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64层CT影像技术在支气管动脉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双源CT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他影像的各自优缺点。结果 不同的检查手段在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上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差异(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动脉病变患者,单源CT与双源CT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但双源64层CT影像更利于支气管动脉及肺部病变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具有CT树芽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经临床证实其中肺结核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4例,感染性支气管炎32例,比较三种疾病中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的特点.结果 三种疾病CT树芽征累及范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疾病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对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肺部疾病与肺循环的关系密切,肺循环的改变对诊断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支气管动脉在各类肺部疾病中的变化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许多肺部疾病可造成支气管动脉的改变,相应的支气管动脉改变也间接地反映了肺部疾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秀梅 《中外医疗》2015,(6):177-178
目的:对肺部慢性炎症与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CTA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部慢性炎症患者作为慢性肺炎组、以30例原发性肺癌作为原发性肺癌组,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以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支气管动脉内径、慢性肺炎组与肺癌组的体外循环供血率。结果慢性炎症组、肺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的内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炎症组肺体外循环动脉供血率为46.67%,肺癌组肺体外循环动脉供血率为16.67%,慢性炎症组显著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扩张普遍存在于肺部慢性炎症及原发性肺癌中,尤其肺部慢性炎症的支气管扩张更明显,两者的供血动脉CTA表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诊治的46例CT肺部表现为磨玻璃影的患者资料,分析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伴随征象,以及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探讨不同疾病的肺部磨玻璃影特征。结果 46例肺部疾病患者中,14例经肺部穿刺确诊,20例经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2例经临床确诊。其中,间质性肺部疾病26例,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外周型、局限型,多边界模糊;肺实质病变12例,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型,但边缘多清晰;8例患者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磨玻璃影外周型与中央型均较常见,多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结论肺部磨玻璃影可见于肺间质病变、实质病变及阻塞性肺疾病等,虽然其不是一种疾病的特异性,但不同疾病的肺部磨玻璃影仍有不同的形体分布及伴随征象,有利于临床缩小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8,(3):249-250
目的探究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时,使用16排螺旋CT的价值。方法对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18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气促、运动耐力下降、咳嗽等情况,CT诊断明显可见患儿肺部的支气管征象,同时对患儿的病变部位做出判断和分析。其中,80例存在肺部空气潴留现象;218例存在肺部灌注不良的现象,同时出现马赛克灌注征象;103例有细支气管壁增厚的现象;120例出现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现象。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发现,其能够准确地对患儿疾病情况做出分析,判断病变的部分病理变化,利于临床根据患儿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因此CT检查值得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疗的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 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肺部磨玻璃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所具有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前来就诊的肺部表现为磨玻璃影的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究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以及最终的临床结果等,分析在不同种类疾病中肺部磨玻璃影所呈现征象.结果:磨玻璃影的间质病变分布以外周型模糊边界为主,实质病变分布主要以中央型边界清晰为主,通气障碍主要以外周型为主,但与其他类型的差异不是很明显;磨玻璃影的伴随征象对于间质病变来讲主要以蜂窝状为主,多表现为间质增厚,对于实质病变均出现在结节上,病变部位均在实质,对于通气障碍也主要出现在结节分布在实质.对于患者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CT征象,恶性病变组相比良性组,差异明显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部出现磨玻璃影时提示多伴随有肺间质,实质病变,阻塞性肺部疾病,并且不同的肺部疾病中,磨玻璃影的分布和征象不同,总结其分布和征象特点有助于临床正确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技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中央型或隔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予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支气管动脉DSA检查作为对照。比较CTA及DSA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及不同管径支气管动脉的检出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CTA检出共46例患者为单支支气管动脉,14例患者为2支支气管动脉,共检出支气管动脉74支;DSA检出39例患者为单支支气管动脉,21例患者为2支支气管动脉,共检出支气管动脉81支。CTA对支气管动脉支数的检出率为91.36%(74/81),与DSA诊断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的74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在0.92~7.94mm,平均管径(2.34±0.84)mm;DSA检出的支气管动脉管径在0.61~7.85mm,平均(2.26±0.6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4,P=0.501)。在管径分布方面,CTA对1mm以上的BA管径分布情况与DSA完全相符,仅对≤1mm的支气管动脉漏诊7支,管径分布的诊断符合率为91.36%(74/81)。结论中央型肺癌存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的可能,与DSA相比,CTA对中央型肺癌的BA同样有良好显示,且可同时显示是否存在肺动脉供血,可更全面地观察肿瘤供血情况,且无创、扫描快速、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为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肝病或原有支气管肺疾病)者.目的 讨论葡萄球菌肺炎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X线征象、呼吸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以做出诊断.但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与X线改变不符合,早期诊断常有困难,因此X线检查随访追踪肺部病变的动态变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顾桂国  顾佩莉 《上海医学》2002,25(4):214-216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84例ICU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知液系统疾病为多见,肿瘤性疾病亦为重要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与原发病、广谱高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侵入性诊疗有较大关系。