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盆-髋臼骨折X线透视导航下闭合复位与经皮固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初探用X线透视导航辅助骨盆-髋臼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方法在获得骨折X线片和CT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图像重建。根据外科适应证,借助透视系统进行相应的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若复位满意,便可和患者详细讨论手术计划。结果所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固定时都未出现并发症。除少数患者外,术后CT扫描都显示螺钉固定位置满意。结论目前的手术适应证仍局限于闭合条件下进行的骨折复位。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的发展使骨科手术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已成功应用于骨盆截骨、简单髋臼骨折、骶髂螺钉固定等多种骨盆手术中。骨盆复杂的解剖结构,使得现有的空间配准技术对复杂的骨盆骨折存在较大局限,成为CAOS导航研究的难点所在。在传统的CT三维重建基础上进行虚拟手术规划,借助超声测距原理将术中超声图像与术前的多模态医学图像实时配准,通过同步动力化技术跟踪骨折复位情况、确认手术效果,可实现骨盆骨折手术的微创、实时、非X线暴露的三维导航目的。该文就CAOS应用于骨盆骨折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计算机虚拟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采用骨盆复位架经皮微创治疗的3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9~57(39.40±9.85)岁。将患者的骨盆CT 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骨折虚拟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虚拟复位及置钉,然后进行模拟透视记录理想的透视方位和角度以指导术中正确透视。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影像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实现了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根据Matta评分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3.3%(28/30);共置入通道螺钉67枚,置钉优良率98.5%(66/67)。手术时间(173.54±79.31) min,术中透视次数(90.81±41.11)次,术中出血量(81.21±43.97) ml。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断钉、无骨折再移位。所有患者随访满12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73~94(85.66±5.33)分。结论: 计算机虚拟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可快速、准确和安全地复位和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计算机虚拟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对骨盆骨折的认识和理解,骨盆复位架可提高外科医生闭合处理复杂不稳定骨盆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1例机器人体外通道螺钉定位系统联合骨盆随意外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经验。方法 2015年8月收治1例因交通事故伤致复杂骨盆骨折的30岁女性患者。影像学检查示骨盆骨折Tile分型C3型,Young-Burgess分型左侧LC-2型、右侧APC-3型。伤后48 h生命体征平稳后手术,通过骨盆随意外架、骨牵引定向术中复位、机器人导航引导通道螺钉固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50 m 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次日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物位置满意,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随访6个月内无内固定物松动。术后6个月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为89分,达优。结论采用机器人体外通道螺钉定位系统联合骨盆随意外架辅助复位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可行,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黄光平  戢勇  赖伟  唐旭  吴国勇  田鹏  项舟 《中国骨伤》2014,27(4):345-348
目的:探讨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单纯前环骨折3例,前后环均骨折16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9例,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2(1例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4例.观察内容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结果: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发生.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可以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笔者自2011-07—2016-03诊治26例不稳定老年骨盆骨折,前环采用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23侧,微创钢板固定8侧,后环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2例,未做固定4例。结果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均经CT三维重建诊断,而骨盆正位X线片仅诊断15例,漏诊11例,漏诊率42.3%。术中失血量平均38(5~100)ml;手术时间平均58(20~110)min;透视平均21(7~34)次。术后24 h VAS评分平均3.78(3~6)分。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10~16)周。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7.2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评分标准均为优。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jeed功能评分评定:优22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正确认识老年骨盆骨折的特点,可以避免漏诊后环骨折,积极行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 C1 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 13 例 Tile C1 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 C 型臂 X 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治疗。结果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 术后复查 X 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 C 型臂 X 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 C1 型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3例Tile分类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复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骶髂螺钉微创固定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微创行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1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楼道摔伤1例。均伴有其他脏器损伤或其他部位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1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1~2cm,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示骨折均获良好复位,螺钉植入位置精确。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导航系统用于骶髂螺钉固定,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更加微创精准。  相似文献   

10.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闭合复位后,于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耻骨上支及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无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内影像学检查示螺钉位置、骨折复位均良好。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术后1年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6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螺钉取出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诊治的26例骨盆髋臼骨折,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骨折,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技术置入螺钉固定骨折端。术后摄骨盆X线片并进行CT检查评估螺钉位置,末次随访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经皮置入39枚螺钉,其中36枚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3枚螺钉经过重新规划路径后成功置入,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2.3%。置入18枚骶髂关节螺钉,18枚前柱螺钉,3枚LC-2螺钉。2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7~24)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发生螺钉切出、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骨盆和髋部疼痛VAS评分为1~4分,平均1.6分。