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雷斯  陈睿  佘燕玲  周珊瑶  史华彩 《新医学》2021,52(8):576-58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二氯化钴(CoCl2)诱导的骨骼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分化的小鼠骨骼肌细胞系C2C12按不同干预方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 CoCl2组、 Res组、 CoCl2+Res组。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后的细胞形态,统计肌管融合指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 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以及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结果 CoCl2诱导的缺氧损伤使肌细胞形态异常、肌管分化减少,与对照组比较,CoCl2组肌管融合指数降低(P < 0.001),MyHC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均 < 0.05),HIF-1α、BNIP3、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升高(P均 < 0.001),p62蛋白水平降低(P < 0.001)。加入Res处理后,细胞形态恢复,肌管分化增多;与CoCl2组比较,CoCl2+Res组肌管融合指数升高,MyHC亚型(Myh7、Myh2、Myh4)的mRNA和MyHC蛋白水平升高,HIF-1α、BNIP3和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p62蛋白水平升高(P均 < 0.05)。结论 CoCl2诱导的缺氧可抑制MyHC表达,导致肌细胞分化和融合能力下降。Res可增强缺氧条件下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融合能力,对肌细胞的损伤修复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诱导的自噬来促进肌细胞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氧糖剥夺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SPF级SD大鼠新生鼠(1d内)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建立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模型。OGD 3 h后从细胞培养盒中取出细胞培养板,分别置于37℃或34℃恒温培养箱中复氧6 h、12 h。western-blot检测凋亡蛋白P53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Atg5和Rab7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新生鼠原代神经元分离、培养、接种4h后贴壁良好。常温组,原代神经元OGD3h,复氧后6h和12h,western-blot Rab7表达逐渐减少;Beclin1表达减少;LC3Ⅱ/Ⅰ比值减少;Atg5表达也有所减少;而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相对于常温组,OGD3h,复氧后12 h,亚低温组Rab7,Beclin1,Atg5蛋白表达均高于常温组,P0.05;而P53蛋白表达低于常温组,P0.05。Control组、R6h常温组、R6h低温组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10.2%±3.6%、56.8%±7.6%、20%±6.7%,P0.05。结论 :原代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自噬明显减少,凋亡增加;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自噬,减少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白藜芦醇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5、10μmol/L)白藜芦醇组,自噬抑制剂(3-MA)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PC12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DHE荧光探针检测ROS的变化;特定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mTOR的磷酸化情况及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能够显著降低PC12的增殖能力,增加细胞中ROS的含量和凋亡率,诱导TNF-α和IL-6分泌,LDH、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而P-mTOR/mTOR、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PC12时,细胞存活率逐渐上升,ROS含量及凋亡率逐渐下降,LDH、MDA含量减少,SOD、GSH-PX活性随之上升,TNF-α和IL-6分泌显著下降,P-mTOR/mTOR、LC3-Ⅱ、Beclin-1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自噬抑制剂(3-MA)组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白藜芦醇组相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部分通过激活mTOR/自噬通路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时间高氧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线粒体Ca2+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通路及活性氧的影响。 方法将RLE-6TN细胞株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氧组及线粒体钙通道拮抗剂组(拮抗剂组)。对照组细胞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高氧组细胞置于氧浓度为90%的培养箱中,拮抗剂组细胞加入钌红(2 μmol / L)后置于氧浓度为90%的培养箱中,各组均持续培养4 h。随后,对各组细胞线粒体内Ca2+、活性氧、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NAD+ / NADH比值;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和SOD2信使RNA(mRNA)水平。 结果各组间细胞线粒体内Ca2+、活性氧、NAD+、NADH、NAD+ / NADH比值及SIRT3 mRNA、SOD2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3.500、135.900、32.140、51.520、128.300、59.970、45.020,P均< 0.001)。