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K-L入路采用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K-L入路重建钢板交叉固定治疗2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9例,良4例,差2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é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结论 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能够为髋臼后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顺行经皮通道螺钉技术治疗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0月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前柱顺行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7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6 d,平均8.8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5.9 min;术中出血量385~520 mL,平均446.2 mL;术中透视18~34次,平均27.5次。术后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肢端麻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等损伤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与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类型和预后关系.方法 笔者收治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1例,在骨折内固定时,均行坐骨神经探查术,按MCRR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在术后24个月内,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优1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本组无一例出现医源性损伤.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常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在骨折内固定时应探查神经,结合损伤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疗措施,有利于正确判断预后和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髋臼骨折中,髋臼后壁骨折最常见,并常伴髋关节后脱位。对关节稳定、骨折块较小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对髋关节功能不稳定、骨折块较大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们用空心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1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采用空心螺钉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3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2例。18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3例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Ⅱ型),15例合并四肢骨折、2例合并坐骨神经不全损伤。同期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38.8岁。受伤…  相似文献   

6.
Cao L  Bao G  Zhang C  Liu X  Niu Y  Xu S  Su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22-1425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alloy-fixationsystem,ATMFS)结合自体髂骨解剖重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7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岁。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180 d,平均63 d。髋臼关节面移位均≥3 mm。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臼骨折缺损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和增生软组织,复位股骨头后取自体游离髂骨植于后壁缺损处,ATMFS固定重建髋臼后壁,加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防止股骨头再脱位。结果术后3 d骨折复位按照Matta影像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9年。术后2~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3.6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臼周围异位骨化。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按照Merle d’Aubigné-Postel的评分系统评价:获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ATMFS结合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利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是治疗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入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入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Gibson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Pipkin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例;年龄18 ~ 62岁,平均32.8岁;左侧7例,右侧4例.股骨头骨折发生在非负重区7例,负重区4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均为后壁骨折.合并伤:轻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同侧髌骨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1例,其他部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至7d,平均4d.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3~3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及CT重建显示股骨头形态正常,髋臼形态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2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2年发生异位骨化,无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4例,良7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0~96分,平均87分.结论 改良Gibson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PipkinⅣ型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32 例髋臼骨折手术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入路、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方法1998年5月-2006年7月,收治32例髋臼骨折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42岁。车祸伤20例,砸压伤4例,坠落伤8例。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6例,后壁及后柱骨折3例,前壁骨折、前壁及前柱骨折各2例,双柱骨折7例,双柱伴横行骨折、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各4例,股骨颈骨折伴内壁粉碎性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伴后柱骨折、伴前壁骨折各l例。术前常规牵引l~2周后行手术复位内固定30例,全髋关节置换2例。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获随访6个月~7年,平均28个月。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12~16周愈合。3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发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坐骨神经损伤8个月后基本恢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优25例,良2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4.4%。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适入路、可靠内固定及满意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重建钢板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螺钉的植入方向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5—2012-08采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髋臼后壁骨折。选用4孔以上的1/3管型钢板将最后1孔折弯至60°~85°,并把折弯部分修剪成叉,钢板塑形,轻度过弯,保留一定的弹性及长度,至少确保能上1枚螺钉。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atta X线复位标准: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tta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移位骨化2例。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非手术治疗4个月后完全恢复。末次随访发现1例复位后骨折移位4 mm,考虑为伤后至手术时间过长,局部骨痂影响准确复位。结论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利用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创伤较传统手术少,可最大限度修复髋臼结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95例,按Letounel-Judet分型,其中后壁骨折22例,后柱骨折8例,前壁骨折5例,前柱骨折6例,横形骨折15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2例,"T"形骨折5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1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手术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52例,髂腹股沟入路35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髂股入路2例。