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磁共振表现,并与其CT表现相对照。结果①对5cm以上肿块,MRI、CT对病灶内空泡、空洞、细支气管征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MRI、CT对肿块周围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短毛刺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②对3-5cm的肿块,MRI、CT对上述征象的显示有明显差异值(P〈0.05),CT优于MRI。③对3cm以下结节,MRI、CT对上述征象的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CT明显优于MRI。④对胸椎、胸膜、胸壁病变侵犯的显示MRI优于CT(P〈0.05)。⑤对少量胸腔积液的显示MRI优于CT(P〈0.05)。⑥MRI对纵膈肺门淋巴结与变异血管的鉴别优于CT。⑦CT对瘤体周围肺组织情况的显示优于MRI(p〈0.05)。⑧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是CT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患者病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CPA区肿瘤患者80例,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检查,比较CT、MRI对肿瘤的检出情况,分析肿瘤患者MRI特征性表现,比较患者及家属对CT、MRI诊断结果的满意情况。结果:MRI对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及听神经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本组三叉神经瘤的MRI特征为囊变、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脑膜瘤MRI特征为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胆脂瘤MRI特征为囊变、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蛛网膜囊肿MRI特征为囊变;听神经瘤MRI特征为囊变、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幕上脑室积水;患者及其家属对MRI诊断结果的总满意度显著优于CT(P0.05)。结论:MRI肿瘤影像学表现特征性高,可准确显示人体CPA区肿瘤的位置、信号、形态与周围组织结构,与CT相比该方式显示肿瘤边界清晰,检出率高,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在鉴别检查CPA区肿瘤时应优先选择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高分辨率CT(HRCT)对3.0 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直径<3.0 cm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HRCT扫描.结果 支气管气像、空泡征、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高,而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低.结论 HRCT对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X线和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5例胸部X线和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种征象检出情况及检查准确率。结果:与胸部X线检查法相比,CT检测法在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厚壁空洞、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等征象的检出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方法对胸水和分叶征两种征象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胸部X 线和CT 扫描检查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且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片X线检查。  相似文献   

5.
对3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16例),术前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表明,MRI能清楚显示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能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能显示瘤体内的坏死、纤维化及细支气管充气征。提示MRI能显示支气管肺癌形态,在确定其继发性病变、内部结构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X线、CT、MRI、DSA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正侧住胸片、CT、MRI及DSA片。结果 X线片、CT对显示钙化和肋骨受侵情况较MRI好;CT对显示周围型肺癌的边缘有无毛刺分叶切迹、棘状突起较MRI好;MRI对周围型肺癌不能显示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CT、MRI对空洞、液化坏死及胸膜凹陷征较X线平片高。结论 CT是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X线胸片是不可缺少的基础,MRI可作为参考补充,而DSA是周围型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7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78例疑似患者中,周围型肺癌65例,占83.33%;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3cm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方法 搜集 1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证实的≤3cm周围型肺癌的完整CT资料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 :全部为孤立小结节 ,5例有分叶征 ;6例有小毛刺征 ;2例胸膜凹陷征 ;3例有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结论 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优于S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周围型肺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并探讨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周围型肺癌(鳞状细胞癌19例,腺癌34例,肺泡癌4例;蛋白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24例)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螺旋CT影像学征象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与病理学分级相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毛刺征、蛋白胸膜凹陷征无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深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毛刺征无关(P>0.05).且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MMP-2、VEGF蛋白表达有关(P均<0.05).结论:螺旋CT是诊断周围型肺癌可靠的检查方法.MMP-2、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学分级、螺旋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基础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CT征象在病理分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胸部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4例周围型肺腺癌,对其影像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周围型肺腺癌的瘤体大小(以直径为3cm为界)、深分叶征、棘突征及血管集中征等CT征象在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胸膜凹陷征和毛刺征在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间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瘤体直径>3cm且具有深分叶征、棘突征、血管集中征等CT征象的周围型肺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而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对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张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97-3799
