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检查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诊断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探讨MSCTA在LMCA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中入选91例,男53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4.8±9.2)岁,均行64排MSCTA、CAG和IVUS检查.以1V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A与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可靠性.比较MSCTA与IVUS对LMCA病变定量评价的能力.结果 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25.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26.0%,Kappa值为0.122(P<0.05);MSCTA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76.2%,Kappa值为0.744(P<0.001).MSCTA与IVUS检查测量LMCA病变最小管腔面积(MLA)、外弹力膜面积(EEM-CSA)和斑块负荷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5、0.740和0.736(P<0.01).结论 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AG检查,MSCTA检查对LMCA病变的定量评价与IVUS检查的相关性良好,能作为LMCA病变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比较64排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临床确诊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和IVUS检查。IVUS把冠状动脉斑块按性质、成分分为:纤维斑块、纤维脂质、钙化斑块,使用64层螺旋CT和IVUS分别检测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并比较三类斑块的CT值。结果 64层螺旋CT检测斑块负荷为(57.54±13.32)%、斑块面积为(8.59±2.38)mm2、管腔面积为(6.26±2.53)mm2,IVUS检测斑块负荷为(57.52±13.47)%、斑块面积为(8.43±2.52)mm2、管腔面积为(6.68±2.34)mm2,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斑块CT值比较:纤维斑块为(57.46±6.78)Hu、纤维脂质为(59.32±6.64)Hu、钙化斑块为(726.36±56.78)Hu,钙化斑块与其他2种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具有一定准确性,特别是能区分钙化的斑块,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能够清晰判断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显著狭窄或闭塞,并能清楚显示桥血管吻合口的情况。CTA正确诊断22处病变,漏诊1处,误诊3节段;敏感性96%,特异性9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99%;准确率96%。结论: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清晰,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4.
朱伟清 《广西医学》2014,(11):1666-1667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2例,先经64SCTCA检查后再于4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64SCTCA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SCTCA检查敏感度为82.18%,特异度为98.16%。低危、中危、高危3组的敏感性分别为61.76%、92.25%、76.03%,中危组敏感性明显高于低危与高危组(P<0.05)。3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79.03%、75.76%、98.67%,重度狭窄符合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 64SCTCA对中危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安全无创,是临床筛查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5.
冠脉病变中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和评价血管内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98处病变)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的最小血管径、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及病变形状进行比较.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其范围大于90°;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但后方无声影;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弱.结果: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及病变长度分别为(32.2±8.7)%,(13.2±6.6)mm,明显低于血管内超声结果(41.4±9.6)%,(22.8±8.5)mm,对于钙化、偏心等病变,血管内超声比较敏感.结论:冠脉造影低估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狭窄冠脉的性状,对冠心病特别是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相关凶素的关系。方法5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靶病变钙化负荷,结合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尿酸(P〈0.01)、碱性磷酸酶(P〈0.01)、骨结合蛋白(P=0.027)呈正相关性,与骨保护素(r=-1.1229,P=0.0242)呈负相关。结论尿酸、碱性磷酸酶等因素可能影响冠脉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CT表现,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MC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方法分析图像.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准确显示23例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3例(56.5%),右冠状动脉(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6例(26.1%),RCA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4.3%),LCX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3例(13.0%).23例患者中有5例(21.7%)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18例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部分弥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钙化病变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中心2012年7月-2013年1月7l例冠心病患者(71处靶病变),利用血管内超声分析冠脉斑块特征、评估支架植人情况。观察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介入操作特征、即刻疗效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在钙化弧度≤180°和〉180°的病变中,对比钙化长度比〉0.5与钙化长度比〈0.5介入治疗即刻疗效。结果71处靶病变中43处钙化病变,28处非钙化病变。钙化组术后最小支架直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明显小于非钙化组,预扩比例明显增高(P〈0.05),支架膨胀指数亦小于非钙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钙化弧度≤180°病变中,长钙化组支架膨胀指数明显低于短钙化组(P〈0.05)。在钙化弧度〉180°的病变中,长钙化组钙化弧度明显大于短钙化组,且支架膨胀指数倾向于小于短钙化组。所有患者均无院内MACE发生。结论冠脉钙化病变影响了支架的充分扩张;钙化弧度≤180°时,如钙化长度比〉0.5,则支架的扩张明显受限;钙化弧度〉180°时,长钙化病变往往伴随着大弧度钙化,其支架膨胀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床确诊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先行64SCTCA及相关后处理分析工作,并于CT检查后一周内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64scTcA对冠状动脉粥样脂质斑块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及84.9%;判断纤维斑块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4.1%、特异性81.02%,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100%,两种检查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病变性质的一致性很好。