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利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利用CT与MRI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出41个病灶,MRI检查出213个病灶,CT检出率为19%,MRI检出率为100%。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丽娥 《大家健康》2013,(21):117-118
目的:分析CT与MRI影像诊断对急性脑梗塞的不同与联系,为早期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进行CT和MRI检查,其中CT检查出梗塞病灶数量为36例,检出率为46.2%;MRI检查出梗塞病灶数量为48例,检出率为61.5%。MRI明显优于CT,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对诊断缺血性病灶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早期确诊急性脑梗塞,同时联合CT检查,是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脑梗塞并脑出血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56例,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比患者MRI及CT检查对脑梗塞并脑出血的检出结果,并分析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病灶46例,诊断准确符合率为82.14%,其中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41例,位于丘脑10例,位于小脑3例,位于脑干2例;MRI扫描共检出病灶51例,诊断准确符合率为91.07%,共检出72个出血灶,检出率为100%。MRI、CT均能清晰显示患者术后情况,对于术后复发的病灶显示为异常高信号且边界不清。结论 MRI对脑梗塞并脑出血检出率略高于CT,MRI、CT均能良好的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均能良好显示脑梗塞并脑出血的典型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的疗效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微小病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中,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在进修中,收集本院2009年2月~ 2010年2月间共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2WI/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后均发现病灶213个;所有患者行CT检查后发现病灶38个,CT检出率为MRI的18%.MRI检查对患者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显示情况优于CT.结论: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检查,MRI优于CT,且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CT与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CT与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采用CT检出病灶共46个,MRI检出病灶126个;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诊断较CT检查更明确,但二者联合检查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和MRI检查诊断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确症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将MS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两种方法中腔隙性脑梗塞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下疾病诊断确诊率和病灶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下共诊断出75例腔隙性脑梗塞,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6.15%;MSCT共诊断出52例腔隙性脑梗塞,疾病诊断正确率为66.66%,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78例病人手术中共检出梗死病灶为350个,以此对照,MRI检查出病灶330个,MSCT检查出290个,MRI的检出率为94.28%,明显高于MSCT检出率(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MRI均为检查诊断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有效手段,但是MRI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记录我院接诊的7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颅脑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基本情况(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以及对不同位置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检查24h以内病变检出率、24-72h病变检出率以及总病变检出率均低于MRI检查,误诊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低于MRI检查,平均检查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脑干位置病灶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效果优于颅脑CT,在发现微小病灶、缩短检查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等方面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先接受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统计梗死部位,CT和MRI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额叶10例,颞叶13例,基底节25例,枕叶14例,小脑10例,脑干8例。单纯CT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检出率为67.50%(54/80),梗死病灶主要呈圆形、斑点或小片状,直径4~18 mm,低密度改变。MRI联合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率为92.50%(74/80),病灶呈圆形、小圆形、长圆形、斑点或小片状,边缘欠清晰,直径2~22 mm,部分患者病灶周围脑白质轻度水肿,T_1WI呈低信号,T_2WI、DWI呈高信号。MRI联合CT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纯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8 5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85例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种检查方法检出病灶数目、部位、大小等情况差异。结果共85例LI患者MRI共检出751个病灶,CT检出149个病灶,MRI检出病灶数目为CT检出数目的5.04倍,且MRI检出多发病灶者明显较CT多(P0.05)。MRI检出病灶以额叶、基底节、顶叶最多,CT检出病灶以内囊、基底节、顶叶最多;MRI检查的额叶、丘脑、小脑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内囊检出率则低于CT(P0.05);但2种检查方法的基底节区、顶叶、脑干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CT检出病灶均以直径≤5mm最多,分别占比76.30%、56.38%;但MRI检查中直径≤5mm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而直径5mm病灶检出率均低于CT(P0.05)。结论 CT及MRI均能用于诊断LI,但MRI检出病灶更多,且能更清晰地发现微小病灶,于LI的准确诊断更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脑出血患者MRI影像特征及与早期脑梗塞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早期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取同期40例早期脑梗塞患者为脑梗塞组,两组患者均给予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MRI检查影像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与脑出血患者MRI影像特征中信号环形征、病灶形状及周围水肿带表现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患者MRI影响表现特征清晰,弥散加权成像与早期脑梗塞鉴别较为清晰,可作为早期脑出血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丰玉 《中外医疗》2014,(13):32-33