且与对照组及拮抗剂组比较,高氧组细胞线粒体内Ca2+[(19.5 ± 0.8)、(17.2 ± 0.7)、(24.3 ± 0.3)nmol / L]、活性氧[(491 ± 9)、(480 ± 5)、(530 ± 6)相对荧光单位]及NADH[(0.85 ± 0.03)、(0.87 ± 0.04)、(1.06 ± 0.06)nmol / 104 cells]含量均明显升高,而NAD+含量[(3.30 ± 0.12)、(3.24 ± 0.14)、(2.58 ± 0.29)nmol / 104 cells]、NAD+ / NADH比值[(3.89 ± 0.15)、(3.71 ± 0.15)、(2.44 ± 0.27)]、SIRT3 mRNA[(1.01 ± 0.11)、(0.96 ± 0.08)、(0.45 ± 0.09)]及SOD2 mRNA[(1.01 ± 0.14)、(1.05 ± 0.11)、(0.48 ± 0.10)]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 结论短时间高氧可通过AECⅡ线粒体内Ca2+ / NAD+ / SIRT3 / SOD2通路导致活性氧蓄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是否可以通过自噬引起脐静脉内皮细胞死亡。方法首先,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DMA(25μmol/L),ADMA(50μmol/L),ADMA(100μmol/L)及阳性对照组雷帕霉素(RAPA,自噬的激动剂,20 nmol/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然后应用ADMA(100μmol/L)分别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0 h,12 h,24 h,36 h,48 h。最后引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分为阴性对照组,ADMA(100μmol/L),3-MA(5 mmol/L)和ADMA+3-MA(100μmol/L ADMA+5 mmol/L 3-MA)。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LC3Ⅱ/Ⅰ)和酵母自噬相关基因Atg6的哺乳动物同源基因beclin-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死亡。结果随着ADMA浓度的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的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0.05),细胞死亡的百分比也逐渐增加(P0.05)。在ADMA浓度为100μmol/L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的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0.05),细胞死亡的百分比也逐渐增加(P0.05)。在ADMA(100μmol/L)的基础上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的LC3Ⅱ/LC3Ⅰ和beclin-1的表达较ADMA组减低(P0.05),同时加入3-MA后细胞死亡的百分比较ADMA组减低(P0.05)。结论 ADMA可以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自噬,自噬的强度具有浓度及时间的依赖性,并可以通过自噬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死亡,当应用自噬抑制剂后可以减少这种由于ADMA所致细胞自噬引起的细胞死亡,这说明ADMA可以通过自噬引起内皮细胞死亡,从而引起内皮损伤,这可能是引起内皮功能不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nm23-H1基因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Ⅱ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细胞形态学分为L1、L2、L3组,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BMMNC中自噬相关蛋白5(Atg5)、BECLIN基因编码蛋白-1(Beclin-1)、nm23-H1基因编码蛋白-H1(nm23-H1)、转铁蛋白(TfR)、纤黏蛋白(FN)、LC3Ⅱ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 blot法检测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LC3Ⅱ、血小板源生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GAPDH蛋白表达量;建立白血病细胞株分为K562组、HL-60细胞组、非肿瘤细胞对照组,检测HMGB1及GAPDH的mRNA及蛋白量表达,通过基因转染使白血病细胞高表达HMGB1,用阿毒素(ADM)、长春新碱(VCR)处理细胞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L3期患者BMMNC中Atg5、Beclin-1、nm23-H1、TfR、FN及LC3Ⅱ水平均显著高于L2组及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3期患者血清中HMGB1、LC3Ⅱ、PDGF、VEGF-A、VEGF-R1、VEGF-R2、VEGF-R3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L2组及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g5 mRNA、Beclin-1 mRNA、TfR mRNA、FN mRNA、LC3ⅡmRNA、HMGB1及LC3Ⅱ水平是影响BMMNC中nm23-H1基因水平的独立性因素(P0.05);K562组、HL-60细胞组及非肿瘤细胞组中HMGB1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M及VCR干预过表达HMGB1的K562及HL-60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MNC的nm23-H1基因及外周血HMGB1、LC3Ⅱ水平在评估患者病情是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且高表达HMGB1可能降低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化氢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自噬潮的关系。 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结扎阻断血流;I/R组: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4 h;氯喹(CQ)组:于术前1 h腹腔注射10 mg/kg,其余操作同I/R组;硫氢化钠(NaHS)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再灌注即刻1 min内静脉注射硫氢化钠0.05 mg/kg,再灌注4 h;CQ + NaHS组:于术前1 h腹腔注射CQ,其余操作同NaHS组;每组12只。连续监测并记录大鼠平衡期15 min、缺血期15 min、再灌注1、2、4 h时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再灌注4 h结束后分批处死大鼠并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Cathepsin B、Beclin-1、P62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4,P=0.512),而平均动脉压及RPP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82,P=0.007;F=5.082,P=0.008)。