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45例)患者同时采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则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治疗后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利尿、扩血管),并服用硝酸甘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和疾病相关指标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较低,呼吸困难人数较少,尿量恢复且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hs—CRP和NT—proBNP较低,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患者症状和疾病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可延长患者的健康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3.
张韶 《医疗装备》2020,(6):124-125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AMI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浆肾素(PRA)、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循环内分泌水平,抑制左室重构,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3例ADH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治疗,观察组采用rhBNP治疗。评估两组疗效、总液体出入量、利尿剂用量、心功能、心肌酶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80.77%(42/52)(P <0.05);两组总液体输入量、总液体输出量、液体出入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利尿剂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LVEF、S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LVEDD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K、LDH、cTnT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辅助治疗ADHF疗效显著,可减少利尿药物的使用剂量,并降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与IS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并分别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0%)明显优于对照组(74.5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血尿素氮、超级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疗效优于硝普钠,其使用安全性与硝普钠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提高救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将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2020年4—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 6,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 6,P<0.05)。结论 与硝酸甘油治疗措施相比,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帮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晚晴  李靓 《现代养生》2022,(16):1350-1353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比对照组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心输出量(SV)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提升其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探究其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方法 选取2020年1—7月天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99例急性心衰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时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治疗,同时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衰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治疗及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4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72h,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从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电图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分析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1、3及24h时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部啰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在治疗3d及1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因难治性心衰顽固性下肢水肿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推注负荷剂量的rh BNP(1.5~2.0 ug/kg),继予微量泵持续泵入维持[0.007 5~0.010 0 ug/(kg·min)],连用3天后继续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24 h尿量、心功能指标、小腿周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7天后,研究组患者一般情况(血压、尿量、呼吸困难)、心脏彩超结果(LVESV、LVEDV、LVEF)、血浆BNP、生活质量评分、小腿周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显著减轻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其治疗安全性较好,对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血压、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尿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4 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 (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7.7±3.9)%比(32.5±3.1)%,(70.5±31.1)ml/h比(34.5±13.7) ml/h;对照组:(52.2±3.3)%比(33.4±2.9)%,(53.6±23.4) ml/h比(33.8±13.4)ml/h,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8.75%(9/48)比35.42%(17/48),P<0.05].结论 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静脉注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检测30例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同时观察应用冻干rhBNP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NT-proBNP、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肌酐及尿量的变化。结果心衰组NT-proBNP明显升高,应用冻干rhBNP治疗后心功能大部分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66.7%,其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3例,加重2例,死亡5例,其中因心衰死亡2例。心衰组治疗后NT-proBNP下降,射血分数上升,心率下降,血压及肌酐无明显变化,但血压有下降趋向;尿量有减少趋向,排除2例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后,治疗后尿量增加。结论 NT-proBNP在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水平升高,冻干rhBNP治疗慢性心衰有效,且长期应用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肽浓度与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UA)分级,心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28例,同时纳入正常健康体检组20例做为对照,观察两组脑钠肽、左室舒张未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衰BNP数值随NYNA分级升高而升高,与NYHA成正相关(r=0.687),与LEVEF成负相关(r=-0.713),与LVEDD成相关(r=0.716),心力衰竭各级别心功能的BNP水平和LEV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心衰标准化治疗2周后,血清脑钠肽水平下降≥30%较〈30%的患者1年内死亡率低(χ2=14.21,P〈0.01)。结论血清脑钠肽对慢性心衰的早期诊断,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及脑利钠肽-32的影响。方法收集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治疗组(48例)和多巴胺对照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经主动脉球囊导管抽血取样,用酶联吸附法测定BNP-32变化。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 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 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液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6.5±3.8)d。所有P<0.05)];BNP方面,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每日下降幅度较多巴胺组明显,终点时治疗组BNP值也较多巴胺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ABP对于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动力学及降低血BNP值,纠正泵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左室舒张功能衰竭(DHF),探讨其与脑钠肽(BNP)的关系.同时分析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卡托普利、氯沙坦干预D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方法 (1)依据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比值(E/A)<1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另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2)将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组l,52例)和氯沙坦(治疗组2,48例)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并对两组的差值进行比较.(3)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BNP.结果 (1)DHF患者血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46).结论 BNP检测与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显著降低D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作用相近.由此可见,检测血浆BNP浓度有助于临床DHF诊断及危险分层,可作为DHF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和预后估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早检出并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给予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B型尿钠素(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近来的研究发现其对心室功能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对脑钠素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富萍  张景轩  葛华  孙奡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92-5093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 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BN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联合rhBNP组(51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iPAP联合rhBN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联合rhBNP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2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临床表现的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均显著改善,并且BiPAP联合rhBNP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iPAP联合rhBNP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6%(9/5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8.8%(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联合rhBNP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55.0±6.1)mm比(63.3 ±6.5) mm,(52.5±7.2)%比(4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联合rhBNP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25.6±36.4)m比(210.2±34.1)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