目的分析CT及MRI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该院神经内科的脑梗塞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在发病6 h内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病情,比较两种方法对脑梗塞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头颅CT检查出脑梗塞9例,诊断正确率为15%;MRI检查出脑梗塞58例,诊断正确率为96.7%;MRI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CT。结论脑梗塞在早期经MRI检查即能清晰显示出病灶大小、形态及具体部位,便于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杨喃  李振海 《黑龙江医学》2017,(11):1106-1107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方法选择于2015-10—2016-10间在漯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采用CT诊断的同时,也采用MRI进行诊断,观察CT、MRI的检出率,检查病灶的情况以及各时间段内的检出率,并进行对比。结果 64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CT检出梗死病灶数量为31例,检出率为48.44%;MRI检出梗死病灶数量为60例,检出率为93.75%;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24 h内,MRI的检出率显著比CT的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 h后,MRI和CT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与MRI对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且MRI对该疾病的早期检出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与MRI在脑梗塞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确诊的11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的脑梗塞检出率(93.64%)高于CT(62.73%),P0.05;MRI在不同梗塞部位脑梗塞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形状多为条索状、椭圆及圆形,其中以圆形病灶最多(63.64%),直径≤5mm的病灶约68.01%,MRI图像更清晰。结论 MRI及CT均为重要的脑梗塞诊断手段,于早期脑梗塞而言,前者总检出率、梗塞部位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位置、大小、形状等,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本院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I诊断,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76例脑梗死患者,MRI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为94.74%显著高于CT64.47%,检出病灶数较CT多,差异显著(P0.05);MRI对6h、6-24h时间段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90.03%、97.22%均显著高于CT,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T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与MRI扫描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MRI共检出76个病灶,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区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MRI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其病灶定位准确率。方法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弥散加权序列(DWI)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比较其病灶定位准确率。结果对于病程<6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T相比,MRI诊断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病例中,脑沟裂、脑池变浅或消失、脑回肿胀情况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程时,CT图像显示动脉致密征例数与MRI的FLAIR序列显示线样高信号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CT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而MRI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发病时程的不同,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病灶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MRI对额叶、小脑、脑干的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病例及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直径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且对颅底病灶的敏感性高于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收治的5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CT和MRI双侧股骨头扫描,观察分析患者CT和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CT和MRI的ARCO分期检出结果。结果 53例患者股骨头坏死共累及67个髋关节,患者CT检查结果阳性50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74.63%,患者MRI检查结果阳性62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T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50处,ARCOⅠ期6处,ARCOⅡ期22处,ARCOⅢ期15处,ARCOⅣ期7处;患者MRI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62处,ARCOⅠ期10处,ARCOⅡ期30处,ARCOⅢ期15处,ARCOⅣ期7处。结论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且MRI能够更有效检出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不同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结果,及相关ADC(表观弥散系数图)的诊断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进行急性脑梗塞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急性脑梗塞患者37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13例,对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检查与常规CT、MR检查,比较不同诊断手段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准确性、敏感性,并测量ADC的相关值,对病灶的范围进行测定。结果: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显示:3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在DWI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12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与常规CT、MR检查比较,急性脑梗塞患者只检测出30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CT、MR检查中显示正常(T2WI)。ADC值与对侧相应区域相比,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急性脑梗塞患者在ADC值上都表现为梯度征。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对脑梗塞患者的不同类型有敏感性,同时诊断正确率远高于常规CT、MR检查;ADC值的测定,可以有效的推测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及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