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GBS)的感染状况、耐药性监测结果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围产期孕妇分离出GBS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972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拭子标本检出GBS239株,阳性率为12.1%,不同年龄段≥36岁孕妇检出最高(14.9%),不同标本类型直肠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与阴道拭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GBS检出率逐年升高(P0.05)。耐药性监测表明GBS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高度耐药,均高于60.0%,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试验阳性率为26.4%。围产期孕妇GBS感染阳性组羊水污染、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等多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GBS检出率高,高龄者易于感染,GBS感染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GBS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青霉素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现状及其血清型与定植侵袭力、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GBS筛查的孕35~37周孕妇3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GBS定植率、新生儿GBS侵袭性感染率,并分析其药敏性,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GBS的影响因素;比较孕妇定植株和新生儿侵袭株GBS的血清型,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GBS的血清型分布情况。结果 315例孕晚期孕妇经生殖道筛查出47例GBS感染阳性,新生儿中GBS侵袭性感染16例,新生儿侵袭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孕妇定植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3.086)、流产史(OR=2.583)、妊娠糖尿病(OR=2.312)、阴道清洁度Ⅲ/Ⅳ级(OR=2.519)、CRP≥60 mg/L(OR=2.214)等是妊娠晚期孕妇GBS定植的影响因素(P0.05);孕妇定植株的血清型占比前3位的分别为Ⅲ型51.07%(24/47)、Ⅰb型14.89%(7/47)、Ⅰa型12.77%(6/47),新生儿侵袭株的血清型占比前3位的分别为Ⅲ型62.50%(10/16)、Ⅰa型18.75%(3/16)、Ⅰb型12.50%(2/16);感染Ⅲ型GBS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67%(16/24)高于其他血清型的30.43%(7/23)(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有必要进行GBS筛查及血清型鉴别,Ⅲ型血清型GBS的定植侵袭能力更强且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产检240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晚期妊娠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状况和孕妇妊娠结局;同时比较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析40株GB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根据药敏测试结果分析GBS耐药机制。结果 240例晚期妊娠孕妇中,GBS阳性者40例,GBS阳性率为16.67%;GBS阳性孕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35.00%和37.50%,明显高于GBS阴性孕妇组早产率,患者早产和剖宫产率差异显著(P<0.05);GBS阳性孕妇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孕妇,患者在羊水污染和宫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40株GBS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红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5.00%、70.00%、67.50%、17.50%、35.00%和60.00%。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0%,对青霉素G的敏感率为95.00%。结论晚期妊娠孕妇感染GBS后可导致新生儿早产、羊水污染、宫内感染等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相应增加,应加强妊娠晚期GBS的防范工作,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现感染要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产检240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晚期妊娠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状况和孕妇妊娠结局;同时比较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析40株GB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根据药敏测试结果分析GBS耐药机制。结果 240例晚期妊娠孕妇中,GBS阳性者40例,GBS阳性率为16.67%;GBS阳性孕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35.00%和37.50%,明显高于GBS阴性孕妇组早产率,患者早产和剖宫产率差异显著(P<0.05);GBS阳性孕妇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孕妇,患者在羊水污染和宫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40株GBS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红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5.00%、70.00%、67.50%、17.50%、35.00%和60.00%。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0%,对青霉素G的敏感率为95.00%。结论晚期妊娠孕妇感染GBS后可导致新生儿早产、羊水污染、宫内感染等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相应增加,应加强妊娠晚期GBS的防范工作,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现感染要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状况及其妊娠结局,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89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殖道GBS感染状况、妊娠结局及96例GBS阳性孕妇的耐药率。结果892例妊娠晚期孕妇中,GBS阳性患者96例,占9.29%。