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ACL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6侧人体膝关节标本,保留完整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行单隧道双束和单束ACL重建,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膝关节在胫前加载(134N)和旋转加载(5N·m内旋胫骨)下屈曲0°、15°、30°、60°、90°位时的运动学反应。每个膝关节在4个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ACL完整、ACL损伤、单隧道双束重建ACL以及单隧道单束重建ACL,其中单隧道双束及单束ACL均采用双股腘绳肌腱。结果 (1)胫前加载:双束组在屈曲30°、60°和90°位,单束组在屈曲90°位时关节前后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P0.05);在屈曲60°位时双束组的胫前位移明显低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旋转加载:与ACL完整组相比较,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在屈曲0°、60°位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90°位时明显减少(P0.05);单束组在屈曲0°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60°和90°位时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小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隧道单束ACL重建相比,单隧道双束ACL重建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经胫骨隧道(TT)与经附加内侧入路(AM)钻取单股骨隧道膨胀界面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将6对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2组,一侧为经胫骨隧道组(TT组),对侧为经附加内侧入路组(AM组)。依次测试ACL完整、断裂及重建后3种状态下的胫前位移及胫骨内旋角度2个参数。结果中立位134 N载荷下胫前位移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AM组胫前位移比T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立位5 N.m旋转载荷下胫骨内旋角度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TT组胫骨内旋角度比AM组和ACL完整状态下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组与ACL完整状态下胫骨内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附加内侧入路单隧道膨胀界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ACL)分成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双束重建可模拟正常的。ACL结构。该文前瞻性随机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束和单束重建ACL.并比较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本体感觉。108例膝关节单侧不稳伴ACL断裂病人中行单束重建(S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平均29.5岁).双束重建(D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29.2岁)。把半腱肌折为4股作单束重建.切除撕裂的ACL残端.克氏针从胫骨内侧插入附丽点中央并扩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31例和3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手术,通过关节稳定性试验、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来评价疗效。结果双束组和单束组Lachman试验阳性分别为1例和7例(P<0.05);边对边差异<3 mm分别为27例和19例(P<0.05);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双束组优于单束组。结论双束重建符合正常膝ACL的空间结构,更能满足膝关节伸直位和扭转位时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单束和双束重建比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家阔 《中国骨伤》2016,29(5):391-396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ACL断裂的患者,会继发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退变~[1]。ACL断裂后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ACL重建的手术方法有多种~[3-6]。近年来,对ACL重建术式的争论焦点多集中在单束重建或双束重建方面~[7]。虽然也有股骨和胫骨骨道都是3个的ACL解剖3束  相似文献   

7.
股骨单隧道内分叉双束纤维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在人膝关节标本上行股骨单隧道分叉双束纤维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探讨其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应用力学试验机对14侧捐赠新鲜冷冻人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男12侧,女2侧;年龄20~31岁。标本股骨段长20cm,胫骨段长20cm。首先测量PCL完整时胫骨后移距离和交叉韧带的应变(完整组,n=14);然后切断PCL(切断组,n=14),测量胫骨受力时的后移距离后,再将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单束重建组(n=7)和分叉双束重建组(n=7),分别测量屈膝0、30、60、90和120°5个角度时胫骨后移距离和移植韧带的应变。结果胫骨受到100N后向力量,完整组在不同屈膝角度下,胫骨向后移位1.97±0.29~2.60±0.23mm,前外束和后内束纤维交替紧张松弛。切断组膝关节明显松弛,胫骨向后移位达11.27±1.06~14.94±0.67mm,与完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束纤维重建组,在不同屈膝角度下胫骨向后移位1.99±0.19~2.72±0.38mm,移植韧带持续紧张。双束纤维重建组在不同屈膝角度下胫骨向后移位2.27±0.32~3.05±0.44mm,移植的双束纤维交替紧张,协同作用。组内比较:双束重建组在不同屈膝角度时胫骨向后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束重建组在屈膝90°时与屈膝30、60和120°时相比,胫骨后移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单隧道内分叉双束纤维重建PCL术在各屈膝角度均能有效防止胫骨后移,股骨单隧道单束重建术屈膝90°时后移较其他角度时增大。分叉双束重建PCL的两束纤维束交替紧张,生物力学特征更接近于正常PCL。  相似文献   

8.
