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伽玛刀治疗285例(伽玛刀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127例(射频热凝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射频热凝组的治愈率、良好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 0.05)。在超过3个月的随访中,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 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 0.001)。生存分析提示在长期随访阶段,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高于伽玛刀组(P=0.001)。回归分析显示:伽玛刀组病人术后面部麻木(OR=4.43,P=0.01,95%CI:1.45~13.53)、病程≤3年(OR=2.18,P=0.04,95%CI:1.03~4.60)以及既往无手术治疗史(OR=0.55,P=0.03,95%CI:0.31~0.95)是疗效良好的正性预测因子。结论伽玛刀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无创,并发症少,而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更佳,但并发症多,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伽马刀首次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和再次治疗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后复发TN的结果,评价伽马刀治疗MVD后复发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伽马刀治疗的TN患者6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有MVD病史。选择三叉神经根为放射治疗靶点,平均的最大放射剂量为84.7 Gy(70~90 Gy)。术后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进行疗效、并发症及满意度的评价。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6.4±1.6年(2.1~8.5年)。12月内,无和有MVD病史TN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56%和77.58%;最后一次随访,疼痛复发率分别为44.37%和47.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和13.0%。无MVD病史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有MVD的患者(P=0.02),长期随访两组疼痛复发率(P=0.85)及并发症(P=0.6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曾经接受过MVD治疗的复发性TN患者,伽马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采用GKRS治疗的293例药物难治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判断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依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量表评级,其中Ⅰ~Ⅲb级为疼痛缓解有效,Ⅳ、Ⅴ级为疼痛缓解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果2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6~132个月)。至末次随访,27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另23例无效;疼痛有效缓解率为92.2%(270/293)。293例患者中,术后存在面部麻木伴蚁走感80例(27.3%),单纯蚁走感26例(8.9%),眼角抽搐14例(4.8%),眼睛异物感、干涩等6例(2.0%),耳鸣3例(1.0%),味觉减退或丧失5例(1.7%),咀嚼功能障碍4例(1.4%)。随访期间,17例(5.8%)患者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14~8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既往治疗史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危险因素(OR=3.419,95%CI:1.264~9.248,P=0.015),与照射剂量<80 Gy比较,80 Gy的照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好(OR=0.252,95%CI:0.071~0.888,P=0.032);存在既往治疗史(OR=2.533,95%CI:1.194~5.373,P=0.015)和血管压迫神经(OR=5.865,95%CI:2.538~13.556,P<0.001)是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TN的疼痛缓解率较高,治疗后并发症以面部麻木最常见。存在既往治疗史的TN患者疼痛缓解较差,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照射剂量80 Gy的患者疼痛缓解较好;存在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病人的近期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老年ITN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病人行MVD,29例病人行GKRS。采用Mc Gill疼痛评分和BNI疼痛强度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MVD组病人术后1周、1、3、6个月疼痛缓解程度显著高于GKRS组(P 0.05)。MVD组病人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达到94.1%,术后12个月缓解率为88.2%;GKRS组术后疼痛缓解率逐渐升高,术后12个月缓解率达到69.0%。MVD组术后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硬膜下血肿各1例;GKRS组术后面部麻木2例和感觉异常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和GKRS治疗老年ITN病人均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情况积极行MVD治疗,如不耐受或拒绝手术,可选GKRS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微血管性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MVD治疗INT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8年7月。试验组采用神经内镜下MVD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MVD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966例INT,试验组487例,对照组47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具有更好的治愈率(OR=1.43,95%CI 1.04~1.95,P=0.03)和有效率(OR=3.89,95%CI 1.17~12.97,P=0.03);同时,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降低(OR=0.47,95% CI 0.34~0.65,P<0.00001)。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与显微镜下MVD比较,神经内镜下MVD治疗INT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分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其中疼痛累及范围位于三叉神经第1支(V1)分布区者7例,第2支(V2)分布区者23例,第3支(V3)分布区者27例,V1~V2分布区者29例,V2~V3分布区者64例,V1~V3分布区者50例。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缓解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5%(183例)、83.0%(166例)及67.0%(134例);其中166例累及分支包含V2支组的上述3个时间点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9.8%(149例)、81.3%(135例)及64.5%(107例),34例累及分支未包含V2支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0%(34例)、91.2%(31例)、79.4%(27例)。