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赵水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05-10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升高至75×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ML细胞株(Kasumi-1、Skno-1、HEL、HL-60、THP-1)经不同浓度rhTPO(0、50、100 n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Annexin V/...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rhTPO有无促进骨髓纤维化的作用。用改良Dexter培养法进行体外不同浓度rhTPO作用下的基质细胞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ALP、PAS、AS—DNCE及纤维染色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及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表明:rhTPO可刺激基质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而增高;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但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明显贴壁,细胞呈椭圆形,第7天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细胞,第12—14天,细胞排列呈一定的方向性,似漩涡状,细胞为长梭形,70%-80%的瓶底被细胞覆盖。第16—18天细胞覆盖达90%以上,细胞形态均为螺旋状排列的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还有极小部分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培养14—42天的贴壁细胞,PAS显示为阳性,ALP染色和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显示为弱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用Masson氏三色和Gomori染色法染色,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显示均为阴性;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染色在对照组与实验纽均显示为阳性,但实验组阳性均似稍强,这种阳性并没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的绒毛、纤维从无到有,细胞从单层到多层,并逐渐出现新生成的纤维细胞,但对照组与实验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rhTPO对CD34、CD45、CD105、CD106、CD16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rhTPO不影响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纤维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也未发现有促进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凝血酶(TMB)诱导的血小板凋亡的调节机制。方法 常规制备洗涤血小板,分组如下:Normal组、TMB组、rhTPO(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各组血小板中线粒体的完整性、细胞凋亡率以及ROS的含量,检测Opa1、Bcl-xl、Mfn2、Fis-1、Drp-1、Cyt-c和Bak的表达。结果 与Normal组相比,TMD组、rhTPO(低、中、高)组中血小板中完整线粒体的比例及Opa1、Bcl-xl、Mfn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和ROS的含量及Fis-1、Drp-1、Cyt-c和Bak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rhTPO(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逆转这些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 rhTPO能明显抑制TMD诱导的血小板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ROS的富集,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0月收住恶性肿瘤患者45例,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随机分为A、B组,A组皮下注射rhTPO(15000U/d),B组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11(1.5m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6.18±4.20)和(10.46±4.54)d,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入外源性血小板,A组无患者需要输入血小板;与B组比较,A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治疗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尿毒症患者早八时抽空腹血,用酶标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及用药二周、四周、八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男(6.24±4.18)μg/L,女(9.86±5.86)μg/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的水平为男(21.18±7.42)μg/L,女(29.04±6.48)μg/L;应用二周后为男(16.24±5.88)μg/L,女(20.28±6.36)μg/L;四周后为男(13.76±4.24)μg/L,女(16.82±5.25)μg/L;八周后为(14.84±6.496)μg/L,女(18.47±5.34)μg/L.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增加食欲、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沈阳三生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7例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1 0 μg/kg·d) ,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肿瘤化疗组使用rhTP0 9d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5 ) ,血小板恢复至10 0×10 9/L需19±9 4d ,较对照组2 4±6 .2d明显缩短。难治性ITP组显效6例,良好1例,总有效率10 0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严重减少有促进增生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66例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治疗原发病及积极控制感染,实验组患者于血小板下降的第1天给予rhTPO治疗,300 U·kg-1·d-1,皮下注射,当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升高≥ 50 × 109/L时即停用,疗程一般不超过14 d。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即刻、治疗后1、2、3、5、7、9、14 d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ICU治疗后28 d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LT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
结果实验组患者仅血小板计数治疗后3、5 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6 ± 19)× 109/L vs.(42 ± 18)× 109/L,t = 3.112,P < 0.05;(67 ± 22)× 109/L vs.