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STDP组(在复氧前40 min给予STDP 50 mg / L)、3-甲基腺嘌呤(3-MA)组(在复氧前40 min给予3-MA 5 mmol / L)及STDP + 3-MA组(在复氧前40 min分别给予STDP 50 mg / L及3-MA 5 mmol / L)。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并测定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及肌酸激酶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信使RNA(mRNA)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 / LC3Ⅰ、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 /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5.893,P = 0.028),且STDP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90 ± 7)%、(63 ± 5)%、(80 ± 5)%、(81 ± 6)%,P均< 0.05]。各组细胞LDH、丙二醛、肌酸激酶水平,细胞凋亡率,Beclin-1 mRNA、Atg5 mRNA以及LC3Ⅱ / LC3Ⅰ、HIF-1α、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8.381、23.519、48.376、22.726、6.315、5.294、75.219、116.546、21.125、39.724、65.247,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在STDP组细胞中,LDH[(92 ± 6)、(194 ± 13)、(195 ± 11)、(192 ± 10)μmol / L,P均< 0.05]、丙二醛[(12.5 ± 0.7)、(17.2 ± 1.2)、(18.5 ± 1.6)、(17.9 ± 1.0)μmol / L,P均< 0.05]、肌酸激酶[(19.9 ± 1.0)、(34.3 ± 2.2)、(35.3 ± 2.2)、(34.8 ± 2.5)μmol / L,P均< 0.05]水平,细胞凋亡率[(5.8 ± 0.8)%、(8.8 ± 0.9)%、(7.6 ± 0.7)%、(7.3 ± 0.5)%,P均< 0.05]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降低;Beclin-1 mRNA、Atg5 mRNA、LC3Ⅱ / LC3Ⅰ、BNIP3、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而较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3-MA组及STDP + 3-MA组均明显升高(P均< 0.05)。 结论STDP可通过调控HIF-1α / BNIP3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 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开腹翻动肠道,随即关腹;脓毒症组和实验组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0.5 h于尾静脉分别注射等渗NaCl溶液(4 mL / kg)及抗HMGB1单克隆抗体(2 mg / kg)。各组分别取10只用于观察大鼠CLP建模后7 d存活情况,其余大鼠于造模后24 h处死并留取肺组织标本。计算各组大鼠的肺损伤Smith评分,并比较各组大鼠HMGB1和TLR4阳性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HMGB1和TLR4水平,计算每个巨噬细胞内微球蛋白数以比较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吞噬功能,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AM内HMGB1、TLR4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建模后7 d全部存活,脓毒症组大鼠仅3只存活,实验组大鼠5只存活。各组大鼠间存活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833,P = 0.004);且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情况明显优于脓毒症组与实验组大鼠(P均< 0.017),而脓毒症组与实验组大鼠间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20)。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实验组大鼠间肺组织损伤评分[(2.20 ± 0.27)、(8.20 ± 1.27)、(4.25 ± 2.21)分,F = 56.432,P < 0.001],肺组织HMGB1阳性蛋白[(10.4 ± 1.5)、(34.4 ± 5.0)、(26.6 ± 6.9),F = 35.203,P = 0.003]、TLR4阳性蛋白[(10.6 ± 2.1)、(48.0 ± 5.8)、(38.2 ± 5.3),F = 103.414,P = 0.002],BALF中TNF-α[(19 ± 4)、(45 ± 4)、(35 ± 4)μg / L,F = 2.749,P < 0.001]、IL-6[(56 ± 19)、(86 ± 15)、(70 ± 19)μg / L,F = 4.648,P = 0.001]、HMGB1[(41 ± 18)、(70 ± 15)、(56 ± 12)μg / L,F = 7.254,P = 0.002]、TLR4[(20.9 ± 1.8)、(51.2 ± 1.6)、(49.8 ± 2.6)μg / L,F = 3.978,P = 0.035],AM的吞噬功能[(21.8 ± 2.7)、(3.1 ± 1.9)、(12.6 ± 2.2)个,F = 32.821,P = 0.001]及AM中HMGB1蛋白[(11 ± 3)、(40 ± 15)、(24 ± 13),F = 7.253,P < 0.001]、TLR4蛋白[(0.9 ± 0.4)、(1.2 ± 0.6)、(1.1 ± 0.4),F = 3.984,P = 0.028]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脓毒症组与实验组大鼠肺组织损伤评分,肺组织HMGB1阳性蛋白、TLR阳性蛋白表达水平,BALF中TNF-α、IL-6、HMGB1水平及AM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大鼠,且脓毒症组大鼠更高(P均< 0.05);脓毒症组及实验组大鼠AM的吞噬功能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且脓毒症组更低(P均< 0.05);脓毒症组及实验组大鼠BALF中TLR4水平及AM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 0.05),但脓毒症组与实验组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通过抑制HMGB1 / TLR4信号通路可以缓解脓毒症致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抑制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并增强AM的细胞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微环境的变化对肺成纤维细胞(LF)的影响。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患者氧合指数和柏林定义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7例),另纳入10例行机械通气但无肺部疾病患者作为无肺损伤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进行蛋白定量及细胞计数。