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572例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PH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的变化。 结果PHC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IVKA-Ⅱ诊断是PHC的敏感度87.28%,高于AFP诊断PHC的敏感度70.52%。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94.21%。采用PIVKA-Ⅱ和AFP联合诊断方案,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HC患者接受治疗后,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PIVKA-Ⅱ和AFP对PHC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7例,其中HCC患者27例(均为肝硬化患者),非HCC患者70例(包括肝硬化患者47例,非肝硬化患者23例).检测不同组间患者的AFP和PIVKA-Ⅱ,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对所有入组患者做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C组(Z=-3.244、-3.329,P均<0.01).血清AFP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8%、42.86%,血清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04%、4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AFP和PIVKA-Ⅱ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100.00%和91.43%.ROC分析结果显示,AFP、PIVKA-Ⅱ和AFP×PIVKA-Ⅱ(AFP和PIVKA-Ⅱ之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594~0.832)、0.719 (95%CI:0.607~0.831)、0.751 (95%CI:0.636~0.867).所有患者的AFP和PIVKA-Ⅱ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0(P<0.01),HCC患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0(P<0.05).结论 血清PIVKA-Ⅱ用于HCC的诊断价值与血清AFP相当,可作为临床诊断HCC的血清学标记物.血清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牛聪敏  安丽敏  胜丽英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71-1572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肝炎20、8%,急性重型肝炎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中度2.3%,慢性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8%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吡。年12月收治30例原发性肝癌,同期选择良性肝病患者30例,包括肝硬化7例、肝血管瘤3例、慢性肝炎20例,另选取3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AFP、CA125、CA199,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A125、CA19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泸〈0.05或P〈0.01),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或P〈0.01)。结论血清AFP、CAl25、CAl99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联合检测血清AFP、CA50以及CYFRA 21-1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各50例,分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静脉血,通过电化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CYFRA 21-1水平,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50水平。分析比较三个组的AFP、CA50和CYFRA 21-1水平及其阳性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A50以及CYFRA 21-1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联合检测AFP、CA50和CYFRA 21-1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任何一项独立指标,特异性和准确性略有降低,但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要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A50和CYFRA 21-1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和甲胎蛋白(AFP)基因在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lb基因和AFP基因在67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和Al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3.7%和59.7%,前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后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Ⅲ期AFP基因片段和Alb基因片段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肝癌组;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分析外周血中AFP和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FP、AFU含量.结果PHC患者血清AFP、AFU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AFP、AFU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74.36%和69.23%,而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阳性率较单项检测有所提高(84.6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A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AFP、AFU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较单项检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0例肝硬化和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对血清AFP、Hp和GP73浓度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p和GP73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的血清AFP、Hp和GP73浓度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FP阴性和阳性肝癌患者血清Hp和GP7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Hp和GP73从肝硬化中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1(0.504~0.690)、0.757(0.678~0.835)和0.670(0.582~0.757)(P0.05),其中Hp的AUC显著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9,P=0.002);血清Hp和GP73从AFP阴性肝硬化中鉴别诊断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687(0.563~0.810)和0.736(0.621~0.851)(P0.05)。结论血清Hp和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血清GP73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 CA125、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和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PHC组56例,肝硬化组68例,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血清CA125、Af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4.23~5.72,P<0.01),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AF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显著高于肝硬化组(F=4.77~6.45,P<0.01).PHC患者组AFP、CA125灵敏度分别为73.2%、69.6%,与肝硬化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FP阳性(AFP>25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CA125的灵敏度为73.9%,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CA125的灵敏度为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T、CA125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灵敏度提高到84.9%.[结论]血清AFP、CA125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8,(2):185-18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肝疾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AFP及PT检测,计算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P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患者(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其他肝病组(P<0.05);慢性肝炎组与其他肝病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其他肝病组患者的血清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显著低于AFP检测及联合检测(P<0.05),AFP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AFP检测、PT检测、AFP联合PT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血清AFP与PT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21-1422
