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发病机制及合理的护理方法,不但可以缓解DGP的症状,而且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及其他并发症的控制和恢复。方法 总结近年来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发病机制,根据患者胃排空情况及血糖变化,找出规律,进行规范综合护理。结果 通过规范化综合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胃轻瘫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结论 糖尿病胃轻瘫治疗是控制血糖和促进胃肠运动,控制血糖非常关键。掌握患者胃排空及血糖变化,进行规范综合护理,能缓解患者胃轻瘫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胃动素、胃泌素及内皮素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 2 0例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浆标本观察 ,统一检测胃肠激素。结果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水平 ,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2 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 ,胃动素 15例升高 ,2例降低 ,3例正常 ;胃泌素 15例升高 ,1例降低 ,4例正常 ;内皮素 16例升高 ,1例降低 ,3例正常。血清胃动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3 99.4± 12 2 .0和 2 76.3± 3 7.0 ,P<0 .0 1,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胃泌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5 7.1± 12 .2和 44 .3± 10 .1,P<0 .0 1,差异十分显著 (P<0 .0 1) ;血清内皮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71.4± 3 3 .7和 5 8.1± 16.5 ,P<0 .0 0 1,差异十分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水平 ,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高于健康志愿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50%~7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2型亦很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胃节律紊乱,而导致胃潴留。常见的症状包括早饱、恶心、腹胀、呕吐、打嗝、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11例1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曲麦枳术丸口服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胃电图及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总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电图波形主频率及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均降低,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水平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促进胃肠运动,调节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DGP) 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50%~76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2型亦很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胃节律紊乱,而导致胃潴留.常见的症状包括早饱、恶心、腹胀、呕吐、打嗝、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1-2].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约见于50%~70%的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多累及消化道,导致胃排空延迟,称为糖尿病性胃轻瘫。1945年Runders首先报道了胃排空延迟与糖尿病的关系。1958年Kassander明确提出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这一概念。Mchugh及Erbas等统计,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该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  相似文献   

7.
194 5年 ,Rundles首先描述了胃排空延缓与糖尿病的关系。 195 8年 ,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的概念 ,其典型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体重减轻等。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发生率与检查对象、病情轻重、检查方法等因素有关 ,国外报道约 2 0 %— 30 %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胃轻瘫。国内报告 10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7 8mmol/L者 31例 ,无 1例胃排空延缓 ;血糖 >7 8mmol/L者 76例 ,4 7例 (6 2 % )排空延缓。1发病机制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1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胰岛素发挥作用与胃排空时间不相符,易造成低血糖的发生,掌握胃排空时间可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确保胰岛素发挥有效的作用。方法用超声胃液体排空功能分别检测第15 min、30 min、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各时相的胃排空率。以60 min胃排空率为标准,胃排空率〉90%为正常,胃排空率〈90%为胃排空延缓。然后检测餐前及餐后2 h、3 h、4 h血糖,按胃排空延迟时间及餐后血糖值确定推迟注射胰岛素的时间。结果餐前不同时间注射胰岛素对餐后血糖作用不同,以餐前10 min注射胰岛素时对餐后各时段血糖影响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血糖变化曲线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使胰岛素的给予时间与碳水化合物吸收相配合,从而避免发生低血糖,确保胰岛素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金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22-1125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性胃肠神经病变之一,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近年来有报道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犤1,2犦。我们应用此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其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2组。莫沙比利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本院内分泌科已确诊且已在治疗的1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焦虑、怀疑、人际关系敏感性、偏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患者焦虑、躯体化、敌对性因子等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存在者着严重的心理卫生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炎症因子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80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测定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M患者肠道不同菌群与HOMA-IR相关性,肠道不同菌群与各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老年T2DM组的拟杆菌[(10.0 ± 0.3)logN/g vs.(8.1 ± 0.9)logN/g]和肠杆菌[(9.86 ± 0.27)logN/g vs.(7.05 ± 0.19)logN/g]的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 = 3.162、3.016,P均< 0.05),普雷沃氏菌[(7.22 ± 0.27)logN/g vs.(9.35 ± 0.39)logN/g]、乳杆菌[(5.12 ± 0.25)logN/g vs.(7.67 ± 0.43)logN/g]和双歧杆菌[(7.2 ± 0.4)logN/g vs.(11.0 ± 0.5)logN/g]的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 = 5.230、4.163、7.115,P均< 0.05)。T2DM组的HOMA-IR[(6.4 ± 0.8)vs.(3.1 ± 0.4)]、IL-6[(154 ± 15)ng/L vs.(81 ± 10)ng/L]、IL-22[(628 ± 36)ng/L vs.(106 ± 11)ng/L]、TNF-α[(208 ± 23)ng/L vs.(118 ± 11)ng/L]和IFN-γ[(136 ± 15)ng/L vs.(76 ± 13)ng/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 7.156、3.167、5.026、3.557、2.134,P均< 0.05),而IL-10[(127.7 ± 18.7)ng/L vs.(376.8 ± 1.8)n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272,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普雷沃氏菌、肠杆菌与血浆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 =0.613、0.437,P均< 0.05),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 = -0.617、-0.575、-0.616,P均< 0.05)。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IL-6(r = -0.617、-0.526、-0.575、-0.616,P均< 0.05)、IL-22(r = -0.636、-0.587、-0.621、-0.573,P均< 0.05)、TNF-α(r = -0.593、-0.633、-0.476、-0.539,P均< 0.05)和IFN-γ(r = -0.475、-0.538、-0.602、-0.573,P均< 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535、0.623、0.459、0.506,P均< 0.05);肠杆菌与IL-6、IL-22、TNF-α和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437、0.599、0.576、0.518,P均< 0.05),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性(r = -0.518,P < 0.05)。 