同时,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细胞,与各组患者BALF共培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ollagen Ⅰ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α)表达。 结果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1β[12(8,21)、776(449,943)、802(691,1 004)、886(548,1 130)ng/L]、KGF[2.0(1.0,2.2)、19.0(15.8,24.5)、41.4(36.2,57.3)、64.7(49.2,82.1)ng/L]、HGF[90(75,106)、514(373,785)、867(674,1 248)、940(660,1 344)ng/L]、蛋白含量[(0.09 ± 0.03)、(0.29 ± 0.10)、(0.45 ± 0.09)、(0.68 ± 0.16)g/L]及细胞总数[(2.4 ± 0.6)、(16.5 ± 2.1)、(17.8 ± 2.0)、(18.2 ± 2.0)× 109个/mL]均明显升高(Z=26.182、55.871、36.354,F=72.860、177.291,P均<0.05),且与重度组患者比较,轻度组及中度组患者的KGF水平及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组仅HGF水平及总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5),而ADRS各组间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各组间趋化指数均明显升高(F=12.291,P=0.003),且重度ARDS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患者(P均<0.05)。四组间CollagenⅠ蛋白及PDGF-Rα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943,P=0.001;F=4.574,P=0.002)。ARDS各组CollagenⅠ蛋白明显高于无肺损伤组,且中度、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PDGF-Rα蛋白在无肺损伤组和轻度组几乎无表达,但在中度、重度组均有明显表达(P均<0.05)。 结论随着ARDS程度的加重,BALF中KGF、HGF明显上升,BALF可通过诱导LF表达PDGF-Rα和CollagenⅠ,促进LF的迁移与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信号及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只穿线,不结扎,常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依布硒啉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依布硒啉溶液5 mg/kg。每组各取8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及P1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 结果三组大鼠间HMGB1、丙二醛、SOD、AST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3.755、73.023、99.220、110.439、120.557,P均<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依布硒啉组的HMGB1[(9.2 ± 2.7)、(5.5 ± 1.1)、(2.2 ± 0.3)U/L]、丙二醛[(7.2 ± 0.4)、(5.6 ± 0.7)、(4.1 ± 0.9)μmol/L]、AST [(1 011 ± 226)、(813 ± 82)、(671 ± 60)U/L]及LDH [(2 783 ± 674)、(2 043 ± 489)、(1 528 ± 524)U/L]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SOD水平[(249 ± 28)、(149 ± 10)、(172 ± 17)kU/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 0.05)。三组大鼠间的凋亡指数(F = 139.942,P < 0.001)、GRP78蛋白表达(F = 177.846,P < 0.001)及P13K/Akt磷酸化水平(F = 86.286,P < 0.001)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依布硒啉组凋亡指数[(38.1 ± 4.6)、(25.4 ± 3.9)、(8.2 ± 1.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R组更高(P均< 0.05)。 结论依布硒啉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内质网应激,可能与调节P1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体外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采用两次打击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损伤模型作为TRALI体外模型,培养0、0.5、1、2、4、6 h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obo4和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反转录酶PCR(RT-PCR)检测Robo4和Slit2信使RNA(mRNA)表达,体外内皮细胞通透性实验测定HMVECs通透性。加入不同浓度Slit2-N(0、0.5、1、4、10、20 μg/L)与HMVECs一起温孵24 h后,检测HMVECs完整性和通透性。 结果在TRALI体外模型中,Robo4和Slit2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80、11.060,P均< 0.001);两者在2 h(0.72 ± 0.04、0.78 ± 0.05)、4 h(0.49 ± 0.04、0.49 ± 0.06)和6 h(0.34 ± 0.03、0.43 ± 0.11)均显著低于0 h(1.29 ± 0.06、1.40 ± 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Robo4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0,P < 0.001);其在2、4和6 h(0.99 ± 0.04、0.66 ± 0.03、0.45 ± 0.04)均显著低于0 h(1.44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同时发现,V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667,P < 0.001);与0 h(1.46 ± 0.09)比较,VE-cadherin的表达在2、4和6 h(0.91 ± 0.08、0.78 ± 0.05、0.50 ± 0.04)也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试验提示,HMVECs通透性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40,P < 0.001);与0 h(1.42 ± 0.16)比较,HMVECs通透性在2、4、6 h(4.00 ± 0.35、5.70 ± 1.71、10.02 ± 2.24)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加入外源性Slit2-N后,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20,P < 0.001);与0 