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横行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原地区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14例(15髋)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其中男4例(4髋),女10例(11髋);年龄23~56岁,平均(36±8)岁。实施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采用生物性臼杯,股骨采用S-ROM生物假体,均为陶瓷-陶瓷界面,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失访,随访13例(14髋),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38.56±3.67)分,术后评分(85.43±2.89)分,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显著减轻。结论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横行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2例(13髋)Crowe IV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月~7年,平均42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能够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钧  潘光辉  伍振威  叶峰  段祥林 《骨科》2015,6(5):261-264
目的 比较陶瓷对陶瓷(ceramic-on-ceramic, COC)与金属对聚乙烯(metal-on-polyethylene, MOP)全髋关节置换的10年随访临床结果。 方法 对114例接受初次TH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COC组48例(54髋),MOP组66例(67髋),比较COC与MOP两种不同摩擦界面假体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翻修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COC组与MOP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9.9±7.5和92.3±8.2,无显著性差异(P>0.05);COC组1例翻修(翻修时间术后3年),MOP组4例翻修(翻修时间平均6年)。两者在翻修、脱位、假体破碎、关节异响、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深部感染、异化骨化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C与MOP假体均能提供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0例36髋,其中6例双侧,24例单侧。采用S-ROM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或接近于真臼水平植入。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30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27例32髋获得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48个月。2髋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7±3.7改善至术后89.1±2.9。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无须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方法 1995年1月~2002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3例(33髋),其中男7髋,女26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2例,感染后松动8例(其中2例合并窦道形成);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3例,不伴有假体中心性脱位.对无菌性松动和股骨头磨损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3例,生物固定型假体12例,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8例感染患者均行一期骨水泥固定型全髋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11个月.2例出现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不稳;4例遗留持续性疼痛,无假体脱位、断裂.本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4~47分(平均38.6分),上升为术后的68~88分(平均82.4分),满意率87.9%. 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髋臼侧翻修假体可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选择生物型假体,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感染后的翻修选择骨水泥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7年10月至2009年1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DDH患者15例20髋,其中5例双侧、10例单侧.18髋采用Secur-Fit股骨假体,2髋采用Corail股骨假体.转子下斜行截骨6髋,髋臼底磨穿5髋,均行股骨头植骨.结果 15例中早期死亡1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12例16髋获得平均44.2个月(5~92个月)随访.术后发生出血性休克1例,脂肪栓塞1例,术后脱位2例,股骨上端骨裂2例.转子下斜行截骨6髋中,1髋失随访,2髋分别于术后18和23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其余3髋骨愈合.髋臼底植骨5髋,除1髋失访外,其余均获得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完全骨性覆盖,无髋臼假体松动.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1.1 cm(0~2.2 cm).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7±5.7)分(15~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6)分(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ecur-Fit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侯卫坤  刘林  鲁超  彭侃  杨治  许珂  许鹏 《中国骨伤》2016,29(6):526-529
目的 :探讨先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CroweⅡ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先髋臼杯对18例(18髋)CroweⅡ型DDH患者行THR,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2~60岁,平均47.6岁;病程9~22年,平均13.5年。术前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前1 d及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周对髋臼假体覆盖率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18例(18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需要手术翻修病例。术后1周X线片示髋臼假体覆盖率均大于80%。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2.67±5.06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4.79±3.27(t=-45.269,P0.001)。结论:对CroweⅡ型DDH患者,采用先髋臼杯进行THR,可获得较高的髋臼假体覆盖率及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翻修中保留股骨侧假体、单纯行髋臼侧翻修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间采用保留股骨侧假体、单纯行髋臼侧假体翻修的31例31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8~77岁,平均(64.32±8.76)岁。髋臼侧内衬磨损、无菌性松动、移位26例,髋关节脱位3例,髋臼骨折2例。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固定的12例,生物固定的19例。进行翻修手术距离初次手术3个月~13年,平均(56.65±40.19)个月。18例翻修用髋臼与股骨侧假体保持同一厂家,13例因产品原因更换厂家。术中常规先行股骨侧假体稳定性的测试,评估股骨侧假体位置,对于股骨近端存在骨溶解的病例,溶解骨清理后进行打压植骨,单纯行髋臼侧翻修,采用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2~103个月,平均(53.94±22.89)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平均(40.29±7.88)分增加至术后平均(86.42±5.2)分。所有患者无感染及关节脱位,未见假体移位,没有再翻修病例。结论全髋翻修中,根据患者年龄情况、股骨侧假体的固定情况、骨溶解的情况、初次置换假体选择情况、初次置换与翻修手术间隔时间情况,对部分患者采用保留股骨侧假体、单纯行髋臼侧翻修,可减少手术创伤,短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中髋臼中心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29例(32髋)DDH患者行THA。男6例(6髋),女23例(26髋);年龄45~67岁,平均50.6岁。左侧22髋,右侧10髋。DDH按照Crowe分型标准:Ⅰ型12髋,Ⅱ型20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1.9~4.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8.6)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1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4年6个月,平均2.3年。术后下肢延长0.5~5.8 cm,平均2.5 cm。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7±5.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0)。X线片检查示,术后1例1髋髋臼杯假体松动,1例1髋髋臼杯假体外移且外展角过大;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髋臼杯及股骨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1年髋臼中心水平位置、髋臼中心与泪滴连线垂直距离、髋臼垂直外展角、股骨偏心距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H行THA时重建髋臼中心能有效延长患者肢体,提高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置换失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5年5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03例,左侧224例,右侧18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61.43±27.82)岁,总结翻修原因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等。