对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6.8(6~48)个月。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0例、股骨头坏死7例、异位骨化15例、坐骨神经损伤8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切口入路和内固定植入位置是减少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马骁  卡索  刘成  李丹  刘守应  王永成 《中国骨伤》2012,25(4):338-34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髋臼双柱骨折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7~52岁,平均39.6岁。高位双柱骨折11例,低位双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累及骶髂关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1 d,平均5.8 d。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除1例死亡外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前后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155例(159侧),其中合并坐骨神经损伤35侧。分析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坐骨神经损伤与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分型的关系。结果81.3%的患者为男性,86.5%的患者年龄为20~50岁,83.9%为车祸伤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22.01%,而在髋臼骨折为17.19%,在单纯髋关节后脱位为12.90%,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为36.36%。31侧坐骨神经损伤中48.39%为腓总神经成分损伤,51.61%为腓总神经 胫神经损伤。结论车祸伤是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见于成年男性。坐骨神经损伤主要发生于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且腓总神经成分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15.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89例,男6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2岁。伴有股骨头脱位62例;按Letournel分类,典型后壁骨折47例,后上骨折33例,后下骨折9例;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93d,平均11.2d。手术全部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7min,失血247mL。全部采用钢板加螺钉固定,手术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4例。平均随访55.6个月(37—66个月),按Matta的复位标准、x线评估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临床标准进行评估。全部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x线评估结果:优71例,良16例,一般2例;临床评估结果:优67例,良14例,一般8例。2例坐骨神经高位分支、腓总神经支完全断裂虽经神经吻合,仍有拖行步态,另3例除腓骨长短肌力4级外,步态正常;无感染和股骨头坏死病例,异位骨化11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合并股骨头脱位急诊复位后的后壁骨折并不增加股骨头坏死率;术前坐骨神经断裂与后壁有大骨折块及伴有坐骨神经盆内高位分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空心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与传统双侧入路[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rbeck(K-L)入路]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经皮空心钉固定前柱联合重建钢板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采用手术方法 治疗复杂髋臼骨折48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22例,双柱骨折16例,前柱合并后壁骨折3例,"T"形骨折3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4例.采用双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K-L入路)治疗22例,K-L入路经皮下空心钉从坐骨结节斜向上打入固定前柱骨折、重建钢板固定后壁后柱骨折26例.结果 40例患者获6个月~3年1个月(平均1年6个月)随访,双入路手术组19例,经皮空心钉组21例.双入路手术组和经皮空心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5.56±50.32)、(92.82±20.56)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830.22±655.40)、(988.55±321.64)mL;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分别为10、11例,满意复位8、10例,不满意复位1、0例;髋关节功能评价,优分别为8、12例,良6、7例,一般5、2例;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3例.两组在满意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纯后路经皮从坐骨结节斜向上打入空心钉固定前柱联合重建钢板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使双侧入路简化为单侧K-L人路,从而减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手术进行术前规划,评估其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的35例髋臼骨折患者,按术前是否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和3D打印技术分为数字组和对照组。数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4±8.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8±2.0)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5例,T型骨折4例,后壁伴横行骨折2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7±1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2±2.3)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6例,后壁骨折8例,T型骨折3例,后壁伴横行骨折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率和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骨折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数字组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股骨头坏死。常规组1例在术后8个月发现异位骨化。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7.6个月。数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92.9%(14/15)和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6.7%(13/15)和80%(1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术前规划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Stoppa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 5月 至 2010年 5月, 应用 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23例, 男 17例, 女 6例;年龄 21~71岁, 平均 37岁;车 祸伤 14例, 坠落伤7例, 跌倒摔伤 2例。髋臼骨折按 Letournel分型: 前柱骨折 7例, 前柱加后半横行骨 折 6例, 横行骨折 6例, 双柱骨折 4例。患者均采用 Stoppa入路手术, 4例双柱骨折及 4例前柱加后半 横行骨折患者附加外侧切口。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 110~320 min, 平均 166 min;术中失血量为 300~2500 ml, 平均 647 ml;输红细胞 0~12个单位, 平均 3.3个单位。术后 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所有 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2~36个月, 平均 20个月。±据 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 优员5例(65%), 良 5例(22%), 差 3例(13%);优良率为 87%。根据 Matta改良的 Merled爷Aubigne和 Postel髋关节功能 评分标准, 优 11例(48%), 良 7例(30%), 可 3例(13%), 差 2例(9%);优良率为 78%。术后 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表感染, 经清创后愈合;1例因牵拉闭孔神经致股内收肌肌力下降, 1年后恢复至 4级。末次随 访时, 无一例发生坐骨神经、股神经以及主要血管损伤, 亦未出现与切口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于具有适应证的髋臼骨折患者, Stoppa入路不但可以获得满意的显露, 而且便于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特(对) 别是对伴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及髋臼内壁内移明显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股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的治疗方法、效果及漏诊的教训。方法 股骨骨折按AO分型,32-A型3例,32-B型2例,32-C2型1例,用交锁钉内固定;33-C3型1例,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31-A2型2例,用DHS内固定。髋臼骨折按Letoumel分型,后壁骨折8例,后壁后柱骨折1例,均采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本组漏诊2例。结果 9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2.4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股骨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股骨头脱位受伤机制复杂、伤情重、合并伤多、易漏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