GBS阳性患者剖宫产、早产、宫内感染、羊水污染,婴儿窒息、肺炎、黄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患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GBS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感染孕妇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64.58%、70.83%、67.71%、60.42%,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高达100.00%。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可以显著增加孕妇剖宫产、早产、宫内感染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增加婴儿发生窒息、肺炎、黄疸的概率,因此临床实践中需加大力度预防GBS感染。不同抗菌药物对GBS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同,临床需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江门地区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的分布以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降低围产期妇女和新生儿GBS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 230例妊娠35~37周的孕妇进行GBS监测,分析围产期妇女GBS的检测率和耐药率。结果 2 230例孕妇中GBS检测率为10.1%(226/2 230);阴道部位GBS的检出率为8.78%(196/2 230),直肠部位GBS的检出率为5.07%(113/2 230),阴道和直肠部位同时出现GBS的检出率为3.85%(86/2 230);GBS的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0.9%、氨苄西林0.9%、克林霉素59.2%、红霉素74.3%、头孢曲松0.0%、万古霉素0.0%。结论阴道和直肠均为孕妇携带GBS的部位,建议对孕妇进行GBS监测时应选取阴道和直肠部位同时送检以提高GBS的检出率;GBS阳性的孕妇应进行产时预防性治疗,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预防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GBS感染状况及其药敏特点,评估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围产保健的7 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GBS检测,并对分离出的GBS进行药敏实验,分析GBS感染阳性与阴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GBS阳性孕妇药敏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7 000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率为10.4%(728/7 000)。GBS阳性孕妇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14.7%,均高于GBS阴性孕妇的21.0%和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BS阳性孕妇早产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略低于GBS阴性孕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8例围产期孕妇GBS感染阳性者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是44.7%、34.6%、58.6%、70.0%。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GBS具有重要意义。掌握GBS感染阳性的药敏特点有利于积极预防和治疗GBS感染,并能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孕妇B族链球菌(GBS)定植情况、GBS血清型及基因型。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AV孕妇38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AV孕妇GBS定植、药敏情况,使用乳胶凝集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分别检测GBS血清、基因分型。结果 AV孕妇中GBS定植有134例(34.90%)、大肠埃希菌97例(25.26%)、粪肠球菌64例(16.67%)。GBS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均为100.00%,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GBS血清型Ⅲ型51株(38.06%)、Ib型29株(21.64%)、Ⅴ型24株(17.91%),GBS基因型ST19型49株(36.57%)、ST23型28株(20.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BMI、GBS定植、GBS血清Ⅲ型、GBS基因ST19型是AV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P<0.05)。结论 AV孕妇GBS对红霉素耐药性高,血清型以Ⅲ型、Ib型、Ⅴ型为主,基因型以ST19型、ST23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感染无乳链球菌(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连续3年的耐药性监测结果,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围产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按GBS阳性与阴性、孕妇的类型、文化层次、流产次数、年龄段和标本类型、季节、年度进行分组。结果 1 329例孕妇中共检出GBS携带者172例,检出率为12.9%;GBS阳性与阴性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年度围产期孕妇GB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莫西沙星保持较低的耐药率,均1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株;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均70.0%。D试验阳性率为32.7%。结论围产期孕妇GBS检出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GBS阳性者临床症状明显,高龄、文化层次低者易于感染,临床应重视GBS筛查并关注其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67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GBS带菌情况及菌株耐药性、荚膜血清学分型、表面蛋白基因、菌毛蛋白基因分布,收集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674例孕妇共检出GBS阳性98例,阳性率为14.54%。药敏试验显示,98株GBS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50%,未检出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耐药株;98株GBS菌株共检出5种基因型,其中Ia型14株(14.29%)、Ib型27株(27.55%)、Ⅱ型4株(4.08%)、Ⅲ型45株(45.92%)、IV型8株(8.16%);93株菌株均检出表面蛋白基因,以rib、esp、bca基因为主,alp2/3检出率最低;所有菌株均至少检出一种菌毛蛋白基因,以P1-2a+P1-1、P1-2b为主;GBS阳性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及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GBS阴性孕妇(P0.05);Logsi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产次、有异常孕产史、妊娠合并症、GBS阳性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妇GBS带菌率较高,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监测其耐药性、毒力因子分布对于抗菌药物选择、疫苗研发均可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围产期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GBS的感染率以及耐药性,从而探讨GB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用药依据。