肺部真菌感染在CT上表现为两肺多发炎症、肿块结节、球形结节、支气管扩张等征象。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合并细菌感染时死亡率更高。应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为67.9%。结论 CT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降低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探讨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对肺部疾病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5年~1999年期间所做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及栓塞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支气管动脉起源、开口水平、分支类型、共干情况及开口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结果:47例患者中,46例支气管动脉都开口于胸主动脉;1例患者的右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开口于T5-T6水平右侧占86.6%,左侧占86.0%。支气管动脉干为1~3支,两侧支气管动脉为1~2支。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在脊柱中轴线的左侧,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左侧为3~4cm,右侧为1~2cm。结论: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前宁 《安徽医学》2012,33(7):887-88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结果本组46例中,16例经肺部穿刺确诊,19例经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1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其中,24例间质性肺部疾病患者,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外周性、局限性,多边界模糊。肺实质病变11例,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性,但边缘多清晰。11例患者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磨玻璃影外周型与中央型均较常见,多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结论肺部磨玻璃影可见于肺间质病变、实质病变及阻塞性肺疾病等,不同疾病的肺部磨玻璃影仍有不同的形体分布及伴随征象,有利于临床缩小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0例肺部疾病行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资料,对肺部疾病的CT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本组130例肺部疾病患者中,肺部炎症46例,肺癌37例,肺间质疾病24例,肺结核10例,肺动脉栓塞9例,尘肺4例。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部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后处理软件和新MSCT机型的开发,CT诊断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排螺旋CT在社区肺部疾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该院2012年4月10日至2017年4月10日住院部收治的社区肺部疾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单排螺旋CT),对照组20例(常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诊断总有效率、诊断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恶心0例、呕吐0例、面色苍白0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社区肺部疾病患者应用单排螺旋CT诊断,其效果理想,确诊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支气管纤维镜在肺部疾病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398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分析评价支气管纤维镜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以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结果为依据,支气管纤维镜检对肺结核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影像学检查,二者均不存在漏诊情况;其对肿瘤的漏诊率明显低于影像学检查,二者均不存在误诊;其对其他肺病的诊断,误诊和漏诊差异不明显.结论支气管纤维镜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可靠性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海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56-2257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T特征分析,提高对本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1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常见类型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各类感染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满涛  赵兴玲 《当代医学》2021,27(28):139-140
目的 探讨C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效能ROC曲线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结核菌培养和纤支镜检查确诊(金标准),均行CT检查,分析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所有肺结核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CT检查,比较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征象变化.结果 CT检查最终确诊69例,诊断符合率为95.83%.肺结核患者CT下伴有毛玻璃样影、树芽征、支气管增厚;部分患者可伴有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水;ROC曲线结果表明,CT在肺结核患者中AUC值为0.845,诊断灵敏度为84.29%,特异度为0.67%;患者治疗后毛玻璃样影、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空洞、斑块、支气管扩张、纤维索条及线影、球星病灶及节段肺部小叶中心结节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T用于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CT肺部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CT肺部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剂量(160 mAs)和低剂量(20 mAs,其他参数与常规剂量相同)两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图像进行病灶的客观征象比较。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发现病灶的数量和病灶的钙化、空洞、支气管气象及边缘的一些征象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受检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CTD IW下降了87%。结论低剂量CT肺部扫描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可以广泛的用于体检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部超声和CT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103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均先后接受胸部CT、超声检查,保留完整图像,分析其征象表现,并以肺部感染金标准,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103例患者确诊肺部感染76例,无感染27例。超声征象主要是胸膜线异常,A、B线异常、肺实变及胸腔积液;CT征象主要是磨玻璃影、实变影及网格影或狭长细线样影等征象混合存在。CT诊断特异性为77.78%,敏感度为90.78%,准确度为87.38%,超声分别为74.04%、88.16%、84.47%,两种检查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超声和CT在肺部感染诊断中均有良好效能,均有较高且一致的诊断准确性,对ICU患者可应用床旁胸部超声进行肺部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