且再灌注期2、4 h时,NaHS组平均动脉压为(87 ± 8)mmHg、(91 ± 10)mmHg,RPP为(35.4 ± 4.6)次·mmHg·103/min、(36.2 ± 5.8)次·mmHg·103/min,NaHS组明显高于I/R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2 ± 10)mmHg、(63 ± 6)mmHg,RPP分别为(28.7±5.8)次·mmHg·103/min、(26.8 ± 3.8)次·mmHg·103/min,P均< 0.05]。各组灌注期4 h时,心肌梗死范围区域所占比例及LC3、Cathepsin B、Beclin-1、P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907、71.164、43.594、57.180、35.967,P均< 0.05),且NaHS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I/R组、CQ组、CQ + NaHS组(P均< 0.05)。 结论硫化氢可能通过修复自噬潮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I/R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微环境的变化对肺成纤维细胞(LF)的影响。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患者氧合指数和柏林定义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7例),另纳入10例行机械通气但无肺部疾病患者作为无肺损伤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进行蛋白定量及细胞计数。同时,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细胞,与各组患者BALF共培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ollagen Ⅰ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α)表达。 结果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1β[12(8,21)、776(449,943)、802(691,1 004)、886(548,1 130)ng/L]、KGF[2.0(1.0,2.2)、19.0(15.8,24.5)、41.4(36.2,57.3)、64.7(49.2,82.1)ng/L]、HGF[90(75,106)、514(373,785)、867(674,1 248)、940(660,1 344)ng/L]、蛋白含量[(0.09 ± 0.03)、(0.29 ± 0.10)、(0.45 ± 0.09)、(0.68 ± 0.16)g/L]及细胞总数[(2.4 ± 0.6)、(16.5 ± 2.1)、(17.8 ± 2.0)、(18.2 ± 2.0)× 109个/mL]均明显升高(Z=26.182、55.871、36.354,F=72.860、177.291,P均<0.05),且与重度组患者比较,轻度组及中度组患者的KGF水平及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组仅HGF水平及总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5),而ADRS各组间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各组间趋化指数均明显升高(F=12.291,P=0.003),且重度ARDS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患者(P均<0.05)。四组间CollagenⅠ蛋白及PDGF-Rα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943,P=0.001;F=4.574,P=0.002)。ARDS各组CollagenⅠ蛋白明显高于无肺损伤组,且中度、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PDGF-Rα蛋白在无肺损伤组和轻度组几乎无表达,但在中度、重度组均有明显表达(P均<0.05)。 结论随着ARDS程度的加重,BALF中KGF、HGF明显上升,BALF可通过诱导LF表达PDGF-Rα和CollagenⅠ,促进LF的迁移与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35只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白藜芦醇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组、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组,每组各7只。通过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亚甲蓝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泡;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Ⅰ和Ⅱ、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 5,Atg5)、Beclin-1的表达水平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与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白藜芦醇治疗与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自噬,改善心肌细胞结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LC3-Ⅱ、Atg5、Beclin-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而LC3-Ⅰ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及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组Atg5、Beclin-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且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组Beclin-1表达水平高于白藜芦醇治疗组(P0.05);各组之间mTOR、AMP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藜芦醇治疗组及白藜芦醇+胰岛素联合治疗组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而mTOR磷酸化水平则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AMPK、抑制mTOR通路,上调LC3-Ⅱ、Atg5、Beclin-1的表达,促进自噬,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将10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等渗NaCl溶液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D组),每组各21只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和游离右侧颈动脉,A、B、C、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C、D组大鼠于再灌注开始夹闭双侧股动脉实行3个循环的10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C、D组大鼠在缺血前5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和3 mg/kg的Mdivi-1。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塞。