目的分析血清AFP与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A组,4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B组,40例肝炎患者设为C组,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D组。对四组的血清AFP与AFU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四组的AFP、AFU水平,以及A、B、C三组的血清AFP、AFU阳性率。结果 A组、B组、C组的血清AFP、AFU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血清AFP、AFU阳性率分别为80.0%、85.0%,B组的血清AFP、AFU阳性率分别为20.0%、20.0%,C组的血清AFP、AFU阳性率分别为5.0%、10.0%;A组的血清AFP、AFU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AFU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诊断及联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对29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乙肝肝硬化、55例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及2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GP73和AFP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两指标的阳性率(79.91%和40.00%)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AFP对乙肝肝硬化时除外)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血清GP73单项检测诊断HBsAg阳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血清AFP(70.91%vs 40.00%,P<0.01;92.41%vs88.61%,P>0.05;83.58%vs 68.66%,P<0.01);GP73与AFP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与GP73单项检测时相同,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降低(86.08%vs 92.41%,79.85%vs 8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与AFP联合检测(系列试验)提高了特异性(94.94%vs 92.4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还显著降低了灵敏度(40.00%vs 70.91%)和准确性(72.39%vs 83.58%)(P均<0.05)。结论血清GP73对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两者联合检测不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FP半年增长倍数对AFP低度增高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7例肝硬化患者(LC)及44例诊断时血清AFP浓度低于400 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测定其诊断时的血清AFP含量,并回顾性收集其诊断前半年左右的AFP测定结果,计算AFP半年增长倍数。分析诊断时AFP浓度、约半年前AFP浓度、AFP半年增长倍数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并比较用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对AFP低度增高的PHC诊断价值。结果 PHC组诊断时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采用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诊断PHC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和0.934。结论定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FP浓度,并计算AFP半年增长倍数,对于PHC诊断价值优于采用一次测定的AFP结果,有助于PHC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脏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对240例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70例,肝癌术后10例,肝硬化63例,慢性肝炎9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及AFP-L3水平,计算AFP-L3和AFP比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AFP-L3%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88.30%,Youden指数为0.75。AFP的灵敏度为75.68%,特异性为85.54%,Youden指数为0.61。从Youden指数可以知道AFP-L3%是比AFP更好的诊断肝癌的指标。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含量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F值分别为74.45、54.85,P值均<0.01)。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当AFP>400 ng/ml时,AFP-L3%的阳性率为95.23%。AFP-L3%与AF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AFP-L3%对于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比AFP更好的诊断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在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检测凝血功能无异常的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乙肝相关良性疾病者和17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PIVKA-Ⅱ和甲胎蛋白,采用ROC曲线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运用在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方面的价值。 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良性疾病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与AFP二者联合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度为9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 结论PIVKA-Ⅱ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具有诊断价值,其与AF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方面更具优势,但单独检测对于血清中AFP水平正常的高危患者更具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6.
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但近年来发现在其他肝病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为了解AFP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中的变化,于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武警辽宁总医院收治的248例不同类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健康对照组98例,原发性肝癌组67例,肝硬化组54例,均同时检测血清AFP,AFU.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正常健康对照组AFP AF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为68.6%86.6%联合检测的AFP、AFU的敏感性为92.5.0%。结论:联合检测AFP、AFU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戴晓云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70-157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和CA19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法对肝癌组51例、肝硬化组48例、慢性肝炎组57例及正常对照组36例的血清AFP、CEA、CA199、CA125、Ferr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AFP、CEA、CA199、CA125、Fer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FP+CEA+CA199+CA125+Ferr联合测定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95.1%,明显高于单项或其他组合指标的诊断价值。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对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基因型和血清PIVKA-Ⅱ水平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341例,通过Sanger测序法和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乙肝基因型和血清PIVKA-Ⅱ水平。 结果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组的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乙肝相关肝硬化组和慢乙肝组(P<0.01),并且随TNM肿瘤分期的增高PIVKA-Ⅱ水平升高。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组、乙肝相关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基因型C型占比均高于基因型B型,但各组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TNM肿瘤分期组间乙肝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PIVKA-Ⅱ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时不能忽视基因B型患者,应同样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 1,TSP-1)、凝血酶原(protein-Ⅱinduced by vitamin Kabsence,PIVKA-Ⅱ)及内脂素(visfatin)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112例在本院住院的肝癌患者为疾病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正常者112例为对照组,2组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观察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疾病组患者血清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P-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随着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的恶化,患者的血清TSP-1水平明显下降,PIVKA-Ⅱ及visfatin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生存情况与TSP-1水平呈现负相关,与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呈现正相关;联合检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大于单独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临界水平分别为65.13μg/ml、221.36 mAU/ml、36.79 ng/L。结论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