(54 ± 21)× 109/L,t = 2.520,P< 0.05],且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35 vs. 11/31,χ2 = 4.022,P = 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t = 0.692,P< 0.05)、体温下降至正常的时间(t = 0.510,P< 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t = 0.262,P< 0.05)、肺部影像系统恢复至正常时间(t = 0.685,P< 0.05)、28 d病死率(χ2 = 0.001,P< 0.05)及ICU平均住院天数(t = 0.637,P< 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中没有观察到rhTPO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且经rhTPO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 = 0.697,P< 0.05)、ALT(t = 0.478,P< 0.05)、C反应蛋白(t = 0.110,P< 0.05)及总胆红素(t = 1.634,P< 0.05)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脓毒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rhTPO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输注血制品带来的风险以及医疗资源的消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19例.A组:第2周期化疗前3天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连用7d;B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注射rhTPO(15 000 U),每日1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TPO可减少PLT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提前给药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阐明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生物学作用,我们研究了rhTpo(recombinant human Tpo)对人红白血病(human erythroleukemia,HEL)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血浆凝块集落培养法和5-溴-2’-脱氧尿核苷(5-BrdU)掺入HEL细胞DNA-ELISA法。培养基中加入rhTpo,HEL细胞集落数量和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未加rhTPo对照组。当rhTPo浓度为10,50,100,200ng/ml时,实验组集落数分别是对照组集落数的1.5,2.07,2.34,2.46倍;实验组A值分别是对照组A值的1.28,1.84,2.25,2.31倍。研究结果表明,rhTpo促进HEL细胞增殖和DNA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8月15日间关于rhTPO治疗SAT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17-DMAG在体外对人LX2肝星状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LX2肝星状细胞,用细胞毒试验法(MTT)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17-DMAG对LX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后LX2细胞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α-SM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17-DMAG能抑制人LX2肝星状细胞生长,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随药物浓度加大和作用时间延长,存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流式细胞仪证实17-DMAG可诱导LX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可以证实17-DMAG可使LX2细胞α-SMA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DMAG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LX2肝星状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并且通过这种机制来减少α-SMA的表达来抑制胶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HSCT)后d3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uTPO)对移植后患者血小板重建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根据PBHSCT后d3是否使用rHuTPO的情况,将2011年在本科接受PBHSCT的40名患者分为rHuTPO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中接受3种不同移植物来源(自体造血干细胞、HLA异基因相合造血干细胞和HLA单体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重建、输注血小板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 HL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4)和对照组(n=6)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9.33±4.03)d,(23.75±8.78)d,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5.5次、11.5次(P0.05)。HLA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8)和对照组(n=10)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50±4.22)d,(16.13±6.58)d,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3.0次、4.0次(P0.05)。在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rHuTPO治疗组(n=8)和对照组(n=4)患者移植后Plt升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6.50±7.14)d、(23.63±5.50)d(P0.05),Plt升至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0.25±7.23)d、(31.75±5.23)d(P0.05),血小板输注次数中位数分别为3.0次、12.5次(P0.05)。结论 HLA异基因单体型相合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3应用rHuTPO有助于移植患者血小板较快生成并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热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旨在为肝细胞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对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电子显微镜检测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 单纯热疗组、5-FU组及联合组对SSMC7721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8.4%、28.3%和5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细胞核染色质趋边凝集、线粒体肿胀.结论 5-FU联合热疗能显著提高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抑制SSMC7721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诱导SSMC7721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6.
TD-3细胞株体外检测血小板生成素生物活性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建立体外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生物活性的生物检定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了转染Mpl受体基因的TD-3细胞株依赖于Tpo浓度的增殖特性。通过观察实验条件对增殖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比较了TD-3细胞对10种与巨核-血小板系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反应,表明该细胞株仅对Tpo和鼠白细胞介素3(mIL-3)有浓度依赖性的增殖反应,对其它细胞因子均无反应,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检测Tpo的ED_(50)为1-3ng/ml,与文献报道检测Tpo生物活性的MO7e细胞株相近。以上特征表明该细胞株可作为检测Tpo生物活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OC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体外培养的COC2,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细胞密度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ATRA能够抑制COC2增殖,在1 ~20 μmol/L之间,具有浓度依赖性,在30 μmol/L时几乎未见存活细胞;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到使用ATRA处理后,细胞形态及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TRA对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OC2)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结肠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粉防己碱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