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院携带bla_(NDM-1)基因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现况及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昌大学某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92株,对其进行bla_(NDM-1)基因筛查,并对bla_(NDM-1)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其他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将bla_(NDM-1)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供体菌)与大肠埃希菌J53(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采用药敏试验及mCIM试验对接合子进行表型验证,提取供体菌及接合子的质粒采用Southern blot技术对bla_(NDM-1)基因进行基因定位,并验证其水平转移的能力。结果在对碳青霉类抗生素不敏感的92株大肠埃希菌中发现2株携带bla_(NDM-1)基因,携带率2.2%。此2株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同时携带其他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接合试验及Southern blot发现此2株大肠埃希菌的bla_(NDM-1)基因均位于菌株的质粒上,且有1株大肠埃希菌的bla_(NDM-1)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向大肠埃希菌J53转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2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接合子获得了与供体菌相似的药敏结果。mCIM试验表明,此2株大肠埃希菌及接合子均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结论该院存在携带bla_(NDM-1)基因而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携带bla_(NDM-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质粒可介导bla_(NDM-1)基因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为病例组,10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感染为对照组,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43.75%)、CTM-M1(32.82%)为主;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共分为5个ST型,其中33株为ST167型。结论 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以NDM-1和CTM-M1为主,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2020年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Escherichia coli, DEC)的耐药性以及质粒介导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方法针对我国福建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等地区2020年度食品中分离获得的9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 采用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药敏检测平台测定其对9类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检测mcr-1~mcr-9基因的携带情况, 并对mcr基因PCR阳性菌株开展进一步药敏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9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总体耐药率为76.92%(70/91), 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 分别为69.23%(63/91)、59.34%(54/91), 多重耐药菌株占47.25%(43/91);检出2株mcr-1基因和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阳性的EAEC(enteroaggregativeEscherichia coli,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菌株, 其中1株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5年腹腔感染相关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发展趋势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采用EDTA协同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共23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具有高度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高达90.74%~94.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次之。在分离的29株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15株,而EDTA协同试验阳性7株,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种类,其中15株MHT阳性菌株携带bla KPC-2,7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菌株携带bla NDM-1基因。结论本院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中以bla KPC和bla NDM基因携带为主,其可通过质粒介导,应防止其发生暴发性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携带及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微量稀释法筛选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0株,通过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EDTA/IMP、EDTA/CAZ复合纸片,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为底物,进行协同试验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金属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基因,以确定基因的种类。结果 25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5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敏感;通过Hodge试验对30株大肠埃希菌表型的筛选,阳性菌株共28株,阳性率为93.0%;通过PCR基因分析,3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8株KPC基因,阳性率达到93.0%,30株大肠埃希菌中未发现VIM和IMP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在ICU和呼吸科,耐药原因主要是KPC基因,但是不能排除VIM和IMP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携带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埃希菌和未携带mcr-1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携带mcr-1对耐药性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7年山东省某地健康居民中收集的粪便样本分离到的156株mcr-1阳性大肠埃希菌和184株mcr-1阴性大肠埃希菌,通过PCR检测mcr-1,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并对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5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产金属碳青霉烯酶的筛选采用亚胺培南/EDTA复合E-test条,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并测序确认类型及其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液相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质粒的转移特性。结果除了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外,5株大肠埃希菌对目前测试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耐药,且金属酶表型实验结果都呈现阳性;5株大肠埃希菌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但都携带blaNDM-5和blaTEM-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的脉冲带型不一致,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性;质粒接合试验没有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供体菌)将携带blaNDM-5的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iR(受体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存在携带bla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但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暴发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和分析同源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216株,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改良Hogd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2.8%,其中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3株厄他培南耐药株则均为阴性。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1株携带blaNDM-5基因,2株携带blaKPC-2基因。6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其克隆分型分别为ST648、ST5150、ST131、ST964、ST2003和ST38。PFGE共分为5个型别,其中C1与C6为同一型别,其余4株为不同型别。结论本研究中6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和NDM-5酶,MLST和PFGE的结果显示属于不同的克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携带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1(mcr-1)的情况及肠道杆菌菌株种类,为污水中含有该类耐药基因菌株的分子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23年4—6月收集的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采用血琼脂和SS培养基分离培养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采用质谱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mcr-1基因和拷贝数,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5.0软件针对不同来源分离得到的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拷贝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49份污水进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4株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阳性分离率为28.6%,包括12株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株mcr-1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MDR)菌。