发后循环梗死。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夹层复发,行补充填塞弹簧圈。结论血管内夹层近端闭塞以及夹层段动脉闭塞是治疗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保留了载瘤动脉,避免了术后对侧椎动脉血流负荷量的增加;减少了后循环缺血的危险,扩大了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手术适应证。本组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未增加夹层再通以及穿支动脉闭塞。本组经验初步表明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出血性颅内椎动脉夹层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情况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需考虑的个体化因素。结果 4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不显影。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栓塞2例。1例覆膜支架植入后6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随访3~15个月,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无再出血;DSA随访7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栓塞治疗需根据病人情况、影像学资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破裂动脉瘤25例,未破裂23例)VBDAs的临床资料,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9例,单纯支架置入术4例,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15例。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例,近全栓塞12例,不全栓塞8例。3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梗死,32例(破裂13例,未破裂19例)预后良好,6例(破裂5例,未破裂1例)不佳;术后复发5例(破裂2例,未破裂3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VBDAs是安全有效的,但存在动脉瘤复发可能,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椎基底系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基底动脉3例,椎动脉远端9例,12例全部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出现眩晕的表现。5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狭窄及再出血。结论 在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67例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5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支架置入32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14例,微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1例;17例未行外科治疗。结果 CTA及MRA造影随访28例,DSA造影随访20例,42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术后3 d再次出血死亡,4例复查见椎动脉闭塞,1例遗留进食呛咳;未治疗17例中,4例住院期间又突然发生出血死亡。结论采用支架置入重建受累血管的真腔、闭塞假腔是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介入治疗的2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完成介入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单支架辅助栓塞10例,“双导管”技术辅助栓塞2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3例。无术中破裂出血、血栓事件等。1例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瘤术后4 d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其余21例随访3个月~1年,复查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创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按照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支架技术治疗的23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3例均为囊性宽颈动脉瘤,其中采用单侧支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侧支架+微导管或微导丝辅助栓塞2例,双侧支架辅助栓塞5例。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 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手术后6d死亡。22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1分。16例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1~46月,平均13.5月,其中动脉瘤不显影10例,改善2例,稳定3例,复发1例;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病人共38枚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和Ⅱ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3个,运用Enterprise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Ⅲ型5个,行单纯多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28个,无变化5个。操作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支架移位2例,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缺血性并发症3例,其中枕叶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脑干缺血1例;无出血性并发症。术后6~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栓塞23个,部分栓塞14个,无变化1个。33个Ⅰ型和Ⅱ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随访的栓塞有效率为100%;5个Ⅲ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栓塞有效率为80%。临床随访8~30个月,m RS评分0分30例,1分5例;随访过程中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