μg/L Slit2-N组(0.41 ± 0.08)相比,VE-cadherin在4、10、20 μg/L Slit2-N组表达(1.19 ± 0.35、1.49 ± 0.13、2.12 ± 0.21)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实验提示,HMVECs通透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30,P < 0.001);与0 μg/L Slit2-N组(10.0 ± 2.2)相比,HMVECs通透性在4、10、20 μg/L Slit2-N组(4.2 ± 1.1、2.1 ± 0.7、1.8 ± 0.8)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Slit2/Robo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TR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用外源性Slit2-N能调节TRALI体外模型中HMVECs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为治疗TRALI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醛致疼痛小鼠炎症介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C57小鼠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10、20、30 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 mL/kg等渗NaCl溶液。注射后30 min,在异氟烷麻醉下于各组小鼠右足底皮下注射2%甲醛20 μL,记录各组小鼠的舔舐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脊髓和神经节SP和CGRP表达水平,并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脊髓和神经节上清中SP、CGR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表达水平。 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对照组小鼠的舔舐时间为(12.9 ± 5.0)s,而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舔舐时间分别为(8.4 ± 3.1)s、(7.9 ± 2.7)s、(7.8 ± 2.5)s。4组小鼠舔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472,P = 0.018),且对照组小鼠舔舐时间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显著延长(P均<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SP表达量较高,可见亮绿色荧光纤维,低、中剂量组S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小鼠SP表达最少;且各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CGRP表达均较低,未见明显红色阳性纤维和神经元胞体。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 [(43 ± 9)、(33 ± 7)、(31 ± 7)、(20 ± 5)ng/L]、结状神经节处SP [(30 ± 7)、(20 ± 5)、(22 ± 5)、(13 ± 3)ng/L]以及血清中TNF-α [(381 ± 60)、(340 ± 54)、(330 ± 48)、(289 ± 41)ng/L]、IL-1β [(68 ±19)、(55 ± 16)、(52 ± 16)、(41 ± 13)ng/L]和IL-6 [(55 ± 15)、(53 ± 15)、(45 ± 11)、(39 ± 10)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527、5.269、35.612、33.843、37.175,P = 0.031、0.022、0.036、0.048、0.029)。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血清中TNF-α和IL-1β以及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更低(P均< 0.05)。 结论脊髓背角及结状神经节处的神经肽SP可能参与了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而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其表达,同时减轻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X受体β(LXRβ)在电针治疗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后,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大鼠均给予经典二血管闭塞(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激动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喂食LXRβ激动剂T0901317(1 mg/kg,每日1次,连续7 d),电针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治疗,持续1周。于术后2周从各组中分别选取1只大鼠采用快速断头取脑法进行模型病理性评估。各组大鼠于术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认知功能情况。水迷宫实验结束5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LXRβ、核因子κB1(NF-κB1)P50及NF-κB1 P105蛋白表达。 结果各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平台距离与爬上平台所需时间(F = 2.960、2.945,P = 0.045、0.046),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间比较(F = 7.627、3.512,P = 0.001、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大鼠平台距离均减小[(1 136 ± 857)、(760 ± 629)、(699 ± 702)cm],爬上平台所需时间[(49 ± 41)、(36 ± 28)、(34 ± 33)s]及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38 ± 19)、(29 ± 25)、(24 ± 18)s]均缩短(P均<0.05),但在穿越平台的次数上仅电针组大鼠显著增多[(2.0 ± 1.4)vs.(3.9 ± 1.8),P<0.05]。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染色加深,排列松散,细胞层数减少;电针组与激动剂组大鼠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层数显著增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IL-1β(F = 18.350,P < 0.001)、IL-6(F = 4.235,P = 0.018)和TNF-α(F = 4.190,P = 0.019)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激动剂组大鼠IL-1β[(357 ± 38)、(278 ± 45)、(232 ± 54)ng/L]、IL-6[(287 ± 45)、(188 ± 54)、(213 ± 54)ng/L]和TNF-α[(383 ± 45)、(236 ± 54)、(251 ± 91)ng/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Western-blotting显示,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LXRβ及NF-κB1 P50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1、0.315,P=0.586、0.815)。