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巍  彭莉 《当代医学》2014,(15):22-23
目的探讨Real time PCR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咽拭子标本以及急性期痰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和定量。结果 咽拭子标本急性期检出率为75.5%,恢复期为47.3%,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痰液标本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 00%,其中肺炎支原体含量的检出率与咽拭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细菌感染相比,只有血沉有统计学差异(p〈0. 05),而白细胞数目和肺GT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痰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理想方法,若无痰时,可考虑用咽拭子代替。而其他临床指标不能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16S核糖体RN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采用RTFQ-PCR测定肺炎支原体16S核糖体r RNA的表达并比较痰液及咽拭子标本阳性率的差异。对检测阳性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用药疗程复查,分析RTFQ-PCR定量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痰液MP RTFQ-PCR阳性率高于咽拭子(92.86%vs.54.29%),支原体肺炎轻症组MP RTFQ-PCR转阴时间短于重症组[(2.78±0.42)周vs.(5.34±1.0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定量指标可以指导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减少副作用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重PCR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6月1日—2022年11月30日该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计100例,入院后留取痰标本,行痰培养、深部痰多重PCR、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多重PCR细菌检测的阳性率为46%,痰培养阳性率为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8,P<0.01),多重PCR检测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81%,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7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7,P=0.179),多重PCR检测的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8%,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4%,两组间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8,P=0.234),多重PCR与痰培养、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的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多重PCR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诊断方面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常规痰培养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0年9月-2014年9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6例,收集患者痰液,分别进行痰培养及PCR ,比较两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结果:痰培养方法检测到肺炎链球菌感染例数为4例,检出率为4.7%: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链球菌感染例数为26例,检出率为30.2%。荧光定量PC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检出例数显著高于传统痰培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作为检测肺炎链球菌的一种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2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为病原体检出和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拟诊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患儿622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MP快速培养法检测痰和咽拭子标本中的MP,比较MP阳性率。 结果 血清MP-IgM凝集法再次检测效价高于初次效价4倍以上为金标准,拟诊病例中检出MP确诊病例615例 (98.88%)。痰实时荧光PCR、咽拭子实时荧光PCR、痰MP快速培养、咽拭子MP快速培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693、0.604和0.600,四项指标中敏感度和特异性最高的是实时荧光PCR检测痰标本中MP(P<0.01)。 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在方法学上优于MP快速培养,痰标本的MP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的MP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国云  张庆  杜丽艳  曹立杰 《重庆医学》2018,(20):2703-2705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凝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住院的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抗体、血常规、PCT、CRP等指标检测,并按支原体IgM抗体阳性与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对照组偏高,凝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CRP较其他两组明显偏高,PCT较对照组偏高,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中以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居多,阳性率为61.48%;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肺炎患者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患者及对照组D-dimer、FDP、CRP明显升高,PT、APTT明显降低.PCT在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7.
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集痰、支气管吸出物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128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混合感染20例(15.6%)。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9例(26.4%),流感嗜血杆菌23例(15.5%),肺炎链球菌17例(11.5%),肺炎衣原体17例(11.5%)。同时应用PCR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对标本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33/39)、23.5%(4/17)和14.3%(1/7)。就诊前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苛养菌检出率的影响显著。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PCR方法或尿抗原检测,可以增加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入选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北京地区多中心510例成人CAP患者.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PCR、军团菌尿抗原分别用于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痰培养、血培养、肺炎链球菌尿抗原用于检测细菌.对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分布及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0例患者中240例(47.1%)至少检测出一种病原体,其中不同病原体混合感染42例(8.2%);病原体分布为病毒164例(32.2%)、肺炎支原体91例(17.8%)、细菌26例(5.1%)、军团菌3例(0.6%).检测出病毒的164例患者中,共检出病毒194株,其中流感病毒105株(54.1%).2010至2011年度流行的流感病毒为甲型,流行时间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流行高峰在2011年2月;肺炎支原体主要检出于冬春季节.结论 北京地区成人CAP中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高,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尤其要重视成人CAP中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巫素婷  钟文清 《广西医学》2012,34(7):933-934
目的 探讨合理的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方法 对31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留取咽拭子和血清,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快速培养法和血清抗体法检验,对比分析3种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快速培养法和血清抗体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26.68%和16.67%,PCR法与快速培养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快速培养法阳性率较血清抗体法高(P<0.05).结论 PCR法与快速培养法均能有效的检测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能满足临床需求而且成本较低,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方法,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检测手段。方法:选择148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痰或者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培养、培养-PCR和血清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检测Mp的阳性率分别为2.70%、6.76%和11.49%,经统计学检验,培养法与血清学阳性率、培养-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PCR法与血清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PCR法和血清学检测是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二者联合使用对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东 《吉林医学》2012,33(33):7273-7274