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后十字韧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后十字韧带(PCL)限制胫骨后移、恢复膝关节后向稳定性的能力,并与单束重建法进行比较。方法用双束股骨双隧道、单束前位点和单束后位点三种方法对膝关节标本进行后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30°、60°、90°及120°时,对胫骨施行200N的后向作用力,测量胫骨相对于股骨后移的距离。结果在屈膝角度较小(0°~30°)的情况下,单束后位点重建法术后胫骨后移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但屈曲超过30°,特别是超过60°后,单束后位点重建法术后胫骨后移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1)。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120°)内,双束股骨双隧道和单束前位点重建法术后胫骨后移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在某些角度有轻微的过度限制胫骨后移的现象。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在膝关节的整个屈伸范围(0°~120°)内,可以有效地限制胫骨后移,恢复膝关节的后向稳定性;单束前位点重建法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性的能力也较强;而单束后位点重建法限制胫骨后移、恢复膝关节后向稳定性的能力最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单束重建(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与双束重建(double—bundle reconstruction)是目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两个学术流派。传统的ACL重建将ACL视为一个整体,采用自体或异体材料作为整体进行单束的重建。目前ACL重建一般采取等长重建。等长重建是指屈膝30°,骨隧道关节内定点在胫骨髁间隆起前内缘和股骨髁间窝外侧壁的后上缘(右膝11点钟,左膝1点钟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恢复膝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并与单束单隧道重建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方法]应用跟腱分别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单前内侧束和单后外侧束三种方法对10个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15°、30°、60°及90°时对胫骨施行±100 N的作用力,测量胫骨相对于股骨移动的距离。[结果]在屈膝角度较小(0°~30°)的情况下,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的移动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但屈曲超过30°,特别是超过60°后,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在屈膝角度<60°的情况下,单后外侧束重建法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但屈曲超过60°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比单束股骨单隧道重建法能更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及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重建联合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修复治疗KD-Ⅳ型膝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9例KD-Ⅳ型膝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43岁,平均32.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损伤侧别:左膝2例,右膝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24 d,平均19 d。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5.6±4.2)分、Lysholm评分为(42.4±7.0)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为(75.2±12.3)°;后抽屉试验、轴移试验、胫骨外旋试验、0°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镜下以自体肌腱重建PCL、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同种异体胫前肌腱Larson后外侧加强重建PLC,带线锚钉或单纯缝线缝合修复MCL。结果手术时间2~3 h,平均2.5 h。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出现2例屈膝障碍及疼痛,1例膝关节僵硬。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76.9±7.4)分、Lysholm评分为(81.6±6.4)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为(122.9±7.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移植物均无失效,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轴移试验、胫骨外旋试验以及0°外翻应力试验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显示骨隧道位置均满意,1年后可见韧带移植物成活,MCL连续性良好。结论一期ACL、PCL及PLC重建联合MCL修复治疗KD-Ⅳ型膝关节脱位,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松弛程度,并提高关节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青少年ACL双束重建相关文献,对与青少年ACL双束重建相关的骨道与骺板关系、手术安全性临床验证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青少年ACL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相比,安全性无区别,但对于控制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优势且再断裂率更低。结论青少年ACL双束重建术后再断裂率低、稳定性好,但目前临床研究观察的样本量太小、随访时间短,其疗效有待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压敏胶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对照组)及使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后(实验组)肘关节屈曲0、30、60、90°时关节外翻松弛度、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及肘关节内压强。结果两组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组内及组间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肘关节屈曲0°时两组肘关节压强小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及对照组小于实验组(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内肘关节屈曲0°时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大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界面螺钉加人工肌腱重建后可即刻恢复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导航辅助的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单束重建组29 例、双束重建组28 例, 分别使用导航辅助单束、双束重建技术。两组术前KT-1000 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功能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 年。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为(1.6±5.1)mm, 双束重建组为(2.2±3.0)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14.3%, 双束重建组为29.