[结果]假体松动280例,其中柄松动87例,臼松动39例,柄和臼假体均松动154例;翻修前假体平均使用时间6个月~24年,平均(6.68±4.82)年。感染66例,其中16例一期旷置,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行假体置入;其余50例均行一期翻修假体置入。关节不稳所致脱位15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或保守治疗失败, 3例行单纯切开复位, 3例更换内衬和股骨头,1例更换股骨侧假体,3例更换髋臼侧假体,3例行全髋翻修。聚乙烯衬垫磨损但假体无松动14例,8例予以更换内衬和股骨头,4例更换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2例行全髋翻修。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5例仅置换髋臼侧,更换股骨头假体,6例行全髋翻修。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1例,以捆绑带固定或钢板螺钉固定或更换加长柄假体结合内固定等治疗。假体机械断裂6例,予以更换假体。股骨柄假体偏心距过大导致疼痛1例,予以更换股骨柄假体。髋臼螺钉位置不当导致坐骨神经症状1例,予以调整髋臼假体和螺钉位置。[结论]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原因,其次为感染、脱位、聚乙烯磨损、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方案需根据假体失败的原因、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30例(31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岁(47~74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9例(20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3例(3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1髋,2~3年3髋,8~10年21髋,10~15年6髋。翻修假体类型:均为混合型假体,国产12例(12髋),进口18例(19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差距小于1 cm)。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2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16髋,良10髋,可4髋,差1髋。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THR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采用THRA治疗DDH患者25例,女18例,男7例;30~59岁,平均48岁;双髋1例,共26髋。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半脱位22髋,低位脱位4髋。采用Conserve-plus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髋臼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头假体采用低黏骨水泥固定。临床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测量髋臼外展角、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股骨柄干角、髋臼假体覆盖率;记录髋臼和股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及骨溶解;以各种原因所致翻修或影像学松动为随访终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3.5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1分,26髋均为优。术后轻度跛行2例,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感染、术后股骨颈骨折、术后残余股骨头坏死、术后假体松动、脱位、术后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度:屈曲由97.5°增加至127.5°,外展由19.3°增加至40°,外旋由23.2°增加至42.5°,内旋由4.2°增加至28.5°。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假体平均外展角为41.6°,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6.2 mm、内移15 mm,股骨柄干角平均146.4°。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94.4%,1例宿主骨与臼杯界面在2区出现透亮线,宿主骨与股骨假体柄界面无一例出现透亮线。结论THRA治疗成人半脱位型及低位脱位型DDH继发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中期疗效,熟练的手术技术和正确的适应证选择是降低中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 iom 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3例髋臼重建利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前外方植骨造盖,9例于真臼水平将髋臼内移;3例股骨重建于转子下截骨短缩并纠正前倾;Ⅲ、Ⅳ型DDH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肢体延长最多4.8 cm,平均2.8 cm。随访6个月~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0.7分提高到84.5分,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结论对有症状的DDH或强烈要求改善步态的年轻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1例(24髋),男3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0)岁。采用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股骨近端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成形后联合自体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生物型假体或钛网骨水泥重建髋臼。陶瓷-聚乙烯股骨头臼界面17例(20髋),金属-聚乙烯4例(4髋)。股骨截骨端自体骨移植18例(21髋),异体骨移植原位钢丝捆扎3例(3髋)。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3例失访。随访18例(21髋),随访时间0.5~9年,平均3.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7.9±9.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8.4±3.5)分。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截骨端骨愈合良好。结论 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高龄髋关节高脱位患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改善肢体不等长,可避免一次性过度肢体延长导致的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第3代或第4代陶瓷对陶瓷界面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1例(137髋),单侧85例,双侧26例,年龄18~68(38.88±10.83)岁,随访时间12~96(41.16±21.5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后Harris评分的改善,陶瓷碎裂、异响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56.54±15.67提高至术后88.30±6.86(P=0.017)。未发现假体周围明显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发生。3髋分别因感染、股骨柄松动、下肢不等长翻修;3髋脱位。77例患者记录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其中69例患者髋关节屈曲可达120°以上。结论 :在CroweⅣ型DDH行THA中应用陶瓷对陶瓷界面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8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χ2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Ⅰ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在远期,并且以髋臼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成人DDH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9例42髋,男性3例3髋,女性36例39髋,平均年龄51岁(41~67岁)。其中CroweⅠ~Ⅱ型32例33髋,CroweⅢ型6例8髋,CroweⅢ~Ⅳ型1例1髋。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2例33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采用S—ROM高组配式假体1例1髋。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Harris评分术后平均89分,较术前改善46分。优27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84.6%。1例评分为差者随访3年,有疼痛与假体松动征象。本组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对成人DDH应用Crowe分型结合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通过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假体行生物型固定,应用高组配式假体均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6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Ⅰ型24髋,Ⅱ型19髋,Ⅲ/Ⅳ型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手术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5例(40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髋臼假体内置5例(6髋),高位重建髋臼2例(2髋)。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8年。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Ⅰ、Ⅱ和Ⅲ/Ⅳ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7.3±6.5)分、(42.7±5.5)分和(38.6±7.8)分增加到术后的(92.4±4.1)分、(88.2±4.7)分和(83.9±6.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DDH按照Crowe分型采用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以及正确选择假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