目的: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致病菌株种类,为CAP患者的治疗提供经验与方法。方法:对12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取所有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结果:12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为:肺炎链球菌3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肺炎支原体9例,铜绿假单胞菌14例,大肠埃希菌12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痰培养阴性患者29例。且致病菌中以肺炎链球菌(31.45%),明显多于其他各种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致病菌种类多,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嗜衣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1月梅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巢氏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Cpn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片段;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Cpn-Ig M;以上两项检验中一项为阳性即确认为Cpn感染阳性样本。结果 986例患儿中确认为Cpn感染的有143例,阳性率为14.5%;>6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8.12%,并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感染率最高为20.80%,与其它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巢氏PCR法检出率高于ELISA检测Cpn-Ig M法,但两者一致率较高,差异实际意义不大。结论梅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嗜衣原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感染率男女患儿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1 580例,监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Mp、Cp,培养并鉴定其主要病原菌,比较不同抗感染方案的疗效.结果 CAP病原体以Mp (30.0%)、肺炎链球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2.9%)、Cp (10.1%)比例最高,且同时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者较为多见(10.1%);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感染Mp与Cp较多见,β-内酰胺类药物是常用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患者治愈率,Mp与Cp联合检测对于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联合快速培养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56例(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设为试验组,均经X线检查证实,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参照组,均实施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检测,统计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比较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价值。结果经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176例,经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08例,经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49例;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97.31%、诊断特异性97.56%、诊断灵敏性97.27%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 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利于疾病早期诊疗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DNA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1例门诊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1031例门诊患儿MP-DNA总阳性率33.37%(344/1031);男女患儿MP-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467,P0.05);学龄组患儿阳性率最高42.19%(27/64),婴儿组阳性率27.91%(55/197)最低,幼儿组阳性率33.53%(115/343)、学龄前组阳性率34.43%(147/427);冬季患儿阳性率最高41.18%(168/408)、春季阳性率21.16%(40/189)最低,夏季阳性率27.02%(40/148)、秋季阳性率33.57%(96/286)。结论南京地区MP-DNA阳性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上升阳性率逐渐增高、冬季患儿阳性率最高,实时荧光定量MP-DNA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患儿咽拭子及痰液标本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比较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及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31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2例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急性期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5]或恢复期血清MP-IgG有4倍升高)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其中42例年龄及性别与试验组相匹配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急性期血清MP-IgM及恢复期血清MP-IgG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同时进行咽拭子及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并对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儿中有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阳性率61.9%(26/42例)。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的患儿中,18例患儿为痰液标本阳性,阳性率69.2%(18/26),8例患儿为咽拭子标本阳性,阳性率30.8%(8/26),其中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和咽拭子培养均阳性。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1例咽拭子MP快速培养阳性。结论痰液标本MP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与咽拭子相比,痰液标本是诊断支原体肺炎最佳的标本类型。对于ELISA法血清MP阳性的患儿,痰标本MP快速培养检测MP的临床意义远大于ELISA法血清MP阴性的患儿。  相似文献   

17.
任振唤  晏峰  徐伟珍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12-1114
目的寻求快速、准确和特异性高的肺炎支原体(MP)检测方法。方法对136例疑似MP感染的儿童的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PCR扩增、血清学检测(IgM)和生物芯片法检测,然后比较3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3种方法检测MP阳性率分别为35.29%、20.58%和7.35%;PCR法与血清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芯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中PCR法与血清学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芯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法与芯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对M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MP DNA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我院2009年1-11月805例疑似MP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检测,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805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805倒患儿咽拭子标本MP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P〈0.05)。结论PCR技术可以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DNA,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80例细菌性肺炎、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6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的PCT,对其结果进行分析,PCT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34.732,x2=173.210,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健康组血清PCT浓度及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7,x2=0.278,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男、女性别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年龄在35天~81岁之间,PCT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细菌性肺炎PCT的阳性率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在感染性肺炎时,PCT可用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但不能用于鉴别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方法 统计分析198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56例MP肺炎的流行病学、外周血象、X线胸片和MP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临床特征,以及按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诊治原则,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乳糖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疗效.结果 (1)MP肺炎发生率约占儿童CAP的28.3%,夏秋季与冬春季发病率未见明显差异;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发生率高于婴幼儿,但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MP肺炎X线胸片显示左侧病变和C反应蛋白增高发生率分别为44.6%和46.4%,明显高于同期非MP肺炎的21.8%和30.3%(P<0.01和0.05);但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MP肺炎与非MP肺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MP肺炎和CAP总有效率分别约为89.3%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阿奇霉素和乳糖红霉素治疗MP肺炎有效率分别为89.2%和89.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4)采用缓慢静脉滴注方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为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乳糖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疗效显著.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MP与非MP肺炎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可以作为基层或农村地区儿童CAP治疗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