方法对408例围产期孕妇以及分娩后415例新生儿进行样本采集,之后给予GBS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08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检测率为21.1%,415例新生儿的GBS阳性检测率为3.1%,提示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GBS检测阳性率较去年有所上升,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虽然没有耐药但其中介率达到6.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10.6%和16.5%。GBS耐药性有所增强。结论研究表明,及时的进行GBS预防检查,对GBS感染的孕妇与GBS早发型新生儿应及早进行治疗,并恰当的选择治疗药物,避免耐药性的增加,同时定期对新生儿进行GBS检查,避免晚发型GBS感染,提高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孕产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GBS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住某院妊娠晚期且生殖道分泌物检出GBS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GBS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共分离GBS 62株,GBS的血清型分别为Ⅲ型(30株,48.4%)、Ⅰa型(16株,25.8%)、Ⅰb型(8株,12.9%)、Ⅴ型(6株,9.7%)、Ⅵ型(2株,3.2%)。GB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7.4%、71.0%、67.7%,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不耐药。GBS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携带率分别为75.0%(36/48)、33.3%(16/48)、8.3%(4/48);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E、ermA、ermTR携带率分别为72.7%(32/44)、22.7%(10/44)、18.2%(8/44)、13.6%(6/44);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B携带率为42.9%(18/42)。GBS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表型主要以内在型(cMLSB)表型为主,占75.0%(36/48),主要由ermB (44.4%,16/36)、ermB+linB (27.8%,10/36)基因介导。结论 孕产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最为常见,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四环素耐药以tetM、tetO基因介导为主,红霉素耐药以ermB基因介导的cMLSB型为主,克林霉素耐药以linB基因介导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B族链球菌(GBS)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患者GBS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某妇产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标本中GBS的分离情况,分析GBS的临床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年份GBS检出情况及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GBS 2368株,标本来源主要为阴道和肛门括约肌拭子(2229株,占94.13%),检出的主要病区为产科门诊及其病房(占94.97%)。孕35~37周孕妇阴道和肛门括约肌拭子标本中共检出GBS 2229株,检出率为3.68%。围产期孕妇阴道和肛门括约肌拭子标本GBS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44.78,P<0.05)。25~34岁年龄段孕妇阴道和肛门括约肌拭子标本中的GBS检出率最高(3.69%)。2368株GBS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最高(78.21%),其次是红霉素(77.62%)、克林霉素(77.15%)和左氧氟沙星(47.68%),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均敏感。趋势卡方检验结果表明,GBS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该院孕35~37周孕妇分离的GBS及GBS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青霉素可作为该地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医务人员应注重GBS的检测及耐药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围生期母婴感染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医院门诊常规孕检并自然分娩的妇女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检测及GBS感染情况。妊娠早期(8~12周)和37周取阴道下三分之一分泌物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BS鉴定卡进行GBS检测;临产后对GBS阳性孕妇预防性静滴抗生素1~2次,分娩时取羊水、胎儿脐带血及胎盘(母体面取拭子)做GBS检测,并纪录母亲产后发热、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带菌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检测2 100例孕妇,早孕期GBS带菌率6. 13%;至妊娠37周时筛查1 848例(去除流产及早产病例252例),GBS阳性率6. 89%;分娩时127例GBS阳性孕妇羊水、胎盘及脐带血GBS阳性率分别为3. 94%、3. 94%及2. 36%,1721例GBS阴性孕妇的羊水、胎盘和脐带血GBS均为阴性。GBS阳性母亲产后发热、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率与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胎盘病理检查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69. 29%明显高于阴性者的18. 94%。GBS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带菌率为3. 94%,感染率为2. 36%;GBS阴性母亲的新生儿GBS均阴性。结论妊娠期产道GBS阳性母亲,羊水、胎盘及脐带血的阳性率高于阴性者。羊水、胎盘及脐带血阳性者新生儿有一定的带菌率和感染率,应引起产科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5.
曾选  宇翔  陆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2):1161-1163