两组比较,术后1年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分支包含V2支是TN患者MVD后疼痛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88,95%CI:0.474~0.996,P=0.048)。结论累及分支包含V2支的TN患者,MVD后疼痛缓解率相对低于未累及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术及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9~2019年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及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筛查和数据提取,并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神经内镜组457例,钻孔引流组5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钻孔引流组相比,神经内镜组总体治愈率更高(OR=6.94,95%CI=[4.01,12.01],P0.01)、复发率更低(OR=0.15,95%CI=[0.08,0.25],P0.01)、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更低(OR=0.35,95%CI=[0.22,0.54],P0.01)、住院时间更短(MD-1.71,95%CI=[-1.86,-1.56],P0.01)、手术时间更长(MD16.60,95%CI=[7.81,25.40],P0.01);两者在术后出血发生率(OR=0.36,95%CI=[0.11,1.15],P0.05)、术腔积气积液发生率(OR=0.66,95%CI=[0.41,1.05],P0.05)、感染发生率(OR=0.41,95%CI=[0.16,1.04],P0.05)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与钻孔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总体治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并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长,但两种治疗方式在改善术后术腔积液积气、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β-干扰素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维持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c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s研究。IFN-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DSS评分显示的2年疾病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OR=0.82,95%CI=0.70~0.97),EDSS评分显示的3年疾病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05,OR=0.85,95%CI=0.62~1.15),平均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0.48,95%CI=0.41~0.57)。结论IFN-β维持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能降低EDSS评分显示的2年疾病进展率,不能降低EDSS评分显示的3年疾病进展率,可明显降低平均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预后。方法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 Man 5.0软件对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11个临床研究,共909名患者。两者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MD=-28.31 95%CI[-29.53,-27.09],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7.50 95%CI[-36.89,-18.11],P0.00001),术后残余液体量(MD=-6.34 95%CI[-8.51,-4.18],P0.00001),术后引流时间(MD=1.08 95%CI[0.21,1.95],P=0.01),治愈率(RR=1.22 95%CI[1.07,1.40],P=0.004)及并发症(RR=0.23 95%CI[0.11,0.48],P0.0001)和复发率(RR=0.29 95%CI[0.16,0.53],P0.0001)等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分析显示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体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钻孔引流术,且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血肿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入纳洛酮对比安慰剂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共2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早期疗效方面,纳洛酮组对比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异常发生率优势比(OR)为0.30,0.21,0.43,95%可信区间(95%CL);P0.00001,血压异常发生率[OR=0.25,0.17,0.36,95%CI;P0.00001],高颅压控制率[OR=0.35,0.23,0.54,95%CI;P0.00001];②中期疗效:两组患者GCS评分、GOS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 d GCS评分[OR=1.76,1.55,1.97,95%CI;P0.00001],语言、运动障碍发生率[OR=0.65,0.43,0.98,95%CI;P=0.04],重残率[OR=0.47,0.30,0.73,95%CI;P=0.0001];③随访死亡率: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51,0.38,0.67,95%CI;P0.00001]。结论国内现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纳洛酮在早期能有效降低呼吸异常、血压异常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控制颅内高压症状,在远期可显著改善患者GOS评分、降低死亡率。纳洛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4 241例)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微创手术的有效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OR=2.85;95%CI 2.45~3.31;P0.00001)。微创手术的发病后6个月GOS评分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OR=4.95;95%CI 3.69~6.64;P0.00001)。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既有效又安全,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D)的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纳入国内PD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8篇文献纳入分析,纳入病例1663例,对照26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PD的危险因素有PD阳性家族史(OR=5.31,95%CI:3.16~8.92,P0.00001)、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OR=4.35,95%CI:2.76~6.84,P0.00001)、头外伤史(OR=3.70,95%CI:2.36~5.81,P0.00001)、从事脑力劳动(OR=2.08,95%CI:1.33~3.24,P=0.001)和杀虫剂、化肥等毒物接触史(OR=2.03,95%CI:1.48~2.79,P0.0001)。保护性因素有饮茶(OR=0.39,95%CI:0.23~0.67,P0.00001),吸烟(OR=0.58,95%CI:0.49~0.68,P0.00001),饮酒(OR=0.71,95%CI:0.56~0.90,P=0.005)。