目的分析16排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郑州瑞祥医院82例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胸部DR、16排CT、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胸部DR、16排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叶征检出率、胸膜凹陷征检出率。结果 16排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56%(80/82)、分叶征检出率为86.89%(53/61)、胸膜凹陷征检出率为59.02%(36/61),均高于胸部DR诊断[86.59%(71/82)、72.13%(44/61)、36.07%(22/61)](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6排CT检查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较高的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其影像可良好显示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及增强SCT表现。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小肺癌中,HRCT具有分叶征47例,毛刺征45例,胸膜凹陷征34例,血管束征21例,胸膜侧阴影16例,空泡征23例,细支气管气象征5例,磨玻璃样改变6例,空洞2例,钙化1例。征像出现率明显高于SCT。增强病例中48例CT值增幅>20 Hu。结论 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具有3种边缘征像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CT表现与病理分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研究对象在进行螺旋CT检查的同时,重复进行高分辨CT(HRCT)检查,并通过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组织的改变等征象,比较分叶征、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螺旋CT和高分辨CT上述各征象显示率相比,差别较大,高分辨CT各项的显示率是螺旋CT的1.5~2.5倍。结论:HRCT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显示率的优点。采用HRCT检查直径〈3 cm周围型肺癌,可提高早期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6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分别设为肺癌组、肺炎组。均在术前行CT检查,对两组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CT影像特点。结果肺癌组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边缘清晰、深分叶、长细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肺炎组(P0.05),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与左或右肺下叶、短毛刺征、边缘模糊、紧贴胸膜、液化、坏死、局部胸膜增厚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即两组影像学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是否紧贴胸膜、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无纵隔瘤体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增强CT增加值明显低于肺炎组(P0.05),两组其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及强化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及特征性,可从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有无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活检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SCT检查征象与病理学检查中病灶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病灶部位分布及直径大小比较均无差异(P0.05);空泡征、毛刺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在腺癌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鳞癌和大细胞和小细胞癌患者,而钙化佂、分叶征、空洞形成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在腺癌和鳞癌中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周围型肺患者其平扫CT值、增强60s后CT值比较差异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其病灶部位分布、大小以及CT扫描中平扫、强化CT值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中其相关CT征象存在差异,故掌握好MS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特征表现对其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萍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30-132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CT(DC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14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病理学检查、MRI、DCE-CT,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DCE-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周围型肺癌病灶特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棘突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检出率。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14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阳性81例,阴性33例;DCE-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漏诊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CE-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CT棘突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空泡征和空气支气管征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棘突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空泡征和空气支气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X线胸片与 CT对 2 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2例病灶直径在 2 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 X线胸片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X线胸片检出病灶 2 1例 ,其肿块征象表现为分叶征 5例 ,毛刺征 5例 ,空泡征 5例 ,胸膜凹陷征 4例 ,空洞 2例。有系列 X线胸片者 ,病灶可见逐渐增大或从无到有。CT片显示病灶边缘清楚较整齐者 1 3例 ,分叶征 1 2例 ,毛刺征 1 2例 ,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 6例 ,血管集束征 1 1例 ,胸膜凹陷征 6例 ,空洞 2例。CT与 X线胸片检出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X线胸片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诊断中主要为筛选作用 ,CT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较好方法 ,且可提供病变的详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吴英哲  唐向利  邵伟芳 《浙江医学》2020,42(16):1769-177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炎症因子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CT征象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长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组织中IL-6、HMGB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并与CT征象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0例周围型肺癌中,IL-6、HMG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60.0%,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IL-6、HMGB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P<0.05)。瘤体直径≥3cm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IL-6、HMGB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瘤体直径<3cm者(P<0.05)。IL-6、HMGB1与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CT强化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IL-6、HMGB1的异常表达不仅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而且与某些具有浸润和转移特征的CT征象具有相关性,提示它们在周围型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螺旋CT扫描(SCT)和高分辨CT扫描(HRCT)所获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 HRCT对肿瘤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HRCT对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较螺旋CT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效能。方法:选取72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72例纵隔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44例,均为原发性纵隔肿瘤;恶性肿瘤28例,均为纵隔型肺癌。Kappa检验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纵隔型肺癌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30,P=0.000);MRI检查诊断纵隔型肺癌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92,P=0.00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纵隔型肺癌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3,P=0.00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均较高于CT、MRI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纵隔型肺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型肺癌CT检查的影像特征:肿块均发生结节状改变,边缘不规则,多呈毛刺状、分叶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