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100例患者宫颈病变组织,其中宫颈鳞癌35例、CIN48例、正常宫颈组织17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以上组织标本中YAP、Cyclin D1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1%、41.67%、11.7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33.33%、0.00%,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织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鳞癌临床分期III-IV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80.00%、75.00%高于Ⅰ~Ⅱ期者46.67%、40.00%(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78.26%、73.91%高于Ⅰ~Ⅱ期者41.67%、33.33%(P0.05);CINⅢ期者YAP、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5.56%、48.15%高于Ⅱ期者23.81%、14.29%(P0.05)。结论 YAP、Cyclin D1在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均有上调,并与病情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 (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5的表达.结果: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1.92%和12.50%,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AQP5在CIN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AQP5在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高度病变(HSIL)中的阳性表达表分别为55.00%、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4%,在低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AQP5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表达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璇  陈莉  顾晓梅  哓霄  鄂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82-3584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NET-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宫颈鳞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及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NET-1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NET-1基因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CINⅢ中表达显著高于CINⅠ和CINⅡ(均P<0.01);在CINⅢ和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57%、76.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ET-1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ET-1过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可作为CIN病情监测、处理的辅助指标;NET-1高表达赋予了癌细胞更显著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ZH2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CIN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H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EZH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0.0%,92.5%。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95.0%。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均无关(P>0.05)。EZH2与Ki67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EZH2和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表明均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二指标的无相关性,表明EZH2间接调节了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星型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蛋白在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邢台市康复医院行宫颈癌筛查和住院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共126例,所有患者均经阴道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依据病理结果依次分为对照组(正常或宫颈炎症,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Ⅰ组(30例)、CINⅡ组(25例)、CINⅢ组(20例)。检测不同病变患者YAP、AEG-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行LCT检测,比较不同病症患者间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YAP、AEG-1蛋白联合LCT检测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Y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36.7%、52.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85,P0.01);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AE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3.9%、26.7%、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00,P0.01);经LCT检测,无宫颈上皮瘤变73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29例,鳞状细胞癌0例,阳性预测值为96.2%;YAP、AEG-1蛋白联合LCT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YAP、AEG-1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加重,YAP、AEG-1蛋白表达率逐渐增加。YAP、AEG-1蛋白联合LCT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在不同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宫颈鳞状上皮癌,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AQP5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和77.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在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和高度病变(HSI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和75.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0%、53.06%和14.29%,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QP5在CIN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5在LSIL、HSI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5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AQP1、AQP5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AQP1、AQP5在CIN和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分别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步法检测P53及VEGF在50例宫颈慢性炎(CC)、30例宫颈尖锐湿疣(CA)、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0例宫颈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P53及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37/50)和82.00%(41/5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5%(22/50)和18.00%(9/50),在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30)和10.00%(3/30),在宫颈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0)和0%(0/50),4组间3种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高表达患者3年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VEGF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及VEGF蛋白作为肿瘤相关蛋白主要表达在宫颈癌及与癌发生相关的癌前病变CINⅢ级中,其表达与癌变过程呈递增关系,该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53及VEGFC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具有协同促癌作用。VEGF和P53在CINⅢ及ICC中有明显的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olo-like kinase 1(Plk 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瘤组织作为CIN组(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组标本中的Pl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lk1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73.75%)显著高于CIN组(45.00%)、对照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程度、是否发生脉管浸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年龄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76.27%与阴性表达组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40.68%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相比,Plk1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程度显著上调,并且与肿瘤的进展、患者远期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杰  朱丹  张小平  潘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55-3957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CIN及41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7.50%、34.00%、68.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FHIT蛋白在CINⅠ及CINⅡ~Ⅲ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44.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HIT蛋白在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HIT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呈明显减少趋势,提示FHIT可作为临床监测CIN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指标。