结论:64SCTCA可用于诊断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很多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中都有所涉及,使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难度大大增加,给心脏介入临床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预先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变对于后续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许多其他针对冠脉的检查,来帮助完成对钙化病变的预先评估,从而规避了介入治疗的风险,改善了介入治疗的预后。本文分别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及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4种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的角度,详细分析各种技术手段所存在优势与不足,并强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将无创手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完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舒意  陈新月  程巍  彭礼清 《四川医学》2021,42(12):1244-1248
目的 探讨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于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行双能冠脉DECTA扫描的患者25例,收集斑块共35个.记录斑块去钙化前和去钙化后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位置、狭窄率、斑块成分和双能去钙化伪影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及图像的诊断质量.结果 钙化去除后图像对于斑块...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64-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应用64-MSCT对65例患者行CTA检查.对有胸心肌桥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优于SCA;对有狭窄的患者64-MSCT冠脉CTA对轻度狭诊断应与临床症状结合,可暂不行SCA检查,行保守治疗,而对于中度狭窄没有冠脉造影敏感,应行SCA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64-M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临床对于冠心病患者真阴性的排除和真阳性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与SCA的作用无差别,是一种无创、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郭伟  黄伟  刘玉凯  熊图  邓磊 《大家健康》2017,(10):49-50
目的:分析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5例在临床上疑似恶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扫描,并对所有患者施以血管的三维重建.结果:45例患者的图像均清晰,且对其颈部内外动脉、椎动脉以及相应分支、颅内主要动脉及其相应一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最后诊断结果显示42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相应血管痛变患者,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头颈部血管,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方法 使用GE 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3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使用欧苏碘海醇造影剂20 ml,盐水20 ml预扫描,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颈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设定最佳延迟时间,第1组平扫时间与第2组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之和为0.5的整倍数.将增强前后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从减影图像中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35例中34例CT血管减影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无骨质干扰;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结论 头颈部CTA扫描应用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对血管的影响,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钙化的普通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兰强  潘纪青 《上海医学》1998,21(12):683-685
目的:研究普通螺旋CT所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40例患者,年龄38-81岁,平均62岁,男性36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行普通螺肇CT及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时间隔不逾1个月。螺旋CT采用层厚为3mm,Pitch=1进行扫描。钙化定义为CT值≥90HU,且面积≥1mm^2。冠状支脉造影采用常规方法。结果:70 支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钙化碎裂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IVL治疗的3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为左前降支严重、弥漫、成角钙化,长病变;病例2为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严重、弥漫钙化,长病变;病例3为左前降支严重、局限钙化病变。3例患者均使用Shockwave C2导管经皮冠状动脉进行IVL治疗,其中病例2采用了斑块旋磨+IVL联合治疗,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施行IVL治疗可提高介入成功率,减少介入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到该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130例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分别为96.99%、81.25%、72.22%、98.17%、95.60%。结论 CTA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冠脉斑块性质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共选择72例患者的189个冠脉节段,将其CT影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逐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IVUS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6%、准确度为97%;在冠脉斑块性质的判断方面,对于脂质斑块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6%,对于纤维斑块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对于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8%。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做为无创筛查手段,在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冠脉斑块性质判断方面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脉钙化相关因素.方法 70 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5 例,女性15 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 测量冠脉钙化负荷,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冠脉钙化与吸烟(P=0.040 5)、糖尿病(P=0.029 7)、尿酸(P=0.005 7)、碱性磷酸酶(P=0.038 6) 呈正相关性,与舒张压(r=-0.160 6,P=0.041) 呈负相关性.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可以影响冠脉钙化.  相似文献   

20.
周小明 《中外医疗》2011,30(9):173-173
目的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 86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m和3mm)重建。结果 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86个,其中小钙斑块数达到64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3mm层厚是不适宜的,1mm层厚较3mm层厚可检出更多钙化斑块,尤其是小钙化斑块,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