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IKDC 膝关节功能评级优于双束重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10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均可见移植物连续且张力好;双束重建组28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8 例(28.6%, 8/28)可见后外束且张力较好, 15 例(53.6%, 15/28)可见后外束但松弛, 5 例(17.8%, 5/28)未见后外束。结论 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稳定性相同, 单束重建患者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主观评分优于双束重建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双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端移植物张力差异化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患者32例,移植物均选用自体伤侧半腱肌肌腱,股骨骨道均应用带袢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均用纽扣钢板悬吊固定,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单束重建ACL(n=16),实验组单股骨胫骨骨隧道双束重建ACL,胫骨端移植韧带张力差异化固定(n=16)。通过术后随访查体,膝关节功能Lysholm和Tegner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实验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关节感染发生,前抽屉试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可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向前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但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及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是膝关节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重要结构,主要约束和限制胫骨前移,对外翻和内翻应力也有一定作用,除此之外,它还限制了胫骨平台向内旋转。前交叉韧带存在2个功能束且目前争议不大,即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 AM)及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 PL)。然而,ACL正常解剖止点究竟在哪里、ACL损伤后需要重建几束等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议,由于测量方式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者测得数据差距较大。但无论在重建ACL时如何定位,使用单束还是双束重建,都取决于外科医生对ACL解剖和功能关系的认识。本文将回顾前交叉韧带的神经、血管、外科标志、解剖特点,为外科医师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使用标志物确定股骨侧及胫骨侧止点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ACL)分成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双束重建可模拟正常的ACL结构。该文前瞻性随机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束和单束重建ACL,并比较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本体感觉。108例膝关节单侧不稳伴ACL断裂病人中行单束重  相似文献   

18.
李文凯  吴华  韦盛  王威  游洪波 《骨科》2015,6(3):113-116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位单束(anatomic single-bundle,ASB)与传统过顶位单束(conventional over-the-top single-bundle,CSB)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ACL重建手术的病例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SB组(n=31)和CSB组(n=32),移植韧带来源均为自体腘绳肌腱.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估方法采用膝关节主动活动度、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结果 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CSB组3例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平均5°~10°,ASB组无伸直受限,两组屈曲均正常;Lachman试验:ASB组全部阴性,CSB组6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移试验:ASB组阴性率为67.74%,CSB组阴性率为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L的ASB重建术后早期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其临床意义及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移植肌腱固定时膝关节屈曲最佳角度。方法清洁级6~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kg,根据重建韧带固定时膝关节屈曲角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n=8)。取双侧后肢半腱肌肌腱,同时重建右后肢PCL及ACL,并分别于膝关节屈曲90°(A组)、60°(B组)、30°(C组)位固定。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3个月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动物,取膝关节远、近端各10 cm长肢体,行伸屈等长实验、前后位移实验、膝关节内外旋转实验。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3组间ACL及PCL最大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后方位移均<1 mm,提示前、后稳定性均良好;A组屈曲30°时前方位移及屈曲90°时后方位移均较C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外旋转角度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重建兔ACL及PCL,以屈曲60°行韧带固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Ⅱ度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前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54例膝关节ACL合并急性Ⅱ度M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受伤时间均〈1周,术前MRI检查示ACL连续性中断,MCL股骨、胫骨止点高信号,术前查体示前抽屉试验阳性,0°外翻应力试验阴性,30°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对所有患者术前行KT1000测量胫骨相对股骨前移度,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主观评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采取关节镜下ACL异体单束重建+MCL切开修复术;B组行单纯ACL异体单束重建,MCL采取支具固定保守治疗6周.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IKDC评分、ROM测量、KT1000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年IKDC评分、KT 1000测量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 ( t=13.699,9.553;P〈0.05);A组患者IKDC主观评分与B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6.273,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t=0.672,P〉0.05),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前后稳定性改善(KT 1000测量值)较B组明显改善,且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932,P〈0.05).结论 膝关节Ⅱ度MCL损伤合并ACL损伤建议MCL修复+ACL重建一期手术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