结论中国人群PD的危险因素有PD阳性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头外伤史、从事脑力劳动和杀虫剂、化肥等毒物接触史,保护性因素有饮茶、吸烟、饮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32例,其中8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77例行伽玛刀放射治疗,75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术后随访5年以上,对比分析治疗后的即刻缓解率、5年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微血管减压组、伽玛刀治疗组和甘油阻滞组治疗后即刻缓解率分别为81.25%(65/80)、15.58%(12/77)和77.33%(58/75),甘油阻滞组与微血管减压组术后即刻缓解率均显著高于伽玛刀治疗组(P<0.05);5年有效率分别为91.25%(73/80)、63.64%(49/77)和16.00%(12/75),微血管减压组明显高于伽玛刀治疗组及甘油阻滞组(P<0.05),而伽马刀治疗组又高于甘油阻滞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8.75%(7/80)、20.77%(16/77)和32.00%(24/75),甘油阻滞组复发率最高,其次为伽玛刀组,微血管减压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伽马刀和甘油阻滞术适合于老年患者或有手术禁忌症者,但采用伽玛刀治疗多数患者不能达到疼痛立即缓解,而甘油阻滞术早期效果好,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维持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崩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c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1990~2008).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h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R:0.40.95%CI=0.19~0.86),RRMS患者ED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MD=-0.27,95%CI=-0.40~-0.13),不同剂量IVIG(每个月0.2 g/kg与0.4 g/kg)治疗RRMS的复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OR=1.16,95%CI=0.56~2.41);IVIG与干扰素-β1a治疗RRMS的疗效比较,显示二者均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而在治疗前后EDSS评分的比较中,仅IVI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进展型M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OR=0.68,95%CI=0.31~1.46),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econdary-progressivemultiple sclerosis,SP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OR=0.93,95%CI=0.66~1.32).结论 IVIG用于维持治疗MS,其安全性好,可降低RRMS的复发率及EDSS评分显示的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剂量的IVIG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IVIG与干扰素-β1a均能降低RRMS的复发率,IVIG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的干扰素-β1a.目前尚不能认为IVIG用于进展型MS的维持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焦点剂量率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伽玛刀治疗并获得有效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以中位焦点剂量率(2.38 Gy/min)为限,将病例分为高焦点剂量率组和低焦点剂量率组,比较两组伽玛刀治疗后有效率、复发率、起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在伽玛刀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焦点剂量率组中位起效时间早于低焦点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焦点剂量率在1.50~3.34 Gy/min范围内,其改变不会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产生影响,但起效时间会随焦点剂量降低而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Meta分析评价三叉神经痛在完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E-MVD)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MV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检索1990年1月-2018年1月Medline、EMBase、Cochran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三叉神经痛E-MVD和M-MVD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541例病例,均为高质量文献(NOS评分5分)。Meta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OR=-7.45,95%CI:-16.09-1.19);M-MVD组与E-MVD组术后2周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OR=0.73,95%CI:0.40-1.35);两组术后1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OR=0.87,95%CI:0.56-1.35);而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OR=1.77,95%CI:1.22-2.56)。结论与M-MVD相比,E-MVD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总计5 950例患者。脑白质疏松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OR=2.35,95%CI:1.30~4.25,P=0.005)。重度脑白质疏松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脑白质疏松组(OR=2.28,95%CI:1.54~3.37,P0.0001)。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溶栓后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脑白质疏松组(OR=2.14,95%CI:1.86~2.46,P0.00001)。结论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sICH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方法,但MVD预后影响因素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5年时间的随访观察MVD的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首次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TN患者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对所获取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完全缓解率为79.8%,随访两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8.0%;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缓解率为71.8%,随访2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只有45.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典型的TN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均P0.05)。结论MVD是治疗原发性TN的有效外科手术,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