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技术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方法观察测量4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3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延长,脑血流量(CBF)下降,而脑血容量(CBV)表现为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时处理脑卒中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已完成64层CT平扫和CTA、CTP检查。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CTA共显示14例患者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结论 CTP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CTA能找到梗死责任血管,为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活体状态下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技术,评价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 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分别行CTPI检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结果 ①每组CTPI各时间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flow,CBF)图核心区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图低灌注区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所示体积与TTC染色梗死区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图缺血区体积比较有统计学筹异(P<0.05).MTT缺血区体积与TTC染色梗死区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CTPI各参数图与TTC染色梗死体积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BV相关性最好(r=0.74).③梗死区CBF、CBV较对侧均明显减低,MTT延长;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c penumbra,IP)CBF较对侧明显减低,CBV较对侧正常或升高,MTT轻度延长;周围相对正常区CBF、CBV及MTT较对侧未见明显改变.④取梗死区脑组织做HE染色,结果显示以神经细胞死亡表现为主;取IP区脑组织做HE染色,显示以神经细胞变性损伤为主.结论 CTPI可在活体状态下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显示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的部位、大小、程度,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及复查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NIHS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于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CBV与溶栓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P<0.01),rMTT减小(P<0.01).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行CT灌注成像能显示缺血半暗带,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脑灌注异常明显改善,对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A联合CTP诊断急性脑梗死及对其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CTP检查。分析69例患者CT图像表现、检查结果,以及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区参数(r CBF、 r CBV和MTT)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以及健侧区r CBF、 r CBV和MTT参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r CBF、MTT与健侧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 CBV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中右侧、左侧(MCA)闭塞或狭窄分别为31例、20例,左侧或右侧颈动脉闭塞(ICA)有11例,右侧ICA合并左侧ICA重度狭窄有2例。5例患者图像表现正常,敏感度为92.75%。结论使用CTA联合CTP诊断急性脑梗死及对其临床介入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MS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将灌注异常区域与对照区域参数进行比较,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诊断不同梗死区域的符合率。结果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和对照区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F、MT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1.82%,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6.36%,两者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单一的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缺血的部位及范围,判定缺血半暗带,判断血管有无狭窄,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20例予以脑卒中CT扫描并以疑似脑梗死收治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相关标准,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患侧及对侧扫描的相关参数、辐射剂量以及患者半暗带和对侧的相关参数情况。结果 CT灌注成像的辐射有效剂量明显高于常规的CT平扫(P0.05);CT灌注成像的灵敏度为86.63%,特异度为72.92%;予以CTP检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患者以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且伴有缺血半暗带患者检查参数比较,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患侧CBV低于对侧,CBF、TTP、MTT水平高于对侧(P0.05);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且伴有缺血半暗带患者患侧CBV、CBF水平低于对侧,TTP、MTT水平高于对侧(P0.05)。结论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扫描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定量分析、诊断快速、无创的特点。本实验探讨64排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并分析CT灌注成像中参数CBF、CBV、TTP、MT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脑梗塞(发病时间8小时)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1.00±4.54(53~66)岁。CT灌注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就诊时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应患者灌注成像参数:CBF、CBV、TTP、及MTT,以其灌注异常区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8例脑梗塞患者CT灌注成像均显示异常,其中2例发现缺血性半暗带。对6例CT灌注四个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CBF、TTP及MT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B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显示缺血性半暗带患者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与健侧对照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1)64排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明确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判断脑梗塞患者有无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2)CBF、CBV、TTP、MTT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间接反映缺血部位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11.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急性脑缺血中心梗死区及周围半暗带区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9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CBF、CBV、MTT、TTP的数值变化,并于1周后再行CT平扫复查。结果:中心梗死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15.1%,CBV<25.7%,MTT>253.3%,TTP>106.3%。半暗带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34.7%,CBV>62.7%,MTT<230.6%,TTP<115.0%。对两区域相应参数差别行秩和检验,其中CBF、CBV、MTT的P值<0.001,而TTP的P值>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多层CT灌注成像CBF、CBV、MTT的差别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心梗死区及半暗带区,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脑梗死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64排螺旋CT平扫后发现共16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状况,表现为局部脑沟存在稍微变浅状况、轻度降低脑梗死部位密度;其它24例不存在异常状况,但依据疾病进一步发展,其梗死灶状况逐步加强。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CBV、CBF指数比健侧对应部位要低,MTT指数明显性降低,TTP指数明显性延长,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健侧对应部位比较,TIP、MTT、CBF等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脑梗死疾病,可将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技术考虑作为首选检查方式,此方式检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CT(640层)脑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部CTA诊断急性脑梗死分析。方法:选取72例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完成640层TA、CTP检查及CT平扫。在30d后进行MRI平扫及复查头颅CT。结果:梗死区CBF、CBV在CTP图像中和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区参数TTP表现为无限延迟,数值无法测量,在TTP彩图上显示为黑色区域:健侧相应正常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TT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侧相应区及梗死区比值rCBV为(0.68+0.16),rCBF是(0.19±0.04),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存在多发狭窄及脑动脉局限的有33例(45.83%),其中大脑前、后动脉狭窄各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0例,多发节段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8例。结论:针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头颈部CTA可提供影像学依据给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可找到梗死责任血管;而CTP可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快速直观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扫描中,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和灌注成像(PWI)对评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的可行性,观察其梗死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不同时间MRI图像表现进行分析,以同侧正常部位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别MRI检查ADC、PWI值及是否存在半暗带等情况。结果腔隙性脑梗在急性期ADC值明显低于慢性期,急性期、慢性期腔梗阻ADC值分别为(0.512±0.053)、(1.245±0.077),高于对照组(P0.05),经PWI序列检查无半暗带区存在。慢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中心、病灶周围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病灶中心急性期ADC值低于对照组,慢性期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慢性期病灶周围AD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83.33%急性期患者PWI存在半暗带区,慢性期患者无半暗带区出现(P0.05)。结论 MRI扫描ADC值及PWI可有效评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能反映脑组织缺血程度及侧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检查,评价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I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此外,另选36例无脑部疾病,神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6患者经CT平扫,肉眼发现可疑病灶为17例,敏感度47.2%,测量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8例。经CT灌注成像检查发现3例CTP正常,最终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异常,其r CBF、r CBV、r TTP明显改变,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对照侧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鉴别诊断脑梗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分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为临床判断梗死灶的存在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收CT灌注成像检查并使用perfusion CT/VA10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的关系,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rCBF、rCBV低于缺血半暗带(P0.05),rMTT、rTTP高于缺血半暗带(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RR与NIH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0.61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动力学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且缺血脑组织的可恢复情况与疾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CT灌注成像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伍兵  庄宇  张箐  杨燕 《西部医学》2018,30(11):1662-1665,1671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颅脑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临床拟诊脑血管意外,行脑卒中CT扫描并以疑似脑梗塞住院治疗的21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为标准,探讨低剂量颅脑CT灌注扫描的临床价值,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及对侧的CTP主要参数情况(CBF、CBV、MTT及TTP)以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暗带及对侧的CTP主要参数情况(CBF、CBV、MTT及TTP)。结果 ①低剂量CT灌注的灵敏度为873%,特异性为75.6%(P>0.05),其中MTT最敏感。②对影像诊断为急性缺血梗塞灶的CTP参数(CBF、CBV、MTT及TTP)与对照区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影像诊断为急性缺血梗塞,同时伴有缺血半暗带的CTP参数CBF、CBV、MTT及TTP参数与对照区参数比较,CBF、MTT及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床为标准,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给临床医生带来有效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