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38例体循环淤血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14例 ,缩窄性心包炎 15例 ,心肌病 5例 ,冠心病 4例 ,全部患者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 ,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与超声心动图对照诊断符合率达 99% ,而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仅为 31% ,P <0 .0 1,其病因诊断为非特异性心包炎 2 1例 ,结核性心包炎 9例 ,化脓性心包炎 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准确性高 ,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并已作过超声检查者 2 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做出明确诊断11例 ,给以提示性诊断 6例 ,诊断正确率 80 .9% ,误诊 4例 ,占 19.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缩窄性心包炎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CT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超声科68例拟诊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超声与CT检查,检查后对患者行心包剥脱术,术后将其病理组织送至实验室检查。观察超声与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者诊断准确率。结果 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后,共62例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超声与CT检查结果显示,两者心包增厚、心包积液及下腔静脉增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房增大、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及室间隔抖动征检出率高于CT(P<0.05);CT心包钙化检出率高于超声(P<0.05)。超声单独诊断准确率为75.81%,CT准确率为72.58%,两者联合准确率为91.94%。超声联合CT准确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结果(P<0.05)。结论 超声可清晰观察到患者房室情况,CT为心包钙化的最佳观察方式,超声联合CT可有效提高缩窄性心包炎诊断准确率,及早确诊疾病并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罕见但可通过心包切除术医治的疾病。传统成像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和MRI是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诊断方法,但其在准确三维(3D)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加深消化科临床医生对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腹腔积液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科从1993年1月到2008年5月间收治的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病程、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我科15年共收治本病8例,症状以腹胀和浮肿为主,体征以颈静脉怒张为主,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只确诊4例,CT或MRI 8例均明确诊断.结论 凡是消化科临床遇到的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一定要警惕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特别是要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如颈静脉怒张,并且对心电图有改变的患者一定要明确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2例PE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与CT造影影像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经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诊断PE疾病的准确率高,且对患者无任何损伤,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临床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2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缩窄性心包炎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包增厚,左、右心房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二尖瓣E峰呼吸变化率增加,下腔静脉增宽且呼吸变化率减低。结论:临床表现为腔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有助于提示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的各项特征性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例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5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经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CT检查,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肺动脉压、右房横径、右房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入选患者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CT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确诊率为96.1%。经相关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CT检查具呈正相关(t=0.719,P0.05)。确诊的49例患者肺动脉压,显著高于误诊或漏诊者(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各种与缩窄性心包炎有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合理的诊断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临床疑似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及漏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共128例,对其症状、体征、生化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胸闷、胸痛、发热、腹胀、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胸腔积液、室间隔抖动、左房室瓣E峰吸气相较呼气相>25%、下腔静脉增宽且随呼吸变化率<50%、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对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OR>1)。根据多因素分析设计了合理的诊断流程,上腹部超声的检查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肝淤血的声像,选择较为廉价的心脏超声或者进一步实施心脏CT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或者CT的间接表现或直接表现可做出诊断。结论医生应当熟悉缩窄性心包炎相关的各种特征的诊断价值,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和合理设置流程,有助于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育林  李楚强  谷小鸣 《广东医学》2002,23(10):1065-1066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对26例经手术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气促、腹胀、下肢浮肿,主要体征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外周静脉压升高。超声心动图肯定诊断15例(58%),疑诊4例(15%),误漏诊7例(27%)。主要表现为心房增大、心包反射增强、心包增厚、室壁活动受限、下腔静脉增宽。疑诊病例表现不甚典型,但均有典型病史。结论: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及心包剥离术后各项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超声诊断的21例缩窄性心包炎进行观察分析,着重观察切面超声心动图上心包脏层和壁层增厚、粘连的范围、钙化的程度、形成局限纤维沉积的部位以及心脏大小的改变、心肌受累程度、肝脏淤血的轻重。