A、B、C、D组大鼠NDS评分[(2.8±0.6)、(1.6±0.4)、(1.6±0.5)、(2.5±0.5)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48±3)%、(28±4)%、(28±4)%、(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9.237、53.278,P均< 0.001),且B、C组大鼠NDS评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均较A、D组显著降低(P均< 0.05)。假手术组、A组、B组、C组及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2.3±0.8)%、(54.6±5.2)%、(29.3±3.1)%、(29.8±3.3)%、(51.2±4.5)%]、LC3-Ⅱ/Ⅰ比值[(0.13±0.03)、(0.32±0.05)、(0.53±0.06)、(0.48±0.08)、(0.35±0.06)]、SOD [(168±19)、(92±13)、(162±21)、(165±23)、(94±15)U/mg]、丙二醛[(4.22±0.28)、(8.41±0.42)、(5.14±0.27)、(5.26±0.31)、(7.93±0.44)nmol/mg]及15-F2t-Isoprostane [(179±86)、(389±105)、(208±89)、(215±85)、(364±103)mg/g]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4.658、32.358、59.677、46.195、193.96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A、B、C、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LC3-Ⅱ/Ⅰ比值、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D组大鼠SOD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A、D组比较,B、C组大鼠LC3-Ⅱ/Ⅰ比值和SO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 结论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信号及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只穿线,不结扎,常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依布硒啉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依布硒啉溶液5 mg/kg。每组各取8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及P1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 结果三组大鼠间HMGB1、丙二醛、SOD、AST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3.755、73.023、99.220、110.439、120.557,P均<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的HMGB1[(9.2 ± 2.7)、(5.5 ± 1.1)、(2.2 ± 0.3)U/L]、丙二醛[(7.2 ± 0.4)、(5.6 ± 0.7)、(4.1 ± 0.9)μmol/L]、AST [(1 011 ± 226)、(813 ± 82)、(671 ± 60)U/L]及LDH [(2 783 ± 674)、(2 043 ± 489)、(1 528 ± 524)U/L]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SOD水平[(249 ± 28)、(149 ± 10)、(172 ± 17)kU/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 0.05)。三组大鼠间的凋亡指数(F = 139.942,P < 0.001)、GRP78蛋白表达(F = 177.846,P < 0.001)及P13K/Akt磷酸化水平(F = 86.286,P < 0.001)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依布硒啉组凋亡指数[(38.1 ± 4.6)、(25.4 ± 3.9)、(8.2 ± 1.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R组更高(P均< 0.05)。 结论依布硒啉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内质网应激,可能与调节P1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中自噬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及3-MA对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实验在苏州大学衰老与神经疾病实验室进行.日龄6 d的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每组24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3-MA组惊厥前腹腔注射3-MA(总量2μL),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方法同惊厥组.三组大鼠于最后一次惊厥后分别按1.5 h,3 h,6 h,24 h后取海马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三组大鼠大脑海马中LC-3的表达.各组LC3蛋白水平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3-MA组同一时间点LC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惊厥组(1.5 h,3 h,6 h,24 h)海马组织中LC-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组同一时间点LC3表达(F值分别为4.70,5.28,8.51,5.89,P<0.05).结论 惊厥后自噬途径被激活,3-MA参与了自噬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手术组45只。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血管,不结扎,不插入尼龙线。手术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术后2 h采用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最终纳入30只手术组大鼠。进一步将纳入的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3-MA组,每组10只。造模分组成功后,各组给予电针等相应方式干预7 d,采用Zea Longa法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干预7 d后获取各组大鼠左侧大脑皮层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共定位情况(BNIP3L和SQSTM1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造模2 h后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假手术组大鼠未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为0分。