而各组间NF-κB1 P105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0,P=0.023),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的NF-κB P105蛋白表达显著减少[(4.0 ± 0.7)× 10-2、(2.8 ± 1.0)× 10-2、(2.7 ± 1.1)× 10-2,P均<0.05]。 结论LXRβ受体的激活在抑制慢性脑缺血过度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能起到抑制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但电针不具备上调LXRβ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下低频电刺激诱导外周血干细胞增殖并向施万细胞(SC)分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将传至第3代的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分为低频电刺激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组、联合应用组、对照组。4组细胞均采用含2%胎牛血清的达尔伯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进行培养,加入SC上清液后,低频电刺激组给予1 h持续低频电刺激,ERK组在DMEM中加入浓度为50 mmol/L的抑制剂PD98059,联合应用组在ERK组基础上给予1 h持续低频电刺激,对照组不行特殊干预处理。诱导前、后,利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在570 nm处的吸光度A值,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对诱导后各组细胞的增殖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干预前,各组外周血干细胞的A750值无明显差异(P&rt;0.05);干预后,低频电刺激组、ERK组、联合应用组、对照组A750值分别为(1.051±0.058)、(0.363±0.343)、(0.894±0.343)、(0.758±0.047),除ERK组外,其它各组A750值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各组A75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低频电刺激组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75的表达率均高于其它各组(P<0.05),ERK组各蛋白表达率则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联合应用组S-100、GFAP及P75的蛋白表达率介于低频电刺激组与ERK组之间,高于ERK组,低于低频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组间ERK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频电刺激组和联合应用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ERK组则较低(P<0.05);与联合应用组比较,低频电刺激组p-ERK1/2、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ERK组较低(P<0.05)。 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低频电刺激可促进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SC分化,且ERK信号传导通路是促进SC增殖分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培养Wistar大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丹参酮A组(0.01 mmol/L丹参酮ⅡA)、丹参酮B组(0.1 mmol/L丹参酮ⅡA)、丹参酮C组(1 mmol/L丹参酮ⅡA)。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Ⅰ型、Ⅲ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2(TIMP-2)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测定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5组心肌成纤维细胞间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表达水平、胶原蛋白Ⅰ型、Ⅲ型、MMP-2、TIMP-2 mRNA表达水平、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4.440、13.510、15.860、42.950、3.727、7.357、127.600,P均< 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及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细胞增殖率[(100.0 ± 2.8)%、(171.2 ± 11.4)%、(162.3 ± 15.9)%、(154.6 ± 17.5)%、(128.7 ± 13.2)%]、羟脯氨酸表达水平[(1.13 ± 0.14)、(2.07 ± 0.23)、(1.89 ± 0.17)、(1.74 ± 0.20)、(1.35 ± 0.16)μg/mg]、胶原蛋白Ⅰ型、Ⅲ型、MMP-2、TIMP-2 mRNA表达水平、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 0.05)。与AngⅡ组比较,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表达水平、胶原蛋白Ⅰ型、Ⅲ型、TIMP-2 mRNA表达水平、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丹参酮C组最低(P均< 0.05)。而MMP-2 mRNA表达水平在AngⅡ组与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间MMP-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丹参酮ⅡA可有效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降低TIMP-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66例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治疗原发病及积极控制感染,实验组患者于血小板下降的第1天给予rhTPO治疗,300 U·kg-1·d-1,皮下注射,当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升高≥ 50 × 109/L时即停用,疗程一般不超过14 d。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即刻、治疗后1、2、3、5、7、9、14 d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ICU治疗后28 d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LT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 结果实验组患者仅血小板计数治疗后3、5 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6 ± 19)× 109/L vs.