②FHIT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它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P19ARF和P18INK4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47例子宫颈癌组织、20例CIN、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P19ARF、P18INK4c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P19ARF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IN组和正常组(P<0.05),P18INK4c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IN组和正常组(P<0.05);②P19ARF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P18INK4c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③P19ARF蛋白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在宫颈癌I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II期和III+IV期(P>0.05);P18INK4c蛋白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理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④P19ARF和P18INK4c的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19ARF、P18INK4c的异常表达很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种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受体(VEGF receptor,VEGFR)-3的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10例石蜡包埋宫颈病变组织,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Ⅱ、Ⅲ级组织分别为25、15、1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30例(Ⅰ、Ⅱ、Ⅲ~Ⅳ期各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2.00%、73.33%、40.0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16E6/E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分析三者与宫颈癌变及其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SCC)、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Ⅰ~Ⅱ30例,CINⅢ30例)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HPV-16E6/E7、HIF-1α的表达,并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16E6/E7与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MVD逐渐增大。MVD在以上4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E7与HIF-1α在宫颈鳞癌、CINⅢ、CINⅠ~Ⅱ、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66.67%、46.67%、10.00%与84.44%、63.33%、33.33%、20.00%,且两者在正常组与CINⅠ~Ⅱ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与HPV-16E6/E7、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PV-16E6/E7与MVD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16E6/E7与HIF-1α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作用,HPV-16E6/E7增加、HIF-1α蛋白的表达和稳定性促进宫颈癌血管生成,可能在子宫颈癌变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kp2、p27、p63和COX-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技术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标本77例,其中正常宫颈标本14例,CINI-CINⅡ11例,CINⅢ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0例,其中宫颈癌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I级8例,Ⅱ级23例,Ⅲ级9例。CINI-CINⅡ,CINⅢ,宫颈鳞状细胞癌三组比较,Skp2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26.664,P<0.05),p27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减弱,有显著性差异(Hc=15.731,P<0.05)。p63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33.935,P<0.05),COX-2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32.408,P<0.05)。Skp2、p63和COX-2在细胞各分化类型(Ⅰ级,Ⅱ级,Ⅲ级)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27均为阳性表达。结论:Skp2和p27为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其调控的失调,对宫颈癌形成有促进作用。p63表达于具有高度潜能的基底细胞,从CIN发展至癌,p63的表达显著增强,p63阳性表达与p27的阴性表达是否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CIN和早期宫颈癌共50例患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化法分析P16蛋白、HPV L-1壳蛋白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9.0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2.9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4.21%)及早期宫颈癌(10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45.38,P=0.00),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18.18%、35.29%、15.79%及0(χ2=12.59,P=0.00);随着病毒载量提高,P16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变(χ2值分别为41.37、32.95,均P<0.01).在慢性宫颈炎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0.33,均P<0.05);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26、0.62,均P>0.05).结论 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出现的分子事件,在筛查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危型HPV阳性、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炎症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CINⅡ~Ⅲ、宫颈鳞癌(SCC)。对≥CINⅡ或CINⅠ无随访条件者行手术治疗,随访于治疗后3、6、9、12、18、24个月均行HPV、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再次活检。结果:干扰素栓治疗100例,宫颈锥切术103例,全子宫切除术39例,宫颈癌根治术58例,不同治疗方式的HPV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栓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NⅡ~Ⅲ患者宫颈锥切术与全子宫切除术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两组HPV转阴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无关(P>0.05)。年龄≤35岁、36~50岁、>50岁HPV转阴率分别为91.38%、90.91%、77.27%(P<0.05)。HPV低度载量组(1,100)、中度载量组(100,1000)、高度载量组(>1 000)治疗后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和CINⅠ、CINⅡ~Ⅲ、SCC组治疗后HPV转阴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7、4个月(P<0.05)。267例HPV转阴者未发现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随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清除宫颈病灶及HPV感染,且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干扰素栓治疗,CINⅡ~Ⅲ患者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完全代替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前HPV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的转归无关,治疗后HPV持续阳性预示病灶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22例、CIN24例及宫颈癌活检与手术切除43例标本中VEGF-C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中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87.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在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宫颈癌组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化1~2级和3级的宫颈癌患者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6%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是40.0%,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是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有淋巴结肿大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是65.5%,高于无淋巴结肿大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的24例宫颈癌标本中没有淋巴浸润及有淋巴浸润VEGF-C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6%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浸润宫颈浅肌层与深肌层VEGF-C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0%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VEGF-C阳性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的大小及CT显示淋巴结肿大呈显著相关,与组织学分化、肿瘤浸润的程度及淋巴结的浸润无关。  相似文献   

18.
P16~(INK4A)、Ki-67及ER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及ER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4例患有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中P16INK4A、Ki-67及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00%、85.19%、90.91%、100.00%、95.4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30.00%、100.00%、100.00%、100.00%、100.00%;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3%、90.00%、85.19%、12.12%、9.37%、4.55%。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组中P16INK4A、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CINⅢ、鳞癌组中ER的阳性表达率与CINⅠ、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INK4A、Ki-67表达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表达增高与其呈负相关;P16INK4A、Ki-67及ER免疫组化检测对不同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HPV负荷量和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对HCⅡ检测剩余宫颈细胞保存液进行hTERC检测。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逐渐升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除慢性宫颈炎组、其他各组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HPV-DNA负荷量的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也逐渐升高(r=0.995,P<0.01)。结论:HPV-DNA负荷量的增加与hTER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mac、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5例(CIN Ⅰ组),CIN Ⅱ13例(CIN Ⅱ组),CIN Ⅲ13例(CIN Ⅲ组),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的Smac和Livin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Smac阳性比例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5.658,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Smac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4,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Livin阳性比例分别为79.17%、76.92%和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9.420、17.279、14.412,均P<0.05);CIN Ⅰ组与对照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36、0.000,均P>0.05);CIN Ⅰ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x2值分别为20.843、22.611,均P<0.05);低分化患者Smac阳性比例为42.8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x2=11.657,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Smac和L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