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切开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54例)和观察组(采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46例)。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恢复平整,达到解剖复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2.7~5.5个月。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前臂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及掌倾角、尺偏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最大程度保留前臂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光华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留组和切开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其中保留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术式,切开组采用切开旋前方肌术式。结果保留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及Krimmer评价优良率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切开旋前方肌术式比较,保留旋前方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活动度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中心医院骨科于2018-03—2020-09行Henry入路掌侧LCP内固定术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切开旋前方肌组(A组,32例)和不切开旋前方肌组(B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4周、3个月、6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术后6个月按照Gartland-Werler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时,B组患者的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握力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握力,以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保留旋前方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并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4—2022-03诊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8例术中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手法复位联合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骨折,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Henry切口撬拨复位并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正中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肌腱断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掌侧锁定接骨板(Volar locking plate,VLP)固定对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尺骨变异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VLP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掌屈度、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握力、桡骨远端形态(掌倾角、尺倾角、尺骨变异)、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腕关节掌屈度、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握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掌倾角、尺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尺骨变异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P固定有助于改善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减少尺骨变异,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3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桡骨远端骨折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不切开组28例(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和切开组28例(术中切开旋前方肌)。术后根据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放置是否良好;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在腕部VAS评分、腕部活动度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不切开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 0.05);不切开组的尺偏、桡偏、旋前和旋后功能明显高于切开组(P 0.05);术后6周复查时,切开组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均高于不切开组(P 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保护屈肌腱以及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50)。结论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6诊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3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18)个月。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组短,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骨折愈合后6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前臂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但其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21°,尺偏角19°~28°,桡骨短缩长度0~2 mm;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腕关节背伸40°~65°,腕关节掌屈45°~70°,前臂旋前55°~90°,前臂旋后55°~8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9. 4%。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2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内固定移位、骨折断端再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等级:优4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陈旧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断端,提高了固定强度,促进了骨折愈合,可避免桡骨短缩及骨折移位,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组(治疗组,45例),一组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组(对照组,4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关节面台阶、桡骨短缩、掌倾角、尺偏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关节面台阶、桡骨短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掌倾角、尺偏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6/4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0/45)(P0.05)。结论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较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7-09间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随访1 a,比较2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关节自主活动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8-03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39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关节面台阶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少,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1年观察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中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总分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年2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中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面台阶高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掌倾角、桡骨高度和尺倾角,缩短骨折治愈时间,增强手腕活动范围、握力及腕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最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0例患者随访(12.96±1.09)个月。术后12周测量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两侧在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和尺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所有的骨折均在8个月达到骨愈合,桡骨远端无畸形,桡骨的高度和宽度无继发改变,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下尺桡关节匹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临床评定标准,优37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可以更早、更好地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比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与"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掌侧入路的"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以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治疗。试验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4.16±12.54)岁。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3.27±13.74)岁。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骨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相关指标、腕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明显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明显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的骨性愈合时间与试验组的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对照组明显优于试验组(P0.05);术后6个月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明显少于试验组(P0.05)。结论采用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度佳、腕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并发症少,明显优于"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金天格胶囊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 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并被指导功能锻炼,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金天格胶囊口服。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Knirk-Jupiter关节炎分级。结果 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骨折愈合时,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动度、Gartknd-Werfey腕关节评分、Knkk-Jupiter关节炎分级,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的骨折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腕关节功能,抑制创伤性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和非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内固定组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行克氏针或联合钢丝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12.4±2.1)周,非内固定组为(13.8±3.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非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愈合13例,畸形愈合19例,不愈合3例。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无影响,但会影响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8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组(61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组(128例)。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握力和腕关节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0~46个月,平均38个月。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末次随访时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和DA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不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