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EC途径行粪菌移植加肠内营养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内镜下盲肠造口置管术(PEC)途径行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及实施流程。方法:男性病人,24岁,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血便6年以UC治疗无效收住入院。入院后经PEC行粪菌移植,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粪便性状及习惯变化、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以及结肠镜下表现的变化。结果:住院期间每天1次粪菌移植,连续行30次。出院后按医院内同样的程序每天1次连续行10次粪菌移植。住院期间,粪菌移植治疗后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逐渐正常;粪菌移植1周后已恢复全EN,1个月后开始过渡至口服饮食,内镜下可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病人逐渐恢复完全口服饮食,排便正常,1次/d。粪菌移植结束后2个月复查结肠镜未见明显病变,予以拔除PEC。随访3个月,病人日常口服饮食,排成形粪便每天1次,无腹痛、腹泻或便血等症状。结论:经PEC置管后行粪菌移植病人能耐受长时间的治疗,特别是可在家庭中安全实施,初步治疗及短期随访也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6,(6):845-84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排便费力、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等;测定肛管直肠压力,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排便费力、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排便费力、排便频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引起RAIR最小气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最大缩榨压、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最小气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最大耐受量、最小气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取针刺联合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进行辨证施治,较单纯生物反馈疗法优势明显,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以及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运用以护士为主体的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运用多元化、个体化、延续化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采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技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技能的5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出院前2~3天及随访6个月自我管理技能的5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越来越高,■值/F值分别为78.05、78.15、79.51、75.31、78.16、6 43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自我管理技能的各个维度评分和总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水平,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艰难梭状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其粪便中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9例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感染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为20.65%,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感染率为20.83%,克罗恩病患者感染率为20.45%;使用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和处于活动期的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显著增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度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的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4.44%、5.56%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受累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克罗恩病结肠部位受累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率较高,与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病情活动度、病情严重度和结肠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5.
钟瑜  曾令斌 《医疗装备》2022,(24):19-22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联合痔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长沙南雅医院收治的7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点肛门出血次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发症发生率、肛门肿胀程度及每日排便次数。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肛门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肛门肿胀程度评分与每日排便次数均少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3 d、术后3个月肛门肿胀程度评分与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产物代谢,改善临床症状,实现治疗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手段。FMT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慢性功能性便秘、肠道过敏性疾病和肠道免疫缺陷性疾病等肠道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本文将FMT在临床上应用于肠道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肠道疾病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整肠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递质5-H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整肠生治疗,研究组接受整肠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Wexner便秘评分系统)以及对5-HT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Wexn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 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5-HT水平无差异(P0. 05),治疗后,研究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无差异(P0. 05),治疗后,研究组肝肾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差异(P0. 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采用整肠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后两组CRP、IL-6、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炎症反应消退,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山莨菪碱、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4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组间在疼痛评分(VAS)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治疗后30min、60min、90min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腹痛应用间苯三酚治疗的效果较山莨菪碱更佳,且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围绝经期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膀胱过度活动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盆底肌训练,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查表(OABS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改善程度及OABSS评分,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急次数、每次排尿量、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急次数、每次排尿量、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每次排尿量、排尿次数、OAB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障碍、心理影响、行为限制、总分各项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障碍、心理影响、行为限制、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在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围绝经期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任江 《社区医学杂志》2016,(4):73-74,86
目的探讨疏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结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腹痛腹胀[(1.02±0.45)、(0.82±0.33)分]、排便次数[(0.97±0.34)、(0.67±0.29)分]和排便性状积分[(1.28±0.59)、(0.94±0.3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次数、排便性状等症状缓解情况(64.29%、85.71%,57.14%、78.57%,59.52%、80.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4.421、4.613,均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疏肝理脾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与多沙唑嗪联合应用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夜尿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于前列腺增生常规治疗上加以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沙唑嗪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夜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Qmax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减少、增加程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和IP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多沙唑嗪可明显减少老年BPH患者夜尿次数,改善患者BPH相关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bA1c、FPG、2hFPG、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FPG、2hFPG、HOMA-IR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Ins、1hIns、2hIns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Ins、1hIns、2hIn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的效果显著,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临床中应加大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羊膜制品在重度宫腔粘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Foley球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羊膜制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宫腔粘连评分及月经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月经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1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与Foley球囊治疗相比,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羊膜制品治疗效果更理想,能改善月经量,降低术后粘连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且关节镜术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比较患者关节镜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半月损伤患者术后疗效分级。结果手术治疗后12个月,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P0.05);手术治疗后24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屈膝30.KT-2000、屈膝90.KT-2000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纵型损伤的优良率最好,其次是水平型损伤,再是退变型损伤,然后是混合型损伤,最后是放射型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随机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粘连松解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排便时间与平均腹痛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排便时间与平均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6±0.4)d、(16.8±2.8)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排便时间与平均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6±1.7)d、(23.1±5.1)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排便时间与平均腹痛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松解汤可以有效实现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排便时间与腹痛消失时间,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肠通便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对其肠神经递质[P物质(SP)、生长抑素(S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4例F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通便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SP、SS、NO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粪便性状分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P水平明显升高,SS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S、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肠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通便胶囊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FC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血清SP水平,同时降低SS及NO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吻合器切除术后患者排便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肛肠科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温水清洗以及肛泰软膏外用,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熏洗及肛泰软膏外用。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及治疗后排便障碍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便秘型粪便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障碍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应用于环状混合痔吻合器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排便障碍,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月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宫腔镜电切术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率,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运耳术对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艾灸联合运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运耳术能够明显提高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