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6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OLIF联合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在术前和术后3月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术后椎间高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椎体滑脱程度、椎管横截面积指标值、术后椎间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腰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椎体滑脱程度、椎管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31.3%,差异显著(P0.05)。结论 OLIF联合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椎间融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椎体复位情况、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40~280 ml,住院时间8~16 d,患者均未输血。21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滑脱均复位。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术后8~12个月椎间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4(2.5±1.1)分,与术前5~9(6.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1/22。结论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联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PTED)下椎管减压后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OLIF结合PTED减压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 男50例、女53例;年龄(64.1±5.2)岁(范围42~87岁)。均为单节段, L4, 5 83例、L3, 4 17例、L2, 3 3例。初次手术94例, 既往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后症状再发行翻修手术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程度,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椎功能, 分别记录术前, 出院时, 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VAS及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治疗军人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12例军人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4岁,平均(28.83±7.6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29.17±28.67)个月。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部位:L_44例,L_58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0.42±13.30)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31.67±40.17)ml;住院时间9~13 d,平均(10.42±1.32)d。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即刻X线片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4.3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采用Nakai分级评定标准,优12例。按Coe的标准,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至末次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治疗军人腰椎峡部不连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14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7±23)min,出血量(915±175)ml,术中无神经、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7.9(9~48)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95.6%,融合时间平均9.3(3.5~6.5)个月,未融合5例。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疗效评价:优73例,良29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为89.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例病例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50~81岁,平均66.4岁;腰椎退行性病变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2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2例T值>-1 SD,2例T值-1~-2.5 SD,4例T值<-2.5 SD;单节段融合5例,双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术后影像检查均提示椎体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表现为融合节段上椎体右下缘骨折2例,融合节段下椎体骨折6例;合并终板损伤且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6例。3例Stand-alone OLIF病例给予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另1例Stand-alone OLIF病例和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5例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探讨其并发症情况和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月~2017年2月间行OLIF手术治疗的8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2.6±6.1岁(42~70岁)。病例诊断包括:腰椎滑脱41例(47.7%)、腰椎不稳14例(16.3%),椎间盘源性腰痛14例(16.3%)、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10例(11.6%),成年腰椎侧凸7例(8.1%)。61例(70.9%)患者接受O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例(29.1%)行单纯OLIF。行单节段OLIF者79例,两节段OLIF者5例,三节段OLIF者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参数仅包括OLIF相关内容),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早期临床结果。分析骨质疏松对椎体终板骨折和融合器下沉的影响,以及单纯OLIF或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和椎间融合的作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1.7±11.3min,平均术中出血为20.5±14.3ml。并发症包括供骨区疼痛17例(19.8%)、大腿麻木/疼痛11例(12.8%)、终板骨折10例(11.6%)、髂腰肌/股四头肌乏力4例(4.7%)、交感神经损伤2例(2.3%)、麻痹性肠梗阻1例(1.2%)和椎间隙感染1例(1.2%)。无永久性神经损伤后遗症。86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3.4±4.8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1±2.5分下降为1.3±0.8分(P=0.003)。ODI由术前(32.6±10.1)%下降为(14.2±4.5)%(P=0.004)。86例总融合率为91.9%(79/86)。重度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椎体终板骨折风险(P=0.003),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发生率(P=0.000)。单纯OLIF或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和椎间融合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适应证限制,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同时存在腰椎前路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腰椎骨质疏松可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后路再手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个体化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再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腰椎不稳2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例,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明显植骨未融合4例;内置物失败包括椎弓根内固定松动5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其中2例合并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单纯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1例。再手术时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双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例,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例,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1例,另1例更换cage椎体间融合,而保留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例硬膜囊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抬高床脚,术后5d脑脊液漏愈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4年,平均2.7年。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未见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松动或断裂;腰椎滑脱无加重或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末次随访时为21.9%±3.0%,与术前81.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术后失败因素复杂,应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法,后路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4例L5S1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82(150~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40(200~800)ml。22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由MeyerdingⅣ度恢复至Ⅰ度,1例由MeyerdingⅢ度恢复至Ⅰ度。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100%,无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通过充分松解不仅能获得神经充分减压,而且使滑脱椎体更容易复位;经Wiltse入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颗粒状植骨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腰椎运动节段,而且能维持脊柱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π式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结果 36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有9例复位,1例Ⅳ度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满意率98%。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用JOA评分,术前JOA平均评分6.715分,术后JOA平均评分13.343分。术后根据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椎体间“式融合均骨融合;椎间隙高度保持正常,滑脱未复发。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81%。随访18~2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8.74%。结论 后路π式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了椎体间高度,扩大了椎体间植骨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应力,即防止了滑脱矫正度数的丢失,又有利于椎体间的骨融合,同时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侧方入路融合术(OLIF)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置入治疗腰椎滑脱症(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27例,在正常L3~S1节段CT扫描的基础上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的方法,设为观察组;同时以单纯小切口 W...  相似文献   

12.
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3.
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体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下腰椎98例,其中椎间盘脱出症30例,椎间盘突出症复发11例,腰椎不稳45例,椎管狭窄12例。结果10例失访,88例术后随访12—56个月,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腰椎间融合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减少。结论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及融合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8月~2008年10月,应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技术,以小关节突为中心椎管减压、椎间隙松解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固定、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26例。结果经18~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下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弓根螺钉无断裂、松动,融合器无移位、沉降。25例获骨性融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滑脱,神经根管减压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神经根减压以及椎间融合率的提高,椎体间融合是维持长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一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附2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翻修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10月21例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病例,针对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分别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以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前路游离腓骨移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再次手术,比较术后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以及植骨融合率。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翻修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4~48个月,平均32.6个月,总体优良率为90.48%,所有翻修手术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植骨融合最短时间为3.8个月,最长时间为6.4个月,滑脱椎体再次复位后矫正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忽视植骨融合的质与量以及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只要翻修手术方式得当、术中仔细操作、合理应用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材料,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5例患者,男11例,女14例,平均53.3岁.腰椎不稳11例,Ⅰ度腰椎滑脱10例,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单阶段双侧固定12例,单阶段单侧固定9例,双阶段双侧固定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9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 ~34个月,平均21.7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6.55±10.1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15±8.36)分和(13.24±5.3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评分术前为(7.15±1.11)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52±1.31)分和(1.45±0.8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