(42 ± 18)× 109/L,t = 3.112,P < 0.05;(67 ± 22)× 109/L vs.(54 ± 21)× 109/L,t = 2.520,P< 0.05],且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35 vs. 11/31,χ2 = 4.022,P = 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t = 0.692,P< 0.05)、体温下降至正常的时间(t = 0.510,P< 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t = 0.262,P< 0.05)、肺部影像系统恢复至正常时间(t = 0.685,P< 0.05)、28 d病死率(χ2 = 0.001,P< 0.05)及ICU平均住院天数(t = 0.637,P< 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中没有观察到rhTPO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且经rhTPO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 = 0.697,P< 0.05)、ALT(t = 0.478,P< 0.05)、C反应蛋白(t = 0.110,P< 0.05)及总胆红素(t = 1.634,P< 0.05)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rhTPO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输注血制品带来的风险以及医疗资源的消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75例重症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次×1次/d×4 d+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次×1次/d×14 d,若血小板计数<10×109/L,则给予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次×1次/d×4d,余辅助治疗同治疗组.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3%比47.8%)、达有效时间[(6.9±1.4)d比(10.2±2.1)d]、血小板升高值[(155.2±101.2)×109/L比(55.7±33.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x2=5.01,U=2.46、3.15;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重症ITP患者安全有效,较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缩短血小板起效时间,并且能明显提高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Kl/2磷酸化异常在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Ⅷ)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肾内科住院行甲状旁腺全切术的SHPT患者50例为SHPT组,尸体甲状旁腺供体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免疫组化测定甲状旁腺组织中ERKl/2、P.ERKl/2、Egr-1的表达。结果(1)SHPT组患者血FGF-23与PTH(r=0.438,P=0.001)、血磷(r=0.421,P=0.002)、碱性磷酸酶(,=0.452,P=0.001)均呈正相关;(2)SHPT组患者术后3dFGF-23较术前相比明显降低(f=8.150,P=0.000);(3)与对照组相比,SHPT组ERKl/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F=O.101,P=0.091),p-ERKl/2及Egr.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F=9.798,P=0.001;F=27.568,P=0.000),腺瘤性增生组P—ERKl/2及Egr-1的表达显著低于弥漫性增生组(f=2.812,P=0.011;t=2-316,P=0.036);(4)SHPT组患者血PTH与甲状旁腺细胞中ERKl/2(r=-0.656,P=0.000)、P.ERKl/2(r=-0.696,P=0.000)、Egr.1(r=-0.439,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SHPT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中ERKl/2磷酸化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及高PTH的分泌的过程,ERKl/2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在SHPT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尔硫䓬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33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地尔硫䓬+缺血再灌注组(D/I-R组)。N组持续灌流K-H液150 min;I-R组K-H液稳定灌流30 min后,结扎前降支30 min,继以K-H液再灌注90 min;D/I-R组给予地尔硫䓬(5 μmo/L)再灌注15 min,继以K-H液再灌流75 min。记录并分析各组大鼠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各组左心室心尖组织的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Bcl-2以及Bax的mRNA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1)左心室发展压D/I-R组再灌注30 min与45 min比I-R组压力明显升高[(92.68±5.09)mmHg vs(75.77±5.33)mmHg;(90.39±4.29)mmHg vs(72.34±7.49)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2.81、51.92,P均=0.001)。(2)±dp/dtmax D/I-R组再灌注30 min与45 min时均比I-R组升高[+dp/dtmax:(2885.45±286.47)mmHg vs (2063.64±105.57)mmHg;(2712.73±236.52)mmHg vs(2053.64±92.33)mmHg;-dp/dtmax:(2214.55±104.63)mmHg vs (1710.91±217.97)mmHg;(2119.09±84.43)mmHg vs(1544.55±207.7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4.22、70.55、69.77、54.64,P均=0.001)。