目的了解围生期孕妇阴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10 800例妇女(围生期孕妇和非妊娠期妇女各5 4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 400例围生期孕妇病原菌检出率为26.00%(1 404株),其中真菌759株,革兰阳性球菌611株,革兰阴性杆菌32株,淋病奈瑟菌2株;5 400例非妊娠妇女病原菌检出率为7.87%(425株),其中真菌232株,革兰阳性球菌182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淋病奈瑟菌6株。围生期孕妇分离的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4.85%和80.8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40.91%,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为69.23%和53.85%,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100.00%。结论围生期孕妇阴道较非妊娠育龄妇女病原菌感染率更高,加强围生期孕妇阴道病原菌的筛查力度,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产前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并通过分析为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宿迁市妇产医院,如皋妇产医院,如皋广慈医院等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份共4 750份妊娠35~37周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B群链球菌分离鉴定;阳性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4 75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检出B群链球菌225株,检出率为4.74%。药敏结果中,未检出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但青霉素敏感性下降,其抑菌圈在敏感折点上的占5.33%;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1%、57.94%、70.98%、80.44%;诱导克林霉素试验阳性率为9.43%。 结论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出率达4.74% ,β内酰胺类无耐药,但青霉素敏感度有下降表现。临床应重视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通过产前筛查和药物敏感试验有效的加以防治,做好预防性治疗,降低产妇及婴儿病患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核酸环介导恒温扩增法(LAMP)、增菌培养法及直接培养法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筛查的效能。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常规检查的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增菌培养法、LAMP法、直接培养法筛查,并以增菌培养法为参考方法,比较LAMP法、直接培养法的检验效能;利用乳胶凝集试验和管家基因测序确定GBS阳性孕妇的血清型和基因序列分型(ST),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GBS药敏性;统计所有孕妇围产结果。结果500例孕妇的样本中增菌培养法检出68例GBS阳性,阳性率为13.60%,肛直肠拭子GBS检出阳性率82.35%(56/68)要高于阴道拭子的36.76%(25/68)(P<0.05);以增菌培养法为标准,直接培养法和LAMP法灵敏度分别为82.35%、10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98.84%,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90、0.959;乳胶凝集实验共检出8种GBS血清型,前5位分别为III型、V型、Ia、Ib、II型;管家基因测序共发现14个ST型,前5位的分别为ST19、ST17、ST862、ST12、ST10;68株GBS对青霉素G、头孢唑林、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等敏感;GBS阳性孕妇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LAMP法在妊娠晚期孕妇GBS检测的准确性与增菌培养法一致,且更加快速便捷,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用药,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GBS)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深圳市3所三级医院送检孕妇产前GBS筛查阳性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进行GBS血清学分型、α-样表面蛋白、菌毛蛋白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GBS 56株,检出5个血清型(Ⅰa、Ⅰb、Ⅱ、Ⅲ、V),以Ⅲ型为主(60.7%)。不同血清型与特异表面蛋白及菌毛类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如血清型Ⅰa与eps、Ⅰb与bca、Ⅲ与rib、V与alp2/3,血清型Ⅰb与PⅠ-2a、Ⅲ与PⅠ-2b及V与PⅠ-2a+PⅠ-1(均P0.05)。56株GBS对青霉素全部敏感,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4.3%、23.2%、75.0%、67.9%及85.7%。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GBS主要以Ⅲ型为主,不同的血清型与特定毒力基因有明显相关性。GBS对青霉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B族链球菌(GBS)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菌,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等并发症及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导致GBS感染的血清型共计分为10种。围生期孕妇GBS筛查,可为临床对孕妇及时采取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AP)措施,预防围生儿GBS感染提供参考依据,并有效降低围生儿GBS感染率。GBS疫苗作为预防GBS感染的一种简便、安全策略,日益受到重视。接种GBS疫苗是目前最有可能通过母体免疫预防新生儿GBS感染的措施,但是对新生儿晚发型GBS感染无预防作用。笔者拟就围生期GBS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地域差异及其诊断、治疗与GBS疫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孕晚期(35~37周)GBS感染筛查的72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GBS感染情况,比较GBS感染与未感染及不同GBS感染分级孕妇血清PCT、IL-8水平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孕晚期女性中,GBS感染者占11.85%;GBS感染者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者(P<0.05),并随着GBS感染程度加重血清PCT、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血清PCT、IL-8水平升高是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显著升高,其也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IL-8进行联合检测对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