其中所有mcr-1阳性菌株均对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人源携带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污水源分离得到的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之间拷贝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多黏菌素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防线;201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由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不同于已经发现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基因整合于质粒,而非染色体上,可以随着质粒的接合转移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多种细菌及动物宿主均能携带mcr-1基因。mcr-1基因还能与其他耐药基因共存于质粒上,产生多药耐药,引起临床患者的严重感染;目前,五大洲3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检测到该基因,对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食物链传播模式、环境和人群的流行现状、携带mcr-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emerg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coharboring the blaNDM and mcr genes has become a new challenge in clinical therapy because of their resistance to most antibiotics. This study reports the emergence of an E. coli strain GZEC065 isolated from blood sample of a patient in China with both chromosome-located mcr-1 and plasmid-mediated blaNDM-5 gene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howed that GZEC065 was resistant to most tested antimicrobials, including imipenem and polymyxin B. S1-nuclease-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and conjugation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and conjugative ability of mcr-1 and blaNDM-5 genes.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showed that GZEC065 belonged to sequence type ST156 and contained three different plasmids (46 kb, 88 kb and 142 kb) with multiple resistance genes, such as mcr-1, blaNDM-5 and blaTEM-1. The blaNDM-5 gene was carried by the 46 kb conjugative IncX3 plasmid,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 in China. The mcr-1 gene was located on the chromosome mediated by the Tn6330 mobile element and showed genetic complexity among different strains. The emergence of E. coli strains coharboring both chromosome-located mcr-1 and plasmid-mediated blaNDM-5 genes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alternative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continuous active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2.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是近来发现的由新的超级耐药基因编码的一种耐药酶.编码该酶的基冈位于质粒等町移动遗传因子上,使得该类酶基因可在细菌间广泛传播.产此类酶的细菌对几乎所有现存的抗生素耐药.此文就NDM-1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制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是近来发现的由新的超级耐药基因编码的一种耐药酶.编码该酶的基冈位于质粒等町移动遗传因子上,使得该类酶基因可在细菌间广泛传播.产此类酶的细菌对几乎所有现存的抗生素耐药.此文就NDM-1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制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大海  李明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68-5169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结果:45株大肠埃希菌中25株为多重耐药,对氨苄两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及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56%,并携带3~6个数目不等的大小约为1.2~60kb的天然质粒。结论: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其耐药性与细菌携带1.2~60kb的质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军队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进行分析,为指导医院对提高耐药菌治疗效果和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7-9月间所有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103份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确定为大肠埃希菌的75株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临床常用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5株大肠埃希菌中,敏感株11株,其余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氨卞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0%。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编码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及ESBLs确认试验检测AmpC酶与ESBLs表型,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通过质粒的提取、纯化,PCR反应及序列分析,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和ESBLs基因类型。结果从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1条约15 kb大小的质粒,此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耐药性传递至大肠埃希菌,以从肺炎克雷伯菌及接合转移后的接合子细菌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均可扩增出DHA型ampC基因及SHV型ESBLs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ampC及ESBLs基因型分别为DHA-1型及SHV-12型。结论从肺炎克雷伯菌可转移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及SHV-12型ESBLs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对3类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外排泵acra/acrb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存在,探讨acra/acrb与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性间的相关性。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技术检测大肠埃希菌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结果耐药模式中以多药耐药为主占52.11%,其表型以CTX+G+S+CIP+LEV为主,8株,占11.27%;acra/acrb阳性率在多耐药株与双耐药株、单耐药株、全敏感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对3类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并且存在明显的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外排泵基因acra/acrb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沂市人民医院2016-2017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CLSI 2016年版、2017年版标准,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了2016-2017年该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年间全院共分离出病原菌199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17.3%)、肺炎克雷伯菌(13.2%)、铜绿假单胞菌(9.2%)、鲍曼不动杆菌(7.3%)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0.8%,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4%)、肺炎链球菌(6.4%)和表皮葡萄球菌(4.1%)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剂的耐药率多低于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大都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产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严重,目前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大都敏感。结论 近2年该院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增长迅速,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极为严重。多重耐药性细菌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应加强对细菌的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从尿标本中分离出670株(男性217株,女性453株)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特殊耐药株如MRS株、VRE株、HLAR株、产ESBLs细菌的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均采用K-B法. 结果分离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肺炎克雷伯菌(5%)、铜绿假单胞菌(4%)、弗氏柠檬酸杆菌(4%);产ESBLs细菌的检出率为11.6%,MRSCON株为74.3%,VRE株为28.9%,HLAR株为70.3%;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除外)敏感性较好(72%~97%),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较差(16%~18%). 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过去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和特殊耐药株的报告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PCR检测细菌总DNA中1、2、3类整合酶基因,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50株大肠杆菌中19株携带1类整合子,2株携带2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基因盒,各种基因盒组合中最常见的是dfr17-aadA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单个菌株的耐药谱与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缺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