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菌株来源为2012—2013年分别从东莞市食品监测、食物中毒患者及散发病例中分离的43株副溶血性弧菌。根据GB 4789.7—2013对43株副溶血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扩增法检测菌株的tdh、trh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43株副溶血菌株中,食物中毒患者、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主要为O3∶K6,占所有病例分离株的83.3%(15/18),25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无优势血清型;4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0.0%,0/43)和头孢噻吩(敏感率为20.9%,9/43)敏感率低,对环丙沙星、磺胺复合、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敏感率为100.0%,43/43);毒力基因结果显示,病例分离株均只携带tdh基因,食品分离株均不携带tdh、trh基因;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腹泻散发病例、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带型相对集中,食品分离株带型相对分散,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同源性较高,不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PFGE带型一致。结论食品分离株种类繁多且致病性较低,病例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且致病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别、毒力基因、抗生素耐药以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8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别成多样性,主要血清型为O10:K4(81.82%)、O3:K6(5.69%)、O4:Kut(3.41%)。毒力基因类型包括tdh+trh-(92.05%)、tdh-trh+(5.68%)、tdh+trh+(2.27%)。3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3.9%,对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萘啶酸100.0%敏感。52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分为15个PFGE带型,相似度达到100%以上的克隆系有4个。结论 O10:K4副溶血性弧菌在湖州市腹泻患者中首次出现且逐渐成为流行优势株;菌株以携带tdh基因为主,菌株之间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昌平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 方法 对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分离到的4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实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 结果 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PFGE分析得到37种PFGE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59.9%~100.0%。本实验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除头孢唑啉外,对其他16种抗菌素敏感或完全敏感,临床菌株均携带tlh和td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毒力基因均为tdh(+)/tlh(+)/trh(-)、对多数抗生素敏感,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长沙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O3∶K6血清型;tdh携带率为100%,未检测到trh阳性菌株;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氯霉素等其他7种抗生素均敏感;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度高(85%)。结论长沙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菌株都携带tdh毒力基因且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6年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容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使用玻片血清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在检出的20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占60%。所有菌株均携带tlh、tdh基因,trh基因的携带率为10%,tdh~+trh~-为优势基因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90%的菌株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多重耐药菌株5株。耐药率高的前3种抗生素分别是:头孢唑林(85%)、庆大霉素(75%)、氨苄西林(30%)。PFGE分型共得到10种带型,5株菌的PFGE带型一致,为优势带型。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型和PFGE带型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以tdh~+,trh~-的O3:K6型别为主,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早期用药耐药率高,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崇州地区2014-2017年6起23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耐药及分子分型特征,为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时荧光PCR法检测(tdh、trh)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 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23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聚类分析共分为18个型别。2起暴发的病人之间分属同一PFGE型别,其余4起暴发病人、食品、环境之间相关性均低于60%;2起暴发病人分离株存在100%相似的带型。食品和环境分离株无毒力基因检出,病人分离株毒力基因检出率88.89%(16/18)。食品环境分离株对头孢唑啉100%(5/5)耐药,对其他12种药物均敏感;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27.78%(5/18)耐药、头孢唑啉100%(18/18)耐药,对其他11种药物均敏感。结论该地区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存在由多种不同型别和相同型别(PFGE带型100%相似)弧菌引起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人源性和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2014 - 2016年广州地区腹泻患者和食源性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 70株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48株,血清型分别为O3∶K6、O4∶K8、O1∶K1、O4∶K9、O1∶K36,其中O3∶K6为主要型别(70.8%),其次为O4∶K8(20.8%)。食品分离株22株,血清型分散无明显优势。毒力基因检测,临床分离株46株tdh、toxRS/new、orf8全部阳性。食品分离株6株tdh阳性,toxRS/new、orf8全部阴性。所有菌株均未检出trh基因。PFGE分析70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分为45种带型,2种聚类,菌株间的相似值为45.6 %~100 %。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与食品分离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上具有分离现象。引起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副溶血性弧菌株,是主要以携带tdh、toxRS/new、orf8基因的O3:K6型菌株。PFGE图谱显示,本区域70株副溶血弧菌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农贸市场和超市中部分农副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及基因分型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研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国标GB/T4789.7-2008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生化鉴定;PCR扩增进行tdh、trh 2种毒力基因的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析;用K-B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结果:373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8株,食品污染率为10.2%;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tdh、trh 2种毒力基因;PFGE共分为38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奥格门汀耐药较严重,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2.1%,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甲氧苄啶、氯霉素、四环素、头孢类抗生素100%敏感。结论:闵行地区部分食品中存有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检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存有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和上海两地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的流行优势型和毒力等.