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平均80.5(53~92)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5例,差1例。结论 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X线辐射暴露方面的优势值得肯定,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不可一味追求微创而降低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复位、内固定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手术操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2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6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分别采用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质量。结果 X线片显示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显示1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X线片与CT三维重建显示C1型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三维重建显示C2、C3型骨折复位质量较X线片显示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4例内固定位置合适,而CT三维重建显示17例内固定位置不合适;X线片与CT三维重建显示C1型骨折内固定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三维重建显示C2、C3型骨折内固定质量较X线片显示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质量的评估中,CT三维重建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微创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方法:闭合复位,经皮穿导针,空心螺钉固定骨盆前、后环骨折。结果:治疗18例,优良率达到88.9%,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磨复位法在张氏微创保膝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SchatzkerⅡ型或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1~53岁,平均(41±11)岁;左侧5例,右侧6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摔伤7例。术前采用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采用张氏微创保膝术进行复位,对出现骨折块顶高的过度复位者进行研磨复位,术中透视及术后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验证复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通过股骨髁研磨复位法均实现了顶起过高骨块的闭合复位,术中透视研磨前过高骨折块最高点至关节面的垂直距离为(4.3±1.8)mm,研磨后垂直距离变为(1.4±1.0)mm,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5)。近端完成所有螺钉固定后,再次透视时未发现复位丢失。术后X线片再次证实复位满意。所有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和微创植入接骨板技术,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和内固定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1)股骨内外髁能够研磨到的部位,通过研磨挤压胫骨平台均能达到解剖复位。(2)股骨内外髁通过过伸、过屈不能研磨到的部位如髁间嵴部位,突出的部位可自行吸收,不影响关节的伸屈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治疗。结果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术后复查X线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5月至12月,采用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车祸伤5例,重物压伤5例,高坠伤6例。单纯前环骨折1例,前后环均骨折15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骨骨折9例(均未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1例。观察内容包括螺钉置入时间,螺钉置入准确率,术中失血量,神经、血管、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等。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16例患者中单纯骶髂螺钉固定4例;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及耻骨支空心钉固定8例;单纯行耻骨支空心钉固定2例。结果:置入螺钉36枚,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显示,所有骨折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置入。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固定失败;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结论: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微创固定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23例,重物压伤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髋臼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8例,耻骨联合分离及耻骨支骨折1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拔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89枚,其中髋臼8枚,股骨颈18枚,骶髂关节33枚,耻骨联合及耻骨支30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11~38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50 m L,平均20 m 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示骨折均获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植入。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33个月,平均29.6个月。患者于术后6~12周,平均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地步行、单足站立、下蹲等功能恢复良好,均回归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输血、无需使用抗生素、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骨盆CT三维重建,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系,分析骨盆骨折的三轴移位方式并建立复位原则。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5月正常骨盆CT数据21例,建立均值骨盆三维模型,以髂前下棘中点为原点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轴,并基于此坐标系统建立一种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对临床中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5例骨盆骨折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11~66岁,平均35.6岁),根据上述三轴移位方式分类方法,按逆向复位原则行闭合或切开复位,运用空心螺钉、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评估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根据三轴原理,将骨盆骨折移位分为x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y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z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纳入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切口平均7.1 cm;复位时间平均12.2 min;受辐射时间平均55.3 s;螺钉植入时间平均27.2 min,术后骨盆X线片或三维CT显示所有骨盆骨折复位良好,螺钉钢板植入无误;术中失血量平均96.5 mL;手术时间平均2.1 h;住院时间平均18.7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3个月,平均16.7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评分标准,获优39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4.55%。结论基于骨盆三轴立体坐标轴的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能简便、精确表示患者骨折的移位方式,并可为患者术中复位进行精确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术中利用O-arm导航成像治疗1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4~66岁;病程2~14 d。按照Tile分型:B1型1例,B2型8例,C1型3例,C2型3例。依据Young-Burgess分型:LC型8例,APC型1例,VS型4例,CM型2例。术前常规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和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术中应用O-arm导航系统三维重建及三平面扫描成像评估术中复位效果,采用内置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骶髂螺钉、钢板螺钉或者腰髂固定后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佳,无血管、神经及局部刺激等相关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按照骨折复位Matta评分,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术后Majeed功能评分0~95分。结论: 内置外固定架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术中提早评估复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内固定物的准确性,且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出血少,手术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