(3)N组仅有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未发生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D/I-R组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个数较N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R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D/I-R组,心室颤动时程与室性心动过速时程均较D/I-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49、0.001);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I-R组评分[5(3,6),57.36]高于D/I-R组[3(1,4),3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心肌梗死面积I-R组高于D/I-R组[(55.51±1.43)% vs (17.01±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I-R组线粒体ALDH2表达明显减少。D/I-R组线粒体ALDH2表达与I-R组比较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Bcl-2、Bax的表达均增加,D/I-R组Bcl-2/Bax的比值较I-R组增大(0.44 vs 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地尔硫䓬处理后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但其并不是通过上调线粒体ALDH2的基因与蛋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的表达及其活性。 方法体外培养HMEC-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TSHR mRNA的表达;将细胞接种在六孔板上,分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不含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基础培养基培养,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0 U/L,1.00 U/L,10.00 U/L的TSH干预。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研究HMEC-1细胞中的TSHR是否具有活性。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 结果RT-PCR结果显示HMEC-1表达TSHR mRNA;ELISA结果显示TSH刺激HMEC-1后细胞内cAMP表达增加,低剂量组cAMP水平[(5.23±0.86)mmol/L]与空白对照组[(1.77±0.2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1),并且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F=92.36,P<0.01)。 结论HMEC-1细胞中存在TSHR,且该受体可与TSH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曲唑酮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曲唑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 mg/kg、20 mg/kg、50 mg/kg曲唑酮溶液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 d,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MgIG)对紫杉醇(PTX)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对其体内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组、模型组、MgIG 低剂量组(6.25 mg/kg)、中剂量组(12.5 mg/kg)和高剂量组(25 mg/kg)。MgIG 3个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 d。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5天腹腔注射PTX 8 mg/kg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取材,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ELISA 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gIG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43.97±7.18)、(42.17±7.67)、(33.63±4.09)U/L vs (52.33±5.63)U/L]和AST[(78.06±5.07)、(75.83±6.45)、(70.40±7.12)U/L vs (86.84±8.72)U/L]水平降低(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MgIG低、中、高剂量组IL-6[(239.97±13.74)、(236.14±26.12)、(191.34±15.83)ng/L vs (261.02±10.88)ng/L]水平降低(P<0.05,P<0.01,P<0.001),MgIG中、高剂量组IL-10[(30.25±5.25)、(37.06±7.73)pg/ml vs (23.64±2.09)pg/ml]水平升高(P<0.05,P<0.001),TNF-α[(70.83±5.91)、(57.83±8.20)ng/L vs (85.27±6.54)ng/L]水平降低(P<0.01,P<0.001)。光镜下MgIG 3个剂量组的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随着剂量增加而减轻程度增加,呈剂量药效关系。 结论MgIG通过改变大鼠血清促炎因子的水平,并且改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程度,进而对PTX所致大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生素B_6(VitB_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热痛敏及L4~L5背根神经节(DRG)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另选择鞘内置管3天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ham):只分离坐骨神经;CCI组:结扎坐骨神经;CCI+Vit B6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VitB_610mg/kg/d,连续两周.各组术前2天和术后1、3、5、7、10、14天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在术后3d、7d和14d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L4~5 DRG和p-ERK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天TWL、MWT明显降低(P<0.01);与CCI组比较,CCI+VitB_6组术后3、5、7、10、14天TWL明显增高(3天P<0.05,5、7、10、14天P<0.01),而术后各天MWT无明显差别.术后3、7、14天,CCI组结扎侧L4,5背根节p-ERK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sham组(P<0.01),CCI+Vit B_6组结扎侧L4,5背根节p-ERK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CCI组(P<0.01).结论:背根神经节ERK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信号传递,鞘内注射Vit B_6抑制CCI大鼠热痛敏,其机制可能包括通过上游机制抑制ERK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