观察M型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收缩期缩小的程度、收缩期室间隔有无增厚及收缩时间间期的测定。采用脉冲及连续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和三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左室收缩末期至最大充盈间期时间、估测肺动脉压、测量吸气时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并对已行心包剥离术的患者作相关指标的测量,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缩窄性心包炎21例,其中16例行心包剥离术,其中5例因心包粘连未能彻底剥离,而且有明显心肌萎缩伴心源性肝硬化,术后4个月死亡。其余15例患者经复查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将限制性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明确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本总结了8例缩窄性心包炎患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旨在探讨超声对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例。结果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为:①反复气紧、颈静脉怒张、胸水、腹水及双下肢水肿而难以用心衰、肝硬化、限制性心肌病、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来解释;②心包炎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药物治疗后心包积液减少或消失,但症状、体征无缓解反而加重;③心脏超声和胸部CT均显示脏壁层心包明显增厚、粘连;④中心静脉压及肘静脉压明显升高,腔静脉扩张。结论心脏超声、胸部CT、中心静脉压(CVP)和肘静脉压测定、ECG等检查是诊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手段。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增厚心包,解除心脏的机械压迫。术前须规范抗结核治疗,强心、利尿、护肝、胸穿抽液,纠正低钠、低钾、低氯和低蛋白血症等,改善机体状况。认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野暴露良好,操作便利,可获得理想的切除范围。心包切除范围依据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4.
罗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61-161,167
目的 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11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结果 缩窄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为主,占36.4%,临床表现多样,误诊主要有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胸膜炎以及风心病等.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其中CT是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例。结果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为:①反复气紧、颈静脉怒张、胸水、腹水及双下肢水肿而难以用心衰、肝硬化、限制性心肌病、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来解释;②心包炎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药物治疗后心包积液减少或消失,但症状、体征无缓解反而加重;③心脏超声和胸部CT均显示脏壁层心包明显增厚、粘连;④中心静脉压及肘静脉压明显升高,腔静脉扩张。结论心脏超声、胸部CT、中心静脉压(CVP)和肘静脉压测定、ECG等检查是诊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手段。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增厚心包,解除心脏的机械压迫。术前须规范抗结核治疗,强心、利尿、护肝、胸穿抽液,纠正低钠、低钾、低氯和低蛋白血症等,改善机体状况。认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野暴露良好,操作便利,可获得理想的切除范围。心包切除范围依据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CT表现,结合文献资料复习探讨其CT表现的特征及价值.方法 18例经CT诊断及临床资料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男10例,女8例,年龄40-60岁,平均51岁.18例均做过CT平扫,层厚10mm、层间距10mm.结果 心包均匀一致性或局限性增厚12例;心包弧形、蛋壳样、斑块状钙化8例;其中1例合并有心包少量积液,有2例腔静脉扩张并有腹水.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缩窄性心包炎的各种病理改变,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较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夏清放  庞雄 《农垦医学》2008,30(2):100-103
目的: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4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悸、浅静脉充盈,心尖搏动减弱、奇脉、脉压差小.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者33例,24例于M型超声心动图上见左室后壁在舒张中晚期运动停止呈平直外形.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2例,25例出现心包钙化,26例出现肺淤血,肺部有结核病灶者23例.CT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心室缩小,小心室大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病疾病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EE对 3 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效果不满意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耐受TEE检查 ,纠正了 10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 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TEE监测下行Amplatzer堵塞器关闭 ,效果良好。结论 TEE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 ,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10月至2007年6月临床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缩窄性心包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100%)、劳力性呼吸困难(100%)、颈静脉充盈(97%)、肝大(64%)和下肢浮肿(97%).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包增厚(67%),左、右心房增大(分别为92%,39%),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分别为83%,75%),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93%),下腔静脉增宽且不随呼吸变化(100%),组织多普勒显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反常运动增强.结论:腔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的各项特征性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慧  吴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32-5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限制型心肌病的准确性。方法对5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限制型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较明显,表现为心肌、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致密;房室瓣受累;室壁舒张运动受限。除1例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对限制型心肌病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最终确诊则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