干预后第7天模型组及电针+3-M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仍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及电针+3-M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可见,假手术组神经元胞体较大,多角形(多个突起),核着色浅,胞质可见特征性结构尼氏体;模型组神经元皱缩,胞质结构不清,胞浆嗜依红染色增强,尼氏体边聚或消失,核固缩,有的胞体变形缩小,呈三角形,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电针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病理损伤。(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CAO后第7天模型组自噬水平(LC3-Ⅱ/LC3-Ⅰ)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可以激活自噬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模型组中皮质梗死区域线粒体自噬水平缺失,表现为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强度减弱,而电针干预可以激活梗死区域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自噬,表现为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的表达增高及共定位增强(橘黄色)。(5)TUNEL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凋亡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凋亡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3-MA组结果表明,自噬抑制剂3-MA可以逆转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机制和调控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艰难梭菌感染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及代谢的影响。 方法留取205例肠癌患者术前粪便样本,根据有无艰难梭菌感染分成感染组(33例)及未感染组(172例),并在肿瘤浸润深度(T1、T2、T3、T4)、淋巴转移个数(N0、N1、N2)、隐血试验等因素下,检测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是否超重(体质量指数≥ 24)及不同性别下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根据患者年龄是否≥ 60岁进一步分组比较游离脂肪酸水平。 结果感染组T4患者的白蛋白[(38 ± 3)g/L vs.(41 ± 5)g/L,t=2.211,P<0.05]和总蛋白[(63 ± 7)g/L vs.(68 ± 6)g/L,t=2.424,P<0.05]均较未感染组显著降低。且感染组隐血试验阳性患者的白蛋白[(38 ± 5)g/L vs.(42 ± 4)g/L,t=2.904,P<0.05]和总蛋白[(64 ± 8)g/L vs.(68 ± 6)g/L,t=2.537,P<0.05]水平较未感染组亦显著降低。而感染组N2患者中仅总蛋白较未感染组显著降低[(64 ± 5)g/L vs.(69 ± 6)g/L,t=2.085,P<0.05]。感染组超重[(0.25 ± 0.12)mmol/L vs.(0.38 ± 0.21)mmol/L,t=3.191,P<0.05]及男性患者[(0.26 ± 0.12)mmol/L vs.(0.37 ± 0.20)mmol/L,t=3.239,P<0.05]的游离脂肪酸水平较未感染组显著下降,且年龄≥ 60岁的超重[(0.24 ± 0.13)mmol/L vs.(0.38 ± 0.22)mmol/L,t=2.143,P<0.05]及男性[(0.23 ± 0.12)mmol/L vs.(0.37 ± 0.21)mmol/L,t=3.392,P<0.05]感染者较未感染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更低。 结论艰难梭菌感染的T4及隐血试验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引起白蛋白、总蛋白下降;超重、男性的老年感染患者更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脓毒症诱导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ARDS组、瑞芬太尼对照组及瑞芬太尼治疗组,每组各10只。ARDS组与瑞芬太尼治疗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射7.5 mg/kg脂多糖以制备ARDS大鼠模型,对照组与瑞芬太尼对照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而后瑞芬太尼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注射6 h后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04 μg/kg,ARDS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大鼠于脂多糖注射后8 h处死。取右肺予以病理学检测,取左肺上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湿/干重(W/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的比较,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计数进行检测。 结果静脉注射脂多糖8 h后,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肺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给予瑞芬太尼处理的动物上述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ARDS组大鼠MPO水平[(1.98 ± 0.14)U/g vs.(0.89 ± 0.12)U/g]、肺W/D比值[(8.51 ± 0.13)vs.(3.83 ± 0.08)]、TNF-α[(1 141 ± 114)ng/L vs.(186 ± 8)ng/L]、IL-1β[(1 866 ± 291)ng/L vs.(201 ± 30)ng/L]、IL-6[(528 ± 61)ng/L vs.(246 ± 35)ng/L]、BALF中蛋白含量[(0.96 ± 0.02)g/L vs.(0.29 ± 0.01)g/L]及细胞计数[(11.57 ± 1.04)×108/ml vs.(1.39 ± 0.29)× 108/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瑞芬太尼治疗组大鼠MPO水平为(1.01 ± 0.12)U/g,肺W/D比值4.05 ± 0.12,TNF-α为(573.8 ± 49.6)ng/L,IL-1β为(769.5 ± 49.8)ng/L,IL-6为(365.5 ± 35.8)ng/L,BALF中蛋白含量(0.53 ± 0.02)g/L,细胞计数为(7.57 ± 0.66)× 108/ml,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RDS组(P均<0.05)。 结论瑞芬太尼对脓毒症诱导的ARDS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素在D-氨基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 n=8),对照组、大黄素组、D-GalN/LPS组、大黄素+ D-Gal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