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86-88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结核(TB)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传染病院接受治疗的HIV/AIDS合并TB患者32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单纯TB患者3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及PPD结核菌试验、痰涂片等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发热、胸痛、消瘦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肺外结核发生率为71.5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粟粒样病变为54.38%显著高于对照组,伴空洞形成为14.0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浸润改变为88.75%,伴胸腔积液为25.94%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双肺病变为8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所占比例为39.06%,PPD结核菌试验(+)占24.06%、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占0及痰涂片抗酸染色(+)占1.8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V/AIDS合并TB患者临床特征无典型性,经免疫学与痰结核菌检测阳性率较低,临床诊疗时需结合疾病特征选择正确检测方案,明确诊治,以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郭秀莲 《大家健康》2016,(4):172-173
目的:对照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表现。方法: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共计352例,设置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另选择符合相同时间段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50例,设置为单纯肺结核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痰液涂片培养结果及影像学检出情况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发热、体重下降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7.80%(302/352)、100%(352/352),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歧杆菌、血清结核抗体、PPD 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组(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影像学显示空洞率为11.08%(39/352),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组[30.00%(105/350),P <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显著特异性,以发热、体重下降为主,临床需依据疾病特征,综合痰液培养、影像学结果作出明确诊断,以早期明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和最先发生的感染。由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病变进展、恶化,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我科于1999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9例,在临床护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改变,为今后早期识别、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部和门诊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态、辅酶II氧化还原态异常,肺部病理活检均提示上皮样细胞性肉芽肿性炎。X线和CT表现复杂多变,X线提示单侧多发结节和气腔实变,双侧多发结节、粟粒、气腔实变;CT提示病变呈单侧、双侧多发性分布,累及多叶、多段,多发小结节变、气腔实变、空洞变、纤维索条变、磨玻璃样变等。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极易忽视,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在诊疗过程应仔细甄别,早期识别、诊断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重,病情复杂,进展快,PPD试验阳性率低,排茵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联合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大.结论 对有可疑HIV高危行为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常规做HIV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93例患者30~50岁79例,占86%,其中HIV感染途径有性乱史60例(65%),静脉吸毒史16例(17%),静脉吸毒并有性乱史11例(12%),不详6例(6%);临床表现:反复发热(92%),咳嗽、咳痰(73%),胸闷、气促(82%),明显消瘦(82%),浅表淋巴结肿大(28%),腹泻(21%)等.X线表现:粟粒型肺结核29例(31%),浸润型肺结核52例(56%),结核性胸膜炎8例(9%).合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50%),合并结核性腹膜炎(8%),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16%),合并空洞(19%).肺结核病灶多分布在三个肺野以上.PPD试验多为阴性.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重,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外结核多发,治疗困难.胸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不典型,易累及多叶多段,血行播散型多见.CD4+细胞的量值和适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也日益严重,AIDS合并肺结核正逐年增多.艾滋病与肺结核间的影响,肺结核加重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程发展、缩短了他们的寿命,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死于肺结核病,而艾滋病的流行又加速了肺结核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0~2005年报告的113例艾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HIV/AIDS中80例合并肺结核,年龄2~45岁之间,占85%。均有吸毒史,5%均有不良性行为史,10%小儿受害者。病程在6个月~1年以内。结论:应将HIV检测列为肺结核治疗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0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其临床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的临床总有效率(60.0%),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可使两病并发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方式。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流230m A,低剂量扫描依据BMI的不同选择不同管电流:BMI≤18.5采用20m A;18.5BMI24.9采用30m A;BMI≥25采用40m A。比较两方式对横断面、冠状面及病灶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肺窗、纵膈窗横断面图像质量在两种扫描方式间具有一致性,肺窗:P=0.539;纵膈窗:P=0.235。冠状面图像质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扫描方式所得肺结核CT影像特征比较,结果8项特征的P值均大于0.05。将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作两样本均数t检验,P值均远小于0.01。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平均噪声水平,P0.01。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及随访中的常见影像征象的检测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低剂量扫描技术显著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陈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9):1065-1066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X线片表现。结果:19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咯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34例则无典型临床症状;X线片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浸润型肺结核42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结论:X线片特征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密切相结合,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行胸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疾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诊治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胸部CT检查,分析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淋巴结或胸膜受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结核CT资料,总结小儿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方法3~30个月小儿肺结核病例18例,其中粟粒型肺结核6例,非粟粒型肺结核12例。评价的CT表现为:粟粒结节、腺泡结节、小叶或段性实变、支气管气象、大叶实变及肺不张、空洞、纤维化条索及钙化、胸内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等。结果粟粒型肺结核通常表现为大小、密度及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结节。非粟粒型肺结核通常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小叶和段性实变伴支气管气象,胸内淋巴结增大,腺泡结节和大叶性实变及肺不张;上述表现发生率超过半数和接近半数。结论粟粒型小儿肺结核以“三均匀”的粟粒结节为CT特征,非粟粒型小儿肺结核以多形性肺实变混合存在和胸内淋巴结增大为CT特征,上述CT表现似乎反映了小儿肺结核的病理特点和病变进展过程,全面认识小儿肺结核的CT特征对小儿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肺癌肉瘤的临床和CT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肺癌肉瘤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例肺癌肉瘤均为周围型病变,直径为1.5-5.0 cm。病灶CT值平均为25HU,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可见空洞,病变周围可见磨玻璃样影。术前CT诊断均不准确,术后均出现复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脑、胸膜、肝或骨转移。2例术后10,14月死亡,1例存活超过33月。镜下见癌与肉瘤成分共存,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结论:肺癌肉瘤临床和CT表现与肺癌不易区别,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但最终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金丽霞 《中外医疗》2016,(23):77-79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为提高老年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新发、初治老年结核病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7%。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合并症较多,因而提倡个性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下肺结核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下肺结核X线胸片表现,其中27例同时有CT扫描。结果: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肺炎型、结节型、纤维增殖型及孤立空洞型。结论:下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多发病灶、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及腺泡结节为较特征的表现,胸片结合CT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HRCT可判断病灶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