结论老年T2DM患者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omplicated, globally expanding disease that is influenced by hereditary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hanges in modern society's food choices,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obesity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M (T2D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intestinal flora and numerous disorders, including obesity,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lteration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intestinal flora, as well as their therapeutic choices. Also included is a summary of the anti-diabetic benefits of natural compounds demonstrated by studies.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theory, the bile acid theory, and the endotoxin theory are all potential methods by which intestinal flora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2DM. Due to an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abnormalities in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secondary bile acids have been found in diabetic patients. Additionally, metabolic endotoxemia with altering flora induce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stimulating the immune system via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The agenda for diabetes treatment includes the us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obiotics, prebiotics in the diet, fecal bacteria transplantation, and antibiotics. Animal studies have proven the antidiabetic benefits of numerous bioactive substances, including Flavonoids, Alkaloids, Saponin, and Allicin.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contribute to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招募40名2型糖尿病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在刚入组而未经任何干预阶段定义为1期,膳食纤维素干预阶段定义为2期,膳食纤维素联合蛋白质膳食干预定义为3期。在不同干预时段末,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重复检测,并检测肠道菌群丰度。结果(1)1~3期患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2.3±3.2)g/L、(41.6±2.5)g/L、(47.2±2.8)g/L,白蛋白水平始终在正常范围内。与3期时相比,患者在1期、2期时的白蛋白水平明显较低(P<0.05)。(2)在1期及2期时,患者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在3期时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与1期时相比,餐后0.5h、1h、2h、3h血糖在2期及3期时均显著降低(P<0.05)。(3)患者在1期、2期、3期时的空腹及0.5h、1h、2h、3h时的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4)与1期相比,2期时患者的0.5h、1h、2h、3hC肽水平即明显下降(P<0.05);3期时空腹1h、2h的C肽水平又出现上升(P<0.05)。(5)PCA主成分分析发现,患者在1期、2期、3期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分别趋于不同的方向。患者在1期时,肠道菌群中丰度较高的菌属包括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软酸杆菌属、萨特菌属、假单胞菌属、脆弱拟杆菌属。2期时丰度较高的菌属包括副类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梭状杆菌属、巨单胞菌属。3期时丰度较高的菌属包括罗斯菌属、巨单胞菌属、萨特菌属。结论膳食纤维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提高有益菌丰度;蛋白饮食可改善血糖水平,但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检测45例单纯糖尿病(DMA)组和4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DMB)组,与正常组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HRV值均低于正常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降低明显(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测定是一种敏感的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骨钙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意义,为老年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就诊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1)健康对照组(NC组);(2)2型糖尿病非认知障碍组(T2DM组);(3)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组(CI-T2DM组),三组各50例,比较三组间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一般生化指标和认知功能评分情况,并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骨钙素与糖脂代谢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T2DM组比较,CI-T2DM组中腰围、糖化血红蛋白、内脏脂肪面积均升高,而骨钙素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下降; NC组、T2DM组、CI-T2DM组血清骨钙素水平逐渐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老年T2DM人群中,MMSE评分与年龄、腰围、糖化血红蛋白及内脏脂肪面积呈负相关(P <0.05),而与骨钙素水平呈正相关(r=0.374,P <0.001);以骨钙素作为因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内脏脂肪面积、MMSE仍与骨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和负性态度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自行编制的老年生活观量表,评价3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负性态度;同时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并发症数目增多、糖代谢紊乱、长期治疗和消极生活态度对抑郁情绪有促进作用,糖代谢控制不良可形成抑郁情绪和消极生活态度;负性情绪、态度和生活事件(丧偶、离异)又可加重糖代谢紊乱。结论抑郁情绪和负性态度与糖代谢指标之间互为因果.力口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状态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并按照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C组(BGFC≤1.5)、SD1组(1.5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70岁)服用二甲双胍后血乳酸的变化。方法选择68例老年T2DM患者,其中二甲双胍治疗43例为观察组,再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2个亚组,GFR<60 ml/min 19例为肾功能异常组;GFR≥60 ml/min 24例为肾功能正常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乳酸、阴离子间隙(AG)、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动脉血气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血乳酸和AG分别与年龄、药物剂量、尿素氮(BUN)、肌酐(Cr)、GF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其2个亚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AG、FBG、P2hBG、HbA1c、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和AG分别与年龄、药物剂量、BUN、Cr、GFR、ALT、AST、PaO2、PaCO2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患者(≥70岁)服用二甲双胍安全,降糖效果良好;轻度肾功能异常者应监测肝、肾功能及血乳酸。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地特胰岛素为基础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以地特胰岛素为基础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等的变化。结果使用以地特胰岛素为基础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12周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地特胰岛素能很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对其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这为探索GDM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