方法:用PCR快速筛检与GB法相结合方法分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用血清学和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群和基因分型;用PCR方法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从3 740份海产品中分离出1 50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0.29%,其中宁波地区检出率为41.42%,上海地区检出率为21.86%;菌株的生化反应典型,5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0个血清群,有30株VP未被分型,分型率为95.06%,3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29个PFGE型;49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株带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tr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41%.结论:宁波、上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率较高,是诱发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原因食品.菌株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其流行优势群与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相关性不明显;菌株带tdh和trh毒力基因较低,与病人分离株有明显差别,根据该特征,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便于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2009年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株和监测食品样品分离菌株菌型分布、致病力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四川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9年从食物中毒疫情和常规监测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孤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方法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测、小鼠腹腔注射进行致病力实验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结果 40株菌分属于5个血清群,疫情分离株分属于O3和O4群,监测分离株主要为O1群占43.75% (7/16),其中2起疫情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菌株;所有菌株trh基因均为阴性,其中20株携带tdh毒力基因,携带tdh毒力基因和不携带tdh、tlh毒力基因的菌株均有致病力.40株菌通过PFGE分型,共得到29个带型,同一疫情分离株具有多个PFGE型别..结论 四川省食品分离株和暴发疫情无太多联系,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和PFGE型别呈多样性.对于从同一起暴发疫情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和不同PFGE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结果,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最优势流行株的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组合为tlh+tdh+,占比69.8%(44/63);6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7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84.8%~100.0%,其中,61株副溶血性弧菌聚集形成5个簇(带型相似度≥90%);4年间共出现了8次一定时间内(发病日期间隔≤90 d)分离得到的菌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均一致的情况。结论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相对固定且单一。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PFGE之间无特殊相关性;毒力基因相同的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2014-2015年的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tlh、trh、tdh、orf8 4种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0株副溶血性弧菌仅对头孢唑啉耐药或处于耐受敏感之间,耐药率为5.0%,对其他13种抗生素100.0%敏感。(2)2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特异性基因tlh,其他3种毒力基因trh、tdh、orf8的阳性率分别为30.0%(6/20)、100.0%(20/20)、65.0%(13/20),毒力基因组成以orf8-tdh型为主,占60.0%(12/20)。(3)20株菌被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切出6个PFGE types(PT),带型相似度60.7%~100.0%,根据PT相似系数大于80.0%的菌株,可以分成A群和B群2个聚类群。结论 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较轻,毒力基因tdh、orf8的携带率较高,PFGE带型聚类群内相似度较高且存在优势明显的分子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6-2019年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耐药性及分子分型。 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154株分离自苏州各区、县级市的VP的3种毒力基因( tlh 、 tdh 、 trh )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4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卡方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α =0.05)。 结果 154株VP分离株 tlh 基因均为阳性; trh 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60%,均为病患分离; tdh 基因阳性107 株,阳性率为69.48%,其中病患分离株阳性106株,食品及环节(用具)分离株阳性1株。154株VP仅对氨苄西林耐药,总体耐药率为80.52%(124/154),其中病患分离株耐药率为88.98%(105/118)高于食品及环节分离株耐药率52.78%(1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154株VP 经PFGE分子分型显示带型相似性为45%~100%,按相似度85%为判读标准可分为73个带型簇(各带型簇:1≤n≤10)。 结论 苏州市VP的 trh 基因的携带率较低,病患分离株的 tdh 基因的携带率较高,远高于食品及环节分离株。VP分离株对多数抗生素不耐药,仅对氨苄西林存在较高的耐药率。PFGE带型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优势带型簇。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副溶血弧菌腹泻病例分离株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年4-12月从临床收集散发腹泻病例2118份粪便标本,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药敏纸片法对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检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18份粪便标本分离出副溶血弧菌114株,阳性分离率为5.38%.114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3种血清型,其中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63.16%.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产生耐药;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氯霉素、亚胺培南、萘啶酸和四环素等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全部菌株tlh基因阳性;tdh存在于大部分菌株中,所占比例为93.86%;只有1株菌trh阳性.O3:K6型菌株tdh基因阳性率(98.61%)明显高于非O3:K6型菌株(85.71%)(P=0.0098).114株副溶血弧菌分成54种PFGE型别,72株O3:K6型菌株分成34种PFGE型别,带型分散,无明显聚集性.结论 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毒力基因tlh和tdh携带率高,且O3:K6型临床分离株毒力更强.副溶血弧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FGE结果提示北京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存在多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浙江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药敏特征,为当地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就诊患者粪便中分离所得的5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和大流行群标志基因检测,以及20种抗菌药物试验.结果 5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tlh、T3SS1、T3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指纹图谱的同源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经API生化鉴定的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结果:tdh阳性率82.3%(65/79),trh阳性率为3.4%(3/79);病人株血清型以O3:K6为主(44/75),食品株以O1:KUT为主(3/4);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显示优势群A群-B群间相似度大于60%。结论: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及其与病人分离菌株的关系,了解食品中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对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应用PCR法进行3种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测定。结果:55株O1~O4群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0型别;三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12株菌tdh检测阳性、55株菌trh检测均为阴性5、5株菌tlh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所有被检测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基因,没有检测到携带trh基因的菌株,不同来源的菌株TDH基因携带情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